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隴南市生態城鎮建設及其景觀規劃探究

2022-04-01 22:01高姣姣
南方農業·中旬 2022年1期
關鍵詞:景觀規劃

高姣姣

摘 要 我國十分注重生態型城鎮建設,建立生態節約型城鎮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甘肅省隴南市順應這一發展趨勢,積極建設生態型城鎮,并完善生態城鎮中的景觀規劃工作,積極發展果木林業,建設生態公園和生態綠道,保護隴南市城鎮的生態環境。因此,針對隴南市的生態城鎮建設及景觀規劃方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 生態城鎮建設;景觀規劃;甘肅省隴南市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2.050

近年來,我國第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在促使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如果不加以防治必將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將“生態理念”作為城鎮化建設的發展原則,在建設城鎮的同時,保護好生態基礎和生態環境[1-2]。

1 建設生態城鎮的特殊意義

1.1 隴南市區位特征

隴南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接陜西,南通四川,素有“秦隴鎖鑰,巴蜀咽喉”之稱,是甘肅省其他地區南下最為快捷的必經之路[3]。隴南市的生態區位在甘肅省乃至西北地區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須處理好城鎮化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創建具有隴南市特色的生態城鎮。

1.2 經濟基礎和產業結構適宜

經過10多年的努力,隴南市經濟發展迅猛,但因地處山區,走工業化發展道路受阻,以油橄欖、茶葉和中藥材為主的三大特色產業為隴南市建設生態城鎮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4]。

2 制約生態型城鎮建設的因素

2.1 生物物種資源

隴南市對當地生物物種資源的開發利用不足,如當地的茶葉和野菜等,沒有建立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在全國范圍內的影響力不足;油橄欖是隴南市的特色產業,但沒有油橄欖特色創新加工企業,產品結構呈現單一化發展趨勢,沒有充分利用油橄欖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隴南市的畜牧養殖業發展情況也是如此,沒有形成一定的影響力。

2.2 水力資源

隴南市的水資源也呈現分布不均衡的情況,如隴南市武都區鄉鎮區域水資源較多,而武都區城區周邊水資源則較少,且城區周邊的生態環境也不如鄉鎮周邊。

2.3 旅游資源

從總體情況來看,隴南市的旅游資源比較豐富,不僅有許多山區,而且有很多蘊含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景區。然而隴南市的旅游產業卻不是非常發達,隴南市沒有充分利用好當地的旅游資源,沒有建設生態型的旅游景區,旅游景區內的景觀規劃也不夠完善,無法實現生態中心區域的輻射作用[5]。

3 生態城鎮建設及景觀規劃建議

3.1 生態城鎮建設

3.1.1 積極發展果木林業

隴南市在建設生態城鎮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好當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積極發展果木林業,推動當地經濟及產業的發展。建設生態型城鎮應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1)隴南市禮縣蘋果已成為當地著名的蘋果品牌,禮縣蘋果銷往全國各地,成為眾多消費者信任和喜愛的蘋果品牌之一。因此,應加大對禮縣蘋果品牌的扶持力度,擴大禮縣蘋果的種植面積,建立規?;?、專業化的禮縣蘋果產業園,規劃完善的種植、包裝、物流及售后服務體系,使禮縣蘋果成為當地的“王牌”,甚至可以在禮縣建立生態蘋果城。

2)隴南市文縣的氣候比較適合花卉生長,當地山坡上也常有許多野生花卉。文縣應充分利用好優越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花卉種植產業,建立花卉種植基地,并拓寬花卉的銷售渠道,以生態產業帶動文縣經濟的發展,建立生態型的城鎮。

3)隴南市也非常適合發展林木產業,隴南市下屬的多個縣城都有種植不同種類的野菜。以往這些野菜在山區泛濫,無人采摘和管理,但隨著近年來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城市消費者開始購買野菜,導致隴南市山區中的野菜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山區內自然生長的野菜多數都被人們采摘完了。隴南市應抓住這一機遇,加強對林區生態的管理,合理規劃野菜的種植區域,為野菜提供更好的生長條件,從而大規模種植野菜,并將野菜銷往全國各地,建立當地的野菜品牌。這樣不僅可以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而且也能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3.1.2 加強生態文明教育

生態型城鎮的核心不僅在于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更在于提高人們的素質。一些城鎮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意義,將生態城鎮規劃理念運用于城鎮規劃設計中,但往往只在某一個階段局限運用,沒有構建長期發展規劃,導致生態城鎮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不強,無法充分發揮出來生態城鎮規劃的積極作用。因此,隴南市政府須加強宣傳力度,加強生態文明教育,積極鼓勵人們保護生態環境,建立文明、綠色、節約的消費理念,優先選擇綠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騎行、乘公交車等,非必要盡量減少開車出行,從而減少汽車尾氣的產生,保護隴南市的生態環境。同時,要鼓勵人們盡量不使用塑料袋,減少對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和購買頻率,選購綠色節能型汽車,杜絕鋪張浪費,倡導合理消費。在整個城市內都要積極宣傳生態文明思想,營造全民愛護生態文明的良好氛圍,從而為生態型城鎮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3.1.3 改變落后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規劃建設生態城市需考慮改進原有落后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減少整個城市的碳排放。既要根據資源需求合理規劃各種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又要根據實際情況回收利用一些生產或日常廢棄物。利用上述綜合方法可有效改善整個城市的環境和生態問題。

3.1.4 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

規劃建設生態城市,要分析城市的自然資源,并在此基礎上嚴格遵循生態優先原則,正確處理城市發展與生態的關系,最大限度地維護整個城市的環境。此外,城市建設單位要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人們提供更好的基礎設施服務。

3.1.5 優化產業結構

在生態城市規劃和建設過程中,要綜合考慮整個城市的具體情況,還要考慮城市周邊市場發展的基本規律。同時,結合城市發展需要和市場環境,合理設置各產業發展結構,最好定期組織專業人員對各行業的發展進行科學指導,將高耗能的城市產業轉變為綠色低碳產業。在發展產業過程中,還要加強對文化和服務業的重視,促進生態城市文化產業的發展。

3.1.6 注重生態環保問題

建立生態型城鎮,應格外注重生態環保問題,可從以下3個方面入手。1)對隴南市內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進行有效治理。對隴南市內建筑工程施工單位產生的垃圾,制定回收利用處理標準,針對可二次利用的垃圾進行廢物利用,對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第一時間送到集中處理點進行處理,避免垃圾堆放占用土地資源。同時還要妥善處理居民的生活垃圾,各社區定期清理生活垃圾,并做好地面的清理工作。2)對隴南市的廢水進行有效治理。對隴南市內的一些工業企業要制定嚴格的廢水排放標準,并督促企業按照相關規定處理、排放工業廢水,確保廢水達標后才可進行排放。在工業企業廢水排放周邊區域種植綠化植物,減輕由于廢水排放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生活廢水也要進行集中處理,經過處理后再排放,不可直接將生活廢水排放進河流中。

3.1.7 充分利用森林資源

隴南市的森林資源比較豐富,森林覆蓋率大約在40%,但從總體分布情況來看,隴南市的森林資源分布不均衡,宕昌縣和禮縣的森林覆蓋率不高。因此,隴南市政府在制定林業發展政策及撥付資金時應對這2個縣城有所傾斜。隴南市應積極運用退耕還草等技術改善山區的生態環境,使自然保護區覆蓋到更多的鄉鎮或城市,最終達到建設生態城鎮的目的。

3.2 景觀規劃建議

3.2.1 生態公園建設

在建設生態城鎮及景觀過程中,建立生態公園刻不容緩。隴南市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隴南市政府應積極發展位于隴南市武都區的南山生態濕地公園,完善南山生態濕地公園內的規劃與景觀建設,充分利用好白龍江的水源,優化南山生態濕地公園的環境??稍谀仙缴鷳B濕地公園內建設水利工程,利用建設的水利工程澆灌公園內的花草樹木,還可利用自建的水利工程實現發電,滿足公園日常用電,降低公園的運營成本。同時還要注意合理規劃南山生態濕地公園內的綠化,多種植花卉、樹木及草坪,使南山生態濕地公園成為“自然氧吧”。還可在南山生態濕地公園發展商業,如建立農家樂。農家樂是近年來十分流行的一種娛樂休閑模式,南山生態濕地公園建設單位應結合公園的自然條件,建設具有當地特色的農家樂,給游客提供更加綠色和生態化的游玩體驗。南山生態濕地公園還應完善周邊的交通情況,積極修繕道路,方便游客進出園區。

3.2.2 生態綠道建設

文化型生態綠道建設。如果城市生態系統比較脆弱,會影響綠化的整體面貌,進而影響生態城市的建設。因此在應用過程中,必須構建綜合性的生態城市規劃。在構建生態城市規劃過程中,要著力加強城市建設的部署和規劃,不斷優化綠化景觀,提高整體景觀效果,促進城市發展的良性循環。隴南市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也是先秦文化的發源地。隴南市境內發現了許多早期文明的遺址,這些都是隴南市建設生態城鎮不可忽視的重要資源。如隴南市成縣的西峽頌摩崖石刻便是漢代的石刻,杜甫草堂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草堂之一,武都區的萬象洞是我國4大溶洞之一,康縣的茶馬古道、成縣的雞峰山公園等都是十分著名的景點,也是具有濃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景區。隴南市政府在建設生態城鎮的過程中應充分融合這些歷史文化要素,可在景區旁設置文化景觀小品,幫助游客了解更多歷史文化,打造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生態綠道[6]。

3.2.3 生態旅游建設

隴南市的旅游資源比較豐富,許多景區都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隴南市政府應充分挖掘景區背后的歷史文化資源,并借此發展生態旅游項目,如將茶馬文化、先秦文化等與旅游開發結合,在景區周邊修建騎行步道、休閑驛站或露營區等。同時完善景區的服務功能,建立公廁、餐廳等基礎設施,使隴南市生態旅游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助推隴南市生態城鎮的建設[7-11]。

4 結語

旅游產業不發達、對當地生物物種資源的開發利用不足等因素嚴重制約著隴南市生態城鎮的建設,因此必須突破這些困境,認清當前生態城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充分利用好隴南市的自然資源,注重生態環保問題,發展生態旅游,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建設生態公園,大力發展果木林業,推動隴南市經濟建設與發展,加快隴南市生態城鎮建設的腳步。

參考文獻:

[1] 何志印,齊曉玉,郭曉寧.濱水生態文化廊道景觀設計分析[J].河南科技,2015(10):98-100.

[2] 吳曉慶,張京祥,羅震東.城市邊緣區“非典型古村落”保護與復興的困境及對策探討:以南京市江寧區竇村古村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5(5):99-106.

[3] 蔣艷靈,劉春惜,周長青,等.中國生態城市理論研究現狀與實踐問題思考[J].地理研究,2015,34(12):2222-2237.

[4] 王生榮,李巍,王錄倉.人地關系視角下的少數民族生態脆弱區城鎮化問題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為例[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3,34(3):333-337.

[5] 王志章,劉天元,賈煌.重慶市城鎮化發展與生態環境變化的關系研究[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5,31(9):1087-1090.

[6] 楊柳.篳路藍縷:從山地城市到生態城市:黃光宇先生學術思想發展追憶[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6(5):15-17.

[7] 馬西娜,趙敬源,魚曉惠.綠色生態城區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2016(3):26-28.

[8] 李瓊,趙陽,李松林,等.中國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耦合的時空特征及驅動力分析[J].地理研究,2020,39(6):1401-1417.

[9] 胡祥福,余陳燚,蔣正云,等.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及空間分異研究[J].生態經濟,2020,36(4):75-81.

[10] 謝赤,毛寧.金融生態建設與新型城鎮化的時空耦合關系[J].統計與決策,2020,36(3):92-96.

[11] 劉玲,智慧.新型城鎮化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的測算[J].統計與決策,2019,35(14):137-141.

(責任編輯:張春雨)

猜你喜歡
景觀規劃
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規劃中的應用探析
基于數字技術視角的景觀規劃和景觀設計比較研究
基于概念設計的居住區景觀規劃研究
淺談小城鎮建設中的景觀規劃設計
新農村建筑空間景觀規劃設計探析
南陽市白河濱水綠道貫通工程景觀規劃
宏村景觀生態規劃淺探
新農村景觀規劃的國內外比較
現代校園景觀生態規劃設計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