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變”改革是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的關鍵路徑

2022-04-01 22:01魏人山文華紅
南方農業·中旬 2022年1期
關鍵詞:城鄉統籌三變改革

魏人山 文華紅

摘 要 “三變改革”是貴州省六盤水市變革農村產權制度變革農村變革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動實踐。介紹“三變”改革與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的內涵,指出"三變"改革是實現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目的目標,促成統籌城鄉改革發展內生動力,農村市場主體由分散經營轉向統一經營,完善農村市場體系、市場機制和市場秩序的關鍵路徑。

關鍵詞 “三變”改革;城鄉統籌;路徑;貴州省六盤水市

中圖分類號:C93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2.041

2014年以來,貴州省六盤水市大力推動“三變”改革,極大地促進了六盤水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進程,促進六盤水市高質量地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實現了全面小康,促進了六盤水市較快地縮短了與我國東中部地區現代化發展差距?,F階段,我國已經開啟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在全面鄉村振興的背景下,“三變”改革更是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的關鍵路徑。

1 “三變”改革與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的內涵

1.1 “三變”改革的內涵

“三變”改革是指“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和“農民變股東”?!百Y源變資產”是指村集體將確權所有的耕地、林地、草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水域、房屋、集體建設用地(物)和基礎設施等集體資源,通過評估折價、協議或者合同方式,入股投資企業、合作社及其他經濟組織,變成代表股份權利的資產;“資金變股金”是指村集體將各級財政投入到村的發展類資金(除補貼類、救濟類、應急資金外),在不改變資金使用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原則上轉變為村集體和農民持有資金或村集體自由資金,通過協議或合同方式,入股投資企業、合作社及其他經濟組織,變成代表股份權利的資本金;“農民變股東”是指農民以確權的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宅基地、自有房屋、自有資金、技術和勞動力等,通過協議或合同方式,入股投資企業、合作社及其他經濟組織,定期按股份取得企業經營紅利,變成股權投資人[1]。六盤水市的“三變”改革的內涵是農村的集體產權制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具體經營方式和農村生產關系等3個方面的變革。

生產力是社會發展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才能促進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否則生產關系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必然進行變化和調整,一定社會的生產關系的變化和調整又是通過變革生產關系的本質決定性因素及其具體實現形式實現的,決定社會的主要生產關系本質的因素主要是社會的基本產權制度。

隨著我國整體進入工業化后期,我國生產力水平整體上已經大幅度提高。2020年我國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3.89%[2]。目前,我國整體上已經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化國家,我國生產力的發展變化,特別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必然要求對我國農村傳統的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的生產關系及其小農經營模式進行變革?!叭儭备母?,堅持農村集體資產的集體所有權不變,實行“三權”分置,將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用“三變”來整合農村集體的和農民個人的資源,保障農村集體所有權和農民權益的基礎上,引進社會資本發展農村現代化產業,從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統籌城鄉改革發展。

1.2 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內涵

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就是區域(地方)政府在落實中央統籌城鄉的宏觀政策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統籌城鄉生產力的合理空間布局和統籌城鄉之間的生產關系的制度安排。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具體包括堅持城鄉經濟發展的集聚性、城鄉的整體性、統一性原則,堅持協調農村和城市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生產關系,著力彌補鄉村在城鄉融合發展過程中的市場參與程度不足、市場競爭力不強的缺陷,通過培育區域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和新的高效率的產業模式,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通過變革和完善區域產權制度(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集體資源產權制度)、市場經濟體制變革農村生產關系,協調城鄉之間的生產關系,積極協調城鄉資本與勞動力的利益,促進城鄉資源要素互補,提高城鄉資源要素的配置水平,促進實現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最終目的,即城鄉一體化。

2 “三變”改革是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的關鍵路徑

2.1 “三變”改革是實現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目的目標的關鍵路徑

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城鄉一體化、城鄉融合發展,促進農村與城市同步實現現代化。2014年以來,六盤水市利用“三變”改革,順利實現了脫貧攻堅的歷史任務,取得一系列巨大成就,打造了涼都“三寶”—獼猴桃、刺梨和水城春,改造出了一大批具有現代化氣息的美麗鄉村,如盤州市的巖博村、鐘山區的大河堡、水城縣青林鄉等。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以“三變”改革為契機,以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為抓手,堅持區內與北部5鄉鎮同步推進,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草食畜牧業、蔬菜、食用菌、烤煙及馬鈴薯等特色產業,引進溫氏集團2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發展博新牧業西門塔爾肉牛養殖,種植經濟果林0.42萬hm2、烤煙0.19萬hm2,發展食用菌1 261.78萬棒,建成各類養殖場221個,存欄豬8.78萬頭、家禽89.42萬羽[3]。

六盤水市的“三變”改革通過引進城市工商資本,打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現代化的農業產業,提高了農村農業農民的市場競爭力,促進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顯然,“三變”改革有利于實現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目的—城鄉一體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的目標是實現城鄉經濟一體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農村與城市同步現代化?!叭儭备母锎蛟炝宿r村現代化的農業產業,促進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了城市工商資本下鄉、城市居民下鄉旅游觀光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提高了農村面向城市市場的有效供給能力,促進了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叭儭备母锿ㄟ^農村現代產業的建設,提高了農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利于推動農村教育、醫療、社保和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推動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

2.2 “三變改革”是促成統籌城鄉改革發展內生動力的關鍵路徑

關于城鄉發展差異的原因,常用劉易斯二元經濟結構理論、繆爾達爾的循環累積因果理論、佩魯的增長極理論、赫希曼的空間極化發展理論、利普頓對“城市偏向”的批評及科布納基對城鄉聯系形成原因的分析等來解釋。對促進城鄉關聯發展,主要運用朗迪勒里對城鎮體系作用的認識、斯多爾與泰勒對城鄉結合具體途徑等理論進行指導。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一個國家區域經濟分化發展,城鄉經濟分化發展,其實都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各市場主體自由競爭的必然結果。市場經濟鼓勵的是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強者,此所謂強者恒強;市場經濟并不鼓勵競爭力較弱的另一方,甚至會主動拋棄不參與市場競爭者或競爭失敗者,此所謂弱者恒弱。欠發達的農村地區相對于發達的城鎮地區來說,參與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程度不深,在市場經濟體制中,鄉村相對落后于城市并且是日益落后,城市往往居有中心地位并且日益強化城市的中心地位[4]。

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破解市場經濟體制對不同區域或城鄉的分化影響,就必須在城市經濟的空間和生態承載力發展到飽和時,及時引導現代化的生產力在農村,特別是城鄉交界即城市郊區的布局?!叭儭备母镌谵r村引進和培育了現代化的生產力,保證了鄉村能參與市場競爭,并且在市場競爭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保證鄉村及時分享市場化帶來的發展成果。

事實上,城鄉發展差距的形成是市場經濟體制中優勝劣汰競爭機制循環累積的必然結果??朔青l發展差距,破解城鄉二元格局,不能單純依靠市場的力量,必須加強政府的適當統籌,而政府統籌的要點在于構建城鄉之間的互利共生共榮的生產關系?!叭儭备母镏?,政府加強了對農村現代化產業項目的宏觀規劃和指引,加強了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補充了農村經濟這塊發展短板,“三變”改革是構建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內生動力的關鍵路徑。

2.3 “三變”改革是農村市場主體由分散經營轉向統一經營的關鍵路徑

六盤水市的“三變”改革,在堅持農村集體所有權和農民承包權的前提下,將經營權進行分離,變農戶承包的集體土地等資源為股權,有利于農村引進新型現代農業的經營主體,取代傳統農戶經營主體。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激活農村資源的活力,才能增強農村的市場競爭力,才能促進城鄉資源要素自由流動,才能實現統籌城鄉改革發展[5]。

我國農村傳統的產權制度和經營方式主要由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進行規范設計。改革開放初期,充分考慮當時國內生產力水平不高的實際情況,堅持農村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和市場經濟體制的結合,建立和推行了以“土地集體統一所有、農戶分散承包經營、大部分成果(小部分交給國家和集體)歸農戶自由支配”為特征的,統分結合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動了當時中國農村具有自給自足、小規模、小生產特色的小農經濟的大發展。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條件下,土地集體所有、土地只能由農戶分散承包經營,不能進入市場自由流轉。這充分保證了在當時生產力不發達的歷史條件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制經濟的穩定發展,也同時決定、協調保障了農戶、集體和國家這3者之間的生產關系。

現階段,我國整體上已經進入工業化后期階段。在推進農村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傳統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必須調整。在農村實施機械化、規?;?、組織化的社會大生產的前提條件下,我國現有基本經濟制度、農村集體所有制、計劃與市場2種資源配置方式等必須保持不變,但農村集體所有制的經營主體、經營模式必須發生變革,這必然要求農村生產關系本質的決定因素,即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生深刻調整。

從六盤水市“三變”改革的實踐經驗來看,變革農村集體資源產權制度的核心就是改變過去那種以“集體統一所有、農戶分散承包、農戶分散經營”為特征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具有以“集體統一所有、農戶分散承包、農戶統一入股、企業統一經營、農民按股分紅”為特征的新的家庭聯產承包股份責任制。這種農村新的產權制度和生產經營方式,客觀上也符合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要求?!叭儭备母飯猿至宿r村集體所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保障了農民的基本收益,同時使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和經營方式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6]。

2.4 “三變”改革是完善農村市場體系、市場機制和市場秩序的關鍵路徑

市場主體、市場體系、市場機制和市場秩序是市場經濟體制在實踐運行中的微觀基礎,也是生產關系實現的微觀基礎。市場主體、市場體系、市場機制和市場秩序是否完善決定了市場經濟體制運行效率的高低,決定了生產關系實現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等的高低?!叭儭备母镆郧?,六盤水市農村經營農業的市場主體主要是個體農戶,經營農業的模式大都屬于簡單的、傳統的、基本上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市場競爭力不強,農產品數量多但優質產品少,難以滿足國內消費市場升級的需求;六盤水市農村市場體系不完善,農村產權市場、金融市場等缺失?!叭儭备母锖?,六盤水市農村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深化,農村現代化農業經營主體(主要指農村合作社)得到培育和發展,農村市場機制、市場體系和市場秩序也逐漸完善。

3 結語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也決定了不同生產資料所有者之間、不同利益主體集聚的城市和鄉村之間的生產關系;生產關系的最終決定性因素是生產力,決定和保障生產關系本質的制度因素是產權制度,這也是生產關系建立的根本基礎?!叭儭备母镉欣谂嘤桶l展農村先進生產力,有利于合理布局農村現代化的生產力,有利于促進農村市場主體由分散經營轉向統一經營,有利于完善農村市場體系和市場機制,有利于促成城鄉發展改革的內生動力,有利于達成城鄉發展改革的目標目的。顯然,“三變”改革是新發展階段實現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的關鍵路徑。

參考文獻:

[1] 魏人山.“三變”改革的內涵研究[J].全國商情,2016(8):34.

[2] 吳殿廷.區域經濟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156.

[3] 楊翼.中國統籌城鄉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3.

[4] 張雷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14.

[5] 劉奇.人工智能:引出諸多可期可慮的社會課題[N].北京日報,2017-09-06(7).

[6] 魏人山,李如海,梅桂英.“十三五”六盤水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初探[J].凱里學院學報,2015(8):33.

(責任編輯:張春雨)

猜你喜歡
城鄉統籌三變改革
“6+4”組合拳推動“三變”制度創新
城鄉統籌視角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理論述評
城鄉統籌視角:我國農業技術創新體系優化研究
淺談我國農民工住房問題及解決措施
江蘇城鄉二元結構現狀及實現城鄉統籌的政策建議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擦亮農村“三變”改革“發源地”品牌
改革創新
改革創新(二)
三角恒等變換之“三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