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建筑設計中地域文化的應用研究

2022-03-24 17:03楊建平
河南建材 2022年5期
關鍵詞:建筑設計交通建筑

楊建平

山西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030032)

0 前言

城市化建設速度的加快,促使交通運輸業迅猛發展。當前我國城市范圍由內向外逐漸發展,建設工程的建筑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許多城市的高鐵、綜合客運站、地鐵站、飛機場、高速公路中心服務區等重要交通樞紐都規劃在城市的邊緣,已成為一個城市對外開放的名片。文章主要探討了交通建筑在設計過程中加入地域文化的作用,并且簡單講述了地域文化在交通行業中的影響,使我國交通建筑在彰顯出交通建筑職能的同時加強文化的傳播,從而提升我國交通建筑的使用性和觀賞性。

1 地域文化的概念及重要性

地域文化的實質內涵是指在不同的地域環境中,與環境實現了全面的融合及統一,同時賦予環境較強的當地地域色彩和觀賞功能。在設計領域中,地域文化是指在不同空間的范圍之內特定群體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的總和,主要體現在地域中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三個層面,通過對這三個層面的探討,使地域文化出現在城市的不同區域及不同空間上,加強了三者之間的聯系性,進而促進了地域文化的整體發展[1]。

當前,文化在城市區域的形象塑造過程中占據著主導地位。隨著城市范圍逐漸增大,地域文化逐漸成為展示城市面貌的重要方式,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同時也是促進城市發展、優化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途徑。城市文化是城市發展的重要依據,能夠給城市的建設帶來新的活力與新的發展空間。

2 建筑與文化之間的聯系

建筑其實是文化的一種載體,是文化得以延續的基礎,而文化又為建筑發展、建筑藝術形成提供幫助,因此兩者之間的關系應屬包容、合作關系,相互映襯的同時也相互作用。建筑的發展進步主要依托人類在物質、心理、精神層面的需求,因此建筑在具體表現上就呈現出了建筑要素、藝術、語言及形式等。為了使得建筑各方面內容得到填充,就需要將地域文化加入其中,這樣使得建筑無論從表象還是精神上都更具特色。同時,在當前建筑設計的大環境下,充分了解建筑與文化的聯系,還可以讓建筑師擁有不同建筑理念及建筑意識,這對我國建筑行業發展及地域文化傳承有重要的意義。

3 地域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具體表達方式

3.1 建筑語言的隱喻

每一個建筑總有其特有的建筑風格,而這種建筑風格也總有與之對應的語言文化。建筑場地的空間性總有其地域表達方式,無論是建筑物的材料選取還是建筑物的色彩搭配,均有著一定的地域特色,也充分體現了建筑物所包含的文化隱喻。如基于“交通+旅游+文化”發展理念,整體以“夢里水鄉,詩畫江南”為設計理念,以蘇州“一街三園”為特色,雖說是一種現代化的建筑物,但是卻具備著十分強烈的整體感,并且充分體現了當地傳統特色,無論是屋頂的設計還是空間結構設計,都將當地江南水鄉那種傳統人土風情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此類建筑設計,也是傳統文化風俗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很好融合的最佳例證。

3.2 地域材料的使用

合理選用建筑所需的材料也是建筑設計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建筑設計時,應考慮選用具備當地特色的地域性材料。同時,在當前節能環保呼聲日益高漲的時代背景下,還應該注重選用綠色環保型的建筑材料。如在云南地區,竹樓就是十分流行的一種建筑物形式,在設計時充分選用了云南地區盛產的竹子材料。再如,在陜北區域,窯洞分布得十分廣泛,一般用石頭或者磚頭砌,這也是選用當地材料的最好典范??傊?,建筑設計時,充分選用當地特色的建筑材料,既能夠很好表達地域文化,確保材料的環保性,還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設計施工成本。

3.3 建筑精神的表達

建筑設計時應充分融合于地域文化于建筑物之中,將當地具備傳統特色的理念和文化等轉化為語言予以描述。這不僅僅是對建筑設計的創新,還是延續傳統文化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由此而設計出來的建筑物,必然能夠帶給人們精神上的愉悅和享受。

4 地域文化在交通建筑設計中的重要體現

4.1 能夠將地域傳統和現代文化進行平衡

4.1.1 面向地域,返璞歸真

交通建筑與地域文化元素二者相輔相成,但是在建設過程中二者也擁有著自身獨立的性能,所以在交通建設設計中,要想全面地體現出當地的地域文化,首先應以地域特點作為地域文化設計的出發點,找到地域文化元素的特殊性,并且根據地域所包含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進行全面的深入分析,提取其中的文化元素,使交通建筑設計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提升建筑水平。如當前我國很多高鐵站的設計就延用了體現地域性的現代建筑的設計手法,從建筑初期的平面構圖、建筑整體造型構圖、建筑功能的布局和室內裝修等多個方面體現地域文化,同時又保證設計與當地的地域文化相互呼應的特點[2]。

以南京南站高鐵站為例,由于南京南站的地理位置較為便利,同時又是全國鐵路客運的特等車站,因此在建設過程中,南京南站的整體建設風格圍繞著中軸序列、重檐木構、雨花璀璨、展翼雄姿四個方面,突出了南京是六朝古都的重要特點,在設計過程中加強了對文化名城神韻的詮釋,同時又體現出了江南山水獨特的靈秀與貴氣,使交通建筑的整體風格變得舒展、暢達。在建設過程中,南京南站采用暖色的整體色調作為建筑的色彩基調,同時采用同色系不同色彩的協調穿插手法,為整個區域增添色彩層次。室內設計著重展示了我國古建筑的特色,使整體的南京南站彰顯出豐厚文化地域氣息的同時,提升了建筑的使用率和建筑的影響性。

4.1.2 源于傳統,趨于現代

地域文化在交通建筑設計中的全面應用,既要體現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又要與現代文化之間進行平衡,這就要求在設計過程中,協調確立二者之間的地域性、通用性、民族化、現代感等一系列關系,使地域文化能夠在交通建筑過程中發揮自身的作用,準確傳達出城市文化建設的整體發展方向和文化建設的整體發展水平。如我國地域文化鮮明的西安火車站在室內設計過程中,首先考慮了人們的審美需求,以人們審美需求角度出發,加強了傳統與現代文化的結合,在中央大廳交通展廊的設計中,利用木質構件和燈芯絨材質粗糙肌理將文化古都的特點展示得淋漓盡致,使文化古都西安在體現了現代繁華氣息的同時,又體現了我國傳統古典文化的內涵[3]。

4.2 重視交通建筑的人性化設計

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與城市化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使我國交通建筑的整體要求不斷增高。交通建筑應在滿足人們生活快節奏的同時,還要具有絕對的安全性、經濟性和實用性,全面提升自身的運輸能力,為乘客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在對交通建筑設計過程中,應確保地域文化,在交通建筑設計過程中體現出功能與設計之間的平衡關系。

4.2.1 注重功能設計

在建設過程中,要以建筑的整體實用功能作為出發點,在滿足人們交通出行以及交通需求的情況下,使建筑變得通透、寬敞,同時應展現出地域文化信息的真實性。在設計環節要從人們的視覺角度出發,保證人們在進入建筑初就能感受到地面、地下以及地上空間環境之間的協調性,使地面元素能夠在地下空間中進一步延續。如在對候車大廳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大廳的實用性能,要從人流量較大特點出發,選用通高的入口大廳作為入口接待,適當的在墻體及地面點綴當地獨特的文化元素,使候車空間在滿足人們交通需求的同時,能夠豐富人們的候車時間[4]。

4.2.2 優化城市文化建設

在交通建筑設計過程中,首先交通建筑設計要多樣化,促進城市文化的建設。人性化設計成為空間設計的重點考慮對象,在交通建筑功能布局中,全面的體現出人性化的設計方案能夠增加建筑使用的多樣性,優化建筑受眾群體的審美。

美國紐約的地鐵站設計,在國際間都具有較強的影響性。美國紐約地鐵站設計年代較為久遠,因此整體的裝修風格具有較強的年代感。其站臺設計到大廳設計都十分簡潔樸素,在設計過程中采取了主鋼結構外漏的設計方法,同時采用了瓷磚裝飾墻面,利用了不同色彩作為不同線路的標識,在提升線路的辨識度的同時,又提升了色彩的利用率,優化了車站的效果。在地鐵站各個位置的設計過程中,首先針對受眾群體的關注度提前作了了解,在受眾群體目光關注的焦點地區作了涂鴉展示,這種展示手法使紐約地鐵站獲得了“20世紀的洞窟畫”的美譽,提升了紐約地鐵站的知名度,體現出了紐約城市的特點。

4.3 注重交通建筑的完整性

4.3.1 挖掘歷史文化的內涵

把地域文化運用在交通建筑設計中,能夠提升建筑的使用性能,還能夠彰顯出地域的特點,這是較為優秀的設計舉措[5]。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首先要充分研究歷史文化,在研究完成后選用符合建筑需求的文化運用到交通建筑設計中。如成都地鐵3號線就將這一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成都地鐵3號線所經過的紅牌樓站的設計是從紅牌樓的由來歷史作為建設參照,紅牌樓名稱的內涵是提升漢藏之間的貿易往來,促進漢族、藏族的和諧共處,因此紅牌樓這個名字是美好、和諧、和睦、共贏的代名詞。在紅牌樓站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工作者查閱了大量的紅牌樓的歷史,收納與總結了有價值、有深意,又代表紅牌樓內涵的內容,用紅色這種彰顯藏族人民特點的顏色作為地鐵站入口的設計元素,再結合藏族文化符號使地鐵站出口形成了獨特的特點。這種設計方式不但能夠加強設計的多樣性,還能夠使設計與周邊區域緊密相連,從而體現出地域文化的重要特點。

4.3.2 加強文化元素的展示

地域文化在交通建筑設計中的體現方式多種多樣,最為突出的體現方式就是文化元素的展示。在交通建筑設計中,要根據當地地域的特點,設置文化墻,文化墻能夠直接體現出當地地域文化特色,也是彰顯文化特色的重要方式。如南京地鐵站3號線中,就加強了對文化墻的設計工作。南京地鐵站3號線以《紅樓夢》中的場景作為設計主線,并且在繪畫過程中選擇了廣大乘客耳熟能詳且具有代表性的《紅樓夢》重點章節,使乘客在參觀過程中就能夠直接想象出情節發生的背景,使乘客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紅樓夢》的氣息,在藝術墻的設計過程中加強了對場景設計的優化。場景設計與站點的地理環境作到了充分融合9個場景所對應9個站點,優化了場景與站點之間的聯系,體現了我國人民的偉大智慧。南京站所對應的是“元春省親”,常府街站所對應的是“寶玉見寶釵”,大行宮站所對應的是“金陵十二釵”,夫子廟所對應的是“除夕夜宴”,武定門站所對應的是“湘云眠芍”,雨花門站所對應的是“黛玉葬花”,卡子門站所對應的是“大觀園”。這種表現手法不但可以豐富地鐵站的內容,更能夠體現出我國南京的地域特點與地域文化,還能夠陶冶乘客的情操,使乘客在乘車的過程中就能夠感受我國古典名著的魅力[6]。

5 結語

地域文化與交通建筑設計的融合統一是城市時代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趨勢。在交通建筑設計中體現地域文化,能夠提升城市間的競爭力,還能夠體現出城市的發展水平,彰顯出我國城市建設的發展。地域文化與交通建筑設計融合統一不但能夠提升交通建筑的觀賞性,還能夠陶冶民眾的情操,使人們時刻沉浸在藝術氛圍之中,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猜你喜歡
建筑設計交通建筑
小型商業建筑設計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繁忙的交通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
建筑的“芯”
綠色建筑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思考
小小交通勸導員
建筑設計的困惑
建筑設計中節能建筑設計的分析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