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舟山發展飛地經濟的SWOT分析及戰略選擇

2022-03-17 22:38王高舉
中國集體經濟 2022年3期
關鍵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

王高舉

摘要:飛地經濟作為區域間經濟合作的重要模式之一,已經成了我國諸多省市和地區發展經濟的重要助推器和突破口,文章借助SWOT分析法,明確了“舟山有什么”、“舟山缺什么”、“舟山要補什么”、“舟山怎樣補”等問題,總結出了舟山發展飛地經濟的戰略選擇,以期能為舟山發揮比較優勢,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借力借勢破解發展難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提供參考。

關鍵詞:長三角一體化;舟山;飛地經濟;發展戰略

長三角是我國經濟最發達、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2018年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后,開啟了新的歷史進程。舟山是長三角的重要城市之一,新形勢下該如何主動接滬融杭,發揮得天獨厚的戰略、區位優勢,錯位發展,跳出舟山來加快發展,當好長三角一體化的海上橋頭堡,已經成為當前舟山發展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飛地經濟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互利共贏的重要經濟合作方式之一,發展飛地經濟可以有效地緩解舟山當前面臨的難題。

一、飛地經濟

飛地經濟是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兩個相互獨立的、經濟發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區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兩地資源互為補充、經濟協調發展的區域經濟合作模式。具體來說就是把經濟發展較好的“飛出地”的資金、技術、各類項目等轉移到經濟欠發達的“飛入地”建設發展,雙方實現互利共贏。1994年中國和新加坡合作共建的蘇州工業園區是我國最早的飛地經濟,之后飛地經濟逐漸萌芽成長壯大,21世紀初,飛地經濟在我國遍地開花結果,其產生的集聚、輻射和帶動效應極大促進了各地經濟的發展,已經成了諸多省市和地區發展經濟的重要助推器和突破口,同時也出現了各種新模式。

發展飛地經濟有利于集約用地,優勢互補,發揮不同地區資源、區位和政策優勢,實現合作共贏;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增強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發展飛地經濟是破解舟山經濟發展難題的突破口和切入點,一是可以深度融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借力其高科技創新人才等資源的“溢出效應”,為舟山提供強大的科創力量,二是引入相應的資金、產業項目等進一步促進產業集聚和優化,帶動城市健康發展、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高質量地借力借勢,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舟山發展飛地經濟的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s)

1. 區位優越,海洋資源豐富

習總書記考察調研舟山時指出,舟山具有海島的綜合優勢,有深水港口、旅游資源、海洋漁業,其他地方只有某一方面的優勢。舟山擁有270多公里深水岸線,可建泊位岸線1500多公里,是國內沿海10大港口之一,全國共7個40萬噸級碼頭,舟山占3個。舟山背靠長三角廣闊經濟腹地,面向太平洋,是中國東部沿海和長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門戶。舟山有上千個島嶼,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海洋生物基因庫,有數百種魚蝦蟹,每年海洋捕撈量占全國的十分之一,浙江省的一半。

2. 生態環境優美,旅游資源豐厚

舟山生態環境絕佳、氣候宜人,空氣質量全年優良,是中國空氣質量最好的城市之一,森林植被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好,海洋氧吧渾然天成,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舟山旅游資源單體數量多、質量高、品質優秀,藍天、碧水、沙灘、佛教、海鮮是其特色名片,這座獨具韻味的海上花園城市,每年吸引大量的海內外游客,長三角地區游客數量占到半數,特殊區位、資源優勢賦予了舟山特殊定位和價值。

(二)劣勢(Weakness)

1. 經濟水平不夠高,體量相對較小

2020年舟山GDP總量不到2千億元,位列全省最后一名,城市綜合競爭力較低。舟山雖然擁有獨特的海洋資源和港口優勢,但因工業水平不高,產業規模小、集聚程度不高,高端制造業和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又加之高層次創新人才缺乏、勞動力成本高、交通成本高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盡管這幾年經濟發展增速較快,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經濟水平仍然偏低。

2. 人口總量少,老齡化嚴重

創新發展要靠人才,舟山人口總量相對較少,高端人才更是相對緊缺,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舟山的發展,雖然出臺了一些列的人才引進配套政策,但是引進人才數量相對偏少,加之舟山物價水平高,工資水平低,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人才流失和本土人才的外流。特別是近些年,舟山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持續走低,一度負增長,這樣低的人口增長率,意味著年輕人比例過低,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目前舟山60歲以上老年人占比高達26.44%,位居全省前列,這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養老的負擔,降低了城市的吸引力和活力,特別不利于經濟的發展。

(三)機遇(Opportunity)

1. 國家重大戰略疊加,釋放更多紅利

近年來,國家級群島新區、江海聯運服務中心、自貿試驗區等相繼在舟山設立,一系列國家戰略的落地實施,釋放出了巨大的戰略紅利,舟山在長三角地區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彰顯,對外開放的平臺能級越來越高,先后促成了波音航空產業園、綠色石化等重點項目的引進和投產,也催生了世界油商、國際海島旅游大會等的落戶,甬舟一體化的春天越走越近,這些都為舟山借勢借力奮力譜寫新篇章,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2. 打造三位一體交通網絡,海上交通樞紐初現

2020年12月甬舟鐵路正式開工建設,計劃6年建成,高鐵上島不再是夢想,補齊短板、籌建高鐵、擴建空港、提升海港,舟山加快構造多元、立體、無縫、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將形成海陸空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格局,實現從交通末端-交通節點-海上交通樞紐的華麗轉身,進一步凸顯區位優勢,大大提升開放協同的環境。

(四)威脅(Threat)

1. 土地資源短缺,制約發展

舟山土地資源比較緊缺,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一是舟山共有1390多個島嶼,其中有居民居住的島嶼有103個,其他多是無人居住的,且開發審批比較復雜、交通不便,不利于海洋經濟的發展,二是舟山陸地面積極少,僅有145470公頃土地,而周圍的上海、寧波、杭州等大城市都有著大量的土地,當前舟山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基礎設施、經濟發展建設、城市建設等用地需求迅猛增加,土地資源緊缺的現狀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2. 周邊虹吸效應增強、競爭激烈

長三角一體化、甬舟一體化戰略的推進,為舟山的發展帶來紅利,但是在小城市與大城市緊密融合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僅承接了周邊大城市的溢出效應,更感受到了大城市的虹吸效應愈發明顯,特別是未來義甬舟大通道打通后,舟山從交通的末端變為交通的中端,人力資源的流動將更加便利,更多的人才、旅游資源可能會被沿線的大城市吸走,加之周邊飛地平臺同質性競爭激烈,這些都是當下和未來要積極面對的挑戰和威脅。

三、舟山發展“飛地經濟”的戰略選擇

(一)打造雙向人才飛地,探索建立區域人才共同體

舟山抓住滬杭甬等核心城市“溢出效應”帶來的機遇,積極布局打造了“人才飛地+創新平臺+特色園區”的人才發展平臺格局,在滬杭等城市先后啟動人才飛地建設,推動人才引育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孵化端口前移,開啟了雙向引才的飛地新模式,一定程度上破解人才供給瓶頸。下一步舟山應持續發力,積極主動倡導探索建立長三角區域人才共同體,統一長三角區域內人才職稱、資格評聘等標準和流程,以更好的解決人才飛地引才過程中的體制機制不暢、人才流動柔性化機制不健全等問題,為人才集聚發展營造新生態。

(二)依托特色海島資源,發展特色飛地旅游經濟

2020年舟山旅游收入突破1千億元,旅游業已經從傳統產業升級到千億產業的大旅游產業高度,但仍存在基礎設施投資不足、產品結構單一等問題,舟山可以引入飛地旅游經濟,與周邊大城市的知名企業、集團進行合作,共同深度開發海島特色旅游資源,推進基礎設施硬件投資融資渠道等多元化,拓展旅游發展空間,提升硬件設施和特色競爭力,同時通過旅游飛地,積極對接發達地區的養老項目,探索開發“旅游+生態養老”為主題的旅游飛地,深化“旅游+模式”,以多樣線路滿足國內外游客多元需求,提升旅游發展的軟實力,延伸旅游上下游產業價值鏈,實現由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高效益的轉型升級。

(三)打造藍色經濟集聚區,加快發展優勢海洋產業

發展海洋產業是舟山的騰飛密碼,舟山海洋資源得天獨厚,具有極大的開發和利用價值,是當前海洋大科創產業發展的沃土,舟山應立足自身海洋資源優勢和潛力,瞄準本地海洋主導產業鏈缺失的關鍵環節“補鏈”“強鏈”,探索創新“反向飛地經濟”“連環飛地經濟”等發展模式,積極搭建要素集聚的橋梁,以產業集群理念建設海洋產業工業園區、發展海洋產業飛地經濟,有針對性地引進、培育做強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電子信息、海洋油氣等項目和企業,推動上海、寧波、杭州等先進發達城市的高端制造業、生物科技、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整體或部分轉入,相互配套,集中發展,通過跨區域合作共建產業承接區,確保飛地工業、產業集聚,形成總部、孵化、研發在大都市,產業基地、倉儲物流在舟山的產業合作新格局,奮力打造海洋產業新高地,寫好海洋產業這篇大文章。

(四)樹立國際視野,打造嵌入全球價值鏈的海外飛地

近幾年,全球產業價值鏈正在進行新的調整布局,特別是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經濟全球化加速進入深度調整期。面對世界之變革大局,舟山應秉持全球視野,抓住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帶來的海外人才回流契機,創新完善海外人才引進政策,建立優秀海外人才柔性引進機制,加大海外高端人才、重大項目外籍科創團隊人才的引進力度,賦予海外人才引進管理自主權,為海外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更加優良便利的軟環境;同時要在承接國家戰略中推進飛地經濟走向國際,如立足現有的航空產業園構筑國際化的航空制造基地,充分發揮航空制造基地集聚帶動輻射作用,面向國際打造一批高水平海外飛地,以此為突破口,著力提升舟山產業集聚水平和國內國際競爭力,實現飛地經濟的規?;?、國際化發展,融入全球價值鏈,推動舟山制造業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張冉,郝斌,任浩.飛地經濟模式與東中合作的路徑選擇[J].甘肅社會科學,2011(02):187-190+204.

[2]李順明.發展“飛地經濟”的幾點措施[N].廣西日報,2014-7-31(11).

[3]胡曉生.舟山群島的美好未來——對話全國人大代表、舟山市委書記梁黎明[J].小康,2011(03):49.

[4]王彤,黃蔚艷,隨付國.淺析舟山海島旅游的發展策略[J].管理觀察,2016(31):94-97.

[5]周世鋒,秦詩立.新時期海洋經濟強省建設的思考與建議[J].政策瞭望,2017(07):31-33.

[6]劉堯飛.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蘇北地區“人才飛地”建設研究[J].江南論壇,2020(11):19-21.

(作者單位:中共舟山市普陀區委黨校)

3577501186573

猜你喜歡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
長三角一體化下蘇州市城市候機樓發展研究
重議城市邊界的空間屬性及其變遷
長三角一體化:省界毗鄰基層政區治理的發展路徑
上海青浦:依托“長三角一體化”開展未成年人考察幫教
“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下的盛澤思考
關于長三角地區吸引人才聚集的關鍵因素研究
國有企業文化建設需處理好三大關系
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民航運輸企業的發展探究
高端飯店業產學研發展戰略研究
從財務角度分析公司發展戰略問題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