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單元整體,彈奏習作真情“三部曲”
——六年級上冊習作《有你,真好》教學例談

2022-03-09 08:33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百家湖小學楊曉晗
新作文·小學作文創新教學 2022年12期
關鍵詞:真情習作作文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百家湖小學 楊曉晗

【案例背景】

《有你,真好》是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學期最后一個單元的習作,要求學生通過具體的一件事或幾件事寫出“你”的好。與以往寫人習作不同,它明確提出一個新要求,即本次習作中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因此,學生除了要將事情寫具體,還需要將真摯情感融入其中。那么該如何有效地指引學生在具體描述“真好”的同時表達出“真情”呢?首輪試教,筆者將本次習作教學的目標設定為:

1.聚焦印象深刻的場景,將事情寫具體。

2.借助范文,運用放大鏡頭、定格細節、直接抒情等方法表達真情。

試教后,問題顯現:在實際教學中方法技巧的精準指導,反而弱化了對學生的情感引導,讓學生內心無法產生由衷的感慨,也就表達不出真情。并且,小學中高年級的習作一直都在強調細節描寫,比如,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語文要素就是“嘗試運用動作、語言、神態描寫”。而這節課中的“放大鏡頭、定格細節”不過是將舊方法換了個新鮮的名詞,并沒有真實的生長點。因此,課上對寫人寫事技巧已經如數家珍的學生,在最后的作文試寫中,卻“力不從心”。陶行知先生提出“一課一得”的理念,課標強調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真情實感”。那么這節課上學生們的習作能力生長點在哪兒?又該如何去尋找?基于“單元整體教學”主題活動的交流討論,本次習作教學做出了新的嘗試。

【案例實況】

一、鏈接生活,指向“你”,讓習作對象“真”起來

(一)讀題憶身邊的“你”

師:“有你,真好”,短短四個字卻充滿了溫暖。凝視著它,那人,那事,那場景……就會慢慢浮現在我們眼前。再讀一讀它,此時此刻,你的腦海中想起了誰?為什么認為“有他,真好”?

生1:媽媽,因為她每天早起送我上學。

師:生活中母親的關愛讓你覺得真好。

生2:我的一個朋友,因為他總是在我困難時幫助我。

師:困境中朋友的幫助讓你覺得真好。

生3:老師,因為老師很辛苦,教給我們知識。

師:求學中老師無私的傳授讓你覺得真好。

(二)拓展憶特別的“你”

師:同學們,剛才你們想起的大都是我們身邊的親人、朋友,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我們并不熟悉的陌生人,他們也會給我們帶來溫暖的感受。你們看,門口保安大叔總是給我們善意的提醒;食堂打飯阿姨總是熱心地為我們添飯;交警叔叔盡職盡責地守護著我們的安全;疫苗接種時醫護人員對我們溫柔地撫慰……現在,你又想到了誰?為什么覺得他真好?

生1:保安大叔。因為我沒帶二維碼的時候,他幫助了我。

師:保安大叔善意的舉動溫暖了你。

生2:醫護人員。因為他們堅守在一線,高溫天氣下還給我們測體溫,做核酸。

師:醫護人員的敬業與奉獻、責任與擔當溫暖了你。

小結:是啊,在生活中確實有許許多多溫暖的人和事,他們是我們心靈的慰藉,值得我們真摯地說一句:有你,真好。(生齊讀)這是一句由衷的感慨,再讀。

【設計意圖:表達真情的第一步就是能夠在腦海中捕捉到帶給他們溫暖的人,從而確定本次習作對象。在本單元課文學習中已經滲透了“有你,真好”的情感。通過“那人、那事、那場景”三個詞語幫助學生打開記憶的閘門,提供思路。一般學生會想到與自己關系親近的親人、朋友,而借助生活中的真實圖片,可以引導學生在與習作對象的關系上打開思路。教師在學生回答后的總結式評價也使得“好”的內涵更加豐富化、具體化?!?/p>

二、聯動課文,導向“事”,讓習作場景“真”起來

(一)文本整合后羅列事例

師:“有你,真好”,這也是少年時迅哥兒見到閏土時的真實感受。你看,講新鮮事的閏土一下子印在了迅哥兒的腦海里?!坝心?,真好”,這也是周曄提到伯父魯迅先生時的真切體會,周曄一連想到了六件事,追悼伯父、趣談水滸、笑談“碰壁”、喜放煙花、救助車夫、關心女傭。這些讓周曄感觸深刻的事一下子就浮現在了她的眼前。

那此時此刻,面對你心中的那個他,你的眼前一下子涌現了哪件事或哪幾件事?拿出表格,試著用簡潔的語言寫下來。

生1:我的一個好朋友會在我沒考好時開解我,讓我自信起來。還會在我難受的時候帶我去心理室。

師:點點滴滴中流淌著你們純真的友誼,有這樣的朋友,真好。

生2:媽媽在我生病時關心我,還會一直耐心地教我題目。

師:看來,這一件件事都已經扎根在你的心里,有母親對你的關愛,真好。

(二)文本研讀中聚焦場景

師:往事歷歷在目,你們三言兩語的敘述讓人倍感溫馨,現在不妨讓我們聚焦到其中一件事。當我們想到這個人、這件事時,一定有一個場景定格在你的腦海中了。不信,你看,當迅哥兒想到閏土時,他的眼前一下子就浮現出了這個場景,請你讀。

師: 項帶銀圈,手捏鋼叉,盡力刺猹,這樣一個場景,仿佛一下子將我們帶入了那個月圓之夜。

師:同樣,當周曄回憶伯父魯迅先生救助黃包車夫時,一開始出現在她眼前的是這樣一個場景,請你來讀一讀。

師:呼呼的北風怒號著,黃包車夫在地上呻吟著,這樣一個場景,一瞬間把我們帶進了那個寒冷的黃昏。

師:現在,看一看你聚焦的那件事,有沒有一個清晰的場景浮現在你的眼前,打動著你。

【設計意圖:借用《少年閏土》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兩篇課文,幫助學生尋找自己與寫作對象之間發生過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例,可以是一件相對完整的事,也可以是幾件并不完整的事情。通過本單元學習的用小標題形式列事例的方法,在表格填寫中細化選材。待學生確定習作素材后,以“場景”作為支架,建立起單元整體學習中閱讀與習作的連接,定格學生腦海中最深刻的畫面,喚醒學生內心最真實的感受?!?/p>

三、捕捉溫度,引向“好”,讓習作情感“真”起來

(一)評價中循循善誘

生1:我在地鐵里和媽媽走散了,地鐵的工作人員一直帶著我去找媽媽,還安慰我,叮囑我媽媽下次注意。

師:你說清楚了這件事的經過,但有沒有一瞬間讓你備受感動,想把這一瞬間永遠定格,可以把那個場景再細細說一說嗎?

生1: 當時那個工作人員一直牽著我,急得手心都流汗了,著急地給我媽媽打電話。

師:牽著你的手,著急得流下了汗,焦急地打著電話,一下子把我們帶入了那個場景中,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對你的關心。

生2: 我考試考砸了,媽媽知道了并沒有責怪我,還安慰我。

師:你還記得當時的場景嗎?媽媽對你說的話或做的事。

生2: 媽媽當時很溫柔地撫摸著我的后背,把我攬在懷里,說:“沒關系的,一次沒考好不代表你就失敗了,下次努力就好了?!?/p>

師:溫暖的話語,體貼的動作,讓我們仿佛看見了那真實的場景,有這樣的媽媽,真好。

小結:同學們,當我們一提到“有你,真好”時,那人、那事、那場景就會慢慢浮現在我們眼前,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場景,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把這件事寫具體、寫生動,才真切地表達出我們的情感。

(二)分享中情感對話

生1: 跑步時我跌倒了,腳踝酸痛,久久爬不起來。這時,一個聲音從我頭頂傳來:“你沒事吧?我送你去醫務室吧?”抬頭一看,是張某某,他盯著我的腳,緊皺眉頭,“很疼吧?”接著他蹲下身子,伸出手,讓我把手臂搭在他的肩上,慢慢地扶我起來。我感受到了如陽光透過樹葉般的溫暖,有你這樣的朋友,真好。

生2(評):我覺得朋友對他的關心打動了我。朋友一直很關心他的傷勢:盯著傷口、皺眉頭、慢慢扶。

師:是啊,他把朋友關心他的語言、動作、神態寫得這么清楚,我們眼前好像浮現出了這個場景。你有這樣的朋友,真好。

生3:我奶奶已經不在了,但我特別想念她。奶奶愛唱歌,唱的是我聽不懂的老歌。每當我覺得害怕睡不著覺時,奶奶就陪著我,唱歌給我聽。月光灑進窗戶,也灑在了奶奶銀白的發絲上,她輕輕地拍著我,小聲地哼唱著,目光總是會在很遠的地方停留。有時我會好奇地戳戳奶奶的臉,她會用慈愛的笑容回應我。奶奶,我很想你。

生4(評):她寫得特別讓人感動,讓我也想起了去世的老太爺,小時候每次我去他家,他總會給我很多好吃的,還會抱著我講故事。

師:無須多言,真實的情感最動人。只要我們將他們的“好”一直留在心里,心中的那個“你”就不會真正地離去。

總結: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課后大家可以將這篇作文與文中的“你”分享,以書信、視頻或者照片的形式,把你的心聲傳遞給他。希望你的這份真情也能溫暖他的心田。

【設計意圖:本單元課文《少年閏土》第一段的經典描寫讓閏土的形象深入人心。學生通過環境、外貌、動作描寫看到了一個月夜刺猹的機敏、勇敢的少年閏土。閱讀交流中學生能體會到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外貌、動作等描寫對于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作文課中并不需要再重復教學。但在學生自我表達時,這些寫作方法總會被忽略,描述不夠細致,情感就不夠真摯。因此,教師在與學生對話中應迅速捕捉人物形象和情感溫度,幫助學生刻畫人物特點,訴說真情實感。在強化情感引導時,融入習作表達的方法,讓學生始終沉浸在真情交流的氛圍中,通過具體的場景描述,抒發真情實感?!?/p>

【案例反思】

一、立足單元整體,鉆研教材,找準作文能力生長點

如何尋找作文能力生長點,讓作文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真實發生?回歸教材,鉆研教材,把握好單元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關聯,明確單元的教學定位,才能明確教學的方向,知道教學該往何處去。筆者發現《有你,真好》這篇作文在教材中從選材和構思角度已經給予了明確的提示與指導:

1.看到“有你,真好”這句話,你想到了誰?

2.為什么覺得有他“真好”?

3.哪件事或哪幾件事讓你感觸比較深?

4.當時的場景是怎樣的?

前3點分別幫助學生鎖定寫作對象、明確寫作對象的“好”以及找尋體現“好”的事例。而第4點的關鍵詞“場景”應該是本次習作幫助學生完成“把事例寫具體、表達真實情感”目標的一大扶手。但教材為什么要學生特別關注“場景”呢?又該怎樣運用支架,讓學生獲得看得見的成長?答案需要站在單元整體的高度去尋找。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少年閏土》,它的第一自然段非常經典,并且需要背誦: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戴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子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為什么《少年閏土》中編者把這一段放在第一段,并要求背誦呢?當我們讀者一提到閏土,腦海中出現的不是他的樣子,而是他在深藍天空下,在瓜田里刺猹的場景。這樣的場景描寫越細致,畫面感越強烈,帶給人的感觸越深,記憶越久。

課文后的小練筆也是通過照片讓學生在腦海里浮現出一個場景,那關于當時的人物語言、動作和神態的回憶自然就被調動起來了。

于是,教者們梳理、討論,認為編者也許在為后面的作文鋪墊場景描寫的意識,并在小練筆中提前滲透。既然編者有這樣的意圖,教者明白了編者的意圖,這就為后面的作文教學指明了方向。因此,筆者在教學中搭建“場景”支架,喚起學生對某一印象深刻的場景的感受,幫助學生寫具體事情,字里行間的真情自然就能觸動人心。

二、基于學生主體,真實對話,激發作文表達原動力

作文是“我手寫我心”,但大多數學生提筆無話,缺少習作表達的欲望?!坝心?,真好”的“你”幫助學生擬訂了傾訴心聲的對象,讓人不禁設想“你”就在眼前,正通過文字和他對話。這樣的作文標題就加強了學生的“對話”意識。因此,在教學中,更需要借助“你”將表達動機激發出來。

首先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基于真實的對象和場景,讓對話感變得明晰而強烈。作文對象“你”與學生的關系角度可適當拓展,不局限于家人、朋友,帶來溫暖的陌生人也是新穎的角度。要讓人物在學生腦海中印象漸漸清晰,可以借助圖片直觀地感受,也可以通過教師與個別學生之間的對話,輻射周圍學生,促使其聯想。

確定表達對象后,不斷地幫助學生聚焦到“事”中,事件越具體,對這個人物的情感就越明晰,表達的欲望就越強烈。教師在交流中應真正聽進學生的話,走進他們的內心,捕捉、渲染他們心中美好的畫面,幫助他們把表達重點梳理出來,使得學生下筆更有積極性。

三、依托語言魅力,深情淺教,讓作文真情自然流露

“一課一得”并非易事,教師想要的太多,教得太滿,勢必毫無所得。恰當取舍之間,方見“有舍有得”。小學高年級的作文可以適度“放手”,將作文知識淺淺地教給學生,讓學生在沒有固定標準和模板的作文課堂中放松地創作,讓真情不受限制。因此,生硬的作文方法可以換一種形式出現,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例如,本次習作中,動作、語言、神態等細節描寫依舊是重要的作文方法。學生抓住細節,事件就能寫具體,情感表達就顯得真摯生動。但教者并不一定需要將這些方法直白地告訴學生,讓他們產生畏難情緒。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交流時的語言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示范性。教師的語言應高于學生的語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習作課上,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重復學生的話,或是簡單總結,不僅無法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也不利于學生習作能力的生成。教師的語言魅力是學生真正進入課堂,入情入境,喚起自己的內心感受的重要因素。真正聽進學生的話語,在交流中循循善誘,在評價中滲透指導,推動學生語文素養的不斷提升。

猜你喜歡
真情習作作文
我用真情守護你
以心換心見真情
真情扶貧見實效
習作展示
真情關愛十六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