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時代時政Vlog的發展創新

2022-03-11 00:27王方顧鑒予
傳媒 2022年4期
關鍵詞:融合傳播新聞報道

王方 顧鑒予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傳統時政新聞報道已無法滿足融媒時代下受眾的多元化信息需求,紛紛通過新形式、新渠道、新技術進行轉型突破。主流媒體在時政新聞報道上始終踐行融合傳播理念,尋找自身轉型方向,以期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時政新聞+Vlog”即時政Vlog的報道模式應運而生。研究其在時政新聞報道方面的發展創新,有利于時政Vlog這一新聞報道形式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時政Vlog 新聞報道 融合傳播

融媒體時代,受眾選擇通過網絡和新媒體渠道獲取信息。在“移動優先”的傳播理念指引下,傳統媒體在時政新聞報道方面面臨挑戰,亟待轉型與創新。時政新聞與Vlog結合而成的時政Vlog的報道模式,豐富了時政新聞的報道方式,拉近了時政新聞與受眾的距離。

融媒時代的到來,時政新聞報道始終在與新媒體有效融合的道路上不斷探索,開創“時政內容+新媒體手段”的新模式。在形式創新上,各類融媒體產品及短視頻的誕生打破了固有的傳播形態;在渠道拓寬上,各媒體機構充分重視新媒體傳播陣地,紛紛搭建融媒體矩陣。人民日報社由當年的一張報紙到今天擁有十幾種媒介載體,從客戶端上線到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的開通始終走在熱點新聞和民眾關切話題報道的第一線。同樣,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主流媒體相繼在移動端發力,構架微博、微信、微視頻、客戶端“三微一端”的傳播格局,根據不同平臺的優勢將內容整合分發。通過搭建矩陣有效擴大受眾覆蓋面,不僅讓傳統媒體的信息、思想、觀點在新的傳播載體上延續發展下去,也建構出多元化的新聞傳播模式以提升輿論引導力。

當前,我國的媒體融合已從表層的“相加”走向深度的“相融”,主流媒體構建的協同傳播矩陣跨越了新聞傳播渠道的藩籬,新媒體為新聞報道形式提供了良好的傳播平臺。

2018年,短視頻行業方興未艾,Vlog作為更有調性和品質的視頻載體迅速進入大眾視野,各大主流視頻平臺的布局扶持和公眾人物的流量助推使其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在媒體轉型、大眾審美轉向的大趨勢下,新聞媒體自身對外的敏感性在捕捉到Vlog破竹而上的趨勢后很快進行了新的嘗試?!皶r政新聞+Vlog”模式的誕生,既是媒體轉型深度融合的產物,同時也順應了媒體融合時代下的傳播要求,秉承了“移動優先”的傳播理念。

在2018年4月的博鰲亞洲論壇相關新聞報道中,CGTN最初將Vlog的形式與新聞報道相結合。2019年的全國兩會新聞報道中,各大媒體紛紛集中發力Vlog,亮點頻出,微博話題#兩會vlog#下的視頻播放量、話題討論量驚人,時政Vlog模式的發展一日千里。2019年底,央視新聞推出新聞主播康輝、剛強的《大國外交最前線》系列Vlog,引爆全網熱議。2020年初,央視新聞發布多支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武漢Vlog,展現抗疫一線最真實的情況。從2019年9月記錄國家功臣的《時政Vlog|我和大英雄同框》,到2021年2月記錄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的《時政Vlog|親歷FAST重要一刻》,時政Vlog模式的新聞報道常常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體驗,三年間,時政Vlog作為時政新聞報道的新形態,其內容呈現也經歷了不斷探索、發展并進步的過程。

時政Vlog不僅是形式上的創新,在內容、語態、新技術應用等方面都有創新,這些創新建立了時政Vlog的獨特優勢。

1.生動側寫:“輕”體量描繪“重”議題,微觀視角凸顯幕后細節。Vlog作為新類型短視頻,文本內容的碎片化是其最顯著的特征之一。時政Vlog沿襲Vlog精煉的特點,時長通常為三至六分鐘甚至更短,迎合當下年輕人碎片化獲取信息的習慣,為其在新媒體渠道上的良好傳播打下基礎。時政Vlog將輕量化的文本、微觀化的視角與嚴肅的新聞議題相結合,充分考慮了受眾的閱聽心理。其舉重若輕的獨特與靈動,彰顯了融媒新時代時政新聞報道的生機和活力,重塑著傳統新聞傳播模式。

2019年11月,央視新聞發布的《大國外交最前線》系列Vlog之康輝的七個Vlog中,主持人康輝用Vlog的形式記錄自己隨央視團隊出國報道的全過程。七個視頻中時長最短的不到兩分鐘,最長的也不到三分鐘。在內容體量上化整為零,每一集節奏明快、不拖泥帶水,削減復雜信息,多以康輝本人的日常趣味片段為主。有網友戲稱“第一次見康輝腰以下的部分”,這背后凸顯了央視時政新聞在轉型路上貼近受眾的思維,敢于打破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的策略,吸引了原本關注時政新聞較少的年輕群體。

傳播生態的改變影響著傳播內容的轉變。時政新聞一向是嚴肅的,但即使是嚴肅的新聞或主旋律報道,也可適當迎合互聯網受眾需求,打造“熱點”與“爆款”。在當下,要催生受眾再傳播,在確保新聞必要嚴肅性的同時提供更為個性化的內容,適度增強趣味性,由大處著眼、小處落筆,顯得尤為重要。以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發布的時政Vlog為例,與兩會相關的傳統新聞報道一般都是領導人的發言、會議講話或工作報告的轉播,即使加入動畫等新興元素也以注重政治宣傳效果為目的。而Vlog這樣富有活力的新形式的加入打破了時事報道的嚴肅氛圍,減少了新聞播報的緊迫感,同時避免了新聞的同質化傳播。人民視頻推出的《兩會夜歸人》等全國兩會主題系列Vlog,為觀眾揭秘全國兩會直播背后導播間的幕后故事,展現新聞報道背后記者與后期工作人員需要做的準備與歷程,不再是單純對兩會現場的報道,而是以“微視角”聚焦全國兩會期間的臺前幕后,包括所有辛勤奮斗的工作人員在內的情況全方位呈現給觀眾。以記者個人所見所聞的小切口入手,由宏觀向微觀轉化的視角變化,讓受眾切身感受兩會的大氣氛、大視野。

歐文·戈夫曼曾提出“前臺/后臺”理論,將后臺前置,后臺的原生質感便消解了前臺的嚴肅性質。時政新聞報道本來與受眾的生活相距甚遠,時政Vlog通過少有的“幕后觀察”形式,大幅拉近與受眾間的距離,建立了與受眾間的連接,實現受眾的替代性滿足。

2.語態變革:個人化與家常式的表達,專業與親切并存。融媒體時代的語態變革是傳統媒體融合轉型的表征之一。生活化的內容、親密化的視角、平等化的互動與口語化的敘事是Vlog與生俱來的特性。在時政Vlog中,記者們以家常式聊天的話語、近距離的拍攝視角、輕松的背景音樂和趣味性的字幕等方式軟化語態,消除時政新聞本身的莊重肅穆感和傳統媒體在受眾心中的刻板印象,快速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讓信息得到完整傳遞的同時也多了幾分親切與真實,并且不再是傳統媒體式的單向傳輸,而是擬人際傳播式的雙向、平等的互動。

以2019年的中國日報、人民網等主流媒體大量推出的全國兩會Vlog來說,以記者們自身的視角來感知全國兩會,向觀眾們傳達記者們自身的感受并傳遞信息,能在保證真實性的基礎上帶動觀者的情緒,實現觀眾的“心理在場”。中國日報推出的《小姐姐兩會初體驗》系列Vlog傳播效果良好,記者小彭以自己的視角記錄全國兩會期間自身的前期準備、中期采訪直至全國兩會閉幕。她視頻中親切的語態、輕快的背景音樂、可愛的特效剪輯快速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讓觀眾對全國兩會的臺前幕后提起極大興趣,為時政Vlog的呈現添加了其自身獨有的印記。同理,在2019年底發布的《大國外交最前線》之康輝Vlog中,康輝用播音員優美的嗓音及專業的語音、語調,全程以第一人稱的表達展現總臺播音員普通活潑的一面,顛覆了傳統時政新聞報道中的客觀疏離感。

3.技術革新: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可供性的深度提升。技術總能為媒體融合的產生提供助推力,并貫穿報道生產的每一個環節。2019年的全國兩會報道很多媒體采用了“5G+4K”的拍攝和傳輸方式來進行全景高清直播,用VR+AR技術讓觀眾得到沉浸式和全息化的感知體驗,而AI技術為時政新聞的報道和新媒體的結合提供了更多的變化與可能。這些新技術為打造“全程、全息、全員、全效”的四全媒體這一目標賦能,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新興新聞報道形式之一。

技術的發展革新了新聞傳播的生態,新技術加持下的時政Vlog以其真實性、透明性、參與性賦予觀看者“所見即所得”的全新體驗。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與央視新聞發布的眾多時政Vlog中,如《VR VLOG|一分鐘速覽全國政協新聞發布會現場》、《「VR全景」我是你的眼丨帶你走進福建代表團審議現場》等部分視頻都啟用全景VR的方式制作,使用前沿技術,在短時間內帶領觀眾置身兩會現場?!癡R+Vlog”的形式,進一步符合新媒體語態,也更得受眾的歡迎。2021年3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武夷山考察期間央視新聞發布《時政360Vlog|打卡價值兩千多億的山》,視頻采用360°全景的方式拍攝。全景視頻的開闊視角與武夷山的壯麗景色相得益彰,網友紛紛表示全景的制作形式更能切身體會祖國的大好河山,這意味著新技術的融合提升了時政Vlog的觀賞性。

5G時代的來臨帶動著新聞生態的底層變革,社交可供性與移動可供性亦隨之提高。社交平臺的發達為短視頻提供了優秀的傳播渠道,人們的媒介使用不再受制于規定的空間與場景,令社交可供性進一步轉化為信息可供性。同時,5G技術的最大特征是高傳輸速率,這意味著移動可供性的大幅提升。二者的深化與加強,無疑讓依托于新媒體平臺與移動設備傳輸的時政Vlog這一新形式獲得有力的技術支撐。

傳統時政新聞通過大屏播報給受眾,傳輸方與接收方之間是兩個較為獨立的個體。雖然傳統時政新聞肩負著核心議題與嚴肅流程的傳播,但近年來電視開機率的下降,導致內容的傳輸覆蓋率正在減少。通過時政Vlog類短平快的新聞形式的輔助與社交媒介精準觸及C端的優勢,可以達到大屏與小屏之間的融合互補。

1.精準定位:重大議題的內容擴充,大屏與小屏間的聯動合作。傳統時政新聞承擔傳遞重大新聞議題的主要職責,而時政Vlog則作為吸引受眾的引導、事件背后的擴充、核心以外的衍生而存在。二者聯合起來,實現了新聞傳播的組合拳效應。傳統媒體的年輕化轉型并不意味著對傳統大屏幕的拋棄,利用時政Vlog式的小屏傳播對大屏進行“反哺”,打造新聞內容的差異化呈現,構建立體化新聞傳播格局,能進一步幫助受眾多渠道、多角度全面接收新聞信息。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主流媒體回應群眾的關切,多管齊下、全方位報道抗疫期間的一線信息、抗震救災等各個環節。傳統電視節目的抗疫播報側重國家的政策方針及決策部署,而各大主流媒體在社交平臺發布的抗疫Vlog則更多記錄微觀視角的生活常態,展現前線醫生、武漢市民的普通日常。在央視新聞B站官方賬號與前戰地記者、UP主“食貧道”合作推出的【武漢Vlog】系列視頻中,記錄了央視前往武漢的記錄團隊從一月出發直到三月撤離的23支Vlog,單支視頻最少的播放量在30萬左右,系列總播放量超1675萬。從走訪醫院慰問一線醫生護士,到目睹火神山的搭建過程,到撤離前最后的告別,Vlog與傳統報道相比,能將即時記錄的現場性最大程度體現出來。這樣的報道形式,讓身處武漢抗疫的群眾不再是新聞播報中一串串冰冷的數字,而是一張張鮮活的面孔,鏡頭前的真情實感讓受眾感同身受,發揮了凝聚人心的作用。2021年2月,央視的《時政Vlog|親歷FAST重要一刻》展示了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期間,以Vlogger的主觀體驗為主線,集核心周邊信息與當事人回訪為一體,實現了一次少有的同時、同地的同步新聞報道,揭秘了《新聞聯播》播報內容以外的細節,與《新聞聯播》形成了風格和信息的雙重互補。

2.矩陣搭建:多平臺內容共建共享,嚴肅與活潑的色彩互補。在融媒時代,“中央廚房”模式的搭建是實現新聞傳播效果最大化的良好路徑之一。人民日報社2017年建立的“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做到了內容、技術、渠道共享。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共計聯動上百個黨媒平臺和 600多家政務機構,真正掀起了一次時政Vlog的浪潮。央視新聞也延伸多媒體平臺觸角,與各級融媒體平臺、主流視頻網站合作傳遞訊息,優酷、愛奇藝等主流視頻平臺的全國兩會專題頁面上也出現了許多兩會Vlog,形成了主流媒體與各大商業平臺間的深度合作形式。矩陣傳播形式提升了傳播的廣度與深度,不同社交平臺上的內容分發和用戶之間的二次甚至多次傳播打破不同圈層間的壁壘,達成“刷屏”之效,真正形成了各大平臺的協同合作的氛圍與平臺共建的格局,更有助于優質報道與資源的更好傳遞。

3.傳播長尾效應:主持人IP化運作,裂變式傳播達成雙贏??死锼埂ぐ驳律岢?,網絡時代是關注產業尾部、發揮尾部效益的時代。Vlog傳播渠道的無邊界化導致了傳播互動的長尾,依托于各大視頻平臺與社交媒體的助力,積少成多,形成了尾部市場的不斷延伸。長尾理論同樣適用于時政Vlog的未來傳播模式,經由主流媒體發布后,各視頻平臺共享分發,受眾在不同社交平臺之間進行二次傳播,形成渠道長尾。

時政Vlog與傳統新聞播報截然不同的親切語態大幅拉近著與年輕觀眾的距離,甚至產生了意想之外的名人效應,獲得大量青年群體的認同與好感。除了《新聞聯播》的播報以外,以康輝為代表的一眾總臺主持人都通過Vlog或其他短視頻的形式進行主持人IP化的運作,既保持主流媒體本身的公信力,又具備親民性與娛樂性的分寸感。2020年8月,總臺主持人王冰冰入駐嗶哩嗶哩平臺,十小時內獲擁百萬粉絲,網友稱她為央視的“收視密碼”。2021年2月,王冰冰在嗶哩嗶哩發布Vlog《你可能對人民法院一無所知》中,展示其在人民法院的一天,發布后三個月內視頻播放量超過了720萬。憑借自身知名度的暴漲,王冰冰本人不僅實現了一次影響力“破圈”,其相關視頻均達到裂變式傳播效果。從飲食、旅游到城市、歷史,王冰冰活躍在各類央視新聞發布的相關新聞短視頻中,所涉及的各類報道主題也能反映她對青年群體的內容偏好的熟稔。當青年群體與傳統時政、家國議題愈行愈遠,王冰冰讓這樣的趨勢慢了下來。在她本人收獲一大批“冰粉”的同時,越來越多的青年粉絲也因為她的號召更多地了解時政、關注時政。

時政新聞報道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因此,時政Vlog的形式也許無法完全承擔政治新聞的嚴肅播報任務,但其作為新類型的網絡傳播形態,對時政新聞的傳播創新做出了全方位的新實踐,完善了主流媒體的傳播新生態與立體化新格局。從2019年兩會期間至今的數次探索,展現了媒體融合時代下時政新聞轉型新媒體的更多可能,實現媒體融合視域下年輕化的內容生產模式轉型,在踐行融合傳播理念的同時,也開辟了時政新聞多元化、多渠道的創新路徑。在未來,時政Vlog模式還能為新聞報道帶來何種創新,值得人們期待。

作者王方系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顧鑒予系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影視藝術創作碩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1]劉雅瑩.新媒體與電視時政新聞報道之融合[J].新聞傳播,2019(15).

[2]侯月,周帥.媒體時政報道的創新發展——以央視時政微視頻的實踐為例[J].出版廣角,2019(21).

[3]王婕妤.媒體融合視野的時政新聞傳播策略[J].重慶社會科學,2016(08).

[4]袁映雪.Vlog:黨媒時政傳播的新探索——以2019年兩會報道為例[J].青年記者,2019(20).

[5]李植吟.芻議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時政新聞的創新路徑[J].電視指南,2018(07).

[6]馬玉瑩.Vlog在新聞生產中的應用——以2019年人民網兩會報道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9(17).

[7]吳琳媛.從兩會報道看主題新聞報道的VLOG應用[J].視聽縱橫,2019(05).

[8]王友聰,楊紅旗.媒體融合背景下的兩會內容傳播創新——基于兩會報道中熱門Vlog的分析[J].視聽,2019(09).

[9]姚彤.媒體融合背景下如何提升時政新聞報道傳播力[J].傳媒論壇,2019(15).

[10]藏新恒,劉巍,胡緒穎.淺析Vlog對新聞報道的影響[J].新聞知識,2019(09).

[11]王喆.Vlog在時政類重大主題報道中的特征及未來走向[J].東南傳播,2019(07).

[12]許達.時政Vlog的突破與創新研究——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時政Vlog為例[J].傳播力研究,2020(20).

【編輯:沈金萍】

3284500338282

猜你喜歡
融合傳播新聞報道
淺析利用新媒體技術改進企業工會新聞報道工作
AR技術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的運用研究
中國時政新聞報道中委婉語的語篇功能
新媒體時代經濟新聞報道的發展策略
我國法治新聞報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地方電視臺時政新聞報道的創新思路探究
融合傳播語境下的媒體“新聞行動”創新探索
河南廣電全媒體系列評論創新實踐探索
融合創新,讓新聞動起來、活起來、亮起來
電視節目與微博的融合傳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