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實“雙減”政策優化小學數學課程教學

2022-03-27 10:36趙瓊華
文學天地 2022年2期
關鍵詞:雙減優化策略小學數學

趙瓊華

摘要:“雙減”政策的實施旨在幫助學生減輕作業負擔,確保學生可以輕松完成學習任務,同時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本文從聯系生活、教學內容和互動性這三個方面,對小學數學教學實際情況進行了簡單闡述,然后提出了“雙減”視角下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的對策,以供相關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雙減”;小學數學;教學;優化策略

在2021年,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在其中明確提出義務教育要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以及校外培訓負擔。這一政策,也被減稱為“雙減”?!半p減”政策的推行,充分考驗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教師不但需要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全面消化學習的知識,還需要思考到作業量多寡的問題,并且要培養小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所以,在這一視角下,教師需要追求有廣度和深度的課堂,幫助學生更為高效地開展學習。因此,基于“雙減”視角下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行重新塑造是很有必要的。

一、“雙減”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現況分析

基于“雙減”的現實需求,在此視角下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予以反思,可以發現部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體現出了一定的問題,不符合“雙減”的發展趨勢。

(一)教學內容缺乏生活聯系

素質教育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學要求愈發嚴格,教師專業技能亟待提升。一些教師專業素養不足,提高緩慢,不能滿足素質教育與“雙減”政策要求。該點造成教師使用的教學方式單一,脫離實際生活,沒有在數學和生活之間構建起聯系,對學生而言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容易在學習中產生錯誤的認知。從小學數學課程來說,很多知識內容,其實都和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比如整數計算、小數計算等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多有運用,如日常購物,就會涉及到小數乘法、加減法的運用。然而從目前教學活動開展來說,不少教師并未關注到現實生活,導致數學教學脫離生活,局限于教材課本。

(二)教學活動缺乏積極趣味

在“雙減”視角下需要教師建立有趣的課堂,保證學生可以主動參與,輕松做好學習任務,發展自身興趣,實現各方面綜合發展。不過,一些教師教學經驗不足,把知識講述看成是教學的關鍵點,綜合練習鞏固只與知識講解有關的要求進行教學,教師講解的內容限制在教材,較少有教師以課外話題引入激發興趣,持續增加教學內容,豐富課堂內涵。再者說,一些教師關注于教學時間,為完成自身教學任務,推進教學速度,未能按照學生學習情況展開調整,致使學生學習一知半解,對學生提高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不利。不具備豐富的內容,內容乏味缺少吸引力,這都會對課堂教學效率造成影響。

(三)教學開展缺乏師生互動

“雙減”政策的出現比較注重減負,需要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在和學生互動過程中減輕學習負擔,確保學生可以意識到數學課程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不過,一些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尚未依據學生身體與心理成長規律主動增強和學生間的互動性,未能以平等的態度引導、尊重與理解學生,同時給予學生適當的幫助。該點致使一些教育資源浪費,影響到了數學教學活動正常推行與有效落實,對小學生數學學習水平提高毫無益處。小學數學教學優化受阻,很難與時俱進,經過對各種教育資源的科學配置與優化使用,優化小學數學教學。

二、“雙減”視角下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的對策

鑒于目前小學數學在“雙減”視角下表現出的一些問題,作為數學教師來講,就要采取合理措施,對教學活動優化構建。將“雙減”政策落實到數學課程中,推動教學活動的改革創新。

(一)聯系生活增強課堂教學趣味

數學是具備實踐意義的科目,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它的身影。所以,在“雙減”視角下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教師需要關注結合小學生熟悉的生活狀況與經驗,繼而經過在數學課堂上提供生活與實踐的機會,以此集中學生的視線,同時保證學生能夠創造新思考問題,提升數學教學有效性。生活化教學方式就是在數學教學中促使知識的掌握,科學運用生活化場景開展教學。其能夠提高學生參與度,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比如,在教學四年級的加法結合律的知識時,為幫助學生掌握該知識點的基本方法,需要在準備階段設置生活情境。例如,在開展某一活動的過程中,小學一年級有36人參與、二年級有43人參與、三年級有64人參與,請問總計有多少人參與活動?通過該種生活情境講授加法結合律,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可以將一年級和三年級人數先相加,接著加上二年級活動參與人數,36+64=100(人),100+43=143(人),這樣可以使計算更加簡便,真正理解加法結合律的意義,以此激發小學生知識學習的興趣。

(二)豐富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雙減”視角下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教師應當先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認識到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影響,在豐富數學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建立高質量課堂。小學教師應當將趣味性數學教學作為目標,選取小學生感興趣的數學教學內容,加強數學課堂準備工作,找到趣味性教學的突破口。在具體實踐中,就要從多渠道切入,通過多種不同形式,引入趣味化的素材,對教學內容實現豐富充實,讓小學生可以在趣味化內容下有效理解知識,提高學習效果。

比如,教學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展示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轉化的關系,以此刺激學生感官認知,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視頻中的圖形變化,來了解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此外,也可以在課堂上引入實物,準備一個各邊可活動的長方形,教師先展示長方形實物,再拉扯各邊,使其變為一個平行四邊形,還可以讓學生到講臺上動手操作。這樣一來,通過多種形式來展示平行四邊形,豐富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

(三)增強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活力

在“雙減”視角下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教師需要合理利用課堂互動教學,建立優質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欲望,開發學生潛在智慧,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引發學生足夠的興趣學習數學知識。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學生思維還處在想象至抽象思維的階段,合理利用多媒體可以吸引學生視線,給學生構建優質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親身體會到情景意識的狀態,繼而讓小學數學教學變得更有活力。

比如,開展條形統計圖這一知識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課前利用時間進行身高統計,再將統計得到的數據制作成條形統計圖,從而增加小學生對統計圖的認識。經過良好的師生互動,可以促使小學生迅速理解數學知識性質,進而充分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數學教學目標。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視角下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優化,應當注重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方向上的指導與點撥。運用各種教學方式,豐富數學教學內容,轉變教學對策,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激發學習欲望。以此確保學生可以輕松學習數學知識,提高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藍藝明.“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精準教學案例分析——以“認識鐘表”教學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2(05):8-11.

[2]季霞.淺談基于“雙減”的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J].教育界,2021(45):11-13.

[3]張麗琴.基于前置作業讓深度學習自然發生——“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20):16-17.

猜你喜歡
雙減優化策略小學數學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企業重大風險確定及管理建議的研究論述
分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