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贛南客家傳統手工藝生態觀

2022-03-27 02:00龍慧
科學與生活 2022年2期
關鍵詞:生態觀傳統手工藝贛南

摘要:基于由北向南移民的遷徙經歷,客家人形成了長期客居的環境適應能力,并建立了以改造自然、堅強生存、協調發展的生態理念,折射出客家人的人文精神和價值取向。特別是在贛南地區較為惡劣的地理環境下,客家人堅持順應自然、尊崇自然的態度在手工藝文化中被傳承下來了,以綠色生態的造物思想貫穿于歷史的手工藝過程當中,實現人與自然資源之間的互生和共生關系。

關鍵詞:贛南;客家;傳統手工藝;生態觀

一、客家原生態的綠色健康觀

由于客家人居住環境多為山區,氣候變化比較明顯,交通相對來說不發達,醫療條件也比較差,所以,客家人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在實際生產生活積累了大量的養生方法與作息習慣,這些都是客家人創造力的體現,主要反映在客家人飲食文化建設與生活方式的養成中。他們將自然界的藥草魚蟲加入到飲食中,既能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降低成本投入,還能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在贛南客家原生態綠色手工藝中,黃酒制作工藝、擂茶制作工藝以及草根藥膳是當地極具代表性類型,具有歷史悠久,人與自然共生的特征。其中,黃酒是客家人飲食文化中的特色之一,也是客家人普遍的習俗。釀酒是客家人都會的手藝,在重要的節日上,包括喜宴壽誕、民俗節日等活動中,黃酒都是不可缺少的助興飲品,客家糯米酒是黃酒中主要的品種之一,又稱酒娘,其主要生產原料是糯米酒,酒中含有氨基酸、有機酸以及大量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營養價值較高,尤其是氨基酸的含量較高。酒娘是客家孕婦在“月子”期間必需的飲品,具有保健美容、恢復體能的功效。而擂茶作為是客家人飲食文化中的特色之一,常流行于純客家縣市,如龍南、定南等地,而擂茶也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成為客家人日常飲食。在史料記載,明清時期客家人為抵御繁重的體力勞作,通常每天都會制作一缽喜愛的擂茶,生產勞作一天后喝上一碗擂茶,便能夠減輕辛苦,恢復體能。

另外,客家人還會選擇各種草根煲藥膳湯,真正做到防病于未起,在一定程度上為客家人減少了疾病的發生,通過上述種種我們可以看到客家人的生活智慧,同時也認識到了客家人順應自然,綠色順生的健康意識。顯然,贛南地區的客家人對原生態食材具有天然的喜歡,并從中挖掘出適合日常生活的藥膳知識,為身體安康和民系繁衍提供保障,是人與自然共生的具體體現。從歷史上追溯,客家民系是在不斷的遷徙中依靠自然環境,并在自然資源中求生存,以躲避社會戰爭和禍害??梢哉f,客家民系的綠色生態觀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對象,更是融入根基的造物思想。

二、客家天人合一的環境觀

客家人始終堅持漢民族“天人合一”的生態觀理念,其風水觀、居住環境以及建筑特色等方面都堅持這一理念??图胰隧槕匀坏闹匾憩F之一就是其風水觀,風水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歷史發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图胰擞绕渲匾曪L水文化,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大小建筑,即使是墓地的建造也要請風水先生卜算一下,觀察地理位置的吉兇、選擇良辰吉日。風水觀念是影響客家人選擇居住環境以及處理日期選擇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當中,風水活動和標簽貫穿于整個客家民系社會,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意義??图颐癖娫谌粘x式中注重命理和風水的作用,相信人與自然之間存在特定的對應關系,要求二者的和諧共生??图颐窬由⒙浞植荚谮M南客家人聚焦的縣市,并形成一定的建筑特色。在客家民居中,居住環境受贛南地區山勢影響,多存在地勢不平、溪流密布等特點,選擇房基以及培植風景是居住地選擇上體現客家人“天人合一”環境觀的主要表現,其中包含屋內大環境以及屋內小環境的建設。房屋方向的設計都是有講究的,在保證坐北朝南的基礎上,房屋中軸線與子午線要保持一致。另外,還要注重房屋建筑周圍的山水形態,將山與水巧妙結合??图胰朔课萁ㄖ蠓揭嘀采搅?,又稱山水林,是保護房屋水土牢固的重要方式,還能有效調節房屋內外的氣候。顯然,客家房屋的構造極為講究山、水和人之間的關系,具有環山抱水、冬暖夏涼的態勢和功效。圍屋建筑是客家民居中最為代表性建筑體,是客家民居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近800余年的歷史,贛閩粵邊區現存千余座,而部分建筑入選了國家級非遺名錄。贛南地區的客家也是遵循“天人合一”的環境觀,根據建筑實際的自然地勢以及氣候特征設計建筑的方位、采光、通風等結構,在順應風水要求的情況下,方便日后的生產生活,即使身處山間也能夠自由詩意的生活。甚至相關領域的研究學者認為客家圍屋本身就是一個生態系統,這是因為圍屋建筑與其周圍的環境基本上是以農耕文化為中心,住宅、私塾、手工作坊、牲畜飼養、商業店鋪等設施與植被、河流、道路等鄉間環境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小型相對完整的生態系統,其中覆蓋建筑特色、文化內涵以及歷史風貌等特點。

三、客家包容感恩的自然觀

客家人的早期移民經歷孕育了客家人對自然的包容精神以及感恩精神,這種尊重自然、崇拜自然的特點,也體現了客家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發展的生態觀??图胰藢ψ匀簧鷳B中給予人類幫助的生物都懷有感恩之心,在客家人傳統民俗活動中就能夠發現,客家人對萬物的尊重與感恩,例如在贛南交界的閩西連城培田春耕節日上,客家人會在專門的庵廟中對“五谷仙”進行供奉并歷代相傳。在傳統習俗中,供奉“神農”是古代節日的必要環節;但隨著時間的變遷,客家人在尊重土地自然過程中,逐漸演變為“春耕節”。其祭祀神農、犁春牛等活動是春耕節儀式的核心內容;客家人通過對古代圣賢的祭拜,重溫歷史,憶苦思甜,感恩自然,敬拜大地,祈禱一年的風調雨順。因而,客家人對大自然的感恩與包容也體現在對大自然規律的掌握和運用,讓日常勞作變得更為事倍功效,如贛南地區的俗語“有收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山上多種樹,等于修水庫”等強調對自然的認知和把握。在日常的飲食文化中也能夠體現客家人對自然環境的崇拜之情,選擇某種食物在民俗活動或節日中食用,可以祈求身體康健??图颐裣等粘I钆c自然之間密切相關,從習俗到生產,從物質到精神,均充滿了與自然長期共生的關系和經驗。自然觀是人類發展過程所孕育的重要思想,體系人與自然的交互關系,是探索和認知的顯現。在日常生活、田間勞作以及節慶民俗活動中,贛南地區客家人對自然的崇拜和敬畏心理正是客家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協調共生的樸素觀念。而這種觀念正是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的深刻體現,展現出贛南客家人原生的思維;也折射出客家人的淳樸和勤勞。

四、結語

綜上所述,贛南客家生態文化與傳統手工藝文化的融合是實現贛南地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經濟、科技與政治等多方面的生態化建設,客家傳統手工藝應當在傳承客家工匠精神的同時,對客家傳統手工藝進行創新,以保證手工藝制作技術的延續。在不斷吸收新時代的精華,結合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下,客家傳統手工藝實現創造新的制造工藝、節約能源、降低成本,為下一代留下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及健康的生態環境系統。整體而言,在現實生態化建設中,客家傳統手工藝只有不斷積累經驗,深化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將理論轉化為實際,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淺析體驗式視野下民間工藝保護與傳承[J].陳娟.大眾文藝.2021(02)

[2]設計生態觀三題:設計倫理、公民精神與可持續發展[J].滕曉鉑.工業工程設計.2021(05)

作者介紹:

龍慧(1977.8),女;籍貫:江西贛縣;民族:漢;學歷:大學本科;職稱:文博館員;研究方向:博物館類;單位 :江西客家博物院。

猜你喜歡
生態觀傳統手工藝贛南
贛南采茶戲《一個人的長征》簡介
陳毅詩記贛南游擊戰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國畫作品《四季》
品德與社會課堂中學生人際交往價值取向的培養
《反杜林論》中的生態觀及其當代價值
淺論中學生物教學中的“三生觀”教育
淺析生態社會主義的生態觀
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開發
試論在高?!爱a、學、研”中發展現代傳統手工藝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