?

任務群驅動:習作單元模塊重組后精讀課文教學指向
——以六年級上冊《盼》一課為例

2022-03-09 08:33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白馬澗小學鄭先猛
新作文·小學作文創新教學 2022年12期
關鍵詞:初試交流平臺雨衣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白馬澗小學 鄭先猛

吳勇老師在《習作單元,“讀寫結合”教學的新走向——統編本教材“習作單元”的教學認知與實踐策略》一文中談到了習作單元的“五位一體”即“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習作”這樣的五個模塊在習作單元教學中是獨立存在的,教學中教師在單元特征和語文要素的觀照下進行合理整合,從而不斷提升習作單元的教學實效。下面筆者就結合《盼》一文說一說“五位一體”格局下習作單元模塊重組后精讀課文教學的指向。

習作單元中的精讀課文教學具有雙重性,既是“閱讀”,更指向“習作”,我們應在單元語文要素的觀照下,科學合理地發掘文本的習作價值?!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閱讀反映少年成長的故事、小說、傳記等,交流自己獲得的啟示;學習運用細節描寫等文學表現手法,描述自己成長中的故事?!薄杜巍芬晃呐c新課標的這一要求完全匹配,《盼》是作家鐵凝寫于20世紀70年代末的一篇短篇小說中的節選,課文用“我”的口吻講述了小學三年級學生蕾蕾“盼穿雨衣”的全過程。課文在圍繞中心選材上很有講究,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一脈相承。

在教學《盼》第一課時厘清行文思路的基礎上,第二課時要梳理出“物索串”“事脈連”“情感牽”,最終指向“盼為宗”的單元語文要素即“怎樣圍繞中心來寫”。這是框架,是房屋的“大梁”。而“通過捕捉環境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對話等描寫,來感受小主人公心情的變化,感受‘盼’的背后是蕾蕾的天真與可愛?!边@是壘砌千層之臺的“磚瓦”。課堂教學中我們以《盼》一文的第二課時教學為抓手,對習作單元內容加以整合,通過四個學習任務群讓習作單元中的精讀課文更具有指向性。

任務群一:回顧聚焦“物索串”,宏觀俯瞰“事脈連”

1.請你回憶一下上節課所學,想想作者圍繞“盼”這個中心,從哪三個方面來寫了小女孩蕾蕾?

2.看看這三個概括的小標題,同學們發現里面都有共同的“物”,這個貫穿始終的“物”我們叫它什么?

3.師生交流:

(1)這三方面分別是:得到新雨衣、盼穿新雨衣、穿上新雨衣。這也是這篇小說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共同的“物”是新雨衣。貫穿文章始終的這個“物”就是本文的“線索”。(教師板書:物索串)(以一個具體的物體來作文章的線索,線索串起整篇文章。)

4.圍繞“盼”這個核心,作者用三個方面的事情把整篇文章前后連起來,構成一個整體,這前后相連的事情就像是人體的脈絡一樣,筋脈相連讓生命暢達,其實本文也用前后相連的“事”組建成了課文的“脈”。(板書:事脈連)

5.人體的脈絡彎曲而又有分支,這篇文章亦是如此,特別是在“盼穿新雨衣”的部分,曲折又蜿蜒。請你找一找蕾蕾是如何“盼穿新雨衣”的?

交流明確:晴天盼變天、雨天盼出門、未果盼雨停。

任務群二:細讀“盼穿新雨衣”,多維品味“情感牽”

一、精讀思考,做好批注

1.默讀第三自然段(“晴天盼下雨”),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了“盼”的焦急?

2.“雨天盼出門”是本文中寫得最長的一部分,作者對蕾蕾進行了多角度的描寫和刻畫,這些描寫中看得出蕾蕾的表現特別反常。請你閱讀4-15自然段,找出描寫蕾蕾反常的句子,思考一下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3.盼星星盼月亮,盼來了下雨,結果想盡一切辦法出門,都以失敗告終,吃過晚飯后的蕾蕾在想:“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還有雨可下嗎?最好還是留到明天吧?!鼻懊娑紝懤倮倥瓮掠?,這里又寫盼望雨停,矛盾嗎?為什么?

4.有同學說:“課文是圍繞‘盼穿雨衣’來寫的,核心在‘盼’,在‘盼的過程’,最后的下雨穿上新雨衣了并不重要,可以去掉?!蹦銈冇X得呢?

二、探究交流,“盼”字為綱

1.第三自然段中作者通過“心理、細節、環境描寫”告訴我們蕾蕾“盼”變天,心情焦急。

(1)心理描寫:“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氣預報總是‘晴’呢?”“晴”與“總是”呼應,讀出了一種故意的味道,其實是心情焦急的體現。

(2)細節描寫:“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靜靜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靜靜地躺在衣柜里?!狈磸偷木涫嚼餄M是焦急,言為心聲,語言有溫度,字字皆有情。

(3)環境描寫烘托心情:“白天天上都是瓦藍瓦藍的,夜晚又變成滿天星斗?!碧焱咚{瓦藍的,夜晚滿天星斗,說明天氣好,天氣好那自然就不會下雨,穿雨衣就很難實現,焦急可見一斑。

2.課文中一系列有關蕾蕾的“反?!泵鑼?,讓我們感受到了“盼”的一波三折,情節一波三折,心情一波三折,但是蕾蕾的形象卻在“一波三折”中越來越豐滿立體,蕾蕾的可愛與天真躍然紙上。

(1)動作心理反常:“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卻放慢了腳步,心想,雨點兒打在頭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別人恨不得多長幾條腿,快點跑回家躲雨,蕾蕾的反常是:放慢。放慢是一種等,是一種盼與期待,是產生心理活動的自然場景。在踱步中,想著,思考著,盼望著。

(2)對話中的反常:與媽媽的一段對話特別“反?!?,蕾蕾說話的內容(借口)反常,提示語反常。

①關注借口:買醬油、燉肉。

②關注提示語。

興奮:“我嚷著奔進廚房?!?/p>

失落:“我嘟囔著,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央求:“我央求著?!?/p>

不甘:“我一邊說,一邊用眼瞟向窗外,生怕雨停了?!?/p>

(3)環境描寫反常:“沙啦啦地喧鬧起來,就像在嘻嘻地笑?!币磺芯罢Z皆情語。擬人描寫楊樹的開心,暗示著心情的轉變,從焦急即將轉向興奮。

3.不矛盾。前面都寫蕾蕾盼望下雨,是因為想穿新雨衣,后面又寫盼望雨停,是因為雖然下雨了,但是沒能找到借口外出穿上新雨衣,擔心雨下完了,明天沒得下,所以盼望雨停。這樣寫是情節一波三折的需要,兒童天真可愛的需要,也是故事趣味的需要。

4.盼的過程最為精彩,但是一直吊著胃口的盼,懸而未解的盼,也是一種缺憾和不完美,更重要的是閱讀者的體驗感覺是不完整。編筐編簍重在收口,“穿上新雨衣”的快樂是“久盼”的最好結果,這也是表達的一種技巧。

三、鏈接“交流平臺”,寫法夯實

1.投影“交流平臺”中的第二段:

2.引導學生發現“交流平臺”中隱含的密碼:

(1)以“盼”為主線,在字里行間看到了一個天真可愛的蕾蕾,這份情感一直牽動著每一位讀者的心,具有極強的代入感。(板書:情感牽)

(2)“交流平臺”的主旨核心:在圍繞一個意思表達時,要將重要部分寫得詳細些、具體些,才能給讀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一波三折情趣生,抓住重點寫細致,細節描寫顯溫度。

任務群三:篇章整體寫法豐,中心明確“盼為宗”

1.靜脈、骨骼加上肌肉,才能讓人有生機活力。事脈連,物索串,情感牽,都離不開一個“盼”字,盼是核心。正如梁代蕭統所說“以立意為宗,不以能文為本”,盼就是這篇文章的“宗”。(板書:盼為宗)

2.整體回顧觀察板書,你能發現本文寫作上的特點嗎?

交流明確:

(1)中心明確:盼為“宗”;

(2)結構精妙:圍繞中心選材;

(3)內容選擇:有詳有略,主次分明;

(4)三線并進:物索貫穿始終,事脈串聯全篇,情感隱現全篇。

任務群四:深度融合“初試身手”,效用最大化

通過精讀課文的學習,在學生腦海中建構起課文脈絡,學會寫作方法后,利用課文后的“初試身手”進行升級訓練,當堂學,當堂用。

投影課本“初試身手”內容:下面是一位同學圍繞“戲迷爺爺”這個題目選的材料。判斷一下,哪些材料可以用來表達中心意思,在后面括號里打“√”。

①跑了幾十里地去看戲。( )

②常給我們講故事。( )

③在爺爺的倡導下,街道組織了業余戲班子。( )

④干活時會哼上兩句流行歌曲。( )

⑤邊炒菜邊做戲曲里的動作,把菜炒煳了。( )

⑥到文化館拜師學戲。( )

⑦每天看書看到很晚( )

⑧一看到戲曲表演就占著電視。( )

一、學習任務群

1.閱讀并判斷,哪些材料可以用來表達中心意思“戲迷爺爺”,說說你的理由。

2.這么多的事例無法聚焦中心,你如何去確定主次?

3.你會如何讓主要事例變得曲折、引人?

二、師生交流

1.說說你的答案及判斷依據。

直接凸顯“戲迷爺爺”的——①③⑤⑥⑧的陳述都直接與爺爺對戲劇的迷戀有關。當然我們可以嘗試思維的轉變,在逆向思維,發散性思維中重新審視②④⑦。譬如:②常給我們講故事,講戲曲里的故事或者與戲曲相關的故事;④干活時會哼上兩句流行歌曲,哼唱的是和京劇有關的《說唱臉譜》;⑦每天看書到很晚,看的是戲曲書籍。

2.聚焦中心有方,確定主次得法。

最能展現“戲迷爺爺”的癡迷的就可以作為主要事件,主要事件要具備一波三折的潛質。在八件事情的比較中,學生們很容易發現,絕大多數的事情只能作為“支撐事件”或者是“略事件”,因為它們都缺少延展性,無法成為“事件主脈”。在師生討論中達成共識,“到文化館拜師學戲”可以作為“大事件”(“詳事件”)。

3.主要事例變得曲折,故事情節吸引人。

在師生共同探究下,巧用“平地起波瀾”,課堂上生成:到文化館拜師學戲。這里的“拜師學戲”注定不會一帆風順,在曲折中展示情節的精彩魅力,在意外反復中感受戲迷爺爺那一份執著。例如:文化館戲曲老師不收,老人家歲數大,沒有基礎。爺爺自己苦練,結果沒有注意方法,受傷了。以為再也無法去拜師學戲了,結果主治醫生是文化館老師的兒子,最終被感動,為爺爺牽線搭橋,成功拜師。

4.在故事基礎上添加“物索”“心線”。

在每一個思維分叉點,都有著不同的發展路徑,讓事情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悄然轉折,向著最凸顯“意”的方向出發。當然教學設計的創意不僅僅局限于形式和內容,在教學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嘗試“如果添加一個‘物索’,你會加什么(扇子或水袖)”“如果用‘心線’牽一牽你會怎么布局?”“原文互比,感受立意與構思的異同”等等個性化設計。

在“作文”教材文本中,將寫作知識支架化——即用寫作知識為學生寫作搭建一個具體可感的“腳手架”。教材“作文單元”中的“精讀課文”的教學必須指向寫作,其主要功能就是引領學生學習寫作知識與表達方法?!敖涣髌脚_”則以對話的形式,小結本單元的寫作知識和表達方法?!俺踉嚿硎帧甭撓祵W生生活,以說寫結合、言語轉換的方式,將階段的閱讀成果向寫作遷移,進行片段性的寫作嘗試。在《盼》第二課時教學中對“習作單元”的基本模塊合理重組,將“精讀課文”與“交流平臺”巧妙相融,把“初試身手”嵌入其中。在“精讀課文”的精確感知后,用“初試身手”檢驗“閱讀中作文教學”的實效,在深度思維的活躍碰撞中找到寫作方向感、習作思創力,為進一步習作奠定基礎。

猜你喜歡
初試交流平臺雨衣
考研初試高分未被錄取,且慢提“貓膩”論
運用心理學定律管理班級初試
雨衣變形記
空乘招聘初試,走出“美丑”誤區
穿雨衣的鳥兒
交流平臺
交流平臺
交流平臺
能變出雨衣的18升大容量背包
交流平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