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公園綠地維護提質降費對策分析

2022-04-01 22:01李江
南方農業·中旬 2022年1期

李江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率的穩步提高,城市公園綠地作為構建城市生態系統、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提升城市品位的承擔者,在城市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伴隨著城市的擴建與更新,城市內部的公園綠地面積迅速增長。針對城市公園綠地維護要素展開分析,并提出提質降費的策略,如展開分區、分類、分級管理,科學測算維護經費,建立績效考核評估體系,擇優選擇管理維護單位等。

關鍵詞 城市公園綠地;維護質量;維護成本;提質降費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2.027

城市園林綠化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城市園林綠地是城市的一項重要生態基礎設施,城市公園綠地作為城市園林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減輕污染、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游憩、休閑、運動及交誼的場所等功能,是社會組織提供文化宣傳、開展科普教育的場所,承載著傳承城市歷史文化、對外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等諸多使命[1]。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擴大與更新,城市中高品質公園綠地面積迅速增加。為保護好建設成果,使其保持并發揮應有的作用,地方各級政府在公園綠地養護中的投入也迅速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地方政府財政負擔。因此,在公園綠地維護中,做好公園綠地質量維護工作、降低維護成本成為各公園綠地管理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城市公園綠地維護的主要內容

公園綠地維護管理工作包括植物養護和公園綠地管理2個方面。其中植物養護工作包括對園林植物的整形修剪、灌溉與排水、施肥、有害生物防治、松土、除草、改植、補植等工作。公園綠地管理包括對公園綠地的清理與保潔、公園綠地附屬設施、景觀水體的維護管理和公園綠地秩序維護與安全保護及相關技術檔案的收集與整理等工作。

2 影響城市公園綠地維護成本的主要因素

城市綠地養護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公園綠地養護成本與管理維護等級標準、自然地理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及設計與施工因素等關系密切。

2.1 管理維護等級標準

公園綠地維護等級的不同直接影響維護成本。根據現行的《園林綠化養護標準》(CJJ/T 287—2018),園林綠化養護等級分為一級養護、二級養護、三級養護,養護管理質量逐級降低。隨著維護質量的降低,維護頻次下降,相應的人員、材料和維護機械的配置數量減少,維護費用呈階梯狀減少。

2.2 自然地理因素

自然地理因素主要從氣候因素、土壤因素、地形地勢因素及生物因素等4個方面對城市公園綠地產生影響。

2.2.1 氣候因素

1)大氣溫度是園林植物生存的重要條件,對園林植物的生長發育和生理代謝有明顯的影響,園林植物的自然生態分布主要以此為依據。突變氣候因素作用下出現的極端溫度對園林植物的危害十分嚴重,特別是極端低溫,嚴重時可導致植物死亡。2)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植物組織含水量一般為60%~80%[2]。水分也是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重要生態因子,水分的缺失將導致植物的消耗增加、生長減慢、抗性減弱。若大氣中水分過多將導致植物徒長、花期推遲;土壤中的水分過多將導致養分流失、底土板結、植物根系缺氧,這些最終將影響公園綠地內景觀的品質。3)植物的生長發育受晝夜交替的光周期影響。短日照植物在長日照條件下,生長期延長、休眠期推遲、耐寒性變弱,易發生凍害。長日照植物在短日照條件下,長勢減弱,易感染病蟲害。4)空氣也是園林植物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潔凈的空氣環境有利于園林植物的健康生長,但隨著人類活動,煤煙、飛灰、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等污染物質的增加對植物造成了嚴重影響。5)風是空氣流動引起的自然現象,它同植物生長關系密切,能加速植物群落內部空氣流動、調節溫度與濕度、促進花粉和種子傳播等。但風力過大對植物存在不利影響,可能使喬木折斷、倒伏,在常年風道上生長的喬木畸形生長,其穩定性與景觀效果都將受到影響[3]。

2.2.2 土壤因素

土壤由巖石風化而成的礦物質、動植物和微生物殘體腐解產生的有機質、土壤生物(固相物質)、水分(液相物質)、 空氣(氣相物質)及氧化的腐殖質等構成。土壤可以固定植物根系,并通過與其他環境交互參與水循環和養分循環,為植物提供生長所必需的水分和養料。

2.2.3 地形地勢因素

地形地勢通過對區域小氣候環境條件及人員、設備的影響,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公園綠地植物的生長發育。一般情況下為便于后期的維護管理,公園綠地內的園林景觀布局、植物群落的組建、園區道路的走向、園林建筑及供排水系統設施設備的布設等均應順應當地的地形地勢。

2.2.4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環境中影響某些生物生長、形態、發育和分布的其他所有生物的活動,分為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2類。包括同種生物之間的互助、競爭、捕食等關系和異種生物之間捕食、競爭、合作及寄生等關系,合理利用生物因素可建立穩定的生物群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工干預的影響,達到降低維護成本的目的。

2.3 社會經濟因素

城市公園綠地區域的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城市規模、政策、管理、工商業、人口、交通、歷史文化、民族宗教及風俗等情況。一般來說,與中小型城市相比,大型城市擁有的管理理念相對先進、政策環境比較完善,科技教育水平較高,優秀人才數量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工商業發達,消費需求旺盛,財政收入可觀。因此、大型城市公園綠地維護相關的經費、資源、技術、人才及勞動力等相對充足。但大型城市中人口數量較多、活動頻率較高,生產、生活產生的煙塵、垃圾、廢水及汽車尾氣等也相對集中,公園綠地受到人為破壞、污染影響較嚴重,公園綠地的管理維護難度亦較高,相應的維護經費支出也較多[4]。

2.4 設計與施工

設計、施工、養護是公園綠地建設的3大關鍵環節。由于園林植物的生命特性,科學、精細、專業的維護管理可使公園綠地生態景觀與文化藝術價值得以充分體現,并獲得持續效益,因此在公園綠地建設中常常強調“三分種七分管”的重要性[5]。但設計階段對植物配置的不合理和施工階段對植物、材料的進貨質量與施工質量把控不嚴,將會給后期的管理維護帶來很大的麻煩,甚至導致人工、材料、機械持續不斷地消耗,致使維護管理成本攀升。

3 提高維護質量及降低維護成本的對策

3.1 實行分類、分區及分級管理

合理的分類可明確公園綠地的主要功能、內容和服務定位,促進公園綠地按照自身特色制定發展目標。合理的分區可同時滿足周邊居民及游客對休閑、娛樂、文化、游憩和體育活動設施等的需求。根據不同景觀節點的重要程度、不同的植物配置、不同的建筑小品及不同的設施設備等進行分區后,結合對應分區的管理要求和績效目標,按《園林綠化養護標準》(CJJ/T 287—2018)確定管理等級,確定維護方案,開展精細化管理工作。通過實行分類、分區、分級管理,可利用有限的管理經費,提升公園綠地維護整體水平。

3.2 科學測算維護經費

科學測算維護經費是實現公園綠地維護質量提升的資金保障條件,基礎條件不同,景觀及植物配置不同的公園綠地其維護經費也不同。通常根據公園綠地內的景觀節點、人流量、維護難易程度等劃分公園綠地管理區間和管理等級,同時參考《全國園林綠化養護概算定額》[ZYA 2(Ⅱ-21-2018)]測算維護經費,結合當地市場行情對費用進行修正,以達到科學定價的目的。例如,將主要景觀節點、人流集中區域、人員活動頻繁區域、管理難度大的區域納入一級養護區域,將人員活動相對較少、管理難度一般的區域劃為二級養護區域,將背景林帶、防護林帶、水源涵養林帶歸入三級養護區域后,再結合概算定額與當地市場行情、人工工資等測算維護經費。

3.3 建立績效考核評估體系

管理質量應根據公園綠地管理績效進行評價,考核對具體參與公園維護管理的單位具有引導、服務、支持及監督等作用。公園綠地管理者重視對維護管理過程和結果的考核,可促使具體實施單位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采用動態管理模式,及時糾正偏差,合理規劃和節約使用維護管理費用。管理標準和規范是考核工作的基礎,因此公園綠地管理者應從滿足組織使命、管理目標和顧客需求3方面出發,建立完整、開放、可連續實施考核標準,構建起良好的公園綠地管理績效評估體系。

3.4 擇優選擇管理維護單位

公開招標方式雖然會導致招標人審查投標人資格、招標文件的工作量較大,相比其他方式耗費的時間長、費用大。但通過公開招標能使多家管理維護企業開展真正意義上公開、公正、公平的競爭,可有效促使參與投標的管理維護企業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聘請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術工人,運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維護效率,提升維護質量,降低維護報價,以擴大其在競爭中的優勢,這對提高城市公園綠地維護質量及降低維護成本極為有利。

3.5 嚴格、有序地開展對維護單位的管理工作

作為公園綠地的管理者,在采購標書、合同等的基礎上,應根據歷年工作數據及總結制訂相應的維護工作計劃。應按計劃引導維護單位及時熟悉現場,快速進入角色,并指導其及時制訂出與維護工作計劃相匹配的維護方案。同時,確定重要的時間節點,引入標準化模板,建立管護月歷,以便隨時掌握維護現場動態,督促維護單位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到位。在日常維護過程中,應注意優化調整植物群落,以確保公園綠地的管理維護效果。

3.6 加強公園綠地維護管理工作的前瞻性

實踐證明,設計不合理是造成后期管理維護工作投入多、難度大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須加強公園綠地維護管理工作的前瞻性,把公園綠地維護管理工作重心前移,后期管理維護單位在新建、擴建、改建與更新公園綠地的設計階段應握有充分的話語權。設計方案時必須考慮到公園綠地建成后的維護管理工作,在景觀構建、植物配置、建筑小品設計及設施設備布置等方面需盡力避免出現后期維護困難的情況。在充分調查研究當地水文、氣候、地理及周邊環境等條件的前提下,盡量選擇當地鄉土植物和適應性強的植物,以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同時注意合理搭配,建立“喬—灌—草”三位一體的復層混交群落,發揮生物的多樣性優勢,提升公園綠地的穩定性、抗逆性、抗干擾能力及抗病蟲害能力。此外,在公園綠地的建設中需加強監督管理,嚴格監控土壤改良質量、底肥施放量、苗木質量及苗木栽植質量等關鍵技術環節。

3.7 引入信息技術

隨著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5G技術的成熟與應用,打破了城市公園綠地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瓶頸。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及空間地理信息等技術可對公園綠地進行實景建模,可對需要管理的植物、設施進行精準定位、實時監控,可綜合當地情況確定最適合的種植與維護方案,并根據方案開展精細化管理工作,在維護、巡查、應急處置等方面盡量減少因維護方案不合理、信息不對稱等造成的非必要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出。

3.8 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公園綠地維護管理工作

認建、認管、認養綠地是傳統的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公園綠地維護工作的方式,公園綠地管理維護單位應打破常規,創新管理方式,通過組織社會力量全過程參與認建、認管、認養綠地活動,強化公園綠地維護管理工作。

4 結語

由于園林植物具有生命活體特性,城市公園綠地建成后,管理維護工作的質量將決定公園綠地的最終質量和服務效果。因此,只有優化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引入新技術才能降低維護成本,實現公園綠地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邵燕,劉瑞芬,劉漢棟,等.綠地養護成本分析與控制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0(13):252-253.

[2] 范厚旭,楊溪,韓永友,等.基于綜合視角的城市綠地養護成本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16):122-124.

[3] 張鎖成.高校校園綠化養護管理影響因子及對策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7(6):28-32.

[4] 虞青.淺析房地產園林工程管理的成本控制[J].中國房地產業,2018(26):293.

[5] 王磊.淺談新興信息技術在構建城市智慧園林中的應用[J].信息系統工程,2020,10(20):84-85.

(責任編輯:張春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