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象服務與農業生產的關系及應用途徑

2022-04-01 21:40孫瑋鴻
南方農業·中旬 2022年1期
關鍵詞:氣象服務農業生產關系

孫瑋鴻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已經可以運用先進的設備與技術來預測氣象,并讓氣象信息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生產。概述氣象服務與農業生產之間的關系,并探討了氣象信息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途徑,包括發布氣象災害預警、發布常規天氣預報、編制農業氣象專題報告、維護氣象設備、定期監測農業氣候條件、預測農作物產量、為政府部門制定決策提供參考及提高氣象服務的信息化水平。

關鍵詞 氣象服務;農業生產;關系;應用

中圖分類號:S165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2.005

近年來,經濟的飛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的農業生產,但在此過程中,也給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生態系統不平衡造成的直接結果便是我國天氣質量嚴重下降,天氣變化多端,給農業生產帶來不良影響。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的生產與發展離不開穩定良好的天氣。如何準確地預測氣象信息,并根據預測結果調整農業生產策略,使氣象信息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農業生產,成為當前亟待思考與解決的問題。

1 氣象服務與農業生產的關系

1.1 智慧氣象服務的概念

在互聯網信息時代,氣象服務已趨于智能化,通過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及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打造一個具有感知、分析、判斷、選擇、創新、行動和適應能力的系統,實現氣象服務與管理活動的智能化,因此稱之為智慧氣象。

智慧氣象的內涵包含5個方面。1)感知。對氣象要素、用戶需求、氣相運行狀態及經濟社會影響等方面的智能化感知。2)預測。對氣象要素、氣象災害及其影響的預測,在大數據與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智慧氣象的預測能力準確且精細。3)普惠服務。能夠迅速滿足社會對于氣象信息的需求,將各種氣象元素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生產活動中,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氣象服務。4)管理。智能化的分析氣象服務、氣象業務等數據,為行政審批、內部事務、社會事務事中與事后的監管等管理工作提供決策支持。5)創新。氣象部門的工作人員依托智慧氣象的信息化體系進行科學創新。

1.2 氣象服務對農業生產的意義

氣象服務所提供的氣象信息,能夠讓人們提前采取防范措施應對各種氣象災害。洪澇災害是影響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災害所造成的嚴重后果與巨大損失難以估量,而且會嚴重威脅農民的人身財產安全,應充分發揮氣象服務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氣象部門根據降水情況做好天氣變化的預測,穩定氣象網絡系統,及時向社會發布大風、降雨、降雪等信息,讓農民提前做好應對措施,減少惡劣天氣給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

抗旱是相對于防汛工作而言的,隨著全球變暖,極端氣候災害頻頻發生。氣象部門應加強與政府部門的相互協作,建立抗旱指揮平臺,制訂抗旱措施,以減少旱災對農業生產帶來的經濟損失,保障廣大農民的利益。在宣傳農業災害的相關知識時,氣象服務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農業信息中滲透氣象知識,更易加深廣大農民的理解,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積極防范和治理農業氣象災害。

1.3 農業生產與氣象觀測、氣象服務的關系

氣象服務是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重要保障,而氣象觀測又是氣象服務的一部分,對現代化農業生產有巨大影響。氣象部門應充分意識到氣象服務、氣象觀測與農業生產、發展的密切關系。氣象觀測為氣象服務提供重要的參考數據,良好的氣候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與質量,惡劣的氣候則會嚴重影響農作物生長,使農民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我國占地面積廣,氣候與地理條件復雜,自然災害較多,多變的氣候很容易影響農業生產。如果氣象部門不能及時、準確地發布氣象信息、觀測氣象變化,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后果往往是難以挽回的。因此,氣象部門應準確預測氣象信息,盡量保證相關部門有充足時間采取科學的防范措施保障農作物生長,應對各種氣象災害[1]。此外,還應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引入現代化的氣象觀測儀器與設備,密切關注氣候變化,加強日常監測與預警工作,為農業生產與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2 氣象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氣象信息失真

對氣象變化的預測不夠準確,監測到的氣象數據無法為氣象特點分析提供可靠依據,最終導致氣象報告與實際情況不相符。造成氣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在于:大氣運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現象會反映在計算機上,但大部分情況下所呈現的數值模擬都是不穩定的,因此無法體現大氣真實的運動和變化情況,氣象部門在分析、預測氣象信息時,往往因為部分數據的遺失而造成失真現象。

2.2 氣象信息缺乏及時性

只有實時的氣象信息才對農業生產有益,如果氣象信息發布時間延遲,則會使氣象服務的作用大打折扣。不及時的氣象信息無法起到預防自然災害的效果,也無法指導農民提前采取防范措施。例如,如果沒有對雷雨、泥石流、冰雹等自然災害做到及時、準確的預警,在災害降臨時再采取措施往往于事無補。

2.3 氣象信息缺少針對性

無論是農業生產還是農業經濟,要想獲得長期、穩定的發展,都依賴于優質的氣象服務,尤其需要針對性強的氣象信息。然而,縱觀我國當前的氣象服務,發布的信息往往比較常規化,由于不同類型的農業生產所需要的氣象信息有一定差異,籠統的氣象信息很難真正為農業生產提供指導和參考。

3 氣象服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途徑

3.1 發布氣象災害預警

在氣象觀測、氣象預報等具體工作的開展中,氣象部門應詳細收集當地的氣象數據,包括氣溫、降水量、氣壓、風向和風速等,為氣象災害預報的準確性提供保障。在農業生產進入關鍵階段后,氣象部門還應開展地面氣象觀測,為廣大農民提供及時、準確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如冰雹、高溫、低溫、干旱、大風、暴雨和洪澇等,并保證氣象災害預警的短期、中期與長期有效性。氣象部門可以利用電視、廣播、移動端及計算機等多種平臺發布氣象預警,使農民可以從各個渠道獲取需要的氣象信息,盡早做好農業防災措施,降低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生長造成的損失[2]。

3.2 發布常規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是氣象部門的基礎工作,與氣象災害信息的發布相比,部分氣象部門對天氣預報等基礎性工作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忽略了普通天氣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除了從思想上重視天氣預報外,氣象部門還應全面收集、分析當地的氣象數據,保證數據的及時性與準確性,按時發布天氣情況,為農作物生長、農業生產活動提供科學的參考。通過準確地觀測和預報氣象,幫助農民制訂農業生產計劃,提高農作物產量。

3.3 編制農業氣象專題報告

將氣象觀測獲得的數據信息與工作經驗相結合,氣象部門可設置農業天氣專題預報欄目,為政府部門、農業部門、廣大農民提供農業氣象信息。動態關注未來天氣、氣候的變化情況,研究氣象給農業生產帶來的一系列影響,用科學的數據為農業生產提供指導。在農作物播種、生長、收獲及晾曬等各個環節,都應發布相關的氣象信息,為農業生產提供幫助。同時,應及時加強氣象災害的預警與預防,在科學調查的基礎上評價氣象災害等級,為防災、減災提供依據,為救災提供幫助。

3.4 維護氣象設備,加強質量控制

氣象觀測對于技術、設備的要求較高,而且用到的設備往往結構精密,需要定期檢查維護,如果設備出現故障,則會直接影響氣象數據的準確性,甚至造成數據的遺漏。特別是在多雨季節,雨量傳感器極易出現故障,更應重視檢查和維修,及時更換傳感器的濾膜部件。此外,應重視計算機輔助系統的維護,升級計算機殺毒軟件,提高計算機內部數據的傳遞效率;更新數據的傳遞和存儲系統,保證數據處理的高效性與實時性,并做好數據存儲安全工作[3]。對于關鍵的氣象數據,應設置自動保存;管理人員還要及時更新、校準數據,以減少誤差,提高基礎數據準確度。通過維護氣象觀測設備,提升氣象站的工作效率、氣象數據的準確性和全面性,為農業生產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3.5 定期監測農業氣候條件

氣象部門應充分利用衛星遙感技術、農田小氣候監測儀等現代化設備與技術做好農業氣候條件的監測工作,收集氣象數據信息,提取對農業生產有影響的數據,整理出完善、詳細的農業氣象資料。例如,應用小氣候監測儀監測溫度、濕度、降水量、風速、風向、風壓和太陽輻射等因素,實時掌握天氣變化,指導農作物的栽培與種植,為農作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生長條件。此外,還要根據農作物各生長階段對氣候的不同需求,明確氣象要素對農作物產生的有利與不利影響,制訂科學的應對措施,保證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

3.6 預測農作物產量

農作物的類型不同,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氣候條件也不同。因此,氣象部門應根據氣象觀測數據分析農作物的生長與產量情況,并將分析結果上報上級部門,在上級部門的統籌安排下,指導各類農業生產活動?,F代農業生產和氣象觀測結果密切相關,所以要根據不同的氣候條件種植農作物,盡量避免農作物不適應氣候情況的發生。氣象部門也要積極關注當地的農業生產情況,提供氣象數據予以指導,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3.7 為政府部門制定決策提供參考

農業生產與當地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氣象部門應與當地政府建立良好溝通,匯總重要的氣象監測數據與資料并及時傳遞給相關政府部門,使政府第一時間掌握當地的氣候特點與氣候變化,制定應對氣象災害的應急預案,提高農業防災效果,增加農作物產量。根據氣象觀測數據評估農業生產情況與農業災害發生概率,為農民防范氣象災害提供依據,指導農民科學應對氣象災害,實現對農業生產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3.8 提高氣象服務的信息化水平

3.8.1 氣象數據與農業數據的整合

氣象最突出的特點是多變性,盡管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構建了氣象信息處理平臺,能夠及時準確地預測氣象變化,但即使是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也不能保證100%的預測準確率。盡管如此,大數據整合與集約化的數據處理手段,仍然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氣候信息的準確性與氣象服務的預警能力。氣象預測的準確性越高,防范農業災害的措施就越完善,越能減少經濟損失。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已基本實現了氣象觀測的自動化與智能化,監測范圍越來越廣,大數據庫的信息越來越豐富和完善,極大地提高了氣象預測的準確性[4]。

3.8.2 開展“互聯網+”服務

隨著城市化進程與城鎮化發展的不斷推進,我國的農業生產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農業種植的現代化、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民也朝著“職業化”方向發展。針對這一新階段特點,氣象服務也應轉向自動化、信息化,充分發揮“互聯網+”模式優勢,連接分散的種植戶、采購商、服務機構、運輸機構和消費者,構建垂直通信模式的氣象服務。

3.8.3 建立信息共享平臺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生產也越來越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如果氣象部門仍沿用傳統的技術設備,則很難滿足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需求。因此,氣象平臺的服務重心應逐漸轉向社會化與大眾化,這既是農民的需求,也是農業服務發展的必然趨勢。積極推進氣象信息的數據化管理,搭建數據分享平臺,實現農業農村部門、水利部門氣象資源的共享,減少氣象災害帶來的損失,最大程度發揮氣象信息的作用。通過自媒體、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網絡平臺,拓展氣象信息的傳播途徑,提高信息的傳播速度[5]。

4 結語

氣象災害的發生盡管不可避免,但卻是可以預測的。準確的氣象預測、提前采取防范措施,能夠減少氣象災害給農業生產帶來的不良影響與經濟損失,對于促進我國農業生產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雅芳,黃陽霞.氣象服務在智慧農業與生態環境中的作用[J].農業與技術,2020,40(17):118-119.

[2] 戴海燕,張黎,依航,等.智慧氣象在農業服務中的應用[J].鄉村科技,2017(33):83-84.

[3] 蘇曉妹,牛星雅,王東.氣象服務和農業服務的相關性和影響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5(17):115.

[4] 金梅,杜海旺,王國斌,等.淺析氣象服務和農業服務之間的關系及應用[J].福建農業,2014(8):23.

[5] 劉娟娟,李利偉.氣象服務與農業服務的關系及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14):6390.

(責任編輯:張春雨)

猜你喜歡
氣象服務農業生產關系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生產意愿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探析
勞動力轉移對農業生產的效應分析
淺析氣象服務需進一步融入農業生產必要性
新形勢下節水灌溉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研究
保加利亞媒體:飯局是中國搞定“關系”場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