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發展理念視閾下建水西莊紫陶特色小鎮的培育路徑研究

2022-03-14 11:55劉潔婷
紅河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紫陶建水城鎮化

劉潔婷

(紅河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蒙自 661199)

一、特色小鎮與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的相互關系

(一)特色小鎮的內涵

在中國,具有異域情調的房地產項目較早使用“特色小鎮”一詞。云南省自2003年起就啟動了60個旅游小鎮建設的規劃,這些旅游小鎮也被稱為“特色小鎮”。特色小鎮是具有自身特色的區域平臺,它以特色產業為主導,同時帶動與其相適應的文化及旅游產業,吸引相應的特殊人才聚集。

(二)特色小鎮是城鄉融合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路徑

城鎮化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基本問題,新型城鎮化是黨和國家在經濟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的一項重大而長遠的戰略。特色小鎮是我國推進小城鎮建設的新模式,是以人為中心,城鄉融合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有利于升級傳統產業、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建水西莊紫陶特色小鎮(以下簡稱西莊紫陶特色小鎮)是以自然資源和人文稟賦為基礎的資源依托型城鎮化的典型。西莊紫陶特色小鎮的培育,不僅僅是建水特色小鎮本身,除此之外,它還要發揮聯結西莊鎮和建水縣橋梁作用,體現西莊鎮和建水縣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時代的要求。傳統的城鎮化模式,往往伴隨著城鄉發展不協調、“城市病”以及農村“空心化”等一系列問題,忽略了“人”這一核心要素。鄉村建設的不足是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短板,是鄉村經濟長期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以城市為中心的城鄉二元分割的格局,影響了農民作為內生動力主體的積極性的發揮。新型城鎮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中心,探索通過就地城鎮化,以中心村鎮為中心,以當地的農村勞動力為依托,克服異地城鎮化需要遷移勞動力的弊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1]。特色小鎮是就地城鎮化,進而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體現了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可以帶動農村的全面發展,成為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突破口??梢?,新型城鎮化是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支撐。首先,新型城鎮化的就地城鎮化舉措,吸引了廣大農村勞動力落戶小鎮,滿足了特色產業發展對勞動力的基本需求。其次,新型城鎮化為特色小鎮提供了基本保障。新型城鎮化使得特色小鎮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逐漸完備,提升了交通通行能力,提高了公共服務的水平。

(三)特色小鎮是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空間支撐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和“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理念,明確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意味著我國的城鄉發展思路要進行重大調整,改變過去單向的城鄉發展思路,凸顯對鄉村發展的關注,強調城市和鄉村的雙向互通。特色小鎮是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結合點,是優化城鎮化空間格局的重要舉措。城鄉各種要素的融合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所在,城鄉各種要素的雙向合理流動是城鄉融合發展的核心特征和根本保障。鄉村振興就是要通過城鄉融合發展來實現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破解鄉村發展的困境[2]。特色小鎮既符合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方向,疏解城市功能,又能帶動鄉村發展,是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空間支撐點,是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節點。

二、西莊紫陶特色小鎮的培育現狀

(一)產業基礎方面

建水紫陶始于元末明初,制陶工藝獨一無二,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與江蘇宜興陶、廣西欽州坭興桂陶、重慶榮昌陶并駕齊名,是中國漢族傳統藝術的一朵奇葩,集書法、繪畫、雕刻、鑲嵌、燒制、磨光等工藝于一身,集實用價值、審美價值于一體。西莊紫陶特色小鎮規劃占地面積3.46平方公里,概算總投資34.34億元人民幣,建設周期3年。由一個核心區(龍窯生態城)和三個組團(團山景區、鄉會橋、雙龍橋)組成,于2017年6月15日獲得“國家一流特色小鎮”省級審核,2019年9月12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21個云南省特色小鎮之一。西莊紫陶特色小鎮作為“五彩紫陶之都、修身養性之地”,坐擁西莊 “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文化古村落集群+法式米軌火車+瀘江河田園風光帶”。其中,核心區龍窯生態城,是按照4A級景區標準打造的集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的文旅綜合體,主要由7個功能區組成:紫陶博物館、百工坊商業街、星級酒店、紫陶泥漿樂園、紫陶社區、五色土地質公園、生態公園。

(二)歷史人文資源方面

建水縣西莊鎮是建水紫陶的重要產地,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名勝古跡、人文景觀眾多,世居彝、傣、哈尼、壯等15個少數民族。西莊紫陶特色小鎮規劃區內傳統村落眾多,這些自然村落以原住民族為主,多數具有明代屯田設營的發展背景,且受歷史交通、個舊礦冶開發的促進而發展興旺。傳統村落保留了傳統空間肌理,村落空間風貌各自具特色。規劃區域內共有中國傳統村落10個:團山、新房、阿瓦寨、荒地、馬坊、湯伍、馬家營、紹伍,貝貢和東者。團山村古建筑群被稱為“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入選世界紀念性建筑遺產名錄,它是由漢族青磚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漢彝結合的瓦檐土掌房三類建筑組成。2015年8月,團山村被列為首批“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新房村裝飾精明的黃氏宗祠、關圣宮、倪學全民宅、劉寶鑫民宅、劉朝忠民宅、黃繼仙民宅等,被列為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的保護建筑名錄。碗窯村至今仍完整保留著商品經濟萌芽時期以手工業工場為中心的古老村落形態,保留了大量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建筑,融民居、古陶瓷生產線、古廟古戲臺于一體,是一座活生生的歷史博物館。

三、西莊紫陶特色小鎮培育面臨的困境

(一)建設布局方面

由于歷史遺留及地形地勢等原因,西莊紫陶特色小鎮的區域沿道路兩側帶狀布局,彼此間橫向聯系差,尤其是西側零星的村莊之間。規劃范圍的73.01%基本以山林用地和耕地為主,開發建設用地僅占26.99%。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嚴重不足、綠地公園用地也達不到相應的國家標準。

(二)交通條件方面

西莊紫陶特色小鎮建設區域內的交通要道有雞石高速、新323國道等。離建水城區較近的東部區域以清遠路和青山路為主干路骨架,基本形成方格網狀路網。碗窯村內部以建萬路為主要道路形成樹枝狀的街巷空間,但大多數街巷空間存在狹窄、擁擠、交通不暢等問題。老323國道南北向穿過規劃區西莊鎮區域,是區域的主要交通道路,遇上趕集,車輛沿街停放,交通十分混亂、擁擠。雞石高速公路從北部東西向穿過,并設有出入口與老323國道相連接。西莊鎮區域其它鄉村道路多為巷路,線型曲折,寬窄不一,不少是盡端路、斷頭路,車行較為困難。

(三)產品方面

建水紫陶產品主要以日用陶器為主,主要有瓶、尊、盆、盤、碟、碗、壺、缸、汽鍋、煙斗等。各廠家的產品類型大同小異,種類比較局限,產品藝術附加值低于同類。相對紫砂、景德鎮瓷器等文化藝術收藏品,建水紫陶目前知名度不夠高,價格總體偏低,產品銷售方式比較傳統。建水紫陶目前主要的銷售方式還是以門店零售為主,多數銷售為前店后廠的家庭作坊模式,電商方面雖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銷售渠道主要集中在建水本地的建水紫陶街,在其他省份極少見到紫陶的專營店或加盟店,建水紫陶尚未走出云南。

(四)人才培養方面

建水的紫陶技術人員大多是中年人,年齡層次出現斷層,青年人大多對紫陶的接觸很少,更不用說對手工技藝的接觸,陶藝師的培育機制尚需提升。目前紅河州民族師范學校的陶習苑涉及陶瓷教育培訓,招生和師資規模較小,不利于陶瓷職業教育的普及。紅河學院紫陶學院的建設,已經初具規模,但相較于景德鎮和福建德化成立陶瓷職業技術學院而言,仍然需要一定時間的發展。

(五)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作用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在西莊紫陶特色小鎮培育過程中,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作用不夠充分。比如在綠色發展方面,因游客不斷增多,加大了建水縣資源環境的承載壓力,尤其是餐飲業的迅猛發展,對建水縣的污水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協調發展方面,城鄉協調發展是西莊紫陶特色小鎮培育的題中應有之義。從目前的建設情況看,紫陶特色小鎮的建設,主要集中在城市,農村的發展后勁明顯不足。

四、西莊紫陶特色小鎮培育路徑的研究

新發展理念體現了新常態下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的認知和把握,是對科學發展觀的新突破和新發展,是特色小鎮培育的價值導向。

(一)在創新發展層面,有序推進西莊紫陶特色小鎮基層社會治理方式的創新

長期以來,城鄉之間的二元結構和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使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外流,農村社會逐漸“荒蕪”,空間上出現“空心化”,農村基層社會治理面臨很多困境。建水縣西莊鎮也面臨同樣的基層治理困境。特色小鎮引入現代化的理念和方法,注重產業發展、生態文明、人文精神提升,為西莊鎮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提供了契機。西莊紫陶特色小鎮是“產、城、人、文”四位一體的新型空間,兼具產業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區功能,既非鎮又非區,是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新型社區,以人為本是特色小鎮的底色。首先,西莊紫陶特色小鎮的社會治理要充分發揮多元治理主體的作用,即在特色小鎮的培育、建設和營運的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企業、開發商、運營商等市場主體,應該發揮頂層設計、投資建設、建設營運的作用,避免“全能政府”出現。其次,設置西莊紫陶特色小鎮的管委會及其職能部門。特色小鎮管委會是負責小鎮的具體事務,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土地開、招商引資和社會管理等方面,其職能部門是根據小鎮社會管理的需要和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自行設置。最后,成立特色小鎮自治委員會。特色小鎮自治委員會履行居民自治的功能,主要由企業、居民、員工等組成。通過以上特色小鎮治理架構的創新,以“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治理手段,改變了單一的行政治理模式,使政府不再直接介入競爭性領域和環節,使小鎮內各類資源得到最有效地整合和最充分地利用。

(二)在協調發展層面,實現西莊紫陶特色小鎮“三位一體”和“三生融合”協調發展

西莊紫陶特色小鎮應堅持產業、文化、旅游的“三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協調發展,通過鼓勵將多種功能聚合發展,協調生態空間與城市空間布局,彰顯地方文化特色。西莊紫陶特色小鎮的生態空間形態要與周邊自然環境相協調,尊重原有的自然條件,體現地域景觀的獨特性,要盡可能維護原有生態空間的整體性,體現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文化精神。

(三)在綠色發展層面,建設美麗西莊紫陶特色小鎮

民族地區的相對封閉性,使其保存了良好的生態環境。隨著生態文明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越開越多的人愿意選擇到生態環境較好的地方定居和就業。人力資源的聚集,為西莊紫陶特色小鎮的培育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和人力資源的儲備。與此同時,西莊紫陶特色小鎮的培育要把綠色作為亮麗的底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生活、綠色生態、綠色能源等融合發展的美麗西莊紫陶特色小鎮。

(四)在開放發展層面,建設四化同步的開放型小鎮

西莊紫陶特色小鎮應堅持政策導向,堅持先進政策對特色小鎮的引領作用。特色小鎮應是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的特色小鎮。西莊紫陶特色小鎮應找準自身的發展定位,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以高度的互聯網化運營,增強西莊紫陶特色小鎮的品牌吸引力,拓展特色小鎮的線上生存空間,吸引人才以及外來投資,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實現城鄉的互聯互通,高效銜接小鎮和中心城市。特色產業是特色小鎮的基石。目前,建水紫陶特色小鎮的紫陶產業已經初具規模,但是與其他的陶類產業相比,差距還很大,如江蘇宜興紫砂陶年銷售額約300億元,廣東石灣公仔陶年產值超過600億元,而建水紫陶的年產值不到1億元。建水的紫陶生產,目前正處在私人作坊隨意發展的階段,缺乏產業規劃引導和整合合理的資源。所以,應把紫陶產業作為紫陶特色小鎮的支柱產業,建立產業培育的長效機制,挖掘紫陶的微觀文化趣味,提升裝飾文化的內涵,以個性化理念打造建水紫陶品牌。與此同時,要解決全手工的制作方式和提高生產效率之間的矛盾,建立一條分工明確的完整的生產鏈,打破手工作坊一人完成所有工序的格局,使紫陶的制作更加專業和規范,減少勞動時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實現規?;a,提高產品競爭力。

(五)在共享發展層面,建設以西莊紫陶特色小鎮為依托的田園綜合體

2017年,出現于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出田園綜合體。田園綜合體,就是以現代特色農業為核心產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以文旅休閑為主要特色,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的一種新型農村綜合體[3]。田園綜合體模式以農業為核心,利用鄉村旅游,讓城鎮消費者和企業走進鄉村,充分發揮農業潛能,大力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促進農業產業鏈形成,推動鄉村經濟發展,促進鄉村振興。這是一種整體化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其經濟價值、文化價值和生態價值,順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既保留了田園風光,又激發了農民的內生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返鄉創業,帶動相關文化、旅游、休閑、商貿的發展,為鄉村振興儲備了人才,奠定了經濟基礎。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生態+農業+文旅”的田園綜合體模式是解決農業增效、農村增美、農民增收的全新產業模式,符合城鄉融合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背景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鄉村建設的實際情況。

建水西莊鎮傳統村落眾多,以原住民族為主,多數具有明代屯田設營的發展背景,且受歷史交通、個舊礦冶開發的促進而發展興旺。傳統村落保留了傳統空間肌理,村落空間風貌各自具特色。但是,因為西莊距縣城較近,多數村民以到縣城打工為生計,早出晚歸,無暇顧及農業生產,所以,土地流轉得比較多,但流轉收益低。因為外出務工的村民較多,難以實現農業的有組織的規?;a,所以農業生產合作社難以組織,集體經濟薄弱,鄉村建設成效不大,難以提升西莊鎮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從目前的西莊紫陶特色小鎮的培育情況來看,當前培育的重點主要是在縣域范圍,以打造紫陶產業為支撐的旅游業為主,在縣域旅游火爆的同時,鄉村旅游并未發展起來。因此,西莊紫陶特色小鎮的培育,應當成為實現建水縣城全域旅游的銜接點,成為建水西莊鎮鄉村旅游的特色。

建設以西莊紫陶特色小鎮為依托的田園綜合體,是新時代鄉村建設的一種全新模式,使農民不僅參與田園綜合體的建設過程,還能享受田園綜合體帶來的各種潛在效益,增加農業的附加值,共建共享城鄉統籌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首先,西莊鎮大力發展新型農民合作社。田園綜合體必須以農業生產為基礎,新型農民合作社是建設田園綜合體的主要載體,是實現農業產業轉型的主要依托。在建設田園綜合體的過程中,新型農民合作社可以利用土地經營權流轉、入股等方式加入其中,既增加了農民的附帶收益,又可以通過開展農產品深加工、特色瓜果園等農業產業區,提升農產品附加值[4]。其次,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鄉村旅游是依托鄉村自然資源、田園風光、人居環境的旅游活動。田園綜合體可促進鄉村旅游從單一化發展模式向農業綜合改革開發模式轉變,成為鄉村旅游業升級的新動能,助推鄉村現代化發展進程[5]。

隨著社會生活壓力的加大,人們更渴望放慢腳步,減壓釋放壓力,回歸自我。鄉村的愜意和祥和,成為人們享受生活的健康目的地。西莊鎮在與企業合作開發鄉村旅游的過程中,應當牢牢把握自身的特色,把田園風光、鄉村文化、鄉村生活作為吸引消費者的亮麗底色,充分挖掘鄉村文化底蘊,如古建筑民居、開展創意農耕文化體驗、特色小吃、傳統民俗文化等,密切城鄉之間的交流,促進農民思想觀念現代化,調動其內生發展動力,構建農村區域產業發展體系。再次,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人居環境整治主要包括居住條件、公共設施與服務、基礎設施、景觀生態環境。鄉村人居環境的整治,是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核心。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目的,在于增強農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主動參與鄉村的環境保護,杜絕農業面源污染。完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設施的管理,解決村莊環境“臟亂差”問題。最后,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商經營并達到現代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6]。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將會吸納較多的人才返鄉創業。這些返鄉創業人才具有長期外出務工的經驗,具有敏銳的信息觀、政策觀和創新觀,創業素質較好,是鄉村新型職業農民的主要來源。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還應啟動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著力培養和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猜你喜歡
紫陶建水城鎮化
建水陶藝新觀察
建水紫陶研究:學生紫陶作品(二)
云南建水陶博物館館藏作品欣賞
馬行云藝術作品欣賞
建水紫陶:中國建水紫陶古陶斗美術
家鄉的城鎮化
建水紫陶·升華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對構建新型城鎮化的觀察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