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同文集》作家地理分布與元代南北文學交融

2022-03-25 11:35張建偉張志杰
關鍵詞:文風南北文集

張建偉, 張志杰

(山西大學 文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天下同文集》是元人周南瑞于元大德年間(1297—1307)編撰的一部文學總集,每卷按照文體分類編排,卷一至卷四十一為各體文章,卷四十二至卷四十七為詩,卷四十八至卷五十為詞。書中南北作家的作品均有收錄,南方有劉辰翁、鄧光薦、趙文等南宋遺民作家,北方則有盧摯、姚燧、劉因等知名作家。目前學界對《天下同文集》的關注較少,主要針對選詞問題有所研究,如劉嘉偉《〈天下同文集〉選詞芻議》[1],尚未有人注意到這部選本的作家地理分布特點、與元代前期南北文學交融的關系以及自身展現出的文化意義,筆者擬對這三個方面作一考察。

一、 《天下同文集》作家地理分布的特點及成因

《天下同文集》共收錄有明確籍貫記載的作家37位,籍貫信息可考者35人,籍貫信息待考者2人。為了便于分析作家的靜態地域分布情況,我們以現在的行政區劃為標準,以作家的出生地為依據,不論遷徙和寓居的情況,籍貫信息待考者不列入統計,具體見表1。為了凸顯《天下同文集》中作家地理分布特點,與李修生先生主編的《全元文》進行比較,將《全元文》中作家地理分布情況予以統計,具體見表2。

表2 《全元文》作家地理分布表[2]

(一)《天下同文集》作家地理分布的特點

根據上面兩部總集中作家籍貫信息的數據統計,發現《天下同文集》的作家地理分布在數量和質量方面分別呈現以下特點:

1.數量方面

首先,根據表1,從整體情況來看,《天下同文集》中南北作家均有收錄,經計算,南方作家共1 101人,占比61.44%;北方作家共691人,占比38.56%??梢娔戏阶骷覕盗窟h遠超過北方。北方省份中山東、河北、河南作家數量占據前三。南方省份中江西作家數量遙遙領先。通過比較各個省份作家數量,可以發現江西作家數量遠勝于其他省份,幾乎占據總數的一半。山東排名第二,河北、河南并列第三,浙江、湖南、湖北并列第五,山西、福建并列末位。

表1 《天下同文集》作家地理分布表(1)此表參考曾大興《中國歷代文學家之地理分布》的統計方法,商務印書館,2013年。集中收錄元世祖、元成宗,安南君主陳日燇的文章,因三人身份特殊,暫不列入作家所屬地域的考察范圍。

其次,將《天下同文集》與《全元文》作比較,可以發現其在作家分布格局方面具有自己的特點:第一,《天下同文集》中作家地理分布范圍比較小,僅限于9省,且都位于中東部。第二,《天下同文集》成書于元代前期,收錄北方作家11位,占全部人數的31.43%,南方作家24位,占全部人數的68.57%,南北方作家數量之比為2.18:1;《全元文》南北方作家數量之比為1.60:1。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有二,一是《天下同文集》選錄的作家作品數量有限,不足以反映元代南北作家之間的數量對比。二是元初南北作家數量之間的差距還比較大,隨著社會穩定和生產力恢復,這種差距在逐步縮小,因此該選本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元初作家地理分布的情況。

2.質量方面

《天下同文集》中作家地理分布除了上述數量方面的特點之外,還要考慮質量方面,即作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書中收錄作品10篇以上的7位作家中,江西籍占4人,分別為劉辰翁20篇,顏奎15篇,彭元遜13篇,趙文10篇。河南籍占2人,分別為盧摯34篇,姚燧17篇。河北籍占1人,為劉因13篇。由此可見,比較有影響力的作家地理分布與數量分布雖不完全一致,但基本趨向相同,依然是江西、河北、河南領先。不同之處在于河南籍作家在知名度和影響力方面超過了山東籍作家。

(二)作家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

由表1可知,《天下同文集》中收錄江西作家最多,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編者周南瑞為江西人,方便收集江西人的作品。二是元代江西文化延續了宋代以來的繁榮局面。究其原因,與江西的地理位置、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有關。文化方面,江西具有深厚的文化傳統,特別是在兩宋時期,江西作家在文壇具有巨大的影響力?!扒杏^國朝文章之士特盛于江西,如歐陽文忠公、王文公……求之他方,未有若是其眾者?!盵3]39北宋有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及以黃庭堅為領袖的江西詩派,南宋有楊萬里、姜夔、文天祥等作家,他們在倡導詩文革新和引領詩壇風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元代延續了宋代江西在文化上的顯著優勢。元代前期以劉辰翁、劉將孫父子為代表的廬陵文人群體聲勢浩大,所倡導的奇崛文風影響一時;元代中期以吳澄為代表的撫州文人群體力倡平和文風,開啟元代中后期平易正大的盛世文風。元代后期以虞集、揭傒斯、歐陽玄為代表的江西籍文人群體聚集京師,將平易正大的盛世文風推向高潮。[4]45-55

《天下同文集》中山東、河北、河南作家數量均排名靠前。三省在元朝都位于中書省直轄的腹里地區,社會穩定,具備文化發展的良好條件。此外,漢人世侯對元初文化建設的作用不可小覷。如河北真定史氏、順天張氏、藁城董氏、山東東平嚴氏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積極恢復政治與經濟秩序,保護了大量文士,使得文學的發展不至于因易代而斷裂。他們不但自身參與文學創作,而且成為文學活動的中心,為元初文學作出了重要貢獻”[5]54。文學家族對地方文化的發展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除上述河北漢人世侯外,還有山東濟陰商氏、東平王公淵家族、河南姚樞家族和湯陰許氏家族。這些因素共同為當地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礎,因此山東、河北、河南作家數量眾多也在情理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天下同文集》中并未收錄四川籍作家。四川地區的經濟和文化狀況在蒙元與南宋的戰爭中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致使民不聊生,尸橫遍野。虞集在《史氏程夫人墓志銘》記載:“連兵入蜀,蜀人受禍慘甚,死傷殆盡,千百不存一二”。[6]184大量衣冠士族被迫遷入長江中下游和東南地區。袁桷《同知樂平州事許世茂墓志銘》曰:“端平三年,蜀破,衣冠大姓順流下東南,至江陵,十不存一二?!盵7]443可見戰爭的破壞是導致四川籍作家數量驟減的主要原因。

另外,《天下同文集》作家地理分布的范圍遠遠沒有元代中期蘇天爵編選的《元文類》廣闊,僅限于九省,且都位于中東部,而《元文類》中的作家遍布全國十七個省,另外還有西域作家。產生差異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從編者身份角度來看,周南瑞作為下層文人,活動范圍比較小,而蘇天爵在元朝屬于高級官員,有機會結交來自不同地域的作家,范先立指出,“交游是蘇天爵編選《元文類》文章的直接來源”[8]17。第二,兩部總集成書時間不同?!短煜峦募烦蓵诖蟮履觊g(1297—1307),南北作家交流剛剛開始,而《元文類》成書于延祐年間(1314—1320),國力強盛,社會穩定,南北暢通無阻,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作家交往更加密切。因此,編者的身份和編撰時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選本中作家地理分布的范圍。

二、 《天下同文集》與元代南北文學交融

元朝統一全國前,南北方由于宋金多年對峙,長期阻隔,南北文風存在矛盾隔閡,差異顯著。至元十六年(1279),元滅宋,中國版圖再次統一。隨著南士北上和北人南下,南北隔絕狀態被打破,作家之間的交流帶來了南北文風的交融滲透。這種文壇特征在《天下同文集》中有所體現。

(一)南北由隔絕走向融合

元朝統一全國前,南北阻隔,加之性格、民風、宗教、學術之不同,南北方各自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學風貌。元人對這一差別有著清晰的認識,張之翰言:“北詩氣有余而料不足,南詩氣不足而料有余?!盵9]510指出南北詩歌具有不同的特點,可互相取長補短。元代詩論家王沂則不局限于南北,而是針對不同地域的詩風作出高度概括,認為差異的產生是天地之自然的結果:“言出而為詩,原于人情之真;聲發而為歌,皆本于土風之素。方其未有詩與歌也,豈無言若聲哉?尚而擊壤康衢之謠,降而越棹謳楚舂相,情有感發,流自性真。又若遼交涼薊,生而殊言;青越函胡,聲亦各異。于是有唐儉、魏狹、衛靡、鄭淫。蓋有得于天地之自然,莫之為而為之者矣?!盵10]529散文方面亦有不同,表現在主題、內容、風格等多個方面。北方散文的主題以表現興亡之感、黍離之悲為主,具體表現在兩方面:其一,描寫殘酷的戰爭給百姓帶來的苦難,如李俊民《縣令崔仲通神臂宮祭孤魂碑》云:“道否以來,刃政交惡,玉石俱焚,冤魂無依,哭聲相聞。哀于泰山之猛虎,悲于恒山之烏別。其無所歸,幾何不憑于人而為厲者哉?”[11]647其二,借散文以存史,這種意識尤其體現在碑銘一類的文體書寫中。元好問《平章政事壽國張文貞公神道碑》曰:“故百年以來,談良相者莫不以公為稱首。夫善化一鄉,智效一官,人且喜既而樂道之,不欲使之隨世磨滅;有如我公,乃不得以著金石,傳永久,秉筆之士將不有任其責者乎?”[12]387元好問希望借文章寫作,保存史實,以傳永久。散文內容還產生新變,出現了異域風情,如劉祁《北使記》,記錄了烏古孫出使蒙古、西域的沿途見聞。這樣的主題和內容促成了北方散文形成雄渾奇古的風格。南方散文的主題和內容多表現故國之思,如謝翱《登西臺慟哭記》一文祭奠文天祥,沉郁唱嘆,催人淚下。風格多樣,劉辰翁、趙文等廬陵作家倡導奇崛文風,戴表元、趙孟頫等人則追求平易自然。

元代天下一統使南北作家有機會展開交流,南北文風開始發生碰撞、融合。統一之初,盧摯、姚燧等北方作家即南下做官,他們把北方的文學觀念和文風帶到南方,給南方詩壇帶來了較大影響。虞集認為盧摯是扭轉東南詩壇風氣的關鍵人物:“國初,中州襲趙禮部、元裕之之遺風,宗尚眉山之體。至涿郡盧公,稍變其法,始以詩名東南。宋季衰陋之氣,亦已銷盡?!盵13]183-184姚燧的文章在當時文壇發揮著引領性作用,吳善《牧庵集序》曰:“我朝國初,最號多賢而文章眾稱一代之宗工者,惟牧庵姚公一人耳?!盵14]1至元二十三年(1286),程鉅夫奉詔于江南求賢。之后大批南方作家先后北上,入仕元廷,南方文學的氣息日漸彌漫于北方文壇,南北文風開始大面積互相滲透。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趙孟頫的北上最引人關注,其早年任集賢學士,有機會參與雪堂雅集等各種文學活動,與來自不同地域的作家展開交流。正如葛劍雄指出:“不同人群創造的文化存在差異,不同地域的文化風貌也不盡相同。人口在空間的流動,實質上也就是他們所負載的文化在空間的流動?!盵15]586楊鐮先生則對元初南北交流的情形作這樣的描述:“南北人員的交流,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展開”“北人南下,南人北上,成為社會潮流”“涓涓細流,很快奔涌成江河;元好問這樣的文學家,竟然以最快的速度在江南贏得了讀者?!盵16]106的確,元代南士北上和北人南下使得南北文學觀念在碰撞中逐步融合。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元代南北文學融合的高潮在元初還遠遠沒有到來,一切要等到元代中期,以虞集為代表的館閣作家執掌文壇,他們將南北文風融匯引向新的高度,元代文壇也由此進入極盛期,最終形成平易正大的新文風,所謂“世道有升降,風氣有盛衰,而文采隨之。其辭平和而意深長者,大抵皆盛世之音也”[6]71。

(二)南北文學交融背景下的《天下同文集》

元代南北文風融合的現象也影響到了文學總集的編撰?!短煜峦募吩谌齻€方面有所體現:

首先,選本兼收南北作家的作品。書中選錄11位北方作家的作品,有盧摯、姚燧、劉因、許衡等人;選錄24位南方作家的作品,影響力較大的有劉辰翁、劉將孫、趙文等人。編者周南瑞作為南方作家,突破南北地域、文學思維及視野等多種因素的限制,選錄南北作家不同風格的作品,體現了其開放包容的文學觀念。這種態度在當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廬陵作家趙文就說:“五方嗜欲不同,言語亦異,惟性情越宇宙如一……詩不可齊。詩之為物,譬之大風之吹竅穴,唱于唱喁,各成一音,刁刁調調,各成一態。皆逍遙,皆天趣?!盵17]14然而在天下一統前,由于南北阻隔,一些南方文士對北人持有很大的偏見:“江南士人曩嘗謂淮以北便不識字,間有一詩一文自中州來者,又多為雌黃。蓋南北分裂,耳目褊狹故也?!盵9]506這樣一個反面例子的存在,無疑更能彰顯《天下同文集》在反映元初南北文學融合層面的重要意義。

其次,選本中一些作家的作品南北風格兼備,也可看作是南北文風融匯的結果。元代前期,南北文壇在繼承宋、金文風的同時,又因時代因素出現了新的發展,創造了各自文壇繁榮的局面。北方文士的創作主要受元好問文學理念的影響,以清新剛健為風尚,共同主導了北方文風的形成。顧嗣立評:“北方之學,變于元初。自遺山以風雅開宗,蘇門以理學探本。一時才俊之士,肆意文章,如初陽始升,春卉方茁,宜其風尚之日趣于盛也?!盵18]444南方文壇主要由遺民作家群體構成,創作了大量懷念故國之思、抒發黍離之悲的作品。黃宗羲有言:“文章之盛,莫盛于宋亡之日?!盵19]25元代統一天下后,北人南下和南士北上使得南北文風開始交融滲透,南北作家的作品風格隨之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如著名詩人劉因,既有北方詩風的雄渾剛健,又不乏清新自然,富有情趣。盧摯的詞作也體現了這一特點,既有北人清剛質樸的詞風,又有南方詞家的婉麗情韻。兩位作家不同風格的作品在《天下同文集》中均有所體現,說明選本的編選亦受到元初南北文學交融的影響。劉嘉偉對此指出:“從詞選中我們也可以更好地把握在元代這一游牧民族定鼎中原的特殊王朝,詞壇從南北對立逐步走向南北交融的文學史過程?!盵1]

最后,選本收錄的一些詩詞,在內容上也體現了元初南北文風交融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南北作家通過交游雅集、唱和贈答以及分韻賦詩等文學活動,促進了南北文風交融。如卷四十二盧摯《宣城南郊何氏游集》,從詩題便可以看出此詩是盧摯南下做官期間,參與安徽宣城的一次游集活動所作,并獲得了山林之樂,詩云:“濁醪散襟顏,池鮮足供具。雖非窮勝踐,政自得野趣?!盵20]卷四十二卷四十八還收錄盧摯寄給江西友人的一首詞《菩薩蠻》,其中“把酒聽君歌,可人良夜何。舊游新夢斷,月落西江遠。江上數峰青,寄聲徐孺亭”[20]卷四十八,表達了對友人的懷念和高潔人格的贊美。南北作家在詩歌方面的直接交流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首詩中,如江西人李謹思的《補疏齋題鵝湖》,“疏齋”即指盧摯;還有甘泳的兩首詩《與危見心同和完顏御史沂聯步踏月韻》和《陪完顏御史行金石臺分韻得丞字》,“完顏御史”尚未考證出是何人,但根據姓氏可以確定其為北方人士。第二,南方作家在詩詞中描繪北方風物,或北方作家吟詠南方風物。說明元初作家在南北地域之間可以自由流動,這在無形中也促進了南北文風的融匯。如湖南詞人李琳《六幺令·京中清明》“淡煙疏雨,香徑渺鶗鴂。新晴畫簾閑卷,燕外寒猶力”[20]卷五十,描寫了元大都清明時節的景致,料峭春寒正是北方春天的特點。此外,《天下同文集》還收錄了山西詩人宋渤在湖南任職期間創作的四首詩,內容多描寫其在湖南的見聞和感受。如《丙戌冬至衡陽食柑》開篇便表達了詩人在南方感受到的獨特氣候:“衡陽冬猶溫,長至似春日”[20]卷四十五,詩歌中出現的筍蔬、黃柑、秔秫也都是南方獨有的作物。

三、 《天下同文集》與大元氣象

元朝疆域廣闊,《元史·地理志》描述說:“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蓋漢東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萬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東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里數限者矣?!盵21]1345超越漢唐的版圖,給元人帶來非常強烈的政治自信。許有壬曾說:“我元四極之遠,載籍之所未聞,振古之所未屬者,莫不渙其群而混于一。則是古之一統,皆名浮于實;而我則實協于名矣?!盵22]180元人這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要求元代文化也處處體現“大”的時代特征,在詩文中則集中表現為元人對盛世之音的普遍追求,元末戴良曰:“然能得夫風雅之正聲,以一掃宋人之積弊,其惟我朝乎?我朝輿地之廣,曠古所未有。學士大夫乘其雄渾之氣以為詩者,固未易一二數……蓋方是時,祖宗以深仁厚德,涵養天下垂五六十年之久,而戴白之老,垂髫之童,相與歡呼鼓舞于閭巷間,熙熙然有非漢唐宋之所可及。故一時作者,悉皆餐淳茹和,以鳴太平之盛治?!盵23]588查洪德先生把這種文化精神概括為大元氣象。[24]77這種大氣象在元代的一些文學總集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現?!短煜峦募肥堑湫痛?。

第一,編者將選本取名為“天下同文”,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元人對本朝政權的強烈認同感和開放、包容的文學理念?!巴摹背鲎浴吨杏埂罚骸敖裉煜萝囃?,書同文,行同倫?!敝祆渥⒃唬骸叭呓酝?,言天下一統也?!盵25]36元朝作為一個多民族統一的王朝,統治者通過宣示“曠古未有”的遼闊疆域構建政治認同,并在國號制定、輿圖繪制等方面積極作為。[26]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詩文總集的編選視野也變得開闊起來,編者通過兼采南北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作品以展現“海宇混一”的大元氣象。如《天下同文集》卷四十二選劉因《古城》一首,詩風雄渾剛健。卷十三把劉辰翁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的《觀絮》收入其中。兩位詩人一南一北,風格也完全不同,反映出元朝多元一體的時代氣象。此外,在“天下同文”的時代背景下,元人創造盛世之音的訴求在作家別集中也得到了實現。范梈在《楊仲弘詩集序》中有言:“今天下同文而治平,盛大之音,稱者絕少。于斯際也,方有望于仲弘也。天又不年假之,豈非命耶?蓋仲弘之天察曠達,氣象宏朗。開口論議,直視千古。每大眾廣席,占紙命辭,敖脫橫放,盡意所止?!盵27]3對楊載詩歌中的“盛世之音”稱贊不絕。編選《天下同文集》的大德年間(1297—1307),正是遺民情緒衰減之時,對元朝的認同與頌贊更多地出現。周南瑞編選本朝人的詩文總集,正是這種趨勢的反映。

第二,劉將孫為《天下同文集》撰寫的序文將元人的文化盛世心態和時代自信展現得淋漓盡致,《序》曰:

唐劉夢得敘柳子厚之集,曰“文章與時高下,政厖而土裂,三光五岳之氣分,大音不完,故必混一而后振作”者,概以為知言。予獨嘗謂夢得之辭則髙矣、美矣,以其時考之則未也。唐之盛時在貞觀、開元間,其時稱歐、虞、禇、薛,最后稱燕許大手筆,今其文可睹也。及貞元、元和來,以韓、柳著比,至德為盛,而去混一之初則有間矣?!瓎韬?!文章豈獨可以觀氣運,亦可以論人物。予每讀漢初論議,盛唐詞章,及東京諸老文字,三千年間混一盛時僅此耳。彼乍合暫聚者,其萎弱散碎,固不得與于斯也。然此盛時作者,如渾河厚岳,不假風月為狀;如偃松曲柏,不與花卉爭妍。風氣開而文采盛,文采極而光景消。夢得之言之也,不自知盛者已及于極也。方今文治方張,混一之盛,又開辟所未嘗有,唐蓋不足為盛。[20]卷首

劉禹錫“八音與政通,而文章與時高下。夫政厖而土裂,三光五岳之氣分,太音不完,故必混一而后大振”這段文字曾被元代作家反復引用,作為以氣運論詩文、呼喚盛世文風的理論依據。劉將孫借這段話,表達了同樣的愿望,并且認為天下一統背景下的元代文風應該超越漢唐,“方今文治方張,混一之盛,又開辟所未嘗有,唐蓋不足為盛”,元人強烈的文化自信可見一斑。楊亮把元人的這種心理表現稱之為勝國心態。[28]此外,劉將孫在文中通過稱贊“漢初論議”“盛唐詞章”“東京諸老文字”的文風和表達對“萎弱散碎”文風的不屑,順理成章地引出自己心中理想的盛世文風:“然此盛時作者,如渾河厚岳,不假風月為狀;如偃松曲柏,不與花卉爭妍?!眲O用這樣的表述為《天下同文集》作序,自然認為此書表達了元人對盛世文學氣象的期盼。

第三,《天下同文集》選錄的一些文章也體現了大元氣象,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表現在元人對疆域廣闊和元朝統一政權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卷六姚燧《新修滕王閣記》:“五帝三王以降,能一天下者,秦、漢、晉、隋、唐與宋六家,其疆理惟唐為大。今世祖天戈所加,正朔所頒,南極于阇婆,東至于倭奴,西被于日入之西澨,而北盡于人跡所不可踐者,才三分有一,地不足并也?!盵20]卷六將元朝疆域和歷代統一王朝作對比,以此表達對本朝疆域廣大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卷十六黃文仲《大都賦》采用傳統都城賦主客問答的形式,借主人之答復,歌詠大都之雄偉氣勢,表達了對元朝政權的認同。序曰:“竊惟大元之盛,兩漢萬不及也。然班固作《二都賦》,天下后世夸耀不朽。今宇宙昇平,宜播厥頌。文仲幸生圣世,獲睹大都?!弊院乐檐S然紙上。正文將這一情感表現得更加明顯:客人認為“大都”之“大”,名不符實,“古我帝王,自冀至洛,惟以都名;漢晉東西,因以方名;吳蜀魏汴,咸以地名。今名以‘大’,夸孰甚焉?”主人對此作出有力的回應,先強調“大都”之“大”是因皇上之德,當之無愧:“大之為義,無匹無倫。非我皇上之德,疇克當之?!苯又J為大都之雄大源于大元之大?!拔┢溆写蟮轮?,故能成大元之功;惟其有大元之大,故能成大都之雄?!盵20]卷十六大元氣象在《大都賦》中得到了充分展現。

其次,表現為不同民族、不同階層、不同地域作家的和諧相處。盧摯在《郡齋書事兼答汴梁夾谷左丞》(2)李修生先生《盧疏齋集輯存》指出夾谷左丞為夾谷堅實,元貞時任河南江北行省左丞。該結論與姚燧《興元行省夾谷公神道碑》(《牧庵集》卷十六)的記載略有差異,姚文中此人名為夾谷堅賢,元貞二年任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右丞?!睹韶菏酚洝肪砦迨惠d其名為夾谷堅實,元貞間累遷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左丞。因相關材料不足,具體指何人,仍有待考證。詩中,對女真族友人夾谷氏的過人才智和高尚德行大加贊賞:“昭昭麟鳳瑞,渾渾金玉質。革緘偎稱題,高誼寡儔匹”,并通過諸如“賴有同心人,魁然位丞弼”“矢心報知己,言語詎能畢”[20]卷四十二這樣的詩句,表達二人之間的深切情誼。需要指出的是,女真人在元代雖被視作漢人,但實際上,仍屬于北方少數民族。卷十五《薛昂夫詩集序》是一個更加典型的例子,漢族作家王德淵為回鶻詩人薛昂夫詩集作序,這是元代文學的獨特之處,可稱之為“多族士人圈的互動”。蕭啟慶先生認為,“蒙古、色目人踴躍研習漢學,于是出現了蒙古、色目士人層,這一異族士人層并非孤立于漢族士大夫階層之外,而是與后者聲氣相通,緊密結納,相互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各族間共同的士人群體意識業已超越種族的藩籬,遂形成中國史上前所未見的多族士人圈?!盵29]479另外,書中收錄多篇王應梅、黃瑞節給御史蕭方崖寫的祭文,反映出官民之間深厚的感情。江西人劉辰翁《送段郁文序》云:“郁文段君,以東平書生為吾州知事,數相過,論文說詩,氣相同,甚善”[20]卷十三,則體現了不同地域作家在詩文領域聲氣相通、和諧交流的情形。

最后,“王化大行”“無遠弗至”也是選本表現大元氣象的一個重要方面[24]90。少數民族長期受到中原文化浸染,“積之既久,文軌日昌,而子若孫,遂皆舍弓馬而事詩書”[23]492,一些作家甚至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前文提及的《薛昂夫詩集序》一文中,作者王德淵對回鶻人薛昂夫的詩詞評價很高:“今觀集中詩詞,新麗飄逸,如龍駒奮迅,有并驅八駿、一日千里之想,振珂頓轡,未見其止?!边€認為此人將來會進入《儒林傳》和《文苑傳》:“昂夫誠能簣進川增,獨破天荒,異時列名于儒林、文苑傳中,出類拔萃,超越前古,顧不偉歟!”[20]卷十五

綜上,《天下同文集》是一部全國性文學總集,編者周南瑞在編撰過程中打破地域限制,兼采南北作家的作品。這樣的地理分布格局與元代南北文風的交融有關?!短煜峦募愤€在一些作家作品的風格和內容方面有所表現。另外,這部總集展現了“海宇混一”的大元氣象。此后,蘇天爵編選的《元文類》也體現了這種文化精神。陳旅序《元文類》曰:“我國家奄有六合,自古稱混一者,未有如今日之無所不一。則天地氣運之盛,無有盛于今日者矣。建國以來,列圣繼作,以忠厚之澤,涵育萬物。鴻生雋老,出于其間,作為文章,厖蔚光壯。前世陋靡之風,于是乎盡變矣?!盵30]5這種超越往古的時代自信和“厖蔚光壯”的文風都是大元氣象的重要表現。元人詩文總集具有的這種特殊文化意義值得研究者關注。

猜你喜歡
文風南北文集
《熊鐵基文集》出版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游走南北 蘊含古今
《郭漢城文集》簡介
普樅公路的文風和文脈
對電視新聞節目“改文風”的幾點思考
改文風:要從創新“說話”方式開始
民主與科學文集
改進文風貴在言之有物
云南報銷案與晚清同光之際的南北紛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