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融合黨史教育芻議

2022-03-15 08:45顧興海朱小超
南北橋 2022年1期
關鍵詞:黨史法治道德

顧興海 朱小超

[ 作者簡介 ]

顧興海,男,海南萬寧人,高級教師,海南省教育學會中小學德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本科學歷,萬寧市教培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中學政治教育教學、教師培訓。

朱小超,男,河南許昌人,省級骨干教師,高級教師,法學碩士學位,海南省教育學會中學政治教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現就職于京師范大學萬寧附屬中學,研究方向:中學政治教育教學、中學生德育。

[ 基金項目 ]

本文是海南省教育科學規劃 2021年度課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教學資源開發和利用研究”(課題編號:QJH202112067)和“七八年級《道德與法治》《語文》學思課堂建設研究”(課題編號:A306-2021010)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 摘要 ]

道德與法治課融合黨史教育是新時代思政學科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F行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黨史教育內容涵蓋面廣,與教材的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國情教育等四個維度深度融合。教材中黨史教育內容的呈現形式多樣,在直觀感受上注重圖文并茂,在具體操作上注重知行合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融合黨史教育,要做到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

[ 關鍵詞 ]

道德與法治;黨史教育;重要遵循

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現了使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譜寫了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載入史冊的輝煌篇章。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全國人民團結奮進、不斷奪取新的偉大勝利的寶貴精神財富,必須牢牢銘記,代代傳承。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指出:“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薄耙ズ们嗌倌陮W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弊鳛橐婚T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肩負神圣的黨史教育使命。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研讀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黨史教育內容,大膽探索學科融合黨史教育路徑,促進黨史教育在學科教學深入持續開展。

1 融合黨史教育是新時代思政學科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學科教材中融入黨史內容,在學科教學中滲透黨史教育,一直都是黨和政府的重要要求,也是各門學科尤其是思政學科重要的價值導向。1995年頒布的《中學德育大綱》在“初中階段德育內容要點”中明確指出,要對廣大初中生進行“初步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常識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的教育”和“熱愛祖國的版圖河山、語言文字、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和著名民族英雄、愛國志士、革命先驅、文化名人的教育”;關于德育的“實施途徑”,大綱明確指出,思想政治課“在諸途徑中居特殊重要地位”,這為初中思政學科融合黨史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自此以后,黨史教育在初中思政學科得以不斷地完善和發展。

然而,理論性和實踐性并不總是一致的。從現實情況看,長期以來,大中小學思政課均“呈現出邊緣化的趨勢,而且這種趨勢日漸明顯”。在此大背景下,思政課黨史教育的狀況也不容樂觀??陀^地講,當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對中共黨史教育重視依然不夠,仍需要大力加強。大學思政課尚且如此,中小學思政課可想而知。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他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思政課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此次會議的召開和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的講話,為新時期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注射了強心針、服下了定心丸。

開好思政課不僅需要高端的聲音、頂層的設計,還需要切實有效的抓手——黨史教育便是其中一個有力的抓手。誠然,黨史教育是初中思政課一貫的內容,但是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借助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東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強化黨史教育,無疑正當其時,能夠收獲諸多驚喜。如,能帶領初中生領悟黨的智慧,實現辯證思想的有效培養。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背踔械赖屡c法治課強化黨史教育,能使學生在黨的發展歷程中,領悟黨發展、成長的智慧,以及黨在中國歷史轉折中正確領導的偉大力量,用黨史蘊藏的方法論,解決學生思想認識問題,使其懂得用唯物辯證的方法看社會、看問題、看未來。能夠在初中這一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明晰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從小便樹立唯物史觀,為未來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奠定良好基礎,這是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也是黨史教育培根鑄魂的指向。又比如,能讓初中生汲取黨的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在革命、建設及改革的時期,中國共產黨形成了革命精神、建設精神與改革精神的精神譜系,這些均為黨史教育的重點內容。通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黨史教育,讓學生了解偉大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遵義會議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紅巖精神,到中國建設時期的抗美援朝精神、雷鋒精神、大慶精神、焦裕祿精神,以及后來改革發展階段的特區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及脫貧攻堅精神。在了解中國共產黨從幾十人發展到目前九千五百多萬人的大黨的過程中,國家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發展奇跡中,特別是一次次危難中均能絕境逢生,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強大信仰力量中,汲取紅色基因中的豐富精神營養,學習直面困難、克服困難的頑強精神和堅韌品質,進而加強初中生的愛國情感、增強民族自信與理想信念。

2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黨史教育內容及其呈現形式

2.1 黨史教育內容涵蓋面廣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始用于2016年秋季學期,至今已使用5年?,F行三年六冊教材中,雖印次不同,但從版次上看,除八年級下冊已更新至第2版之外,其余都還在沿用第1版??v觀整套教材,黨史教育(中國共產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簡稱“四史”)始終作為一個舉足輕重的主題,與舊思政教材一脈相承,與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國情教育的四個維度深度融合。

首先,黨史教育要深度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教材有關于長征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簡介,有呈現普通勞動者時傳祥等先進人物的照片,有《雷鋒日記》《回憶我的母親》等文章的摘錄……上述黨史內容在提升學生心理素質、道德觀念的同時,讓學生初步感知中國共產黨成功的原因,充分感知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其次,黨史教育要深度融合法治教育。教材透過“法治中國建設歷程”這一窗口,讓學生生動感知新中國建設艱苦而又輝煌的歷程。如為了向學生呈現我國法治的腳步,教材在適當的地方呈現了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閱讀材料;為了形象地說明“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這一知識點,教材圖文并茂地呈現了“紅色通緝令”“天網行動”等全面從嚴治黨重大法治事件。

最后,黨史教育要深度融合國情教育。一方面,圍繞“建成富強、民族、文明、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目標,著重向學生進行改革開放史教育。例如,教材中安排了反映安徽小崗村“大包干”雕塑、“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感動中國人物”圖片、習近平考察浙江余村等相關材料。另一方面,圍繞“開放的中國與世界”這一主題,適當向學生進行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如:介紹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偉大友誼、新文化運動時期的《青年雜志》、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和柯棣華援華抗日、1941年中國共產黨發表的《中國共產黨為太平洋戰爭的宣言》、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的對話會等。

2.2 黨史教育呈現形式多樣化

首先,黨史教育呈現形式在直觀感受上注重圖文并茂。為了使教材內容更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第一眼就喜歡上它,教材編寫者在黨史內容的呈現形式上煞費苦心,做到了圖文并茂、精益求精。例如,教材中有許多黨史教育方面的書籍文章、人物故事、圖片照片、歌曲戲劇等等。僅圖片一項,就包括漫畫、雕塑、革命文物、名言警句等多方面內容。

其次,黨史教育呈現形式在具體操作上注重知行合一。為了使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入腦入心,教材編寫者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使師生雙方在“學”與“做”的多元互動中順利完成黨史教育。知識教學自不必說,單單活動實踐類教學就有情景模擬(模擬法庭、模擬政協等)、演講比賽、社區服務、社會實踐、觀點辯論、調查走訪等多種實踐形式。

3 初中道德與法治融合黨史教育的重要原則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好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豐富的黨史內容,推動“四史”學習進課堂、進頭腦,進而充分發揮黨史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營養劑”“清醒劑”作用,是一個值得每位教師思考的問題。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應該成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融合黨史教育的重要原則。

3.1 融合黨史教育要做到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

理論性是思政課的鮮明屬性,實踐性是思政課的內在屬性,兩者之間相統一,是思政課教學一貫堅持的指導方針,更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應該堅持的根本原則。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通過各個環節的精心設計,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黨史知識,對于學生適應未來的高階學習,堅定人生理想信念,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在組織學生完成基本黨史知識學習的基礎上,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把握時機組織學生進行黨史實踐活動。例如在進行改革開放史相關知識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本地的文明社區,體驗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在進行與中國共產黨歷史相關知識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烈士陵園,震撼學生的心靈。

3.2 融合黨史教育要做到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統一

知識性是教育教學活動的本質要求,趣味性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必要準備。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黨史是最好的思政教材?!八氖贰敝刑N含著極其豐富的人生哲理和中國智慧,這些知識不但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更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所不可或缺的精神財富。但是,知識不會自然而然地產生,黨史知識更是如此。正因如此,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突出的灌輸性?!八氖贰敝R入腦入心,要靠教師外部的理論灌輸,更要靠提升“四史”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黨史的內驅力。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怎樣才能提升“四史”教學的趣味性呢?首先,需要教師有黨史方面的真學識,很難想象一個“空頭思想家”會講出什么有新意的東西。其次,還需要教師對黨有真感情,有愛黨、信黨、跟黨走的情操和決心。最后,還需要教師有從事教育教學的真本領,能夠科學研判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之間的微妙關系,從而恰如其分地做出教法選擇和問題設置。

3.3 融合黨史教育要做到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

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兩種重要形式,在不同場域、不同對象、不同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有重要作用。融合黨史教育,首先要高度關注顯性教育,理直氣壯地上好思政課,旗幟鮮明地融合黨史教育。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向學生宣講雷鋒、焦裕祿等老一輩共產黨員的光輝事跡,宣講中國共產黨在抗擊新冠肺炎阻擊戰中的先進事績,契合“道德教育”“國情教育”這兩個維度。融合黨史教育,還要高度關注隱性教育,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讓黨史教育“潤物細無聲”。例如,我們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觀看專題片《紅色通緝》,來感知法治中國的腳步;安排學生參與課前三分鐘時政演講,讓學生在關注時政中關注社會、關注中國共產黨。

如何實現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統一呢?一方面,要樹立以課堂教學為主要環節、以討論調查為必要補充的黨史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確立以思政課教學為主要途徑、以其他學科教學為必要補充的“大黨史”格局。

思政課是向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主陣地,黨史是道德教育素材的重要原產地,思政課融合黨史教育既是各級各類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制度使然,更是新時代思政課發揮課程擔當以助推黨史鑄魂育人功能的邏輯必然。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立足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廣大思政課教師要深刻認識思政課程和思政教師的使命和擔當,深刻認識思政課融合黨史教育的重要性、緊迫性、必然性,以功成必然有我的歷史擔當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寬闊胸襟,努力探索思政課融合黨史教育的新路徑,奮力譜寫思政課在新時代發展的新輝煌!

參考文獻

[1]中學德育大綱[J]. 人民教育,1995(4):9-13.

[2]李偉.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邏輯理路[J]. 河南社會科學,2020,28(8):119-124.

[3]劉家桂. 強化思政課教學中的中共黨史教育[J]. 紅旗文稿,2017(12):23-25.

[4]馮剛. 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把握新時代思政課建設規律[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劉茜,陳建強. 黨史是最好的思政教材[N]. 光明日報,2021-3-5.

[7]陳秉公.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267500338286

猜你喜歡
黨史法治道德
第一次學黨史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百年黨史的重要啟示
黨史上的今天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