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種衣劑對小麥生長及病蟲害防治效果的影響

2022-03-17 12:37王克功
山西農業科學 2022年3期
關鍵詞:吡蟲啉衣劑拔節期

王 睿,高 煒,王克功

(山西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山西臨汾 041000)

小麥是我國的第二大糧食作物,病蟲害的發生 一直嚴重影響著小麥的產量,造成經濟損失?;瘜W防治是農作物病蟲害較為有效的防治手段之一,但常規的莖葉噴霧在防治病蟲害的同時會造成許多環境問題[1-3]。與莖葉處理農藥相比,種衣劑具有緩釋、持效期長、毒性低和效率高的特點,使用時可減少對大氣、土壤和水的污染,在減少農藥使用的同時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1],尤其是對小麥苗期的病蟲害防治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還具有省工、節本、增效等優勢,在發達國家已得到普遍應用。近年來,隨著種衣劑品種的不斷更新和良種包衣的普及,種子包衣技術在我國得到大力推廣和應用,特別是2007年之后,種衣劑的產品登記數量逐年大幅上升,應用面積逐年增長,而且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1,4]。但我國種衣劑的研制起步相對較晚,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市場上小麥種衣劑品種多、亂、雜,仍有部分高毒種衣劑在繼續使用[1-2],已有研究表明,種衣劑不合理的使用能夠降低種子萌發率,甚至對作物生長產生阻礙作用[5-7]。同時,對于種衣劑是否對非靶標生物有負面影響方面的研究較少,并且隨著麥田病蟲種類發生變化,急需開展小麥種衣劑方面的研究工作。

目前,進口種衣劑生產技術相對成熟,使用效果相對優于大多數國產種衣劑,但價格遠高于國產種衣劑。例如德國拜耳生產的600 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高巧)、60 g/L戊唑醇懸浮種衣劑(立克秀)和30.8%吡蟲啉·1.1%戊唑醇懸浮種衣劑(奧拜瑞),因其防治病蟲害同時促進植株生長、增強作物抵抗力,受到農民的喜愛,但每公頃小麥使用的成本高達450~1 200元,遠遠高于同類國產種衣劑,導致種植小麥、玉米等非經濟作物的農民望而卻步。

本研究以德國拜耳的600 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高巧)、60 g/L戊唑醇懸浮種衣劑(立克秀)和30.8%吡蟲啉·1.1%戊唑醇懸浮種衣劑(奧拜瑞)為藥劑對照,選用劑型環保、低毒的國產種衣劑600 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河南錦繡之星作物保護有限公司)、35%噻蟲嗪懸浮種衣劑、60 g/L戊唑醇懸浮種衣劑(河南錦繡之星作物保護有限公司)和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及其混合藥劑,研究其對小麥萌發、生長的影響,對病蟲害的防效和對天敵的影響,以及對小麥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篩選出適宜冬小麥拌種的高效、低毒種衣劑,為晉南地區小麥生產中使用種衣劑提供參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屯里鎮韓村(山西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韓村試驗基地),北緯36°14′47″,東經111°58′15″,海拔430 m,地形屬于平原,土壤質地為壤土。周邊(1 km范圍內)主要農作物為小麥、玉米等。試驗地前茬作物為玉米。

1.2 供試材料

1.2.1 供試小麥品種 濟麥22由山西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提供。

1.2.2 供試藥劑 600 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河南錦繡之星作物保護有限公司);35%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吉林省八達農藥有限公司);60 g/L戊唑醇懸浮種衣劑(河南錦繡之星作物保護有限公司);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山西臨汾海蘭實業有限公司);600 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高巧,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60 g/L戊唑醇懸浮種衣劑(立克秀,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30.8%吡蟲啉·1.1%戊唑醇懸浮種衣劑(奧拜瑞,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

1.3 試驗方法

1.3.1 不同藥劑拌種對小麥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 以600 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高巧)、60 g/L戊唑醇懸浮種衣劑(立克秀)及30.8%吡蟲啉·1.1%戊唑醇懸浮種衣劑(奧拜瑞)為藥劑對照,清水為空白對照,對4種國產種衣劑(殺蟲種衣劑:600 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和35%噻蟲嗪懸浮種衣劑;殺菌種衣劑:60 g/L戊唑醇懸浮種衣劑和3%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及其混合藥劑進行拌種處理(表1),拌勻后晾干備用。采用培養箱平皿法,挑選大小一致、飽滿正常的小麥種子,分別放在皿底鋪有2層濕潤濾紙的培養皿上,每皿放置30粒,每個處理5個重復,在智能光照培養箱下進行培養(20℃,光照∶黑暗=12 h∶12 h)。第7天測定小麥發芽勢,在第3、7、15天測定小麥發芽率。在兩葉一心期測定株高、根長、地下部鮮質量、地上部鮮質量,計算發芽指數(小麥培養后6~13 d)、活力指數和根冠比,評價其對小麥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

表1 供試藥劑及拌種用量(培養箱平皿法)Tab.1 The pesticides tested and the dosage of seed dressing(incubator plate method)

其中,Dt為發芽試驗第t天,Gt為第t天的發芽數。

其中,S為小麥苗兩葉一心期的苗鮮質量。

1.3.2 大田藥劑拌種對小麥出苗及生長的影響

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進行藥劑拌種大田藥效試驗,對4種種衣劑及其混合藥劑(表1)進行小麥拌種處理,以600 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高巧)、60 g/L戊唑醇懸浮種衣劑(立克秀)和30.8%吡蟲啉·1.1%戊唑醇懸浮種衣劑(奧拜瑞)作為藥劑對照,以清水拌種作為空白對照。采用田間隨機小區試驗,2019年10月24日定量播種,小區面積為20 m2,每個小區的播量為0.75 kg,每處理4個重復。其他農事措施各處理間保持一致,底肥為復合肥750 kg/hm2,2019年3月21日追肥尿素150 kg/hm2,2019年11月和2020年3月各澆一水,2020年3月15日噴施除草劑甲基二磺隆450 mL/hm2+苯磺隆150 mL/hm2。

每小區固定1 m行長,定點調查小麥基本苗和分蘗情況,每處理取3點,每點取30株,測定株高、根長、地上部鮮質量和地下部鮮質量;小麥收獲期通過調查穗數、穗粒數和千粒質量,計算小麥理論產量。

1.3.3 大田藥劑拌種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采用田間隨機小區試驗,小麥拔節期和穗期對蚜蟲的發生及危害情況進行調查:每小區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20株,小麥拔節期定點定株調查整株蚜蟲數;小麥穗期定點定穗調查整穗上活蚜數;小麥拔節期調查小麥白粉病、莖基腐病和銹病等病害發生狀況,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等[8-9]。

1.3.4 大田藥劑拌種對非靶標生物的影響 采用田間隨機小區試驗,小麥拔節期和穗期對蚜繭蜂空殼數進行調查:每小區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20株,小麥拔節期定點定株調查整株蚜繭蜂空殼數;小麥穗期定點定穗調查整穗上蚜繭蜂空殼數,小麥穗期每小區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0.5 m2,調查瓢蟲(包括七星瓢蟲、異色瓢蟲、多異瓢蟲、龜紋瓢蟲、十三星瓢蟲)、食蚜蠅、草蛉、小黑蛛、狼蛛等天敵昆蟲的數量。通過以上指標評價不同種衣劑拌種對天敵昆蟲的影響。

1.4 數據統計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07進行統計分析,采用SPSS 24.0中鄧肯氏新復極差法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P<0.05)。

關于山水畫的研究,成果豐碩,角度眾多,有的從藝術社會學角度來分析山水畫風格與社會深度之間的關系;有從形式轉變角度來研究藝術家及藝術流派的風格。尚輝以為,“從自然科學的角度入手,不僅在方法論上將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有機聯系起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論證了中國山水畫風格及流派的形成與自然山水視覺效應在內的辯證統一聯系”①。韓長生認為,“通過山川地理、地貌考察聯系比照,為范寬《谿山行旅圖》找到了‘寫山真骨’之依據”②。從這一角度出發分析李唐的作品《萬壑松風圖》,可以發現山水畫皴法與自然地貌之間確實有特定的聯系,皴法是認識與表現物象的形的一種技法,也是區分不同時期、不同畫派之間繪畫風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藥劑拌種對小麥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

由種衣劑室內培養箱培養皿試驗結果可知(表2),小麥種子發芽率在3 d時,處理2(噻蟲嗪)和處理8(噻蟲嗪+苯醚甲環唑)顯著高于處理3、5、7,處理8顯著高于藥劑對照11(P<0.05),與空白對照無顯著差異,處理5(吡蟲啉+戊唑醇)和處理7(噻蟲嗪+戊唑醇)顯著低于其他參試處理、藥劑對照11及空白對照(P<0.05),其他參試藥劑均與相應藥劑對照和空白對照差異性不顯著;在7 d和15 d時各參試藥劑與相應藥劑對照和空白對照差異性不顯著,所有處理發芽率均在90%以上。對于小麥種子發芽率研究表明,處理3 d時,國產35%噻蟲嗪FSC及其與3%苯醚甲環唑FSC混配對小麥種子萌發有一定促進作用,效果優于進口對照藥劑,而60 g/L戊唑醇FSC與600 g/L吡蟲啉FSC及35%噻蟲嗪FSC混配對小麥種子萌發有顯著抑制作用(P<0.05),但在處理7 d和15 d時,均已無影響;其余參試藥劑對小麥種子萌發均無影響。對于發芽指數,處理1、2與藥劑對照9及空白對照間無顯著性差異,處理4與藥劑對照10及空白對照間無顯著差異,處理5、6、7、8與藥劑對照11及空白對照間無顯著差異;處理3(戊唑醇)與藥劑對照10差異性顯著(P<0.05)。發芽指數結果表明,與進口對照藥劑相比,除國產藥劑60 g/L的戊唑醇FSC對小麥種子發芽有抑制作用外,其余參試藥劑單用及混配對小麥發芽均無影響。處理1的活力指數與藥劑對照9差異性不顯著,處理4的活力指數顯著高于藥劑對照10(P<0.05),處理6、8的活力指數顯著高于藥劑對照11(P<0.05)。處理3(戊唑醇)的活力指數顯著低于藥劑對照10和空白對照(P<0.05),處理5(吡蟲啉+戊唑醇)和處理7(噻蟲嗪+戊唑醇)的活力指數顯著低于各處理和對照(P<0.05),表明國產藥劑3%苯醚甲環唑FSC單用及混配對小麥種子活力指數的影響都優于進口對照藥劑,國產藥劑60 g/L戊唑醇FSC單用和混配小麥種子的活力指數均降低,對小麥種子活力有所抑制。在試驗中,未發現各參試藥劑對小麥種子有其他不良影響。

由表3可知,處理1的株高與藥劑對照9和空白對照差異不顯著,處理2的株高顯著低于藥劑對照9和空白對照(P<0.05),處理3、4、5、6、7、8的株高與相應藥劑對照差異性不顯著,顯著低于空白對照(P<0.05)。研究結果表明,除600 g/L吡蟲啉FSC外,其余參試國產藥劑和進口對照藥劑都對株高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除35%噻蟲嗪FSC外,其余參試藥劑與進口對照藥劑對株高的影響一致。在小麥根長方面,處理1顯著低于處理9(P<0.05),但與空白對照間無顯著差異,處理3的小麥根長與處理10無顯著差異。處理5的小麥根長顯著長于處理11(P<0.05),但與空白對照間無顯著差異;處理4、6、7和8的小麥根長與空白對照無顯著性差異;處理2的小麥根長顯著低于空白對照(P<0.05),以上對于小麥根長的研究結果表明,國產藥劑600 g/L吡蟲啉FSC和60 g/L的戊唑醇FSC以及二者的混配藥劑與進口藥劑相比對小麥的根長基本無影響,并且二者的混配藥劑甚至優于進口藥劑(30.8%吡蟲啉·1.1%戊唑醇FSC);此外,除35%噻蟲嗪FSC對根長有抑制作用外,其余參試藥劑對小麥根長均無影響。處理1、2、3、5的地上部鮮質量與相應藥劑對照和空白對照差異性不顯著,處理8(噻蟲嗪+苯醚甲環唑)地上部鮮質量顯著高于藥劑對照11(P<0.05),與空白對照間差異不顯著。處理1、2、4、5、7、8的地下部鮮質量與相應藥劑對照間無顯著差異,處理1、4、5、7、8的地下部鮮質量與空白對照間無顯著差異。處理6的根冠比顯著高于藥劑對照11和空白對照(P<0.05),其余參試藥劑與相應藥劑對照和空白對照間無顯著差異。

表3 不同藥劑拌種對小麥生長的影響(培養箱平皿法)Tab.3 Effects of seed dressing with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wheat growth(incubator plate method)

綜合表2~3可知,國產35%噻蟲嗪FSC及其與3%苯醚甲環唑FSC混配處理后對小麥種子萌發和生長作用較好,種子活力提高,小麥幼苗長勢也表現優異,效果不亞于進口對照藥劑(30.8%吡蟲啉·1.1%戊唑醇FSC)。

表2 不同藥劑拌種對小麥種子萌發的影響(培養箱平皿法)Tab.2 Effects of seed dressing with the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germination of wheat seeds(incubator plate method)

2.2 大田藥劑拌種對小麥出苗及生長的影響

小麥越冬前對大田藥效試驗中各處理的基本苗進行調查,小麥起身期對1 m行長株數和有效分蘗數進行調查,結果表明(表4),處理5(吡蟲啉+戊唑醇)冬前基本苗顯著低于其他各處理(P<0.05),起身期1 m行長株數顯著低于處理1、2、3、4、6、8(P<0.05),與處理7(噻蟲嗪+戊唑醇)和處理10相當,其余處理冬前基本苗和起身期1 m行長株數與藥劑對照和清水對照間差異不顯著,除吡蟲啉+戊唑醇外,其余參試國產種衣劑單用及混配對小麥冬前基本苗和起身期小麥株數均無影響,吡蟲啉+苯醚甲環唑處理后在小麥起身期的株數要大于進口對照藥劑和空白對照。各處理間的有效分蘗數差異均不顯著,各國產種衣劑單用及混配對小麥分蘗基本無影響。

表4 不同種衣劑拌種對小麥出苗及分蘗情況的影響Tab.4 Effects of seed dressing with differ ent pesticides on emergence and tiller ing of wheat

小麥起身期對株鮮質量、根鮮質量、株高和根長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表5),處理1、2的株鮮質量和根鮮質量顯著高于藥劑對照9(P<0.05);處理3、4的株鮮質量和根鮮質量顯著低于藥劑對照10,與空白對照間無顯著差異;處理6、8的株鮮質量顯著高于藥劑對照11(P<0.05),與空白對照無顯著差異,處理5、7的株鮮質量顯著低于藥劑對照11和空白對照(P<0.05);處理5、6、7、8的根鮮質量顯著高于藥劑對照11(P<0.05),與空白對照無顯著差異。以上結果表明,60 g/L的戊唑醇FSC混用后在小麥生長早期對株鮮質量有抑制作用,國產種衣劑混用對小麥根鮮質量基本無影響,效果優于進口對照藥劑。處理1(吡蟲啉)和6(吡蟲啉+苯醚甲環唑)的株高顯著高于藥劑對照11和清水對照(P<0.05),其余參試藥劑處理對株高影響不顯著;處理2(戊唑醇)的根長顯著低于藥劑對照(P<0.05),與清水對照相當,其余參試藥劑處理對根長影響不顯著。研究結果表明,除60 g/L戊唑醇FSC對小麥根長有抑制作用,其余國產種衣劑單用及混配對小麥株高和根長基本無影響,600 g/L吡蟲啉FSC和3%苯醚甲環唑FSC混配對小麥株高的影響優于處理11的進口藥劑。

表5 不同種衣劑拌種對小麥生長情況的影響Tab.5 Effects of seed dr essing with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wheat gr owth

2.3 大田藥劑拌種對小麥白粉病和莖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小麥拔節期和穗期對白粉病和莖基腐病進行調查統計,不同種衣劑拌種對小麥拔節期和穗期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種衣劑拌種對小麥拔節期和穗期白粉病的防治效果Tab.6 Contr ol efficiency of seed dressing with differ ent pesticides on wheat powder y mildew at wheat jointing and ear stages

由表6可知,小麥白粉病的病情指數在拔節期整體低于穗期,通過拌種處理對小麥白粉病防治效果在拔節期最高為處理5(吡蟲啉+戊唑醇),達到77.68%,處理3(戊唑醇)防治效果為76.82%,處理4、6、7和8的防治效果也在60%以上,不含殺菌劑的處理1和2以及藥劑對照9防治效果顯著低于其余處理,國產種衣劑單用及混配與相應對照藥劑無顯著性差異。而在小麥穗期,各處理對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都降低,處理4(苯醚甲環唑)防治效果最高,為36.83%,各參試藥劑處理與對應對照藥劑差異性不顯著。對于白粉病,國產種衣劑單用及混用在小麥拔節期和穗期均達到與進口對照藥劑同等的防治效果。

由表7可知,小麥莖基腐病的病情指數在拔節期整體低于穗期,各個參試藥劑拌種處理對小麥莖基腐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拔節期處理8(噻蟲嗪+苯醚甲環唑)的防治效果最高,達到64.46%,處理3、5、6防治效果也在60%以上。而在小麥穗期,處理3、4、5、6對莖基腐病的防治效果仍在50%以上,但是都顯著低于進口對照藥劑(P<0.05)。結果表明,60 g/L戊唑醇FSC和3%苯醚甲環唑FSC對小麥莖基腐病均表現出較好的防治效果,但仍達不到進口對照藥劑的防治效果。

表7 不同種衣劑拌種對小麥拔節期和穗期莖基腐病的防治效果Tab.7 Control efficiency of seed dressing with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wheat stem rot at wheat jointing and ear stages

2.4 大田藥劑拌種對小麥蚜蟲及天敵的影響

不同種衣劑處理在小麥拔節期對蚜蟲和蚜繭蜂的影響如表8所示,在小麥穗期對蚜蟲和蚜繭蜂的影響如表9所示。

表8 不同種衣劑拌種對小麥拔節期蚜蟲的防治效果和對蚜繭蜂的影響Tab.8 Control efficiency of seed dressing with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aphids at jointing stage of wheat and effects on aphidius 頭/百株

由表8可知,在小麥拔節期,有翅蚜的數量和無翅蚜相差不大,含有吡蟲啉和噻蟲嗪的各處理對蚜蟲都表現出較好的防治效果,與清水對照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與相應藥劑對照差異性不顯著,最高防效為處理6(吡蟲啉+苯醚甲環唑),達到92.06%;對蚜繭蜂的數量無顯著影響。

由表9可知,在小麥穗期,蚜蟲整體基數增大,無翅蚜是種群主要組成部分,蚜繭蜂數量也整體增加,這與蚜蟲的數量增加有直接關系。含有吡蟲啉和噻蟲嗪的各處理對蚜蟲仍表現出較好的防治效果,最高防治效果達到84.61%(處理8);處理1、2對蚜蟲的防治效果顯著高于藥劑對照9(P<0.05),處理5、6、7、8對蚜蟲的防治效果顯著高于藥劑對照11(P<0.05);處理1、2、4的蚜繭蜂數量顯著高于相應對照藥劑(P<0.05),與空白對照無顯著差異,處理6、7、8與對照藥劑11和空白對照差異性不顯著。以上研究結果表明,600 g/L吡蟲啉FSC和3%苯醚甲環唑FSC在小麥拔節期單用及混配對蚜蟲的防治效果與相應進口藥劑防治效果相當,在小麥穗期要優于進口藥劑的防治效果;在小麥拔節期各個參試藥劑對蚜繭蜂數量無顯著影響,在小麥穗期國產藥劑單用對蚜繭蜂更安全,混用藥劑中除吡蟲啉+戊唑醇外其余藥劑對蚜繭蜂數量無顯著影響。

表9 不同種衣劑拌種對小麥穗期蚜蟲的防治效果和對蚜繭蜂的影響Tab.9 Contr ol efficiency of seed dr essing with differ ent pesticides on aphids at the ear stage of wheat and effects on aphidius 頭/百株

表10為不同種衣劑處理后小麥拔節期對麥田天敵昆蟲的影響,不同種衣劑處理后,與相應藥劑對照和空白對照相比,對瓢蟲、食蚜蠅、草蛉和小黑蛛影響不顯著,表明各國產種衣劑單用及混合拌種處理后對麥田天敵昆蟲安全。

表10 不同種衣劑拌種對麥田天敵昆蟲的影響Tab.10 The effects of seed dressing with the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natural enemy insects in the wheat fields 頭/m2

2.5 不同藥劑拌種對小麥產量及產量因素的影響

小麥收獲期,對小麥的各項產量因素進行調查,并計算理論產量,結果表明(表11),對于公頃穗數,處理1、2、5、7與相應藥劑對照無顯著差異,顯著高于空白對照(P<0.05),處理3、4、6、8顯著高于相應對照藥劑和空白對照(P<0.05);3%苯醚甲環唑FSC及其與殺蟲劑混配可提高小麥的公頃穗數,效果優于進口對照藥劑;除60 g/L戊唑醇FSC與殺蟲劑混配對公頃穗數無影響外,其余藥劑可顯著提高公頃穗數(P<0.05)。參試國產種衣劑處理的穗粒數與相應藥劑對照差異均不顯著,處理1、6、7穗粒數顯著高于空白對照(P<0.05),其余處理與空白對照無顯著差異;600 g/L吡蟲啉FSC及其與3%苯醚甲環唑FSC混配、35%噻蟲嗪FSC與60 g/L戊唑醇FSC混配可增多小麥穗粒數,效果優于進口對照藥劑,其余藥劑對穗粒數基本無影響。處理1和2的千粒質量顯著高于藥劑對照9(P<0.05),處理6、7、8的千粒質量與藥劑對照11無顯著差異;處理1、6、7、8的千粒質量顯著高于空白對照(P<0.05);相對于進口對照藥劑,600 g/L吡蟲啉FSC和35%噻蟲嗪FSC可增大小麥千粒質量,60 g/L戊唑醇FSC、35%噻蟲嗪FSC及600 g/L吡蟲啉FSC和60 g/L戊唑醇FSC混配不能增加小麥千粒質量,其余參試藥劑對千粒質量無影響。對于小麥的理論產量,處理1顯著高于藥劑對照9(P<0.05),除處理5外其余各處理與相應藥劑對照差異不顯著,各處理均顯著高于空白對照(P<0.05);處理6(吡蟲啉+苯醚甲環唑)和處理8(噻蟲嗪+苯醚甲環唑)的理論產量較高,分別達到11 958.75、11 241.00 kg/hm2。以上研究結果表明,所有參試國產藥劑和進口藥劑都表現出增產效果,國產600 g/L吡蟲啉FSC增產作用優于進口藥劑對照高巧,除600 g/L吡蟲啉FSC和60 g/L戊唑醇FSC混用外,其余各參試藥劑增產作用與進口藥劑相當,拌種對小麥有顯著增產作用。

表11 不同種衣劑處理對小麥產量及產量因素的影響Tab.11 The effects of seed dressing with different pesticides on wheat yield and yield factors

3 結論與討論

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進一步提升,小麥病蟲害防治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篩選高效低毒的小麥種衣劑,規范其使用技術,對小麥害蟲、土傳和種傳等病害的防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有效控制小麥早期病蟲的危害,也對小麥中后期病蟲害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減輕小麥中后期生長發育病蟲防控壓力,同時具有促根壯苗、促進分蘗、增加成穗數的功能,對確保小麥生產安全、改善生態環境均有積極促進作用[4]。本研究結果表明,4種國產種衣劑單用及混用,都未對小麥萌發及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戊唑醇在小麥種子萌發前期表現出一定的抑制作用,這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6-7,10-11],但對小麥苗期生長及后期產量無顯著影響,各處理增產顯著;吡蟲啉和噻蟲嗪單用對小麥拔節期蚜蟲防治效果良好,穗期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戊唑醇和苯醚甲環唑單用對小麥拔節期白粉病和莖基腐病表現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穗期對小麥莖基腐病防治效果也不低。藥劑混用的情況下,各處理在拔節期對小麥蚜蟲、白粉病和莖基腐病均表現出良好的防治效果,穗期也有一定防治效果;本研究各處理對天敵昆蟲的種類和數量沒有顯著影響,均未表現出明顯毒性。35%噻蟲嗪FSC+3%苯醚甲環唑FSC對病蟲害的防治效果較好,持效期較長,600 g/L吡蟲啉FSC+3%苯醚甲環唑FSC對病蟲害防治效果表現次之,這2組種衣劑對小麥萌發、生長安全性好,防控病蟲害效果較佳,對天敵昆蟲安全,增產作用顯著,與進口對照藥劑效果相當,可在實際生產中推廣使用。

麥蚜是危害小麥的重要害蟲之一,減少麥蚜的危害對增加小麥產量具有重要意義。吡蟲啉和噻蟲嗪都是生產中最常用的防治蚜蟲的殺蟲劑,其中,吡蟲啉是一種煙堿類內吸性殺蟲劑,同時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吡蟲啉對刺吸式口器害蟲如飛虱、粉虱、蚜蟲等及其抗藥性種群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對部分鞘翅目害蟲高效[10-14]。噻蟲嗪是一種具有全新結構的煙堿類第2代殺蟲劑,具有觸殺、胃毒和內吸活性,常用于葉面噴施和種子處理;由于新煙堿類殺蟲劑均具有觸殺、胃毒、內吸等多種作用方式,因此在應用方式上可根據作物在某一時期的生長特點及害蟲的發生規律適時選擇噴霧、種子處理、藥劑灌根等不同的施藥技術[2-3,15-17]。近年來,由于吡蟲啉大量而廣泛的使用,新煙堿類殺蟲劑地下施藥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重視,以吡蟲啉為代表的新煙堿類殺蟲劑也越來越多的以拌種或者種子包衣的施藥方式用來防治地上部害蟲。這種施藥方式是一種針對內吸性農藥特殊的施藥方式,施藥后它可以通過內吸方式使有效成分運輸到植物地上部分,不僅能夠能達到對靶標害蟲毒殺的目的,又對非靶標生物及環境友好,并且持效期較長,對害蟲具有針對性,可以有效地保護天敵,特別對于不宜采用噴霧防治的害蟲具有獨特優勢[11,14]。目前,國內使用吡蟲啉的包衣及根部施藥技術己經應用于棉花、玉米、小麥、甜菜等大田作物,在經濟類作物如馬鈴薯、油菜、煙草等也有報道;噻蟲嗪種子處理劑防治棉花蚜蟲、花生蚜、麥蚜及地下害蟲均有報道。本研究中,吡蟲啉和噻蟲嗪拌種處理均對拔節期的蚜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穗期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拌種劑在使用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安全性和時效性,如果拌種不當或者作物對某類拌種劑較為敏感,作物正常發芽和出苗將會受到嚴重影響。有研究表明,三唑類殺菌劑拌種后會抑制赤霉素合成,降低α-淀粉酶活性,減緩胚乳儲藏淀粉分解,影響小麥正常發芽和出苗[5-7]。戊唑醇作為傳統的三唑類殺菌劑拌種劑,其對作物萌發的影響結果也不一致。苯醚甲環唑是安全性較高的三唑類殺菌劑之一,具有保護、治療和內吸活性,殺菌譜廣,用其處理種子可防治小麥莖基腐病、紋枯病、全蝕病及根腐病[4]。小麥土傳病害的防治至今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小麥土傳病害目前最好的防治方法是種子包衣,種子包衣不僅可有效地抑制冬前發病高峰,其作用方式還使藥劑在土壤中種子周圍形成藥劑保護圈,隨種子生長發育,藥劑圈向水平和縱深方向逐漸擴大,使根系生長發育始終處在藥劑保護圈內,保護根系不被病菌侵染,從而達到長期控制土傳病害的目的[4]。這幾年,小麥莖基腐病發生呈上升趨勢,已經造成小麥減產。莖基腐病發生的部位主要是小麥莖基部,如果到發現該病害后再進行噴霧防治為時已晚。使用拌種來防治莖基腐病是最佳的選擇[4,18-21]。本研究結果表明,拌種劑處理后,小麥莖基腐病發生率顯著降低,穗期白穗率顯著減少,效果明顯。

隨著小麥種植對環保訴求的提高,綠色、高效、一播多治的種衣劑越來越受到青睞,合理地組配活性成分也是種衣劑以后的發展方向[1]。本研究篩選出了適宜晉南冬小麥種子拌種使用的國產高效、低毒種衣劑,既可減少麥田用藥次數和成本,也可使種衣劑使用更加精準、規范,從而減少土壤、水源等環境污染,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猜你喜歡
吡蟲啉衣劑拔節期
種衣劑對水稻發芽的影響及病蟲害防控試驗
夜間增溫對小麥干物質積累、轉運、分配及產量的影響
四川水稻分蘗-拔節期低溫連陰雨時空特征
硝態氮和銨態氮對玉米幼苗中吡蟲啉積累和分配的影響
2021年山西省小麥返青拔節期主要病蟲發生趨勢預報
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在蠶種生產上的應用報告
2017年巴西進口近8000t吡蟲啉價格上漲感受明顯
四種不同水稻種衣劑育秧效果對比研究
種衣劑選用和使用注意方法
3%咪·惡懸浮種衣劑試驗總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