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機收減損技術淺析

2022-03-15 02:44閆威
江蘇農機化 2022年6期
關鍵詞:機手減損脫粒

閆威

0 引言

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在耕地資源緊張、播種面積難以增加的情況下,減少機收損失是增加糧食產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目前,我國小麥收獲已基本實現機械化,但機收環節損耗仍較高。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江蘇省小麥播種面積237.73 萬hm2,總產量1 365.5萬t,全省小麥機收環節平均損失率降低一個百分點就可節糧13.65 萬t。因此,分析小麥機收損失原因和影響因素,提出做好機收減損工作的措施和方法,對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小麥機收損失分析

1.1 撥禾損失

全喂入聯合收割機收割小麥時,如果撥禾輪轉速過高、位置偏高或偏前,會使小麥穗頭麥粒被擊落,造成撥禾損失;撥禾輪轉速與收割機前進速度不匹配時,還會造成撥禾輪向外返草,使撥禾損失增加。

減損措施如下:在作業前,將撥禾輪高低位置調至撥禾板作用在被切割小麥高度的2/3 處,并根據小麥密度和倒伏程度等相應調整撥禾輪的前后位置。

1.2 割臺部損失

聯合收割機割刀對中偏差過大、割刀間隙過大或動刀片損壞等故障均容易造成小麥漏割,增加割臺部切割損失;割臺攪龍葉片與底板間隙、伸縮撥齒與割臺底板間隙調整不當還會造成籽粒破損增多或割臺堵塞,導致割臺部損失增加。

減損措施如下:收割前,應根據小麥成熟度、作物密度等對切割器、割臺攪龍葉片與底板間隙、伸縮撥齒與底板間隙等進行調整。

1.3 脫粒損失

脫粒損失主要指脫粒后排出的麥草中含有部分未脫凈的麥穗以及收獲的麥粒中含有破損麥粒。脫粒損失原因如下:

1)脫粒滾筒轉速過低或脫粒間隙過大,滾筒對麥穗的脫粒強度下降,造成脫粒不凈。

2)脫粒滾筒轉速過高或脫粒間隙過小造成破碎麥粒增多,增加脫粒損失。

3)收獲未完全成熟或成熟度過高的小麥時,麥粒的堅實度較低,在脫粒滾筒的沖擊下,也會出現破碎麥粒增多的現象。

1.4 清選損失

小麥收割過程中,清選上篩篩片開度過小,會導致部分籽粒無法掉落,造成拋撒損失;上篩篩片開度過大,易使上下篩堵塞,造成篩面跑糧。此外,風量過大或風量過小均會增加清選損失。在機收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情況及作業經驗,適當調小風扇風量,調大篩片的開度,并提高尾篩位置,在含雜率不超標的情況下,盡量減少清選損失。

2 機收損失主要影響因素

2.1 收獲期的選擇

收獲期選擇不當,收獲過早或過晚均會導致機收損失增加。收獲過早(在蠟熟初期或蠟熟中期收獲),小麥的籽粒不飽滿,千粒重偏低,產量和品質都較低,脫粒過程的破碎率也會升高;收獲過晚,小麥千粒重降低,產量和品質下降,收獲時還容易出現折穗、斷穗、掉粒等現象,導致機收損失增加。

2.2 機器技術狀態

聯合收割機的技術狀態直接影響其工作性能和作業質量。如:割臺部攪龍葉片與底板間隙調整不當,會造成割臺堵塞;傳動皮帶張緊度過松,作業時皮帶會打滑,出現作物堵塞、脫粒不凈等故障;攪龍箱體、糧倉連接部位密封不良,會導致漏糧,使機收損失增加。

2.3 機具調試

聯合收割機作業前的調試效果決定著機收作業質量,調試不當會直接導致機收損失增加。調試機具時,應在試割一段時間后,停機檢查作業質量,并根據檢查結果對聯合收割機的脫粒間隙、篩片開度、風扇風量等進行調整;然后,再次進行試割,檢查作業質量并做相應的調整,直至符合作業要求。

2.4 駕駛人員技能水平

聯合收割機駕駛操作人員的技能水平對機收作業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提高作業水平是機收減損的關鍵。例如:若聯合收割機作業路線選擇不當,機具行走時會壓倒小麥,造成漏割、掉粒等損失;邊轉彎邊收割、作業速度過快等不規范操作會造成小麥漏割或脫粒不凈,導致小麥損失增加。

3 機收減損主要方法與措施

3.1 選擇適宜的收獲期

小麥在蠟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時產量最高,品質最好,最適宜收獲。選擇收獲時間時還要綜合考慮天氣情況及小麥品種特性等因素,合理安排收割時序。如:小面積收獲宜在蠟熟末期;大面積收獲時,應適當提前進行,以保證大部分小麥在宜收期內收獲。

3.2 選擇合適的機具行走路線和作業速度

作業時,應根據地塊形狀等因素靈活選擇行走方法。在轉彎時,應停止收割并將割臺升起,采用倒車法轉彎或兜圈法直角轉彎,避免邊轉彎邊收割[1],造成漏割損失。應根據聯合收割機喂入量、小麥產量及干濕程度等合理選擇作業速度,盡可能避免急加速或急減速。

3.3 選擇合適的作業幅寬和割茬高度

在負荷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滿幅收割并保持喂入均勻,防止喂入量過大,影響脫粒質量。小麥產量高、濕度大或留茬高度過低時,應適當減小割幅,以保證小麥的收獲作業質量。割茬高度通常以5~15 cm 為宜。留茬過高時,撥禾輪的撥禾作用減弱,易造成撥禾損失和部分小麥漏割。

3.4 規范駕駛操作

聯合收割機駕駛操作人員在作業前應實地察看田塊狀況、小麥高度、倒伏情況、植株密度等,并調試好機器技術狀態。作業過程中,要注意觀察作業效果,如發現收獲損失增加應及時對機器進行調整。作業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作業擋位和速度,用作業速度、割茬高度及割幅等調節喂入量,使機器在相對穩定的負荷下工作,盡量避免發生堵塞故障,減少機收損失。

4 做好機收減損工作的建議

4.1 加強宣傳引導

利用新聞媒體和各地農業農村局官方網站、公眾號、微信、抖音等網絡平臺,大力宣傳糧食作物機收減損的重要意義。組織動員農機管理部門和農機企業開發制作機收減損系列專題片、短視頻等宣傳材料,加大機收減損技術宣傳力度。選樹機收減損典型,營造全民知曉、全民支持機收減損的良好社會氛圍。

4.2 提高減損增收意識

農忙期間,廣泛開展機收減損大比武活動,積極引導廣大機手爭當機收減損能手,爭先分享機收減損經驗,探討機收減損路徑。通過以賽代訓的形式提高機手的作業水平和減損增收意識,使機手和農戶充分認識到機收減損不僅關乎個人利益,而且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農機管理部門要積極做好機收減損宣傳和技術指導服務工作,不斷提高機手和農戶減損增收意識。

4.3 加快推進機具升級換代

結合實施農機報廢更新政策,加快推進技術落后的老舊聯合收割機淘汰更新,大力推廣質量好、性能優的聯合收割機。鼓勵農機生產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引導生產企業進行產品升級換代,將機收損失自動監測技術應用到聯合收割機上。通過補貼政策引導,加大新型智能高效的聯合收割機推廣力度。

4.4 強化機收減損技術培訓

依托江蘇省農機職業技能培訓、高素質農民培育、基層農機人員培訓等培訓項目,將機收減損技術列為必學內容,適時組織開展機收減損技術專項培訓,有針對性地提高機手機收減損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通過舉辦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召開技術演示現場會、舉辦專題技術講座等活動,切實提高機手實際操作技能,提升機收減損技術水平。

猜你喜歡
機手減損脫粒
合作社成了『糧保姆』每公頃地減損500斤
聽一線機手“吐槽”
基于人工擊打脫粒原理的食葵脫粒裝置設計與試驗
約翰迪爾地頭智能管理系統(ATTA)上線
節糧減損,講好中國“糧”言
科學減損就等于綠色增產
脫粒分離裝置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柔性差速帶式單株大豆脫粒裝置設計與試驗
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存在問題和對策
多滾筒脫粒分離裝置脫粒參數試驗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