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天然牧草為培養基種植有機雙孢菇技術可行性研究

2022-03-09 01:54王新城陳劍鋒
呼倫貝爾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石灰粉石膏粉雙孢菇

王新城 劉 崢 李 莉 陳劍鋒

(1.呼倫貝爾市農牧技術推廣中心 內蒙古 海拉爾 021008;2.呼倫貝爾學院 內蒙古 海拉爾 021000;3.呼倫貝爾市金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內蒙古 海拉爾 021008)

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目前雙孢菇種植技術成熟,現有技術生產雙孢菇的培養料中,原料普遍使用農作物秸稈、牲畜或家禽糞便、化肥、農藥等。雖然有效利用了大量的農作物秸稈和農業廢棄物,但生產出的產品品質參差不齊,化學殘留無法避免。在我國工廠化雙孢菇種植也正在興起,[1]雖然解決了產量低、品質不一致、化學殘留高的問題,但配方標準均采用非有機標準?,F有有機種植模式中原料主料為:有機稻草或有機麥秸、有機牛、羊、豬、雞糞;輔料為:有機麥麩、玉米粉、餅肥類、白灰、石膏、過磷酸鈣。其中白灰天然石膏屬于礦物質粉,多數原輔材料都是稀缺物資。而過磷酸鈣是以化學成分存在于培養料中,主要作用是為菌絲提供有機磷和將游離氨固化,在配方中不可或缺。因此,傳統有機種植模式只符合國內的有機食用菌種植標準,不能滿足美國或歐盟的有機農產品種植標準。綜上,用現有有機種植模式的原料配方進行規?;N植,原料成本高昂,生產難度較大;且產出的產品口感、味道、營養與普通產品直觀上很難區分,市場差異效果不是很明顯,很難滿足市場對綠色、天然食材的需求。雙孢菇是一種典型的草腐性真菌,牧草是眾多草腐菌的營養供給來源,利用牧草栽培雙孢菇,符合野生草腐菌生長原理。呼倫貝爾地區牧草資源豐富,自然環境優良,利用牧草栽培雙孢菇,改變傳統畜牧養殖產業模式,更有效地將這些牧草充分分解轉化為優質的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營養物質,保持生態平衡,增強自然界的物質循環。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此項研究中原料牧草全部來源于呼倫貝爾草原的天然牧草,[2]供試菌株是國內廣泛使用的As2796,[3]其他材料為:麥秸、牛糞、雞糞、羊糞、天然石膏粉、石灰粉和磷礦粉等。

2.2 研究方案設計

設置5種處理培養料,分別為處理A(麥秸、牛糞、豆餅、尿素、過磷酸鈣、石膏、石灰)、處理B(麥秸、雞糞、過磷酸鈣、石膏、石灰)、處理C(麥秸、羊糞、尿素、石膏、石灰)、處理D(牧草、羊糞、石膏、石灰和過磷酸鈣)、處理E(牧草、天然石膏粉、石灰粉和磷礦粉)。處理A為國內農民菇種植配方;處理B為國內工廠菇種植配方;處理C結合呼倫貝爾當地畜牧業情況,用羊糞代替工廠菇種植配方中的雞糞,因羊糞含氮比較低,故添加尿素調節碳氮比;處理D用牧草和羊糞為主料,實現牧草種植雙孢菇的可行性;處理E去除傳統配方中的生物糞,主料全部采用牧草,輔料使用天然石膏粉、石灰粉和磷礦粉代替化合物為雙孢菇生長發育提供有機磷。(見表1)

表1 不同處理培養料主料及輔料成分

根據雙孢菇生物學特性中對營養成分含量計算,由表2(見表2)結果計算出培養料的適宜配方如下:

表2 培養料原料養分含量(%)

處理A(秸稈40%、牛糞50.35%、豆餅5%、尿素0.45%、過磷酸鈣1%、石膏2%、石灰1%);處理B(秸稈60%、雞糞36%、過磷酸鈣1%、石膏2%、石灰1%);處理C(秸稈35%、羊糞60%、尿素2%、石膏2%、石灰1%);處理D(牧草60%、羊糞36%、石膏2%、石灰1%、過磷酸鈣1%);處理E(牧草96%、天然石膏粉1%,石灰粉1%、磷礦粉2%)。

2.3 研究方法

此項研究中培養料制備工藝采用傳統雙孢菇二次發酵技術實施,[4]具體步驟如下:

按照各處理所述備好培養料將其切成3-5cm莖段,預濕48 h。瀝去多余水分后(用手攥),加入輔料形成混合料,建堆形成寬1.8-2 m,高1.2-1.5 m的料堆,進行發酵。此項研究中用到的生物糞使用前需過篩,預濕12h。將堆好的料堆加蓋草簾或塑料膜保濕、保溫,進行第一次發酵;當料溫升高至65℃時維持24-48 h,進行第一次翻堆,第一次翻堆時均勻加入天然石膏粉,翻堆結束補充水分并加蓋草簾或塑料膜保濕、保溫,繼續進行發酵;當料溫升高至65 ℃時維持24-48 h后進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結束補充水分并加蓋草簾或塑料膜保濕、保溫,繼續進行發酵;當料溫升高至65 ℃時維持24-48 h后進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補水并加蓋草簾或塑料膜保濕、保溫,當料溫升高至65 ℃時繼續發酵24 h,完成一次發酵過程;得到的培養料有輕微氨味,含水量65%-70%之間,料堆體積縮至建堆時的50%-60%。將發酵好的培養料放入消毒好的菇房內床架上,鋪料厚度為30-40 cm,鋪好后迅速關閉門窗,當培養料重新產熱發酵時,通入高溫蒸汽快速將菇房溫度升至65-70℃,當料內溫度升至 65 ℃時開始計時,保溫維持10 h,然后通入少量新鮮空氣,待料溫降至48 ℃-52 ℃,保溫4-5天,直至培養料中布滿白色的放線菌孢子,輕柔后呈深棕褐色,用手抓時有彈性、不粘手、有甜香味、無氨味、含水量 60%-65%,結束菇房內二次發酵過程,得到雙孢菇培養料。[5]

2.4 種植管理

(1)種植方式

床架勢種植,床架為1.7 m×6 m的單層床架。

(2)鋪料厚度

平均25 cm。

(3)播種

每平方米散播麥粒菌種200 g。

(4)養菌溫度及時間

23℃培養15-20天,經培養雙孢菇床架底部現白色菌絲,符合覆土要求。

(5)覆土材料制備

草炭土,黃黏土,加入適量的石灰粉混勻,覆土濕度60 %,PH值7。

(6)覆土過程

先覆粗土2.5 cm,23 ℃培養,到60 %面積菌絲已趴土,再覆細土1 cm,23 ℃繼續培養,直至出現菌蕾。

(7)出菇管理

當覆土中菌絲出現扭結時,進行出菇管理,噴結菇水,緩慢降溫至18℃,保持空氣濕度80%-90%,覆土濕度60%,保持日常溫度16℃-18℃。[6]

3 數據分析

研究發現(見表3、表4),各項處理雙孢菇均生長正常,此次實驗證明了利用牧草,添加天然石膏粉、石灰粉和磷礦粉做培養料生產雙孢菇是完全可行的,牧草培養基中碳源、氮源全部來自天然牧草,原料配方正是成功利用了天然牧草,纖維組織密度大,氮與纖維組織結合致密,在發酵處理時各種元素不能完全釋放的特點,延長了氮素和其他營養物質被分解、被消耗的時間,不但克服了氮素超標的問題,還減少了游離氨對環境的污染;這種營養緩釋的過程為出菇后期提供了充足的營養補充,為實現高產奠定了堅實基礎。此項研究中利用天然磷礦粉代替過磷酸鈣成功培育雙孢菇是文獻記載首例,同時也成為雙孢菇種植領域等級最高的有機標準配方,因培養料由多種天然牧草組成,其口感、味道均與野生菌菇相似;這也是雙孢菇培養料研究史上首次去除了糞肥,使配方發生了顛覆性的革新。

表3 不同培養料的發酵情況

表4 不同培養料的發菌及出菇情況

對不同培養料菇產量、單菇重、菌蓋厚度、直徑、菌柄長度,進行數據分析。雙孢菇從第四潮菇開始產量開始明顯下降,因此,本試驗對前三潮菇進行了統計。

由圖1可知,各處理第一潮菇產量最高,隨后四個處理的菇產量都明顯下降;由表5可見,處理E的平均單產最高,且顯著高于其他處理。

圖1 不同培養料前三潮菇產量

表5 不同培養料平均單產的差異顯著性分析

對不同培養料單菇重(見圖2、表6)、菌蓋厚度(見圖3、表7)、直徑(見圖4、表8)、菌柄長度(見圖5、表9)進行分析。處理E在同水平下均高于其他處理,差異相對顯著。

圖2 不同培養料前三潮單菇重

表6 不同培養料平均菇重的差異顯著性分析

圖3 不同培養料前三潮菌蓋厚度

表7 不同培養料平均蓋厚度的差異顯著性分析

圖4 不同培養料前三潮菌柄直徑

表8 不同培養料平均柄直徑的差異顯著性分析

圖5 不同培養料前三潮菌柄長度

表9 不同培養料平均柄長度的差異顯著性分析

4 討論

本研究中首次去除生物糞,僅使用天然牧草,天然礦物石膏粉、石灰粉、磷礦粉(首次使用天然礦粉)組成的培養料,種植雙孢菇,能夠滿足雙孢菇生長過程中營養需求,適合與雙孢菇培養料近似的草腐菌菇種植使用。[7]以牧草為主要原料種植出來的雙孢茹,味道更接近野生蘑菇。[8]以牧草為原料的培養基制備操作簡單,原料充足易得,發酵過程更耐腐熟、耐濕,腐熟過度、濕度超標時不易變酸、變粘,菌絲吃料速度快,菌絲強壯,菌菇產量正常,鮮菇味道、口感極佳。

5 結論

實踐證明:以天然牧草為原料種植有機雙孢菇是可行性,更新了傳統雙孢菇種植原料配方,打破了有機雙孢菇生產原料稀缺的瓶頸,生產出來的產品品質高于其他培養料生產的草腐菌菇,生產過程符合歐盟及美國有機農產品生產標準,提高了有機雙孢菇種植標準,為有機雙孢菇種植產業的發展探索出一條捷徑。該項研究中的生產技術可以應用于種植其他草腐菌培養料的使用。

猜你喜歡
石灰粉石膏粉雙孢菇
漢鋼燒結生石灰粉質量管控實踐
雙孢菇餅干的生產工藝
風味雙孢菇醬加工工藝及配方研究
棉柴覆土栽培雙孢菇高產技術
火力發電廠脫硫系統檢修維護細節問題研究
趕著時間賣的雙孢菇
醮石灰粉儲藏甘薯好
石膏粉熱膨脹有關問題研究探討*
請問目前國內陶瓷行業用石膏粉的種類有哪些?
新塘水廠投加石灰粉改造工程方案可行性分析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