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發展帶給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運用的啟示

2022-03-27 10:36姜楠
文學天地 2022年2期
關鍵詞:廣播電視新媒體語言

摘要:科技的進步,網絡新媒體的全面發展,給受眾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節目,同時也給傳統媒體--廣播電視帶來沖擊。為使傳統媒體制作出更好的節目,本文從傳統媒體主持人的語言特點及現狀問題分析入手,梳理了新媒體節目主持人的語言特點,在比較了兩者的語言特點之后,得出了新媒體帶給傳統媒體節目主持人的語言運用的啟示。

關鍵詞:廣播電視 節目主持人 新媒體 語言

一、 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運用的特點與現狀

1. 特點

傳統的播音教育要求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在做節目時語言要做到“三性三感”,即規范性--語音語調規范、語法準確; 莊重性—大方端正; 鼓動性—真情實感; 時代感--新鮮跳脫; 分寸感--準確適度; 親切感—謙恭和藹。主持人把握好這它可以創造既規范又具審美性的語言表達境界。簡簡單單的十幾個字,卻為主持人完成好節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成為了一種規則。

2.現狀及問題

面對新媒體主持人及其節目的強勢來襲,以及受眾群體被嚴重 “瓜分”,傳統媒體人似乎還沒完全做好準備。這里且不說節目形式,只從主持人的角度看,有些主持人在節目中的語言出現了以下問題:第一,重規范性、輕鼓動性,即過分強調語音、語調、語法清晰標準,而忽略基于節目的自己真情實感的表達。第二,重莊重性、輕親切感,即在節目中語氣過分嚴肅、緊張和肢體語言過分僵硬,尤其在某些探秘類的節目中表現出語言故弄玄虛,令受眾感到不適(其實這是對莊重感的一種錯誤解讀,從而給人刻板之感),同時為表現播音主持語言的專業性和權威性而產生距受眾于千里之外的無溫度感。這些問題也成為傳統媒體主持人節目發展的阻礙。

二、 新媒體節目主持人的語言特點

新媒體出現的時間不長,但是發展迅猛,時下其制作的節目也較受歡迎。這也與新媒體主持人的語言運用密不可分。其語言不再強調“三性三感”,特點大致為:

1.語言風格較親民,這是新媒體的交流、互動,以及新媒體的主播的平民化特點決定的。

2.偏離傳統的個性表達,這也與新媒體個性化特點息息相關。它表現為以下幾點:

第一,主持的多樣化口音,新媒體主持人遍布各個地區,有很大一部分主播都直接說著家鄉方言來做節目。

第二,普通話中夾雜外文,如“一切OK了”,都是一種主播個人的語言習慣。

第三,語氣、節奏隨意變化,很多網絡直播節目的主播的實時情緒變化會很容易影響到語言的表達。

第四,突破原有的語法規則,具體體現有:中英文詞混搭(“get到”意為學到、得到);用疊詞等來表意(“怕怕”);詞性、詞義改變(“雷”名詞動化處理,應是“被雷到了”“方了”代表“慌了”);省略成分(“我暈”是“我暈倒了”省略說法);

第五,新創網絡表意、表情或諧音詞,(“杠精”代表好挑刺的人)(“絕絕子”表示好極了或差極了)(“鴨梨”意為“壓力” )

3.語速偏快,許多新媒體節目是在網絡平臺的發布是限時的,所以為保證傳播更大的信息量,很多主持人的語速都會較快。

新媒體的語言特點順應了快節奏、多元化的網絡時代的發展,這些可以總結為,新媒體主持人的語言具有“靈活和多樣性”,就現階段實際情況與趨勢來看,它在制作節目和呈現節目效果上起到了至關重要。它也和市場選擇有關系,因為在網絡時代任何人創作的節目只有被更多人喜歡才能存留在網絡上被大家認識。故現在新媒體節目呈現出一種細分的態勢。新媒體的節目并不是像傳統媒體節目一樣面對著社會的全體受眾,而是在一段時間內在網絡上等待特定的人群來選擇收聽或觀看,即它是面對著有特定需求的受眾而制作的。比如文化學者、收藏家馬未都在網絡節目中展現了他儒雅的而有不失幽默的個人語言風格,他的受眾是愛好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人。同時 “二龍湖浩哥”張浩以自然不做作的搞笑語言風格成為網絡劇導演和娛樂主播,讓不少喜歡詼諧、幽默的段子來解壓的年輕人成為了他節目的粉絲。還有美食短視頻制造者李子柒,將優美的大自然與自然生活化取景相結合的拍攝風格受到了喜愛美食、美景,熱愛生活的受眾的青睞。雖然視頻中沒有畫外音出現,但她在視頻中和奶奶進行交談時的自然樸實的同期聲表達也有助于表現節目田園質樸的風格。

新媒體節目主持人當然也存在語法、語音不準確和語言低俗等問題,但在這里不作為研究重點,就不多加以論述了。

三、 新媒體與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運用的比較

兩者不分伯仲,各有優勢。下面從兩大方面進行比較:

1. 語言的靈活多樣、規范性和分寸感的表現上

除專業主持人外,多數的網絡新媒體主持人或主播來自于各行各業,他們沒有受過語言相關的專業化訓練,不會受到語言表現形式的固有思維或習慣的束縛,也不受傳統媒體體制的制約。所以如前文所說,在語言表現的多維度的靈活多樣性方面,新媒體主持人或主播做的應該會更出色;而由于受到較嚴苛、系統的專業訓練和職業教育,傳統媒體主持人在普通話的規范性運用和對語言態度分寸的把握上體會現的更好。

2. 語言對不同類型節目的適應性上

對于社會的大多數受眾的節目,如“奧運會直播與轉播”的系列節目、“新聞聯播”、“國慶典禮及閱兵式”等較為大型、嚴肅、莊重的制作場合和節目類型,傳統媒體比較有優勢;而當為了滿足一部分有共同興趣愛好和需求的受眾時制作的節目,細化市場的新媒體因其具有以上所說的特點而占有優勢。

四、新媒體發展帶給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運用的啟示

隨著網絡新媒體的遍地開花,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傳統媒體主持人需要多看多學多借鑒。具體可以在以下兩方面上對主持人語言進行改進:

1.形式上,這里可以從四個點著手。第一是根據節目內容,在語言樣態上進行改變。2019年央視制作的短視頻欄目《主播說聯播》,由主播原來的嚴肅播報的形式轉變為針對新聞事件而展開的講解與評述相結合的幽默、親切的聊天形式。該節目在多個新媒體平臺同時發布,節目發布后,瞬間受到網友的海量點贊、轉發和關注。第二是根據節目內容,去除套路,借助口語化,使主持人語言更鮮活,飽有溫度,讓語言真正親和起來。第三,根據節目內容,調整語言節奏,使關鍵詞集中呈現,避免語言的冗長、拖沓,使受眾更加喜聞樂見。第四,根據節目需要,適度、合理的運用網絡流行語來提高主持內容的生動與趣味性。

2.內容上,主持人可以通過提升業務素養與增長知識儲備來做到主持語言的“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如以前的電視體育賽事的解說,解說員在解說過程中涉及的專業知識較少,更多的是通過激昂的語調來喚醒受眾的愛國情節??梢哉f“有理”、“有情”,難“有物”。隨著體育比賽更多的被受眾熟知,受眾對于比賽的專業知識和比賽背后的故事也逐漸關注起來?,F在如“聚力體育”等一些網絡體育節目平臺的出現,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在其中挑選由不同的解說員來解說同一場賽事。目前傳統媒體播出的體育賽事中,節目除邀請專業的解說嘉賓外,解說員的解說也更具專業性,內容更加豐富,這樣“有理”、“有情”,也“有物”的節目才能服務好受眾。

新媒體在不斷發展,它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還是應該在把握自身的優勢的同時合理借鑒學習新媒體節目主持人的語言優點,力圖將節目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 張浩. 融媒時代主持人的語言樣態研究【J】.今傳媒,2020(03):31-33.

2. 田澤金. 新媒體語境中播音員主持人語言樣態探究【J】.科技傳播,2020(12)上:104-106.

作者簡介:姜楠(1979.6),女,漢族,吉林長春人,長春師范大學副教授,從事播音主持教學研究

注:本文系長春師范大學高水平項目支持計劃(長師大GZC【2021】002號)課題“ 網絡時代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語言運用新策略”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廣播電視新媒體語言
周六廣播電視
周日廣播電視
周五廣播電視
周三廣播電視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我有我語言
語言的將來
Action?。樱穑澹幔耄蟆。蹋铮酰洌澹颉。裕瑁幔睢。祝铮颍洌蟆∧銓χw語言了解多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