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減壓時間對經橈動脈介入術后患者舒適度的影響

2022-03-24 07:48李金媛黃妹羅萍萍
海南醫學 2022年5期
關鍵詞:橈動脈舒適度評分

李金媛,黃妹,羅萍萍

臺山市人民醫院心血管二科,廣東 江門 529200

經橈動脈介入術是一種安全性較高的治療方法,其特點為操作簡便、創傷小、患者恢復快、并發癥發生率較低且給患者帶來的疼痛較少。經橈動脈介入術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于冠脈介入治療,且已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1-2]。但術后需進行加壓止血,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疼痛及穿刺處的麻木與腫脹,且若長時間進行加壓會致使血液循環受阻,嚴重時可導致患者出現迷走神經反射,進而危及生命,且術后加壓時間太短,會使患者發生出血情況,從而影響其治療效果[3-4]。因此,為達到預期的手術效果,臨床上一直在探究有效的護理止血方法。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旋壓式止血器或橈動脈止血氣囊進行加壓止血,采用不同減壓時間對術后患者進行護理,并已獲得良好效果[5-7]。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不同減壓時間對經橈動脈介入術后患者舒適度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12月臺山市人民醫院心血管二科收治的80 例需行經橈動脈介入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l)首次行經橈動脈介入術者;(2)經Allen檢驗結果顯示為陽性者。排除標準:(1)多次行經橈動脈介入術者;(2)凝血功能異常者;(3)不同意或不愿謹遵醫囑,不配合者。將8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8 例,女性22 例;年齡38~76 歲,平均(57.0±19.0)歲;病程1~3 年,平均(2.0±1.0)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1 例,女性19 例;年齡40~78 歲,平均(59.0±19.0)歲;病程2~5 年,平均(3.5±1.5)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家屬的同意下進行。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減壓進行護理。具體方法:(1)給予患者術前做Allen試驗,即雙手按壓患者的橈、尺動脈,囑咐患者在按壓時連續屈伸手指,患者的手掌出現蒼白現象,即可松開對尺動脈的按壓,繼續按壓橈動脈,在10 s內若患者手掌顏色恢復正常,則代表患者的尺動脈功能良好,即可進行橈動脈介入術。(2)幫助患者在手術臺上采取平臥體位,連接心電圖監測儀,取患者右前臂橈骨莖突近端約0.5 cm 處為穿刺點,并對穿刺點進行常規消毒、麻醉。(3)患者在局麻下采用21G 穿刺針沿橈動脈的走向進行穿刺,進針后若血液回流通暢,則說明穿刺成功。然后將導絲送入,并將穿刺針退出,將6F 動脈鞘管植入,將3 000 IU肝素與200 μg 的硝酸甘油注入鞘管。(4)術后將動脈鞘管拔除,左手食指和中指按壓于穿刺點上方1~2 cm處,按壓1 min,在動脈鞘拔去前確認止血器軟墊中心及紗塊對準血管穿刺部位,黏貼好扣帶,拔出鞘管的同時立即將止血器軟墊上方順時針旋扭色標桿3~5圈,直到無出血狀態,并確認尺動脈血管的搏動仍然存在,無肢端變色,患者手無壓迫感與麻痹現象為宜。(5)采用膠帶將止血器固定于患肢,然后進行旋轉止血器手柄來對穿刺處進行施壓,直至穿刺處沒有血滲出為止,壓迫4 h后逆時針旋扭放松1/2圈,之后每隔1 h 放松1/2 h半圈,連續4次后解除止血器。術后護士應密切觀察穿刺點、術肢皮溫、感覺、指端血運,同時指導患者術側前臂置于胸前,抬高肘關節保持腕關節伸直,勿彎曲或過度活動,指端適量活動。每次放松都要觀察穿刺點有無出血、血腫、術肢皮溫、感覺、指端血運,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作相應處理,術后24 h 內禁止術側肢體靜脈穿刺,測量血壓,提取重物等負重運動。觀察組患者采用不同減壓時間對患者術后進行護理。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將止血器首次減壓的時間提前到術后2 h,逆時針旋扭放松2~3 圈,使壓力減半,直至出血停止回旋半圈,之后每隔1 h 半圈,連續4 次后解除止血器,同時指導患者術側前臂置于胸前,抬高上肢30°~45°。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方法 (1)術后護理干預24 h 后,比較兩組患者穿刺點的出血情況。(2)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護理干預24 h 后的疼痛情況。疼痛評分標準采用視覺模擬(VAS)疼痛評分進行評分,分值范圍為0~4 分,分數越高代表疼痛越劇烈[8]。(3)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護理的舒適度。舒適度評分標準采用Kolcaba 的舒適狀況量表(GCQ)進行評分,GCQ 評分共包含生理、心理、社會和環境4 個方面,總分為112分,分數越高代表越舒適度越好[9]。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穿刺點的出血情況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穿刺點的出血率分別為5.00%、7.5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13,P=0.644>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穿刺點的出血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術后護理疼痛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護理疼痛評分為(1.8±0.4)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6±0.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0.119,P=0.000)。

2.3 兩組患者術后護理舒適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護理在生理、心理、社會、環境以及總舒適度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護理的舒適度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護理的舒適度比較(分,±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40 40生理12.26±2.70 10.02±1.70 4.440 0.001心理27.06±3.14 22.14±2.58 7.657 0.001社會18.56±2.47 16.01±1.26 5.816 0.001環境15.72±2.18 13.08±2.05 5.580 0.001總舒適度73.60±2.97 61.25±1.98 21.882 0.001

3 討論

經橈動脈介入術的治療在臨床上已獲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雖然其安全性較高,但術后因各種因素仍會發生相關并發癥,如術后穿刺點出血、疼痛等。

相關研究表明,在使用止血器施壓壓力大且時間較長(4 h)便會出現相關并發癥[10]。因此,在臨床上對于止血器施壓時間上以及在不同時間內進行減壓對患者術后產生并發癥的影響,一直是醫學上的重點話題。本研究在術后2 h 作為首次減壓時間,且首次減壓放松2~3 圈,使壓力減半,直至出血停止回旋半圈,相關研究表明,用最小壓力結合短時間加壓能有效預防相關并發癥[11]。

目前,醫院的服務理念為“以患者為中心”,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對術后舒適質量、服務滿意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醫學上不斷尋求各種有效的護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及滿意度。舒適度指的是患者在輕松安靜的環境中生理、心理、社會、環境方面的自我感受[12-13]。本研究結果表明,采用不同減壓時間進行護理患者的出血率為5.00%,采用常規減壓進行護理患者的出血率為7.5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也提示了兩種不同的減壓方法均不會增加對穿刺處出血的風險。采用不同減壓時間進行護理的患者術后護理疼痛評分為(1.8±0.4)分,明顯低于采用常規減壓護理患者的(2.6±0.3)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采用不同減壓時間進行護理的患者術后護理總舒適度評分明顯高于采用常規減壓護理患者。究其原因可能是:(1)由于止血器的壓迫對靜脈血的回流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導致發生術后出血情況;(2)在手術過程中會使經橈動脈受到一定的擴張,再加上止血器的壓力過大,致使穿刺點及局部發生腫脹與疼痛、麻木。但對止血器采用術后1 h 開始減壓,將減壓次數增加,能有效地降低對患者穿刺處的壓迫時間與壓力,從而使患者的動脈血回流順暢,進而減輕了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3)就生理與心理方面來探討患者的舒適度,從生理方面可知,在術后患者穿刺部位會出現疼痛,且術后止血器的壓迫會帶來患肢的腫脹、疼痛等癥狀,這些癥狀均會對患者在生理上的舒適度產生一定的影響。從心理方面可知,患者對手術結果所產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大,對術后治療的決心,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對陌生環境的適應性,對家庭或家屬的愧疚等方面均會給患者的心理壓力造成一定的影響,這些心理壓力均會影響患者在心理上的舒適度[14-15]。

綜上所述,對經橈動脈介入術后患者采用不同減壓時間進行護理,可顯著減輕患者術后疼痛,且能明顯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猜你喜歡
橈動脈舒適度評分
Convey指引導管聯合球囊跟蹤輔助技術通過異常橈動脈路徑的應用體驗
車聯網系統駕駛行為評分功能開發
兩種舒適度指數在海南島氣候舒適度評價中的應用及對比分析
纖維砂場地的性能及舒適度影響研究
“互聯網+醫療健康系統”對腦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評分及SF-36評分的影響分析
經橈動脈介入治療外周血管有哪些并發癥該怎么處理
APACHEⅡ評分在制定ICU患者護理干預措施中的應用研究
心理護理在血液透析護理中對患者舒適度的影響
大陸集團衛星攝像頭通過智能互聯提升駕駛安全性與舒適度
北京少兒散打比賽采用評分賽制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