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繼電保護裝置的可視化建模研究

2022-03-26 11:11陳夏曉馬云
家園·電力與科技 2022年2期
關鍵詞:繼電保護

陳夏曉 馬云

摘要:因此,對基于繼電保護裝置的可視化建模展開研究。進行可視化隱性單元辨識,完成繼電保護裝置下整定可視化結構設計,采用單元協調法實現可視化建模。最終的測試結果表明:在不同的繼電保護執行單元范圍下,對比于傳統的IEC61850就地化建模測試組,繼電保護可視化建模測試組得出的視化辨別速度更快一些,表明在模型中的應用效果更佳,具有實際的應用意義。

關鍵詞:繼電保護;裝置設計;可視化建設;建模研究;電力結構;電子控制;

中圖分類號: TM407???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近幾年來,隨著電力工業的進一步創新與完善,電力系統的內部結構也有了極大地改變,最為明顯的便是相應的控制執行裝置以及繼電保護裝置[1]。其實,依據現如今的行業現狀,電力控制裝置雖然可以完成預期的工作目標,但是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辨別速度較低,再加上電力處理需求的變化,傳統的處理模式已經不再能滿足需求。在上述背景之下,進行基于繼電保護裝置的可視化建模研究[2]??梢暬夹g對于電力行業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可視化建模具有一定的信息化與智能化的優勢,對比于傳統的處理形式,可視化建模在電力系統的應用過程中更為靈活多變,應用性更強,在復雜的電力情況之下,也可以降加強供電配合的緊密度,提升整體的處電力處理效率以及質量,形成功能更為強大的電力系統,為電力行業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3]。

1繼電保護裝置下可視化建模探究

1.1可視化隱性單元辨識

一般情況下,對于變電站的電力處理裝置,均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以此來確保最終應用的效率。所以,可先將合并單元的SV報文所含CT次級信息模擬解析,隨后,與不同電力源的可視化源量比對,形成間隔保護隱性辨識單元。同時,進行合并單元均值的計算,如下公式1所示:

公式1中:表示合并單元均值,表示不同次級的幅值,表示范圍內可視化值。根據得出的合并單元均值,完成對客戶化隱性單元的辨識范圍[4]。完成之后,可以根據建模的應用效應以及覆蓋面積,設定單元辨識的目標與層級,完成可視化隱性單元辨識工作的執行。

1.2繼電保護裝置下整定可視化結構設計

在完成可視化隱性單元辨識之后,接下來,在繼電保護裝置的背景之下,設計整定可視化結構。所謂整定可視化結構,指的是一種靈活多變的建模流程。與保護裝置檢測、判斷等功能相連,同時,一旦建模在應用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或者異常,便可以通過整定的斷路器切除故障,停止信號的傳輸與應用,避免出現保護誤動的情況。同時,繼電保護裝置還需要與支路保護設備連接,形成完整系統的安全保護機制[5]。

隨后,在初始可視化的環境之中,結合繼電保護裝置的覆蓋范圍,設計相對應的可視化建模結構,如下圖1所示:

根據圖1,可以完成對可視化建模結構的設計。隨后,將可視化隱性單元辨識目標設定在可視化建模的結構之中,以此來進一步優化完善整體的應用結構。

1.3單元協調法實現可視化建模

單元協調法的針對重點在可視化的處理模式之上,一般繼電保護的可視化處理均為統一處理,雖然可以完成預期的效果,但是結果并不準確,可靠性較弱。所以,在建模的過程中,需要對電力系統的可視化處理作出均衡協調[6]。首先,可以在電力系統中設定對應的可視化監測單元節點,每一個單元節點均是獨立的,且同時具有可視化的能力,將每一個單元節點關聯在一起,形成可視化網,同時結合上述的整定可視化結構,可以形成更具功能化、系統化的可視化模型,完成繼電保護裝置的可視化建模分析和研究。

2建模測試

本次主要是對基于繼電保護裝置的可視化建模應用效果驗證。測試共分為2組,一組為傳統的IEC61850就地化建模,將其設定為傳統IEC61850就地化建模測試組;另一組為本文所設計的模型,將其設定為繼電保護可視化建模測試組。兩組模型在相同的測試環境之下同時測試,對得出的結果對比分析。

2.1測試準備

在對可視化邏輯模型測試前,需要先搭建相應的測試環境。選擇K供電局作為測試的目標,設定220kV作為測試的主電壓標準,并設計二次回路形成數字化的試點。與此同時,在K供電局中,進行屏柜的關聯,形成統一的供電標準。另外,還需要對電力系統中的繼電保護裝置進行預設,設定BSJ1、BJJ2、SIG1以及SIG2作為可視化繼電觸點的辨識節點,同時,設定可視化的信號覆蓋范圍,計算出實際所覆蓋的端子系數,具體如下公式2所示:

公式2中:表示信號覆蓋端子系數,表示物理屬性控制范圍,表示可視化預設范圍,表示屏柜豎端子作用距離,表示允許出現的極限差值。通過上述計算,最終可以得出實際的信號覆蓋端子系數。根據端子系數,可以判定可視化建模的作用覆蓋范圍。完成上述設定之后,接下來,進行具體的測試。

2.2測試過程及結果分析

在上述所搭建測試的環境之中,進行具體的測試與對比驗證,具體如下:根據測試的標準以及實際供電需求,先設定具體的可視化建模目標。這部分可以將目標具體化,在關聯繼電保護裝置的側后方安裝斷路器,形成分位、合位的雙向信號回路,具體如下圖2所示:

根據圖2,可以了解到分位、合位雙向信號回路復位情況。隨后,在電力系統中設定不同的繼電保護執行單元,計算出可視化辨別速度,最終得出邏輯單元模型的測試結果,如下表1所示:

根據表1所示,最終可以完成對測試結果的對比驗證:在不同的繼電保護執行單元范圍下,對比于傳統的IEC61850就地化建模測試組,繼電保護可視化建模測試組得出的可視化辨別速度更快一些,表明在模型中的應用效果更佳,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

結束語

綜上所述,便是對基于繼電保護裝置的可視化建模的研究與分析。通常情況下,電力系統的可視化一般指的是電力邏輯模型的可視化操作。對比于我國傳統的電力處理模型,本文所設計的邏輯化模型具有更強的穩定性與靈活性,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與繼電保護相關聯,形成更加系統、完整的電力處置結構,形成協調調度的層級可視化應用模式,在復雜的電力情況下,形成更為穩定的可視化配合關系,實現完整、系統的電力處理機制,優化整體的電力網。

參考文獻

[1]張馳,謝民,劉宏君等. 基于語義網的智能站繼電保護隱性故障辨識診斷技術研究[J]. 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9,47(14):95-101.

[2]曾治安,姚樹友,鄭曉玲等. 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繼電保護設備智能運維管理模式探討[J]. 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9,47(16):80-86.

[3]陳海濤,楊軍,施迎春等. 基于云模型與馬爾科夫鏈的繼電保護裝置壽命預測方法[J]. 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9,47(16):94-100.

[4]劉千寬,劉宏君,丁曉兵等. 服務于變電站數字化設計的二次設備建模技術研究[J]. 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21,49(02):166-172.

[5]王文煥,郭鵬,詹榮榮等. 基于最短路徑算法的繼電保護數據模型結構及搜索優化[J]. 電機與控制學報,2021,25(01):68-78.

[6]王磊,黃力,張禮波等. 智能變電站失靈保護二次回路的可視化數字圖紙建模方法[J]. 機械與電子,2020,38(04):28-32.

猜你喜歡
繼電保護
廣域繼電保護與傳統繼電保護的探究
配電系統繼電保護存在的問題分析
繼電保護系統在10kV配電站中的應用
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設備的運行和維護研究
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設備的運行和維護研究
繼電保護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現狀探討
淺析110kV變電站繼電保護故障及解決方法
智能變電站繼電保護系統可靠性分析
110kV變電站繼電保護故障及措施探討
電力系統中防止繼電保護干擾的主要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