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產教融合式教學改革研究

2022-03-18 03:22丹,劉
遼寧高職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產教校企融合

劉 丹,劉 麗

1.鞍山師范學院,遼寧 鞍山 114016;2.遼寧科技大學,遼寧 鞍山 114051

教育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人力資源優化的載體,教育與產業經濟協同發展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主流趨勢。在宏觀層面上,產教融合發展是國家教育發展戰略規劃的一部分。2017年,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深化產教融合,并對此做出了重要的決策,提出了產教融合的機制創新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改革是當前高等教育的亟待解決和思考的議題。在微觀層面上,產教融合是實現并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方式,也是促進學??蒲谐晒D化的重要途徑。高校要從深化產教融合的角度出發,創新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以實現教育與經濟互動發展的社會發展目標。

一、產教融合的內涵

(一)產教融合理念提出的背景

產教融合的教育思路是從職業教育領域發展而來的,概念緣起可以追溯到無錫技工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提出的產教融合化的理念。該校在提升學校實踐教學管理、改進學生實習實踐的質量的工作過程中提出,要將學校教學與企業生產實際密切聯系起來,“千方百計尋求與生產實習緊密結合的產品,以提高學生的質量意識、產品意識、時間觀念及動手能力?!盵1]2007年,在有關職業院校的教育改革的新聞報道中,初現了“產教融合”的概念。2011年,教育部在《關于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的意見》中提出“促進產教深度合作”的要求。2015年,教育部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產教融合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辦學的活力,并指出學校要將產教融合的理念落實到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各個環節,從教育理念、管理機制、人才培養途徑等多角度全面地貫徹落實產教融合的理念精神。

盡管產教融合的思路和理念最初是在職業教育領域被提出,但就教育的最終目標而言,產教融合的理念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職業教育領域,也應該在高等教育領域進行全面的推廣應用,以此實現教育與產業協同發展的教育的本質目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深化產教融合;并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對產教融合做出相關決策指引,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產教融合的教育改革理念在高等教育領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關注,各高校紛紛開始了產教融合的教育改革與實踐的探索。

(二)產教融合的概念

簡而言之,產教融合就是學校的專業教育與產業生產相結合,學校要和產業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相互支持,彼此促進,實現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教育服務社會的全面統一;將學校打造成產業人才的蓄水池,樹立學校與產業企業融合共生的理念,以此為基礎建構學校、產業、企業三方共贏的新型辦學模式,也是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選擇。產教融合的關鍵點、核心點和落腳點就是人才培養[2]。各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要進行制度創新,全面推進協同育人。教育管理者對產教融合的思考要從產業發展的角度,深刻理解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要求,進一步拓寬教育管理的視野,將產教融合的理念從職業教育領域拓展到整個教育變革和產業變革的范疇,實現教育服務社會的根本目標,同時促進社會經濟的進步與發展,實現教育與產業的“雙贏”[3]。

二、產教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產教融合的主體是企業與學校,同時行業協會和相關行政管理部門作為協助性參與者為產教融合提供必要的協調和制度政策,并給予指引和監督管理。校企雙方應從自身發展的角度積極主動地尋求合作的機會,共同探索合作模式。產教融合發展的出發點是實現校企雙方共同發展,其成功的關鍵就是參與者是否能夠找到彼此合作的利益共贏點,并能夠合理平衡企業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

企業作為經濟系統的要素成員之一,其經營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優化企業組織的資源配置來實現企業的利益最大化的經濟目標。盡管企業作為社會成員有履行社會責任的義務,但也不能忽視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經濟動機,維持產教融合可持續發展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讓產教融合的參與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也能夠獲得一定的經濟利潤[4]。從整體來看,產教融合具有利益共贏的可行性基礎,在具體執行層面上也常常會面臨一定的矛盾和兩難的決策情景,這就需要做好管理和平衡工作。在群體智能視角下,把握產教融合創新聯盟的機制,厘清聯盟內部個體的關聯與互動,才能更好地驅動整個聯盟的發展[5]。

學校參與產教融合的目的是利用企業真實的工作情景和設備平臺,進行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而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原動力是共享學校的人才技術優勢,通過校企合作,與學校聯合進行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以及為企業發展積累優秀的人力資源,同時校企合作也是企業轉化經營風險的有效方式。從雙方參與校企合作的內在動力看,產教融合具有合理的可行性。但在具體的合作執行中,因為雙方所追求的本質目標的差異性,也會存在一定的矛盾。不管是職業院校的現代學徒制,還是普通高校的科研技術成果轉化,企業作為教育研究成果市場化的載體,在校企合作雙贏的目標推進過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產教融合要求學校與行業企業進行深度密切的合作,參與的各方除了要在合作的戰略目標上達成共識以外,在具體的細化目標實現過程中也不能有太大的分歧。但是,企業對于中短期經濟利益的期待和學校對于人才培養的長效目標和科研成果的學術目標偶爾會存在一定的錯位和分歧,從而影響了產教融合的預期效果和質量。平衡和解決產教融合雙方的矛盾和沖突,就需要合作雙方深入交流,借助相關政策的指引來消除潛在的矛盾,才能更好地實現產教融合的預期效應。

三、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產教融合的現狀

產教融合的具體形式存在一定的專業差異性,自然科學學科領域的理工類專業和社會科學學科領域的人文類專業因為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本身的差異,導致在產教融合上有很大不同。理工類專業的科研技術成果與企業的生產運營的關系更為直接,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也更大;而人文類專業的科研成果與企業生產的直接關聯不大,造成企業對校企合作的動力不足。經濟管理類專業與企業的經營運作關系相較于其他的人文專業還更為緊密,合作的空間和機會更大。但經濟管理類專業和理工類專業的產教融合還是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造成經濟管理類的產教合作處于比較淺層次的狀態。

目前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校企合作主要有為企業提供頂崗實習生和“訂單培養”這兩種模式。也有部分學校與一些教育教學服務類的科技企業嘗試開展了更進一步的合作,主要是利用這些教學科技服務公司的教學軟件來組織教育教學、技能訓練和學科競賽、創新創業類競賽和職業技能類競賽。這些經濟管理類專業現有的產教融合的合作模式多半還是以單向服務模式為主,缺少校企雙方的深入互動。合作的雙方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雙向交流與合作較少。就實習這種模式而言:企業在合作過程中獲得了相對較低的人力資源;但學校在合作過程中的收益并不高;作為校企合作實際參與的主體,學生對參與此類實習的興趣并不高,實習反饋也不理想。而對于與教育科技服務類企業的產教融合,最大的受益者還是企業,學校的受益并不顯著,但對學校而言,合作的成本卻相對較高。

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培養企業管理各職能領域的基層管理服務人員,這類工作崗位對人才選拔的標準和招收畢業生的要求更多地集中在對求職者的工作崗位技能的熟練程度、應變力的考察、職業道德素養和職業發展潛力等方面。這些側重點相對而言都屬于比較隱性的特性,在教育過程中對真實情景的依賴性也比較高。經濟管理類專業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以短期的實踐參觀為主。這種實踐學習的深入遠遠不足。學生隱性能力的訓練提升需要較長的時間和在真實工作情景的實踐才能得到提升。因此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就更加需要企業的支持,通過建立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機會和情景,使學生在實踐崗位上得到真實的訓練和隱性技能的提升。

四、完善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產教融合的策略

盡管經濟管理類專業與理工類專業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大差異,但是產教融合在自然科學學科的教育領域取得的顯著效益和成功經驗仍具備一定的借鑒和參考價值。經濟管理類專業的產教融合的核心要體現在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和課程體系改革上,可以從如下具體的實施策略角度進行完善。

(一)建立多主體參與互動的產教融合機制

經濟管理類專業要突破單向式的產教合作模式,建立多元主體參與的產教合作機制。

首先,在課程開發上,完善課程設計與開發的機制,從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視角,重新設計開發并優化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體系。從企業用人需求的角度和學生職業發展的雙重角度出發,建立“就業崗位—崗位能力—教學內容—課程開發”的四維課程開發機制[6]。要積極鼓勵行業企業參與到專業課程開發中來,實現學生學有所用的教育目標。同時組建包括企業、行業、學校和政府在內的新型的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制定教學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針對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內外聯動,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真正實現產教融合[7]。同時也要充分考慮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中對于隱性的職業素養的要求,通過與行業企業的深入交流,了解更多的企業文化價值觀的重點,并將此總結凝練到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中來,提升學生隱性職業素養的競爭力。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引進并落實企業專家進課堂的機制,在實踐教學中建立企業導師制,來提高產教融合過程企業的教學參與度。

最后,在就業服務和企業培訓上,建立互助機制。學??梢詾槠髽I人力資源培訓提供課程師資、培訓基地等。在就業上,企業可以選派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專家幫助學校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提高學生就業求職的競爭力。產教融合要求高校與企業相互融入,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實行高校與企業“雙主體”的育人模式[8]。

(二)構建產教融合的生態環境體系

產教融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不僅與企業、學校直接相關,同時也涉及多個利益相關者。產教融合的成果依賴于其所處的利益相關者群體所構成的社會產教生態環境。在主體類型上,產教融合涉及政府、學校、行業組織、企業等多個不同性質的主體;在構成要素上,產教融合囊括了政策、行政、教育、科研、專業服務、生產經營等諸多元素[9]。要建立優質的產教融合的生態環境,就要在功能設置、專業規劃和人才培養上全面提升產教融合的生態環境。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完善對學校專業建設與規劃和人才培養的行政指引,實現學校的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與區域發展戰略和產業經濟的無縫對接。同時政府要在政策層面上加大對產教融合的扶持力度,運用各種財政稅收的優惠政策鼓勵更多優質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同時加大學校與產教融合重要性和優勢的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對于產教融合的認知,促進企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產教融合中來,從而打造良好的產教融合的生態環境。

(三)建構與區域產業集群的合作

產業集群因為具備資源共享和要素集聚的優勢,已經成為現代企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很多地方在政府的政策推動下,各種產業集群已經初具規模,并有一定的特色。這些產業集群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對人才有很大的需求。因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實踐實習的崗位相較于理工類專業較為分散,這些產業集群可以為學校提供較為集中的學生實踐實習的基地,有利于學校實踐實習工作的管理。另外,這些產業集群往往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是行業內的佼佼者。很多先進的經濟管理理念與技術在此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學生在此實踐實習能獲得更先進的管理理念,同時也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和管理思維模式,這對于學生以后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職業教育也出現了集群化發展的趨勢,很多地方形成了特色的職業教育集團,這些職業教育集團與產業集群的聯動發展為深化產教融合提供了參考[10]。

(四)建立校企互助的利益共同體

傳統的產教融合是以短期合作為主的橫向靜止的合作,缺少對于長期合作持續性的設計思考。深度的產教融合是以實現校企雙方利益和長期社會利益為最終目標,這就要求合作具備一定的持續性。產教融合要實現可持續性,就要實現校企合作雙方利益共贏。這種可持續性的建立,需要在雙方價值觀的層面上達成一致。每個學校和企業都有自身的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在產教融合發展中,要將雙方各自的文化和價值觀進行融合,這是產教融合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雙方在合作過程中要實現專業教學和企業價值的統一,從而建立“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可持續發展模式[11]。

(五)與行業協會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行業協會作為校企合作的最佳紐帶和協調者,對于產教融合策略實施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行業協會既是行業發展前沿技術和管理理念的主要推廣者,同時也是行業人力資源標準的主要制定者[12],對于校企合作有很大的推動力。學校的人才培養要以社會需求為主,行業協會對企業用人需求有更全面的認識和了解,相比于單一個別的企業調研所獲取的人才標準、行業企業資訊更全面有效,這些訊息對于學校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是不可缺少的基礎資源。通過與行業協會建立密切的戰略伙伴關系,不僅可以及時全面地了解行業的人才需求變化,同時在尋求新的校企合作企業時,也可以借助行業協會的影響力,與業內的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企業建立合作。這些優質企業在行業管理理念和技術創新上都具有很好的知名度,學生在這些管理規范的企業實習,能夠對經濟管理的理論有更直觀的感受,也能夠學到更全面的經濟管理的實踐技巧。另外,從就業的角度,這些優質的合作企業也為學生就業的提供了更好的機會和平臺,提升了學生就業的質量。

(六)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推進產教融合

創新創業教育是當前高等教育的熱點,全國上下都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學生所學到的創新創業理論要有一個實踐的平臺和基地才能得到更深層的理解和認識。學校要把產教融合的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統一起來,吸引并鼓勵企業參與到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在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與企業合作實現創新成果的孵化,為企業創造效益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學校創新船業教育的質量。

綜上,產教融合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高校的產教融合的實踐和探索,要充分挖掘產教融合的共贏點,在此基礎上設計思考合作的模式和具體的途徑。學校要積極開展行業企業調研,了解行業企業發展對人才的知識技術的需求變化,以此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企業要積極地與學校建立合作關系,為學校的實踐教學和學生的實習提供平臺基地和實習機會。教育管理的行政部門和地方政府也要在政策上給予必要的扶持,并建立相應的保障制度體系,對產教融合的整體工作進行積極的引導和監督管理,以保證校企合作的順利展開。

猜你喜歡
產教校企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融合菜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