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林格爾剪紙造型及其傳統文化特色的調查研究

2022-03-08 12:15李崇輝
呼倫貝爾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剪紙民間文化

李 倩 李崇輝

(內蒙古師范大學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剪紙是古代人民為滿足自身的精神生活而被創造出來的,受到不同民眾的審美情趣、地理環境、生活習俗的影響,形成多樣化的剪紙風格與民俗文化。由于農耕文化和北方區域多元文化的滋養,和林格爾剪紙呈現出獨特的地域文化內涵,是和林格爾地域的重要文化符號和精神食糧。進入現當代以來,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總體發展,人們生活結構與觀念乃至生活方式都發生重大轉變,客觀上也給和林格爾剪紙這種極具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活化石”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尤其是在傳統技藝與文化方面的保護傳承及創新發展凸顯出多重問題?;诖?,為了進一步探清問題,筆者于2021年4月、9月、12月對和林格爾剪紙進行了三次田野調查,通過考察和林格爾剪紙的歷史發展脈絡、和林格爾剪紙的獨特造型意蘊與文化符號等,探究當代社會結構與文化背景。

筆者通過深入民間對傳承人進行專訪,跟隨民間剪紙藝人一起動手體驗和林格爾剪紙,身臨其境感受當地文化并充分調研和林格爾剪紙的歷史淵源和傳承發展策略,以形成對和林格爾造型藝術及文化特色的整體認識。(見圖1)

圖1 筆者在和林格爾剪紙傳承人指導下體驗和林格爾剪紙,2021年9月15拍攝于日和林格爾臺閣斗村

一、走進“和林格爾剪紙”

剪紙來自于中國傳統民間生活,以其內涵豐厚、風格獨特而成為中國民間藝術重要的一部分。早期,剪紙藝術在民間生活場景的應用過程中,承載著無數底層社會人民的憧憬。人們將對生活的希冀用剪紙藝術表現出來,用自然界中的各種形象來表達自身愿望和對美好愿景的向往?!氨池撝林氐娜兆?,描述著古老的格言,守望著渾樸的家園,信奉著不變的輪回,質樸而秀靈的中國老百姓將刻骨銘心的生命體驗、人生理想、文化精神與小小的紙片剪貼在一起,結成連綿不斷的生存之線、命運之色”[1]。

根據《中國民間剪紙史》記載,剪紙與早期歷史上的石器、陶器、巖畫、以至骨玉、鏤金等工藝都有一定的傳承關系。剪紙的產生,離不開基本工具和材料——剪刀和紙。剪刀在紙產生之前就已經出現,并且使用這種工具來剪鉸“薄片”材料早有經驗。真正意義上的剪紙應產于漢代,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之后,由于“蔡侯紙”[2]相對便宜,應用方便,能夠為廣大百姓所用,剪紙作為一種根植于民間的藝術,“蔡侯紙”為剪紙提供了發展的物質基礎。

在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對馬》和《團花》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剪紙,距今已有1500年之久,其在內容和表現形式上,都較多地受到農耕文化的影響。農耕文化是剪紙最重要的表現內容之一,清代以來,“走西口”這一人口遷移活動,主要是以晉北為主的農業人口大遷徙,隨之而來的農耕文化也大量地集中在和林格爾區域繁衍生息。大量的漢族民眾將濃郁的農耕文化特色帶到內蒙古中西部地區,與當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變遷、民族間交流與融合的頻繁發生,和林格爾剪紙的主題圖案紋樣也逐漸發生變化。本原上是農耕文明產物的和林格爾剪紙藝術,在發展中融入了北方多元文化的因素,因而其發展的結果就是在多種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下的產物。經過代代傳承,不斷地發展和創新,逐漸走向成熟,創造出風格獨具的和林格爾剪紙。

據剪紙傳承人段建珺介紹,有關和林格爾剪紙工具,出土最早的剪刀可以追溯到漢代,在唐代文物中也發現過較為成型的剪刀。以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相融合為基礎,和林格爾剪紙還匯聚東西方文化交流中衍生出的多樣性文化特質。如,以葡萄、西瓜、蓮花、仙桃、金蓮鹿、鹿含仙草、生命樹、老精柳樹等為主題紋樣的剪紙,是古代“絲綢之路”延伸中極為珍貴的活態遺存。目前和林格爾剪紙最早的實物可追溯到明朝晚期到清代初年。其傳承脈絡是在兩種文化的交融下產生的一種支撐多元文化的民間藝術形態。

和林格爾剪紙蘊含了濃郁的地方情感與典型的地域特征,是承載本土根性文化基因的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根本上也是中國傳統民俗生活中最普遍、最具原生文化象征意義的傳統習俗代表之一,被譽為民族記憶的“活化石”。剪紙人將他們自身的認知思維和文化印記融入到剪紙中,用一把把剪刀講述著歷史悠久的民族文化記憶,形成一種對和林格爾的自然情感和事物感知的獨特認識,展現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歷史文化積淀。

二、作為歷史文化“活化石”的和林格爾剪紙

(一)和林格爾剪紙表現出原生態性的特點

靳之林在《農耕與草原圖騰歷史文化的活化石》一文中提到,“和林格爾剪紙是由生活在和林格爾的廣大農牧勞動婦女群體為創作主體、是該區域地域特征最鮮明、群眾性最廣泛、文化內涵最深厚的原生態本原文化,是一部集中反映‘農耕與草原圖騰歷史的活化石’壯麗的圖卷”。[3]和林格爾剪紙在造型的處理上,更具有原生態的特征,既承繼了人民在傳統民間中生產生活的情感愿望,將對自然與社會生活最質樸的認知關系以質樸的狀態呈現出來,又融入當代主流文化獨有的特色,在創新中把地域的文化內涵傳承下來,所謂“不忘傳承的初心,不忘創新的初心”,使和林格爾剪紙具有當地文化內涵的原始性。

和林格爾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南部,土默川平原南端,地形地貌多樣、山、丘、川兼備,素有“五丘三山二分川”之說,屬內蒙古高原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4]獨特的地域氣息養育了和林格爾剪紙渾然天成的原生態質樸之美,飽含著和林格爾民間勞動人民率真、大氣的特色氣質,經過千百年的融合,更是增添了北方草原民族充滿動態與活力的文化基因。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這片土地上廣大的剪花娘子們將漫長人生歷經的酸甜苦辣通過剪紙一代代地演繹出來。和林格爾剪紙在對物的造型把握上追求整體性的表現,這種整體性在和林格爾“剪影式”剪紙中呈現出來。這種形象的剪紙在造型上簡練概括,表現物體的大致輪廓和個性的動態(見圖2、3),這些剪紙與古老的陰山巖畫造型相似,對物像進行了高度的簡化,只留下最能表現其屬性的特征。

圖2 《老鼠偷油》 佚名 2007年

圖3 《馬上封侯》 佚名 1996年

(二)和林格爾剪紙獨有的“勁氣”與神韻把握

從剪紙傳承人段建珺那里了解到,和林格爾剪紙在老一輩民間剪紙人手中其動植物的狀態講求“勁氣”。早在我國古代,老子、孟子、莊子等都有很多有關“氣”的論述,魏晉南北朝時期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六法,“氣韻生動”就居于首位??梢钥闯?,中國美學自古以來就提出藝術作品要具有表現事物“氣韻”的境界,而不是單單刻畫物體。和林格爾剪紙中所表現的這種“勁氣”,正是中國古典美學中“氣”的延續,認為要講求事物本身特有的神韻感。人有人的勁氣,馬有馬的勁氣,樹有樹的勁氣,草有草的勁氣,在剪紙中把握好“勁氣”。剪紙中“勁氣”所發揮的最高境界,就是民間審美中對所剪物象神韻的再現。段建珺結合自身對這種“勁氣”在理論和剪紙實踐中做出闡釋(見圖4):“我的草原大寫意剪紙,所追求的境界正可謂‘以動寫形,以形傳神’。動即動勢,指剪紙表現的物象在形態上體現出來的某種流動性。剪紙的線條不應是簡單的勾畫,而是對物象高度提煉而表現出來的形和體,如此方能使畫面生動, 圓潤而有張力,形神兼備。單純為線條而線條的剪紙是沒有生命力的,一個空殼而已”。[5]

圖4 《母馬》 段建珺 2011年

馬作為北方草原祥瑞的動物,常出現于和林格爾剪紙紋樣之中,套馬是蒙古族傳統體育活動,作品更是草原世俗生活的再現。通過段建珺的剪紙,可以看到濃厚的地域文化與鮮明的民族個性。特別是對物象形態的塑造,極富個性的表述,看似凌亂,其實極具天然鮮活的美感。紋路有粗有細,有長有短,既使作品層次的豐富感,又充分表現出“活脫脫兒”的形態。(見圖5)

圖5 《套馬》 段建珺 2017年

(三)和林格爾剪紙“大、滿、全”的審美思想與表現手法

據段建珺介紹,和林格爾剪紙具有獨特的審美思想與表現手法,主要表現在“大、滿、全”三個點上。民間剪紙是民眾將長期以來的愿望投射出來的結果,寄寓他們對人生充滿期盼的理解,來傳達對未來理想的祝愿。對于民間剪紙藝術,勞動人民自然地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想情感,剪紙總是寄托著多子多福、長壽健康、吉祥如意、榮華富貴等美好意愿。

早在春秋時期,孔子闡釋過“大”的范疇,既不同于西方美學中的“崇高”范疇,也不與中國美學出現的“壯美”相等,而是主體對物象的一種敬畏之情,并伴隨著神秘感。和林格爾剪紙“大”的審美思想正是對這種范疇的延續。

中國自古以來就認為“葫蘆”是一種寶物,“葫蘆”元素常用于婚俗剪紙之中,它是天地的縮微,里面充溢著靈氣,古時民間視為避邪鎮妖之物。葫蘆又是一種多子植物,當地人敬畏地認為葫蘆是母體的象征,有多子多福、生殖茂盛的含義,娃娃坐寶葫蘆之中,被賦予孕育新生命的神秘色彩(見圖6)。

圖6 《寶葫蘆娃娃》 康枝兒 2007年

和林格爾剪紙在表現上追求的“滿”的結構,傳統社會中,剪紙的主要創作群體是民間婦女,她們注重家庭的幸福美滿,在剪紙中以求達到和諧完整的表現方式。民間剪紙人將“圓滿完美”作為為創作目的,注重追求適形飽滿完整的構圖作為剪紙構圖的重要特征。如圖7《大壽桃》所表現的壽桃的正面造型,整個畫面構圖豐富而飽滿。其線條穩健、流暢有力,表現出質樸大氣,和諧生動的整體性。

圖7 《大壽桃》 佚名 2007年

“全”的本義與“玉”有關,指完好的、純粹的玉。在和林格爾剪紙中引申指完整、全體、不缺少之意。這種整體之美,是和林格爾剪紙藝術文化內涵的象征,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對富足生活的期盼。

剪紙的功能就是將民間人民樸素愿望傳達出來,反映他們質樸坦率的心理,庇護他們的幸福吉祥。從某種程度上說,和林格爾剪紙這種“大、滿、全”的審美思想與表現手法反映著剪紙意象生成的心理走向“意向造物”[6]。在民間剪紙中,“意象造物”是原始藝術“以象示意”的發展和延續,它將人們內心的夢幻與心中積蘊的激情寓于自然物象,利用“假物喻事”“借音產意”來托物抒懷。

圖8 《對犬迎?!?段建珺 2010年

可以看出,不管是從和林格爾剪紙的原生態性、“勁氣”的神韻把握還是“大、滿、全”的審美思想與表現抒發等方面來看,都代表著中國最古老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積累與傳承。和林格爾剪紙不僅是“藝術”,更是地域文化根性的立體展現,反映著特定群體的生存狀態、民俗信念與生活面貌,是展現著民間社會的重要文化產品。

三、直面創新性發展與創造性轉化的“和林格爾剪紙”

當代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進入了新階段,由提倡“原汁原味”的保護,發展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和林格爾剪紙作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如何能夠更有效地進行傳承和保護并將其融入當代社會,這無疑是給我們所有人,包括傳承人、民間藝人、非遺工作者以及從事相關專業的學者們提出了問題。對于傳統文化,一味地保持原汁原味而主觀制約其發展,只會使傳統文化不被現代人所接納,且與現當代生活越來越遠并逐漸脫離現當代生活。反之,一味地迎合當代社會生活的審美情趣或發展為某種商業行為,那么它所蘊含的根性文化便無跡可尋。對此,傳承人與和林格爾剪紙學會在對和林格爾剪紙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不懈努力。

(一)和林格爾剪紙的傳承情況

和林格爾剪紙能在眾多剪紙中異軍突起,是由于和林格爾剪紙在有效傳承的基礎上進行了許多創新。1998年7月,和林格爾剪紙學會成立并舉辦和林格爾縣首屆剪紙藝術展。和林格爾剪紙學會主要有幾項重要的工作,第一是搶救,第二是傳承,第三是探索新的突破,第四是整體推動林格爾剪紙的發展。多年來,和林格爾剪紙學會在段建珺會長的帶領下,深入搶救、發掘和整理一大批原生態的剪紙作品,并且在搶救的基礎上有效傳承。如果沒有搶救就沒有可以傳承的東西。在此基礎上,和林格爾剪紙不僅保護上有了突破,在理論研究以及在剪紙的創新性傳承上也有了突破,相繼出版《中國民間剪紙集成·和林格爾卷》《和林格爾剪紙集》《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和林格爾》等多本專著,并有大量的文章、作品、在全國各類刊物、雜志、網站中發表。為了能夠融入進現代社會、融入現代生活,在和林格爾剪紙學會成立之初,就將剪紙引入當地課堂教學,在學校設置剪紙課程。2003年3月,和林格爾縣被命名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2004年,成立“段建珺剪紙傳習所”,面向社會長期招收剪紙愛好者前來學習。2006年和林格爾縣舉辦了第二屆國際剪紙藝術節,同時被授予“國際剪紙藝術之鄉”。此外,和林格爾剪紙學會為多所高校做剪紙專題講座60余場,2008年和林格爾剪紙成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的項目之一。2019年和林格爾剪紙學會獲得“和林格爾剪紙”項目保護單位資格,可見,這一承載著民族記憶的“活化石”越來越被重視。讓剪紙藝術融入現代生活最重要的是讓剪紙給人民帶來幸福,這也是剪紙最大功能。段建珺老師說:“非遺的最大的功能還是要帶給人民幸福,而不是將利益作為尺度,這樣才能創造出好的作品來”。

(二)和林格爾剪紙的發展情況

和林格爾剪紙藝術是和林格爾的文化符號,是和林格爾區域鄉土文化的根。段建珺老師認為,剪紙藝術要根植于民間,要接地氣,還要讓剪紙藝術融入現代生活,融入更多地當代人的藝術思維和審美的理念,更要原汁原味地傳承,把地域特質的東西留下來,不忘傳承的初心,不忘創新的初心,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才能找到剪紙藝術的根。

第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林格爾剪紙被眾人所熟知,為此,和林格爾剪紙開始融入到陶藝、服飾、包裝、郵票、旅游紀念品等為載體的現代生活之中,成為極富民族文化印記和地域特色的標識性符號。2006年起,和林格爾剪紙學會與內蒙古郵政局合作,聯合開展特色剪紙賀卡、紀念冊的設計制作,把和林格爾剪紙放入賀卡設計元素中,形成個性化特色且具有收藏意義的剪紙賀卡,是和林格爾剪紙的傳承與發展的驅動力。

第二,“一個核心,兩個不變”[7]的發展思路和規劃方略。為了和林格爾剪紙的健康發展,和林格爾剪紙學會制定了此方案?!耙粋€核心”是指堅持和林格爾剪紙原生態剪紙核心不破壞、不動搖。作為民族記憶的“活化石”,在歷史演繹過程中要堅持以展現民間原始的、散發著鄉土氣息的剪紙為核心,在不斷雕琢中又不失其內在價值取向,顯現出“天人合一”的中國哲學思想,不斷創造具有民族認同感的剪紙語言;和林格爾剪紙“兩個不變”是指在生產發展中和林格爾剪紙的味道不變、模樣不變,即文化內涵和表現方式的精髓不能丟,不是一味地迎合市場,而是要引導市場和觀眾深層次認識到民間文化的精髓。

第三,和林格爾剪紙在長期的發展中,展現著和林格爾深厚的民俗文化生活,經過多年以來的搶救與傳承保護工作,不僅使政府有關部門對和林格爾剪紙的關注度逐漸提高,而且吸引了大批專家學者、民眾對和林格爾剪紙的關注。和林格爾剪紙在和林格爾剪紙學會成立之初就將其引入當地課堂,并且近二三十年不斷開展民族剪紙專題講座,“國家強盛、民族復興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不僅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還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和林格爾剪紙學會在發展和林格爾剪紙的過程上,挖掘和培養了一大批才華橫溢的民間剪紙人,并在物質與生活上給予幫助,大大激發了民間剪紙人對和林格爾剪紙的創造力。

結語

通過調查,筆者認為:和林格爾剪紙在未來的傳承與保護之中要繼續保持其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強化自身的文化品牌,從而達到和林格爾剪紙民俗文化深入人心、融入當代生活的目標。追求吉祥平安和追求美好的生活,是和林格爾剪紙所要傳達的根本意蘊。一張張靜態的剪紙,包羅生產生活中的常見場景,注入人們美好生活期望所剪出來的剪紙藝術,表達著北方勞動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傳達出特有的祥和生活情趣和鄉土文化氣息。因此,充分發掘林格爾剪紙文化中的優秀成果和具有優勢競爭力的文化內涵,讓更多人認識到它潛藏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增強人民群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共同參與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猜你喜歡
剪紙民間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剪紙
誰遠誰近?
高人隱藏在民間
剪紙
高人隱藏在民間
剪紙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