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術道同源:“十三勢”拳與柔道擒摔技術分析

2022-03-22 06:15
武術研究 2022年3期
關鍵詞:柔術招式柔道

趙 波

連云港市政協,江蘇 連云港 222003

1 十三勢拳和柔道概述

1.1 十三勢拳概述

“十三勢”拳又稱“十三勢軟手”“綿拳”,源出道家。明代官府衙門緝捕、刑獄相關人員多有習練,用于抓捕、控制嫌疑人犯,屬中華武術中一種比較特殊的“捕拳”類武術。所謂捕拳是指類似現代警用抓捕術的擒跌、制服類拳術,明代稱為“擒人術”。中國歷史上曾有多個朝代禁止民間習武,在國家層面只有兩處機構允許習武練拳,一是軍隊,習練“兵拳”類武術,以器械為主,徒手為輔,招式技法講究“一擊必殺”;二是官府衙門,習練“捕拳”類武術,以徒手為主,器械為輔,招式技法注重“擒跌制服”。十三勢拳拳架舒展簡潔,動作柔順,輕靈松沉,練法上注重剛柔相濟,虛實變化、“得意忘形”。實用中強調舍己從人、引進落空、旋轉走圓、借力用力,以反關節、主動倒地等特殊技巧來減少摔跌過程中對施技人絕對力量的要求,是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之摔跌技術典范。

十三勢拳有據可查的傳承出自河南省博愛縣唐村千載寺,據2003年面世的唐村李氏家族族譜記載,明代唐村李氏家族世代習武,其八世祖李春茂入唐村千載寺拜師博公武道,習練無極養生功、十三勢拳,后游教傳拳于晉、魯、陜、浙、湖廣數省,號稱三教武師,又稱武杰進士,一生以教書傳拳為生。九世祖李仲、李信與溫縣陳家溝陳奏庭(陳氏太極拳創始人)為姑表三兄弟,共同在太極宮拜師結義,練傳無極功、十三勢、通臂功,后因李仲、李信等人參與明末李自成起義,李信被李自成冤殺后,李仲為避禍出走浙江三弟李俊家,以傳拳教書謀生。姑表三兄弟之一的陳奏庭回村歸隱后,則以十三勢拳為骨架,揉合通臂纏拳等拳法,創藝陳氏太極拳,和十三勢拳共同傳承后世。后陳家十四世祖陳長興將十三勢拳傳于河北永年人楊露禪,楊露禪得此拳后,輾轉至北京傳拳,曾任王府教師、清廷善撲營教習。舊山東國術館館長李景林先生從楊露禪之子楊健候處學得此拳,并將其以楊氏太極拳名義傳授給國術館師生。

1.2 柔道概述

柔道是一種能最有效地使用身心力量獲得最大效用的日本武道,現為日本國技。柔道攻擊防守的對練和以柔克剛、剛柔相濟的技術特點,可使練習人身體的敏捷性、靈活性、力量性和精神品質都得到鍛煉與發展?,F代的日本柔道和合氣道均演變自日本古柔術,日本古柔術有許多不同流派,各流派又各有不同的技術風格。日本“柔道之父”嘉納治五郎在精研“起倒流”“天神真揚流”柔術的基礎上,綜合其他流派柔術的特點,取長補短,并利用新的技術理論對古柔術作科學化的改革,再加入自己對教學方法和訓練方式的創新,將“勝負、體育、修心”作為柔術學習的目的,創編出了如今風靡世界的體育運動——“柔道”。

現代柔道的主要技術來自古柔術流派中的起倒流投技和天神真揚流寢技傳承,據相關文獻記載,其中的起倒流柔術與中國傳統武術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明末有浙江余姚人陳元赟(1587——1671)東渡日本,在日流寓五十二年。1626年起,在當時的江戶淺府國正寺,向寓居該寺的浪人福野七郎右術門、磯貝次郎左門、三浦與次右衛門等人傳授大明擒人之術,后三人認真習練、鉆研陳師所傳擒跌制服技法,各自形成自己的柔術流派,其中福野七郎的三代弟子寺田正重則根據師傳創立了起倒流柔術,如今立于日本東京的《起倒流拳法碑》上便明確寫道:“拳法之有傳也,自投化明人陳元赟而始?!标愒S也因此被稱為“日本柔道之祖”。

2 十三勢拳和日本柔道的相似性分析

2.1 十三勢拳與柔道擒摔原理

十三勢拳又稱十三勢軟手、綿拳,現河南省博愛縣唐村一帶慣稱“軟十三”,民間有“軟十三,不能沾”之說,指的就是十三勢拳“沾衣即跌”的特殊摔跌方式。十三勢拳實際應用時,講究隨屈就伸、引進落空,沾粘連隨、如影附形,牽逼鎖靠、勾絆纏掃,剛柔相濟,巧破千斤,即“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專以其特殊的順勢借力、以柔克剛、陰陽變化、連綿不斷的摔跌方式擒跌、制服對方。十三勢拳出自道家,拳技的原理也往往用道家理論來解說。在十三勢拳中,用八卦、五行來描述招式應用中的勁意和身法,以八卦對應十三勢拳中的“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八種勁意,以五行對應十三勢拳中的“進、退、顧、盼、定”五種身法。以太極圖(球)來模擬解釋拳法招式的應用原理:假設人體是一個可以轉動的太極球,要使一個太極球轉動起來,必須要在太極球體的相對位置同時施加兩個相反方向的力(即“一動分陰陽”)。表現在實際應用中,就是在摔跌對方過程時,必須在對方身體的“上下”、“左右”、“前后”等相對位置,施加相反方向的力,同時還要使力的方向作不斷連續變化(即陰陽轉化),才能有效摔跌對方。

柔道中“柔”的含義是指不要與對手正面對抗,即單純以力量對抗對手的力量, 而是要借助技巧,利用對手的力量來摔跌對方,即“借力用力”。因此,柔道的摔跌原理是利用力學原理、動作技巧來提高用力的效率,力爭將對方的力量引為己用,用比對方小的力量摔倒對方,達到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技術目的,同時又避免對對手形成傷害,即以“溫柔的方式”摔跌對方。柔道的傳承中,也非常強調“圓”的概念,即在投技的使用過程中,要向對方身上施以“上下”、

“左右”及“前后”反方向的合力交錯,迫使對方身體旋轉,傾斜對方身體重心,破壞對方身體支撐,讓對方失去平衡而摔跌。同時柔道也會經常要求施技者雙手在摔跌時,要做一個向一側轉動汽車方向盤一樣的動作,因為這樣可以不斷改變施加作對方身上的力的方向,有效改變對方身體重心,摔跌對方。日本柔道十段大師三船久藏先生就經常會用一個球來向自己的學生們解釋柔道的一些原理,這可能和柔道的投技來自以明末清初陳元赟所傳授的“大明擒人之術”為技法基礎的日本柔術“起倒流”有關。

在主要摔跌原理的應用過程中,十三勢拳和柔道除了都會盡量避免與對方正面用力相抗外,還非常講究“引力借力”技巧的使用,即在摔跌過程中,要盡量引誘或迫使對方發力用力,再借用對方的力量來摔跌對方。柔道在摔跌過程中注重“連絡技”的應用,要求在競技對抗時“持之以柔”,不與對方正面對抗,而是借力用力,以無斷續的摔跌技法,連續施跌,直至將對方摔倒并制服,和十三勢拳中順勢而為的連續摔跌技法異曲同工。

十三勢拳和柔道在擒摔原理上的一些差別來自于兩者的應用對象。十三勢拳中的部分招式講求從側面接手近身,可利用不同技法來實現在摔跌過程中的“人背我順”,與日本“合氣道”的理念十分相像,例如,玉女穿梭、攬雀尾、斜飛勢、倒攆猴等招式的用法,這是因為十三勢拳本身就是作為“捕拳”存在,在實際應用中要應對不同的抓捕條件,既要和抓捕對象有正面對峙的抓把、搶把,也要有側面的接手近身,甚至有從對方背后的擒跌、制服(如抱虎推山、肘底捶等),柔道則不同,作為一種競技體育運動方式,只需要有雙方的正面對峙、相互的抓握相持,所以柔道的抓把控制方式與十三勢拳相比較為單一。

2.2 十三勢拳的練習套路與柔道的“形”

十三勢拳只有一個練習套路,用于單人練習,共有七十七式,但其中不重復的招式只有三十九個,雖然招式數量較少,但其一個單式往往可以包含許多擒摔技法,即一個招式可以演化成多種不同用法,比如“云手”一式,既可以作“劈掌引手”引對方出手抓把,還可以作“接手控臂”“拉臂揣”等二十余種擒摔用法,只要勁意正確,招式用法可根據具體情形變化,即所謂的“得意忘形”。十三勢拳的套路練習,一是為了記憶招式,二是通過“用意不用力”的練習過程,來體會招式運用過程中自身勁意的流轉、傳導,三是十三勢拳套路練習以注重精神放大的十三式拳心法逐步激活人體內部潛意識,充分發揮人體潛力,使練習者生命質量得到全面提高,延緩衰老,實現祛病強身、延年益壽的目的。柔道也有套路練習,即柔道的“形”(也寫作“型”),與十三勢拳不同的是柔道 “形”的練習是由雙人配合練習。柔道的“形”用于展示柔道的技術原理,突出柔道運動的精神和內涵。日本人認為: “形”是練習柔道時,了解技術原理,鞏固、提高練習者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秀的柔道運動員都有練習“形”的必要,要通過這種逐個分析動作的練習方法去彌補自身技術上的不足。比如投的形就是將柔道投技中的基本技法拆解成最基礎的部分:破衡、入位和投成,雙人合作練習,從抓手的位置,打入的位置,腰部位置的高低,乃至視線的方向等各個方面,完美地展示投技技法。從好的“形”中,能感受到柔道的力與美,力學在身體中的展現,形態的優雅,及專注的態度等。

2.3 十三勢拳和柔道抓把的方式、絞技的使用

十三勢拳創于唐、興盛于明,幾個朝代的衣服型制雖各有特點,但主要還是以對襟或圓領為主,布料也多是棉、麻、絲等,因此,十三勢拳的主要擒跌、制服招式用法,都是依據當時人們的衣著特點和“捕拳”的應用要求來設計的,即可以抓握對方身上衣物的不同部位,如后領(大領)、領襟(直門)、衣袖(小袖)、腰帶等,來間接控制對方身體,進而擒跌、制服對方,也可以抓按對方腕肘,掏抱對方腰腿、扒扣對方脖頸,鎖別對方身體各部分關節來控制、摔跌對方,因此十三勢拳在實際應用中搶把抓把、控制對方身體的方式明顯多于柔道。柔道傳承來自古柔術,其擒摔技法是以對方穿著“道服”,可用于抓把來設計的,可以抓握對方后領、領襟、衣袖、腰帶等部位。一般技法應用時,多是一手抓領襟,一手抓中袖外側(小袖),通過拉拽、推送、提拎、按壓、擰轉等動作控制對方身體進行摔跌。和國內常見的中國跤不同,十三勢拳和柔道都可以在摔跌過程中使用絞技,即利用手臂和衣領(衣物)來絞勒對方脖頸,控制對方肢體,使對方被摔跌、制服。與關節技的使用一樣,柔道只允許在地面使用絞技,十三勢拳則沒有這種限制,可以在站立時使用絞技制服對方,或以絞技配合其他擒跌技法對對方進行擒跌、制服。

2.4 十三勢拳自跌(主動倒地)技法和柔道舍身技的應用

在十三勢拳許多招式技法的實際應用中,經常會使用自跌(主動倒地)技法來減少摔跌對施技者自身絕對力量的要求,即在擒跌過程中,尤其在是需要以小搏大、以弱勝強的特殊情形下,施技者使用自跌(主動倒地)技法(如高探馬分腳、金雞獨立等用法),可以大幅度增加擒跌成功的可能性。十三勢拳作為“捕拳”,使用自跌(主動倒地)技法的場合自然不會少,而且十三勢拳的許多招式技法中都可以加入自跌(主動倒地)動作來增強擒摔效果,但在十三勢拳套路練習時,因練習場地、練習者身體素質及其他條件、因素影響,一般不會展示自跌(主動倒地)技法,因此,十三勢拳的自跌(主動倒地)技法只在傳授十三勢拳的招式技法的實際用途時才會演示,也只有在十三勢拳的緝捕應用中,才會彰顯其實用效果,這也是在一般傳承中,自跌(主動倒地)技法逐漸失傳的重要原因之一。相比較十三勢拳的自跌(主動倒地)技法,柔道也有自己的舍身技運用。柔道的舍身技指在摔跌過程中,施技者一方主動后倒或側倒,借用自身體重和身體轉動,拉動對方身體,使對方失去身體重心平衡,再將對方摔跌的技法。實際上,舍身技在許多方面,都具有非常好的實際應用效果,即使在現代競技柔道的比賽中,舍身也是一種常用技法,除了獨立使用,在柔道的其他技法中,揉入主動倒地的動作構成,加上自身體重的加成及身體轉動不斷改變用力方向,使對方身體重心失衡,也可以大大強化摔跌的效果。

2.5 十三勢拳與柔道的關節技應用及打跌結合用法

關節技指可以造成人體關節非正常扭曲及變形,使對方因劇痛難忍而被迫制服的技法。由于反關節技法在摔跌技法中的運用,可以有效降低在摔跌制服過程中對施技者自身絕對力量的要求,十三勢拳像其他“捕拳”類武術一樣,也十分注重關節技法的運用。在十三勢拳的主要擒跌技法中,針對對方身體的頸、肩、肘、腕、指、膝、踝關節,采用推挫、纏絞、折別、扭擰等技法,結合力學杠桿原理,控制對方身體各部分關節,從而間接控制對方身體,配合摔跌技法,達到將對手摔跌、制服目的。十三勢拳中的關節技法既可以用于站立摔跌,也可以用于地面控制和制服。柔道一般不允許在站立摔跌時使用關節技,只可在雙方倒地,進入地面糾纏后使用關節技對對方進行鎖固、制服。實際上,十三勢拳中應用關節技法的招式與來自日本古柔術(柳生派和大東流柔術)的日本合氣道技法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倒攆猴與一教、攬雀尾與入身投、斜飛勢與隕落投、轉身撇身捶與四方投等,這也從另外一個不同的角度,證明了十三勢拳和日本古柔術之間的淵源關系。

與關節技的使用相類似的還有十三勢拳的打跌結合用法。打跌結合用法是指十三勢拳作為“捕拳”,會在一些特定條件下,為增強擒跌、制服效果,加入對被抓捕人一些特定部位的擊打,造成對方被擊打后產生瞬間意識模糊、劇烈疼痛,以轉移對方的注意力或改變對方的身體姿勢或肢體位置,方便施技方能夠更好、更有效的施展擒跌、制服技法。柔道有當身技,但在競技柔道中是禁用的,而且其擊打部位多為易對身體造成重大傷害的要害部位,和十三勢拳打跌結合用法中的“打”還是有一定區別的。

2.6 十三勢拳招式用法和日本柔道技法的相似

十三勢拳和柔道在主要摔跌技法十分相似,多數柔道的摔跌技法,地面鎖固技法,甚至一些現代競技柔道中禁用的技法都可以在十三勢拳套路中找到對應的招式用法。十三勢拳套路中,雖然只有三十九個單獨的招式(包括起勢和收勢),但每一個單式都有幾個、十幾個,甚至幾十個變化擒跌用法,套路中的連絡招式(指套路中兩個或兩個以上聯系在一起的招式,如高探馬和分腳、海底針、扇通背和轉身撇身捶等)也具有與單式不同的擒跌用法,此外,還有一些單式與單式間的合理組合(如云手和轉身撇身捶等),也會形成不同的摔跌技法,再加上打跌結合及反擒跌的招式用法,十三勢拳套路中包含的擒摔技法幾乎可以囊括現有摔跌技法中的絕大多數,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擒跌體系,是真實意義上的“捕拳”。將十三勢拳套路中單式、連絡式或組合式的基本用法,與當今各種擒摔技法作比較,可以發現在動作上最相像的技法應當是柔道技法和合氣道技法。下面舉十三勢拳套路中幾個主要招式的基本實用技法和柔道主要技法作相互比較,可以看到兩者之間的高度相似。

2.6.1 十三勢拳單鞭招式技法和柔道大內刈技法對比

十三勢拳套路中單鞭招式的演練如下:演練時,身體重心置于右腿,抬左腳向前上步,以前腳腳掌落地,同時雙臂略彎曲前伸,左臂略內旋,右臂略外旋,雙手虎口張開,掌心斜向外,雙手掌指指向右側,掌心之間間距約一小臂長度。隨身體向左側轉動,雙臂略曲,雙手自右向左劃平弧擺動捋帶,身體重心逐漸移至左腿。身體轉至朝向東南方向時,左臂略外旋,右臂略內旋,雙臂彎曲回帶,身體重心隨身體轉動移至左腿,右腳抬起,向左腳側后方向跟一小步,雙臂轉至身體左前側后,屈臂平端回收至胸前,雙掌掌心轉至向下,兩手虎口相對。接身體右轉,重心右移至右腿,雙臂隨身體轉動從胸前向身體右前側方向弧形平擺。接上動,待雙臂平移至身體右前側方向時,身體停止轉動,朝向正南方向,右臂向身體右前側方向伸直抬起,右手垂腕變勾手,四指指尖向下,拇指指肚貼于食指內側,右手向身體右上側方向抬起至與耳同高,左臂移至右臂肘彎內側后,屈臂外旋,左手轉至掌指向上,掌心向里,左小臂立起向身體左側方向橫擺至左肩前方。接左臂內旋,左手掌指向上,立掌向身體左側推出,左臂微屈,掌心朝向東南方向。同時右腿微曲,左腿屈膝提起,左腳腳尖向下繃直,逆時針方向劃弧回收至右腿內側。接身體左轉,左腳隨身體轉動勾腳尖向身體左前側方向上步,腳跟著地向前踏實,身體重心逐漸左移成左弓步。左掌推出后,左肩向前微挺,身體朝向東南方向,目視左掌前方。

十三勢拳套路中單鞭招式的實際用法如下:實際應用時,雙方以左架對峙站立,己方以左手抓握對方右側領襟(拇指在內四指在外),右手抓握對方左側中袖外側(小袖),接己方身體重心右移,上左步至對方雙腿之間,重心左移,雙手同時向對方身體左后側方向推送對方身體,使對方身體重心向后落于雙腳后跟。接己方跟右步至左腳后方,重心右移,雙手向己方身體右前側方向拉拽對方身體,迫使對方身體重心左移,接己方左腿抬起,向前插入對方襠內,以左小腿后側向己方身體左外后側方向勾掛對方右小腿后側,同時左臂內旋,左手抓握對方右側領襟,借對方身體回掙之力,向對方右肩方向推按對方上身,右手抓握對方衣袖向身前上方提帶對方左臂,將對方向其身體右后側方向掛腿推肩仰面摔跌倒地。

柔道大內刈技法的實際用法如下:實際應用時,雙方以左勢抓把對峙站立,己方以左手抓握對方右側領襟(拇指在內四指在外),右手抓握對方左側中袖外側,身體重心右移,雙手拉動對方向己方身體右側方向上步,左腿提起,左腳向對方兩腳之間方向上步,重心前移,右腳以內側快速向左腳后跟貼靠,重心右移后,左腳抬起向對方雙腿之間前插,再以左腳后跟向對方右腳腳尖方向勾掛對方右腳(或右小腿后側),同時己方上身前傾,左手抓握對方右側領襟,向對方右肩方向推送,右手抓握對方左臂衣袖向身前上方提舉,將對方向其身體右后側方向仰臥摔倒。

2.6.2 十三勢拳摟膝拗步招式技法和柔道隅落技法對比

十三勢拳套路中摟膝拗步招式的演練如下

以左式為例: 演練時,身體右轉,重心右移,右臂外旋,右手掌心轉向上方的同時,向身體右后下側方向后拉,拉至身體右側后,右臂內旋,右手掌心逐漸轉向下方,并向身體右上側方向屈腕弧形抬起至右耳外側約一拳遠。同時左臂外旋,左手掌心向右經身前向身體右下側方向劃弧摟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前,身體正面右轉至與右腳腳尖方向一致。接左腿屈膝提起,左腳腳面繃直,腳尖向下,隨身體右轉劃弧提收至右小腿內側后,再將腳尖勾起,向身體左前側方向邁出,左腳腳跟先著地,腳掌向前踏實后,身體重心移至左腿成左弓步,同時身體左轉,右手挑腕抬起成立掌,掌心朝向身體左前側方向,掌指向上,與眼同高,隨轉體向身體正前方向推出,同時左掌隨轉體向身體左下側方向抹按至己方左胯旁約兩拳遠,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視右掌前方。

十三勢拳套路中摟膝拗步招式的實際用法如下:實際應用時,雙方以右勢抓把對峙,己方以左手抓握對方右側中袖外側,右手抓握對方左側領襟(拇指在內四指在外)。接己方退右步身體右轉,重心右移,右手向己方身體右后下側方向用力拉拽對方左側領襟,左手抓握對方右側衣袖,隨身體右轉,向己方身前下方拉拽對方右臂,迫使對方上右步至己方身前。接己方身體左轉,提抬左腿,向對方身體右后側方向上左步,身體重心左移,右手抓握對方左側領襟,借對方身體回掙之力,向對方身體右上側方向提送對方身體,迫使對方身體重心右移,左手隨身體左轉,向己方身體左后下側方向拉拽對方右臂,保證對方右腿不能提抬后退,將對方向其身體右后側方向拉臂提領摔跌倒地。

柔道隅落(空氣摔)技法的實際用法如下

實際應用時,雙方以右勢抓把對峙站立,己方以左手抓握對方的右側中袖外側,右手抓握左側領襟(拇指在內四指在外),接己方左腳向前一步,雙手先用力前推,迫使對方右腳后退一步,再身體右轉,身體重心右移,右手用力向己方右后側方向拉拽對方左側領襟,左手用力向身前下方拉拽對方右臂衣袖。迫使對方身體前傾,右腳向前邁進一步,接己方左腳抬起,向對方右腳外側方向上步,身體左轉,重心前移至左腳,同時右手抓握對左側領襟,向對方身體右后上側方向提推,左手隨轉身向身體左下側方向拉拽對方右臂衣袖,迫使對方身體重心移至右腳,右腳用力蹬地,借身體前沖之力將對方向其身體右后側方向推跌倒地。2.6.3十三勢拳套路中招式技法與柔道(合氣道)技法的基本對應

表1 十三勢拳招式與柔道技法的基本對應

而且,十三勢拳套路中還有連絡招式與柔道技法的對應,如:海底針+閃通背+轉身撇身捶(十三勢拳)——肩車(柔道)、高探馬+分腳(十三勢拳)——隅返(柔道)、撇身捶+反身二起腳+上步挫捶(十三勢拳)——飛身十字固(柔道)等,組合招式與柔道技法的對應,如:云手+閃通背+轉身撇身捶(十三勢拳)—— 背負投(柔道)等。

十三勢拳套路中也有一些招式技法與日本柔術的另一分支——合氣道的技法相對應,如:攬雀尾(十三勢拳)——入身投(合氣道)、玉女穿梭(十三勢拳)——一教(合氣道)、轉身撇身捶(十三勢拳)——四方投(合氣道)、上步搬攔捶——小手返(合氣道)、斜飛勢(十三勢拳)——隕落投(合氣道)等,由此可見,十三勢拳和日本柔術間的淵源關系。

此外,十三勢拳套路中還有部分招式技法可以用于古代衙役、捕快常用抓捕器械鐵尺、鎖鏈,比如可用于鐵尺的撇身捶、上步搬攔捶等招式,可用于鎖鏈的肘底捶、上步七星、彎弓射虎等招式,在實際抓捕應用中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古柔術傳承的器械浪人叉(也稱十手),其型制模式和中國古代古代衙役、捕快常用抓捕器械鐵尺相同,據說也是由明末清初陳元赟傳入日本。

3 十三勢拳獨特的養生健體功效

十三勢拳創自道家,自然十分注重養生健體。十三勢拳的套路練習,將中華傳統養生的精華——“吐納術、導引術”融入其中,讓練習者盤練功架了解身體內部筋骨、血肉運動引起的勁力流轉途徑、方式、增幅,同時用松柔的練習方法來柔韌身體、揉練整勁。十三勢拳的套路練習,要通過調身、調息、調心三個不同練習層次的反復凝煉。先“調身”,以保證身體動作姿勢的合理正確,達到動作的虛實分明、上下相隨、連綿不斷,以“虛實分明”體驗身體重心的變化、轉換。次“調息”,以深呼吸推動臟器運動,配合外部身體動作練習,達到“內外相合”,再“調心”,以特殊的十三勢拳心法運用,體驗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感覺,以“動中求靜”求取身體在練習過程中的“松靜”,感悟身心的些微變化,提高身體的反應靈敏度,激活人體潛力,提高生命質量,獲取延年益壽之功效。

用現代科學的語言描述,十三勢拳的套路練習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有氧運動,它一方面在套路練習、盤練功架的過程中配合呼吸的調整,用心意引導身體的動作姿勢變化,體會動作和意識的高度協調統一,尋找并獲得身心合一的鍛煉效果,是由內而外的鍛煉方法(類似瑜伽的練習方法);另一方面十三勢拳則是在拳法的實際應用練習過程中,通過練習者雙方相互之間的擒跌練習(包括推手),來感受、學習勁力的運行、運用,在學習、練習擒跌、制服招式的實際過程中,利用雙方身體的接觸、碰撞,練習中雙方身體肌肉、筋骨的極度拉伸、扭轉以及擒跌動作完成后的全身心的高度放松,來錘煉肌肉、筋骨、臟腑甚至血液的循環,是由外而內的鍛煉方法(類似日本柔道、合氣道的鍛煉方法)。這樣,十三勢拳外練全身的關節、骨骼、肌肉,內練意識、精神氣質、神經功能。開始練的是動作、姿勢、筋骨和皮肉,深入進去練的是意念、勁力活動,既可以由外向內鍛煉,又可以從內向外鍛煉。練習者在自身意念的支配下,通過多種不同練習,使自身的神經系統、運動機能和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等得到全面的改善,使人體保持在健康狀態或積極地恢復健康狀態。因此十三勢拳套路練習的健身價值是多方面的,有身體上的,也有精神上的,甚至還有藝術修養方面的。其健身方法是全面的、自然的、科學的,是真正的“健身養心”。

無極養生功是十三勢拳的內功功法,也是十三勢拳的基礎,其功法原理是以逆運之術,追求從后天回返先天,練至極致據說可攬陰陽、奪造化、轉乾坤、扭氣極,獲不可思議之養身健體功效,曾作為清廷大內侍衛秘傳內功。無極養生功和十三勢拳相互依存,共同練習效果明顯,最早見于史料記載的十三勢拳傳承人李春茂練習無極養生功和十三勢拳,壽長九十八歲,其子李仲亦有九十二歲高齡,李氏后代練拳者也多見長壽之人,可見無極養生功和十三勢拳的練習確實具有養身健體的獨特功效。

4 結論

4.1 十三勢拳和柔道是同根同源的捕拳類武術

經以上分析,盡管十三勢拳和柔道在我國和日本兩國經不同渠道分別傳承了數百年,且極少有相互交流,但兩者的技法原理和擒跌、制服招式用法卻有高度的相似性,首先是十三勢拳和柔道的擒摔原理基本相同,其次是柔道的主要技法,尤其是舍身技法都可以在十三勢拳套路招式中找到相似用法,包括日本現代競技柔道中禁用的部分技法(如河津掛、足緘、胴絞、蟹挾等)也可以在十三勢拳招式用法中見到,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十三勢拳和柔道同屬捕拳類武術。明末清初陳元赟傳至日本的“大明擒人之術”應當和我國的十三勢拳同根同源,只不過在長期的傳承過程中,因兩國不同的環境、歷史、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各自有了適合自身的發展和創新,才出現了兩者之間在練習方法和實際應用上的差別和側重點,成為后來表面上看起來截然不同的兩種武術。

4.2 十三勢拳和柔道應互通借鑒

十三勢拳在我國的傳承與發展,因歷史上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后期走的是養生健體的路子,多數拳家傳承只注重發揮道家拳法祛病延年的獨特效果,逐漸丟失了十三勢拳原有的技法原理,使原為“捕拳”的十三勢拳招式實用技法未能得到很好的傳承和發展,將一套法理獨特、傳承千載的“捕拳”類武術,變成了只重高論、不重實用的養生體操。

日本柔術在創始人嘉納治五郎的歸納整理、改編創新下,引入科學的競技訓練方式,精煉技法、注重對抗,最終發展出目的鮮明、實用性強的“柔道”,進入奧運會比賽,并衍生出巴西柔術、俄羅斯桑勃等世界著名的柔術類武術,使柔術類武術走上了世界搏擊擂臺,成為當今每一位世界搏擊高手都必須掌握的擒摔、制服技法。

十三勢拳在今后的發展,應當以恢復其“捕拳”本來面目為己任,更多的學習、借鑒其他摔跌類武術的精華,更好的傳承、創新十三勢拳實用技法,充分挖掘十三勢拳關節技法、自跌(主動倒地)技法在招式中的實際應用方式,真正體現“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捕拳”類武術特點。要特別注重與日本柔道之間的相互交流,引入柔道科學的對抗性訓練方法,強化實用技法練習,提升十三勢拳的實際應用功效,擴展十三勢拳的應用范疇,為十三勢拳正名。柔道也可以借鑒十三勢拳的套路練習方法,豐富“形”的內容,學習無極養生功,為柔道增加養身健體的功能,提高練習者的生命質量。

猜你喜歡
柔術招式柔道
英97歲老翁要晉升柔道十段
針對高考物理計算題,教你增分三招式
誰說體育的力量不足以感化這個世界?
等比數列解題十招式理論與實踐
服了!燒腦的巴西柔術
柔道教學策略研究①
重慶的巴西柔術迷 格斗也可以玩得“很溫柔”
巴西柔術研究
完形填空
日本柔術的現代傳承與傳播
——德國學校日本“柔術”技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