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蘭氏染色法:為細菌劃分陣營

2022-03-14 08:46本刊綜合
發明與創新·中學生 2022年3期
關鍵詞:肽聚糖科赫染色法

本刊綜合

荷蘭微生物家、顯微鏡學家安東尼·列文虎克一次偶然的發現——在顯微鏡下,純凈透明的水滴中居然有一些蠕動的“微小生物”——打開了微生物世界的大門。而正當科學家們準備在微生物界大展身手時,卻發現想要在顯微鏡下找到微生物并不容易。

讓“隱身”的微生物現形

19世紀,蒸汽機、鐵路、輪船等交通工具的出現帶來了人口大規模流動,也給結核等傳染病可乘之機。

1876年,德國科學家羅伯特·科赫在患病家畜和患者皮膚組織中發現導致炭疽病的罪魁禍首——炭疽桿菌。這讓他意識到,特定的疾病可能與特定的微生物有著密切聯系。

多年之后,科赫又將研究對準結核病病原菌,可意外發生了:動物被注射樣本后本應患上結核病,說明樣本中確實含有致病成分,可當他用顯微鏡觀察樣本時,鏡頭下卻空空如也。難道這些微生物會“隱身術”?

埃爾利希:給細菌染色

列文虎克和科赫的發現離不開好運氣。細菌作為微生物的一種,絕大多數直徑只有0.5~5微米,即使顯微鏡能將其放大幾百倍,除非自身顏色鮮艷,否則很難觀察到。因此,德國免疫學家保羅·埃爾利希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設想——給細菌染色。他為此收集了各類染料,并使用不同的染料給細胞和微生物著色。

埃爾利希的方法讓科赫觀察到了結核桿菌,他猜測:細菌的著色性與其結構有關,即某些染料會破壞細菌的生存基礎,這啟發了世界上第一種抗菌藥物——磺胺的誕生??茖W家們繼續開展研究,總結出規律:只有堿性染色劑能為結核桿菌染色。如果遇到新的細菌該怎么辦呢?

革蘭:當運氣遇上實力

1882年,科赫宣布自己找到了結核桿菌,與此同時,丹麥的一位醫生漢斯·克里斯蒂安·革蘭決定研究另一種疾病——肺炎。

革蘭從肺炎患者身上分離出一種桿狀細菌,他認為這便是肺炎的致病菌。而德國科學家阿爾伯特·弗蘭克爾從肺炎患者身上分離出的細菌卻是球狀的。他倆都認為自己是對的,也因此引發了一場學術爭議。

桿狀和球狀兩種細菌在動物實驗中都表現出一定的致病性,真相到底如何?革蘭試圖通過染色找到標本里的細菌。按照程序,他應該將堿性龍膽紫涂抹在標本上,然后用水沖洗標本,但是他錯把碘液當作清水。等他發現時,趕忙用乙醇給標本脫色。意想不到的是,標本中的球狀細菌仍然保持著深紫色,而桿狀細菌卻被洗去了顏色,在加入堿性品紅后,呈現出鮮艷的紅色。

革蘭改變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著手探究染色法。經過大量嘗試,他發現這種染色法適用于所有細菌,這便是細菌學中最常用的革蘭氏染色法。1884年,革蘭發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近百年后,科學家才明白其中的原理。不同于病毒和人體細胞,細菌披著一層外衣——細胞壁。根據細胞壁成分的差異,細菌可分為兩類:一類細菌的細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肽聚糖像布匹絲線一般縱橫交錯,形成許多孔道;另一類細菌的細胞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在其之外,還有一層以類脂為主的外膜。龍膽紫和碘液相遇后會生成深紫色復合物。這種復合物沿著肽聚糖的孔道進入細菌。加入乙醇后,前者細胞壁中的孔道因脫水收縮,將深紫色復合物牢牢鎖住,細菌呈現出深紫色;后者外膜會被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網無力留住復合物,細胞又變為無色。根據這一結果,科學家將細菌分為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

革蘭氏染色法可用來鑒別細菌,診斷疾病。由于同一類細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如大部分革蘭氏陽性菌都對青霉素較為敏感,革蘭氏染色法可為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參考。

這場學術爭論以弗蘭克爾的獲勝告終,他發現的球狀細菌是大葉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被稱為肺炎雙球菌。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革蘭雖然輸了,卻發明了研究細菌的新方法。

猜你喜歡
肽聚糖科赫染色法
抗酸染色法、細菌培養法和實時熒光PCR法在分枝桿菌檢查中的應用比較
淺析肽聚糖以及其相關功能
遞歸加權科赫網絡中平均的齊次與非齊次加權接收時間(英)
細菌造就微觀界巨量
草分枝桿菌胞壁肽聚糖的分離提取和鑒定
細菌造就微觀界巨星
PCR技術、抗酸染色法在肺結核病理學診斷中應用比較
嗜酸乳桿菌肽聚糖的六種提取方法比較研究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結核性漿膜炎臨床診斷中的價值
烏賊墨肽聚糖對前列腺癌PC-3、DU-145細胞作用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