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導向下鄉村空間營造策略研究

2022-03-16 12:07王堞凡
農村實用技術 2022年3期
關鍵詞:亞健康營造空間

幸 如 王堞凡

(常州大學,江蘇 常州 213164)

健康是生命之基,它不能代替一切,但沒有它就沒有一切。在快速城鎮化與工業化的雙刃劍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人類的健康卻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威脅?!笆奈濉笔俏覈罅ν七M健康城市建設的關鍵時期,后疫情時代,健康中國更上升為國家層面的戰略任務,其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為了減輕影響健康的威脅因素,除了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還需營造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構建健康的生活方式。鄉村空間的更新與營造是健康環境中的重要一環,因此構建健康導向的鄉村空間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1 鄉村空間價值探析

中國歷來就是農業大國,鄉村具有多元綜合的價值。其中鄉村空間于生活而言,能滿足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村民的幸福感;于政治而言,鄉村公共空間的“公共領域”能夠發揮溝通、連接、整合的作用,從而有效實現鄉村治理,維護社會穩定;于經濟而言,一個好的鄉村空間能夠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鄉村產業融合,實現產業興旺,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于文化而言,其本身就是鄉村文化記載與傳承的物質實體,也是繁榮鄉村文化,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的傳播載體;于生態而言,其能在優化鄉村生態環境,促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 健康導向

“導向”源自“目標導向理論”,屬激勵中的理論,也指事情朝著設定的某個目標發展,以行為的成為作為導向終點?!敖】祵颉笔前选敖】怠备拍畈迦氲健澳繕藢颉敝械囊环N理論,即通過設定以健康為追求方向的目標,用健康所引導出來的行為達成健康目的。健康的行為特征因各群體需求不同而具有多樣的目標指引,而這些指引又同時具備現實意義。也就是說“健康導向”旨在通過對生活中不同方面的健康設計或健康營造,引導人們在外部環境中逐步形成健康的思維、行為、方式,且將此定義為一種長期堅持的習慣。健康導向理論下的鄉村空間營造將會抓住人的核心健康目標,以最全面的健康包圍有效助力人的身心健康乃至社會健康。凱文·林奇說過,人類的價值觀取向衍生了聚居的生活形態,而不同的價值觀又建造了不同的空間形態。

3 鄉村空間健康水平影響要素

明確影響鄉村空間健康水平的影響要素是營造健康鄉村空間的基礎,也是建設健康鄉居環境的重要途徑。健康的行為活動方式和健康的環境系統是健康鄉村空間必不可少的兩個方面。除此之外,鄉村空間中主體人群的個人因素也對鄉村空間的健康水平產生了一定影響。

3.1 行為方式影響要素

行為習慣是人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久坐、缺乏運動、飲食無常、熬夜、作息不規律等不良行為的生活方式被研究征明占人類健康各影響要素的35%。當代城鄉發展及新農村改造建設原因造成人“不良生活習慣與行為方式”的產生,是鄉村居民形成“亞健康”狀態的首要因素。近年因患各類慢性疾病如心血管、高血壓、糖尿病等健康問題而死亡的人數占比不斷增加,慢性疾病的產生除生物病理要素更重要的是心理慢性疾病如焦慮、心理壓力積蓄、壓抑情緒等,這些潛在的要素在不同程度里嚴重影響著人的健康行為方式。鄉村農地遭侵占,村民戶外體力農事活動逐漸減少,鄉村娛樂空間缺乏,生活設施老化和不完善,城市生產所產生的廢氣廢水,或多或少限制了鄉村空間健康水平指數的提升。

3.2 環境系統影響要素

科技與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鄉村空間環境污染、資源破壞等問題變得越來越棘手。人體所賴以生存的水資源、土壤資源、空氣質量等環境要素受到極大程度污染,成為人類生存空間的有害有毒物質,呼吸系統疾病和外環境導致的食品安全也在一步步侵蝕人的身體。美國曾有一項研究征明人類每年因環境污染死亡人數約占總死亡人數的40%,我國城市每年約有60萬人過早死于環境污染,鄉村環境系統的改變迫在眉睫。健康是每個人的基本需求,更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鄉村空間環境系統的健康要素因側重營造更好的生產、生活、生態環境,聚合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綠色生態維護,不僅保障生存所必要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還為居民提供重要的社會交往環境健康屏障。

3.3 村民健康意識影響要素

鄉村空間中除了本身偏離自然規律的生產模式和落地農村的落后產業污染,另外一個影響環境健康水平提升的因素也包括鄉村主體人群的自我健康意識。筆者曾對老家的一個自然村進行了調研統計,發現該村死亡率相當之高的原因除了惡化的環境和日常村民過多接觸農藥、化肥、地膜等外在條件之外,還與其不符合健康的生活標準有關。不少村民長期從事無節制的飲酒抽煙打麻將活動,日常一旦患病基本上都是小病托、大病托、重病耗著的習慣,且當地村民將此認為是風水不好!大多數村民因受教育程度不高,有意避諱生活中一些帶有污染性的材料、用具、食品等的意識較淡,更甚去關注細微的鄉村水資源品質、公共廣場的鋪裝、場地的人性化設計、健康設施的安排等,其認知和健康意識的缺乏對環境的健康水平提升具有不利因素。

4 鄉村空間“非健康”或“亞健康”問題分析

鄉村具有生產、生活、生態、社會、文化等重要價值,鄉村空間對于整個鄉村規劃布局、特色塑造、生態環境保護等起著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從鄉村空間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等方面著重分析鄉村空間中現存“非健康”或“亞健康”問題。

4.1 鄉村生產空間“非健康”或“亞健康”問題

田地、林地、水域等是鄉村生產生活的重要基礎,也是鄉村空間中的產業構成部分,鄉村是城市發展農業的外延,它不僅為城市提供重要農副產品,也能聯動城市發展第二、三產業。由于我國整體發展水平的差異,鄉村空間建設在南方具有相對程度的認知,但僅停留在對鄉村主體經濟提升、外環境改造的重視,關于知曉如何合理從內外聯動上全面推進健康策略的建設并不細致全面。鄉村空間“生產功能”作用方面存在的“亞健康”或“非健康”問題包括農業空間逐漸退縮導致的生產功能異化,鄉村鄉鎮企業占用田地無序發展,鄉村特色產業資源缺乏合理規劃和利用等?,F階段很多鄉村嘗試發展現代農業或創新型服務產業,擬通過鄉村特色資源為鄉村建設贏得更好的發展方向,缺疏忽了鄉村本質價值,沒有重視鄉土文化,或大規模挪用抄襲其他優勢鄉村的發展套路,浪費本來具備優勢的產業資源,鄉村不僅發展慢,還積累了很多“亞健康”問題。

4.2 鄉村生活空間“非健康”或“亞健康”問題

鄉村是村民活動的重要公共場所,空間規劃的是否合理關乎著主體主動參與性的強弱。一個完善的生活空間系統可為居民提供充足的休閑娛樂活動場地,配套的系統設施,良好的生態環境,無不為人們享受健康生活、放松身體、陶冶情操提供必要的保障。鄉村空間“生活功能”作用方面存在的“亞健康”或“非健康”問題包括鄉村公共空間場地規劃不合理不人性化,戶外環境雜亂,鄉土文化缺失,村民信念感遺忘、綠化意識淡薄,公共設施老化或不足,基層缺乏心理健康服務,醫療資源薄弱,可達性低,公共環境亟待提升等影響健康生活的急劇性問題。

4.3 鄉村生態空間“非健康”或“亞健康”問題

從大到一個公園、一片草地,到一顆小樹、一朵花,都是鄉村景觀空間設計的范圍。綠地被稱為城市的“綠肺”,它能促進生態系統的修復與完善。鄉村空間中的道路、濱水、公共公園、庭院等區域,具有各自不同景觀生態功能類型。除凈化水體、空氣、土壤等功能外,還能降噪隔音,維護生物生態多樣性。鄉村空間“生態功能”作用方面存在的“亞健康”或“非健康”問題包括植被雜亂且部分養護成本高,生態環境紊亂,景觀規劃設計質量低,景觀功能單一等。

5 健康導向下鄉村空間營造策略

根據對鄉村空間現狀“亞健康”或“非健康”問題的分析,本研究擬從生產健康、生活健康、生態健康三方面有效給予鄉村空間環境提升營造策略。

5.1 鄉村空間“生產健康”策略

合理規劃鄉村農業和觀賞區域空間,將不同功能型空間充分協調,觀賞性與實用性結合,一方面提升農副品高質量產收,另一方面發展體驗型農業,促進健康產業與休閑業的融合,在發展這些創新型服務業的時候特別要注意總結別的鄉村產業營造的有效經驗,避免鄉村生產空間的虛垮。完善農業公共基礎設施,如:合理規劃溫室大棚、農產品儲藏倉、農業生產區和辦公室等當地特色農業,形成一條可循環農業服務產業線。首先考慮村民與游客的可參與性,其次以當地區域情況為主打造水鄉農家、酒莊果園、名宿客棧、農業展覽館、農業教育基地等,發展體驗型旅游業的綜合綠地場所。種植當地特色花卉,出售當地特有綠色植物,并適當引入大地藝術,發展觀賞休閑及種植戶業。通過產業資源在規劃上的協調帶動鄉村經濟健康發展,同時促進鄉村居民區域自信心和自豪感,通過生產健康策略設計助力鄉村居民心理健康發展。

5.2 鄉村空間“生活健康”策略

鄉村生活空間多以公共空間為主,在此筆者重點以公共空間策略營造為主。

5.2.1 點狀空間

農家宅前屋后種植開花地被植物,優選鄉土特色樹種,體現季相變化和景觀層次;獨立古樹下增加公共服務設施,并利用古樹文物價值,適當增加知識點介紹和鄉村空間文化宣傳;提取村莊精神,設置村莊標志性景觀雕塑等,增強村民凝聚力;整體上增加“點狀綠色”供給數量,并提升空間供給的質量,隱形激勵村民主動增加健康行為次數,使環境營造對人的健康產生最大化效益。

5.2.2 線狀空間

以鄉村現有路網為基礎,適當修繕和拓寬狹窄的道路,提升行道綠化配置,合理選取樹種花卉;主干道添加路燈,次干道及步行棧道補充景觀地燈,以此促進公共健康;修繕步行道和騎行道,因勢利導營造道路綠化節點、通廊、鋪裝等設計,側重不同人群的心理及生理需求,如青少年可設置緩解壓力的高視率空間,老年群體需要具備老年運動設施的空間等,考慮生活環境中的帶狀空間,向弱勢群體傾斜;通過滿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促進更多的人產生健康行為活動,增強主體人群運動鍛煉的身體肌能免疫力,形成健康的氛圍。

5.2.3 面狀空間

整理部分廢棄曬場,增設公共停車場,適當關聯多媒體互動裝置,使鄉村生活充滿趣味;修繕寺廟、戲臺、茶館、公共衛生間等場所,豐富休閑活動空間;提高面狀綠色空間的空間可達性,增加綠色種植數量和密度,提高空間規劃性,從而提高村民整體健康水平。以點帶線,以線聚面,在生活空間中全方面給予健康保障,最大化營造健康環境,為鄉村居民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交往健康提供有效引導與保障。

5.3 鄉村空間“生態健康”策略

鄉村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態能夠保證空間在組織與系統上的穩定和可持續性,它對影響其健康的脅迫因子有較強的負荷能力和恢復能力。因此在鄉村生態空間的健康營造中,應當優先保護自然生態資源,保證鄉村生態的完整性和適應性,其次再去考慮利用鄉村的特色資源。對于鄉村已有的生態景觀,如鄉村濱水空間、鄉村綠地空間等,進行整“污”,活“水”,梳理水系,增強水網河道及濕地草原的連接線性。村內池塘要清淤,垃圾、雜草要處理,同時對水系邊的雜亂地方要進行整治,駁岸硬化和濕地破碎的情況要及時休整。水系邊適當補種花卉及水生植物,增加生態空間的靈動感;充分利用農田景觀肌理,增設特色花卉,豐富景觀層次,植被稀缺空間適當“增綠”,注意整體環境氛圍營造,構建立體化、多元化、開放式的空間系統。讓鄉村生態健康圍繞整個鄉村空間,給鄉村主體人群營造一片綠色的健康環境。

猜你喜歡
亞健康營造空間
誠心為“僑” 營造“家”溫暖
2021年山西將完成營造林26.67萬公頃(400萬畝)
空間是什么?
創享空間
甩掉亞健康 我們在行動
跟蹤導練(一)
擅長營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內經》治未病與亞健康的干預
兒童亞健康防治
營造方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