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工作的思考

2022-03-15 02:44張耀春
江蘇農機化 2022年6期
關鍵詞:農機化短板全程

張耀春

0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補上烘干倉儲、冷鏈保鮮、農業機械等現代農業物質裝備短板”。農業機械是科技與裝備的有機結合,沒有農機裝備就沒有農業機械化,農業機械化的本質是工業武裝農業。江蘇作為農機制造和使用強省,在加快補齊農業產業急需的農機裝備短板工作中,應當率先示范,擔當作為,走在前列,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裝備支撐。

1 正確認識為何補短板

1.1 有利于推進農機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農業機械化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抓手和基礎支撐,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對農機裝備和農業機械化的要求越來越高?!盁o農不機”“無機不農”,一個產業如果缺少機械化支撐,難以做大做強,甚至會萎縮消亡。補齊農機裝備短板,解決農業產業諸多生產環節“無機可用”“無好機用”“有機難用”問題,既有利于促進農機化產業發展壯大,又有利于促進農業其他產業的發展,從而更好地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1.2 有利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提高農業質量效益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對我們的重大考驗。人工成本日益上漲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突出瓶頸,農民使用農機裝備種地不費事不費勁,收入還比原來高。種糧有了盈余,農民就有了購買農機裝備開展社會化服務的動力和種植糧食的積極性,有利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業機械化既能提升生產效率,又能引領綠色、高質量發展。水稻插秧機、小麥玉米播種機加裝了精準施肥裝置,可以降低20%以上的化肥使用量,無人機打藥可以節省90%以上的水、30%的農藥?;兽r藥少了,農產品質量提高了,效益也就上來了。

1.3 有利于拓寬農民就業和增收空間

實踐證明:解決“誰來種”“種什么”“怎么種”的問題,只有也只能靠農業機械化。目前,全國農民外出務工數量已近3 億人,其中在城里穩定落戶的有1 億人左右。農民離土又離鄉,騰出時間和精力轉向效益更高的二、三產業,可獲得更多的工資性收入,而農業生產又基本沒有受到影響,沒有農機裝備替代人力,是很難做到的。補齊糧油作物、果菜茶、設施種養、農產品初加工等關鍵生產環節裝備短板,做到有機可用、好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增加農民開展社會化服務的收益,擴大農村內需。

1.4 有利于推進農機化“兩大行動”的實施和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建設

實施農機化“兩大行動”(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推進行動、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提升行動)是“十四五”江蘇農機化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容和中心工作,“兩大行動”中的“全程、全面、智能、綠色”四個關聯內涵和“7+6”計劃中的每個方面都有補短板的內容和要求。示范縣建設主要包括全程機械化、全面機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應用、“宜機化”配套、服務能力提升6 個方面內容,有相關的考評要求和具體指標,這些指標涉及到的機具恰恰是短板裝備。補齊農機裝備短板將有效提升實施農機化“兩大行動”和開展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建設的能力。

2 深入研究補哪些短板

實地調研結果表明,從實施農機化“兩大行動”、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角度來看,全省目前急需補齊的農機裝備短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糧油作物方面

主要包括: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長秧齡機插秧、水稻機收減損、濕爛田條件下的小麥機播、大喂入量機收等裝備;油菜移栽和分段收獲、油蔬兩用油菜薹低損有序收獲、油菜育種父本割除裝備;花生種子脫殼、烘干等裝備。

2.2 果菜茶方面

主要包括:果園有機肥深施、水果高效采摘、分級分選、丘陵地區運輸等裝備;多行蔬菜密植(電動)全自動移栽、基質塊苗蔬菜移栽、蔬菜收獲、浮船式水芹割捆、食用菌采摘等裝備;適合粘硬土壤茶園中耕、開溝、有機肥施肥及名優茶小型自走式采茶等裝備。

2.3 設施種養方面

主要包括:設施花卉裝盆移栽成套、設施草莓高架基質上下料、蔬菜花卉穴盤育苗補苗、溫室大棚清洗等裝備;池塘起捕、智能投餌、高效綠色增氧、水草安全種植/管護、河蟹智能捆扎、品質智能分級、池塘養殖尾水處理成套、貝類生態起捕、藻類高效種植收獲、灘涂安全高效運輸等裝備;禽蛋收集、乳鴿哺喂設施、雞呼吸道疾病智能監測預警、基于微酸性電解水的家禽飲水管線消毒、生豬液態飼料飼喂、畜禽養殖廢氣凈化處理、病死畜禽收集及無害化處理等裝備。

2.4 智能農機方面

主要包括:輔助導航/自動駕駛拖拉機、插秧機、高地隙植保機、聯合收割機,果蔬采摘機器人與智能分選、水產養殖智能投飼、畜牧養殖場巡檢機器人等裝備;關鍵零部件主要包括農機作業信息智能監測終端、具有在線檢測功能的農業傳感器、基于總線控制技術的拖拉機自動變速箱及農機具等;核心技術主要包括智能農機作業全路徑規劃與自主導航技術、智能農機作業大數據信息處理技術等。

2.5 綠色環保機械裝備方面

主要包括:蔬菜生產廢棄物就地資源化處置、農作物秸稈生態還田及綠色化利用、高效清潔熱源烘干、化肥減量緩釋、液態有機肥深施、畜禽糞污發酵等設施裝備。

2.6 農產品初加工方面

主要包括:節能環保型產地烘干、小型移動預冷、果蔬保鮮及凍干等農產品保質提質裝備。

3 務實舉措著力補短板

農機裝備補短板的關鍵是通過需求側牽引供給側。只有真正打通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渠道,農機裝備補短板工作才能取得實效。

3.1 梳理產業需求

這是一項基礎性工作。按照“四分法”要求,需要成立專門班子、落實具體人員,認真細致做好調查研究,全面梳理、分門別類摸清本地區、各個產業、不同品種、相關生產環節農機裝備短板(包括整機、零部件、關鍵應用技術等各類短板),形成全產業、全區域覆蓋的本地區農機短板裝備需求目錄。

3.2 聯動制造需求

農機制造企業需掌握市場需求,沒有需求或需求不大,投入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企業沒有效益,肯定是不行的。江蘇農機研發、試驗示范、推廣應用及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生動實踐,充分證明了推廣和研發聯動制造需求的可行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要主動對接研發制造主體,通過政策杠桿,多措并舉,幫助其明確研發方向,制定農機推廣應用技術路線和方案。動起來就有機會突破,就有市場需求。

3.3 借力供給需求

2010年以來,省級陸續批復設立了11 個現代農機裝備與技術創新平臺,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已成立省特色農機化專家組、省農業機械化決策咨詢委員會、農機裝備補短板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應加強溝通協調,借力專家組、專業組和創新平臺力量,鼓勵促進成果孵化,避免資源無效配置、無序競爭。

3.4 助推促進需求

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建設是實施農機化“兩大行動”的關鍵抓手。要按照“一縣一方案”要求和實施農機化“兩大行動”“補課、普及、示范、探索”四個并存路徑,加強政策措施、服務模式、技術支撐、工作機制等創新,在農機裝備補短板方面出新招,出實招,見實效,總結提煉典型經驗,為面上推廣提供“模式”和“樣板”。

3.5 場景拓展需求

利用各種途徑,爭取各種資源,積極做好國內沒有、江蘇省緊缺,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建設急需產品的引進試驗、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工作。同時,加強機藝機信融合,推進良種良法良地良機良制配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場景應用模式和樣板。

猜你喜歡
農機化短板全程
全程“錄像”,寫觀察日記
全程管控在機電工程設備安裝的實施
執行“強制休假”還需“補齊三個短板”
《貴州農機化》征稿啟事
立新標 補齊勞動防護短板
《貴州農機化》征稿啟事
DCT的優勢與短板并存
《貴州農機化》2018年征稿啟事
《貴州農機化》征稿啟事
補齊短板 建好“四好農村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