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騰沖市古茶樹資源調查分析

2022-04-01 22:01李麗華余祖華許貴珍王自洪吳興波李紹明
南方農業·中旬 2022年1期
關鍵詞:調查資源發展

李麗華 余祖華 許貴珍 王自洪 吳興波 李紹明

摘 要 對云南省騰沖市境內古茶樹資源、產量、管理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古茶樹產業發展存在著無完善的古茶樹發展規劃、無完整的古茶樹生產加工標準化技術、無完善的騰沖市古茶樹茶業品牌和無長期的政策扶持等問題,并提出科學編制古茶樹發展規劃、制定古茶樹技術標準并推廣應用、建立騰沖市古茶樹茶葉品牌經營體系、堅持市場主導與政策扶持并重等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 古茶樹;資源;調查;發展;云南省騰沖市

中圖分類號:S571.1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2.056

茶樹屬山茶科山茶屬植物,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1-2]。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起源中心,世界上有60個國家引種了茶樹[2]。古茶樹是指野生型茶樹、過渡型茶樹和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栽培型茶樹。古茶樹是生態資源中的瑰寶,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來的珍貴遺產,也是珍貴的基因資源、難得的旅游資源和獨特的文化資源,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3-4]。近年來,古茶樹資源受到了各界關注,一些地方性法規逐漸誕生出臺[5-6],相關專家也對古茶樹資源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7],為古茶樹資源保護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為全面實現云南省騰沖市古茶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目標,提高質量和效益,通過進一步查清騰沖市古茶樹資源及其生態環境狀況,對古茶樹產業狀況進行客觀分析和評價后,提出合理化建議,為政府和有關部門制定古茶樹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1 調查地區基本情況

騰沖市地處東經98°05′~98°45′,北緯24°38′~25°31′,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西南部,西鄰緬甸,國境線長148.075 km,騰沖市國土面積

5 845 km2,轄11鎮7鄉,距省會昆明606 km,是中國通向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門戶和節點。最高海拔

3 780 m,最低海拔930 m,年平均氣溫14.9 ℃,年降水量1 400~1 700 mm,立體氣候明顯,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到處青山綠水,種茶歷史悠久,茶樹品種資源豐富;騰沖市是著名的火山之城,大面積的火山熔巖臺地上和溫潤肥沃的火山灰地上種植的茶葉,具有豐富的氨基酸、兒茶素、多酚類和維生素等內含物質。騰沖市種茶始于明朝洪武年間,20世紀20年代,芒棒鄉封鎮國和“茶神”封少藩引入茶種,發展茶樹人工種植,封少藩先生著作的《種茶淺說》是云南省茶業發展史上的珍貴資料。

2 資源現狀

2.1 野生型古茶樹資源現狀

根據調查,騰沖市現有野生型古茶樹3 100 hm2,樹齡100年以上的栽培型古茶樹400 hm2。野生古茶樹群落主要分布在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大蒿坪管理站84道班、三叉洼(老羅坑)、太平鋪、大花萵及香樹丫口:打油河范圍內分布600 hm2;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整頂管理站整個轄區內分布2 300 hm2;猴橋鎮猴橋村燈草壩長嶺河200 hm2。農業用地范圍內栽培型古茶樹主要分布在蒲川縣的壩外44.44 hm2;芒棒鎮文家塘、勞家山等140 hm2;團田鄉的燕壽、后庫40 hm2;五合鄉66.67 hm2;新華鄉20 hm2;騰越、清水、中和、馬站、界頭、曲石及固東等鄉鎮零星分布46.67 hm2,詳見表1。

2.2 樹齡100年以上古茶樹資源現狀

樹齡100年以上的單株古茶樹813株,詳見表2。

3 經營利用情況

3.1 古茶樹茶葉產量與產值

古茶樹茶葉近3年的產量與產值:2018年古樹干茶6 t,產值240萬元;2019年古樹干茶6.5 t,產值260萬元;2020年古樹干茶6.7 t,產值268萬元。

3.2 古茶樹茶葉“三品一標”及中國弛名商標情況

目前,騰沖市擁有“高黎貢山古樹茶”“高黎貢山古樹茶”“大樹古茶”“大樹古茶”“清涼山壩外古樹普洱茶”“銀螺綠茶”“古樹生茶”“梅子坪”“飛虎騰沖紅茶”“駝峰古樹茶”“騰越古樹紅茶”“封家古樹茶”等馳名商標。

3.3 古茶樹經營管理情況

3.3.1 騰沖市高黎貢山生態茶業有限責任公司

該公司充分利用騰沖市的氣候、生態資源等優勢,采用“三產融合、茶旅養生”發展思路,2020年企業實現總產量3 486 t,產值2.2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1 833萬元。目前產品有普洱茶、綠茶、紅茶、白茶和茶籽油5大系列,通過中國、歐盟有機雙認證、中國森林認證,成為首家通過國家森林認證的普洱茶,是一家集茶葉栽培、加工、銷售、茶餐飲和休閑農業發展為一體的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榮獲2018年云南省“10大名茶”稱號,多次在國際評比中獲金獎,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建設了一個高6 m多、重達42.6 t的圓柱形巨型茶柱,創造了“世界最大緊壓茶”吉尼斯世界紀錄。

3.3.2 云南省騰沖清涼山茶廠有限責任公司

該公司研制開發的“清涼山”普洱茶系列產品包括餅茶、沱茶、磚茶和野生茶等,年生產能力2 000 t。原料均選用馳名中外的云南省清涼山大葉種嫩葉曬青毛茶,經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結合加工而成。2008年,公司的“珍眉”(綠茶)被評為“云南省名牌農產品”。云南省騰沖清涼山茶廠有限責任公司屬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現有資產總額5 55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2 926萬元。有員工640余人,其中工程師5人。帶動1.5萬多農戶,受益12萬人。

3.3.3 騰沖市黃梨坡生態普洱茶業有限責任公司

該公司成立于2005年,總投資3 500萬元,占地面積1.24 hm2,年產能5 000 t。公司現有定崗職工208人,季節工186人。有優質茶加工總廠1個,名優有機茶加工廠1個,分廠6個,聯營茶所10個,是集茶葉種植、生產加工、市場營銷和茶文化研究傳播為一體的綜合型茶葉加工企業。

3.3.4 云南騰沖駝峰茶業有限責任公司

該公司集古樹茶山的管理、茶葉的研發、加工及銷售為一體。距離騰沖縣城55 km,龍陵縣城20 km,公司占地1萬m2,年產頂級滇紅30 m2,單芽滇紅3 000 m2,單芽綠茶1 500 m2,年產優質普洱1 600 t。

4 管理存在的問題

4.1 無完整的古茶樹發展規劃

由于多年以來生產經營古茶樹茶葉都以產量最大化為目標,不注重古茶樹資源保護、利用、開發,導致對古茶樹資源的整體情況尚不清楚,沒有對古茶樹資源開發利用的統籌布局和長遠發展目標,沒有樹立整體規劃、分類實施的發展思想。

4.2 無完整的古茶樹生產加工標準化技術

雖然騰沖市制定《騰沖茶生產技術規程》《騰沖縣茶加工技術規程》等技術規程,從原料生產、采購、運輸和工藝流程等方面制定了騰沖市茶葉生產技術標準、工作標準、管理標準和操作標準體系及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騰沖紅茶”“騰沖綠茶”“騰沖黑茶”,但大多數技術標準主要針對茶樹的高產、高效生產,沒有一套完整的技術標準來指導古茶樹生產,同時存在企業各自為政、種植農戶多、種植水平低、各種技術形同虛設等問題,各企業、農戶技術標準難統一。

4.3 無完整的騰沖市古茶樹茶葉品牌

品牌是企業產品性能、質量、服務、信譽的綜合反映,是誠信的載體和標志,代表著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強大的品牌實力能使企業占領和擴大市場,帶來豐厚的收益,所以要迅速提升古茶樹產業的競爭優勢,須樹立品牌經營概念,牢固樹立品牌就是生產力、競爭力、綜合實力的經營意識,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強化品牌經營,實現古茶樹茶葉產業生產與經營的統一。

4.4 無長期的政策扶持

古茶樹茶葉產業雖然在騰沖市種植歷史悠久,在南部鄉鎮已經形成規模產業,政府也扶持了2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但在騰沖市農業中所占比例較小,盡管政府每年都在農業結構調整方面給予扶持,但力度小,政策不穩定,沒有長期支持,導致企業及茶農無所適從,市場好就認真管理,市場差就放棄管理。

5 古茶樹發展探討

5.1 科學編制古茶樹發展規劃,采取分類經營模式

在全面調查和摸清古茶樹資源的數量、分布、生長狀況及權屬和管護情況的基礎上,按照“生態發展、規模經營、彰顯特色、群眾增收”的發展思路,堅持生態、綠色、特色、可持續發展,以龍頭企業為載體帶動農村二、三產業快速發展,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采用“公司+合作社+專業服務隊”“三產融合”等發展模式,以古茶樹產業為主導,做活市場,壯大全域茶旅康養產業,走特色茶旅文化融合發展之路,同時兼顧生態脆弱區、核心發展區、生產經營管理區林農利益,通過科學規劃的逐步實施,最終實現農民增收、企業贏利、農村發展的目標。

5.2 加強技術研究,制定古茶樹技術標準并推廣應用

圍繞古茶樹產業鏈和各個環節,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強撫育技術研究,加強相關配套技術集成創新,加快新產品開發;要依托上級科研院所、集中力量推廣普及已確定的優良品種,加大職業農民培訓力度,培訓技術骨干和農民科技示范戶。圍繞發展需要,制定完整的技術推廣方案,通過科技培訓體系支撐,建立完善的服務網絡體系,全面提高質量和效益。

5.3 建立騰沖市古茶樹茶葉品牌經營體系

加強對“騰沖古茶樹”的整體宣傳,積極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結合騰沖市旅游的快速發展,在突出騰沖市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和旅游文化資源的基礎上,集中財力加大對古茶樹茶葉知名品牌的扶持,鼓勵一般茶葉品牌向名優品牌發展,改變騰沖市一家企業一個品牌,一家企業多個品牌的現狀,實行“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商標、統一包裝、統一管理”的經營模式,形成以“高黎貢山”品牌為主的騰沖市古茶樹品牌經營體系,實現古茶樹茶葉品牌觀念與品牌效益的統一,促進騰沖市古茶樹產業快速發展。

5.4 堅持市場主導與政策扶持并重

推進古茶樹產業發展,必須充分發揮市場的引導和調節作用,大力發展古茶樹茶葉產品精深加工,提高效益,注重發揮政策的引導、扶持作用,盡快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進一步調動農戶和地方企業發展古茶樹產業的積極性。同時,在保護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茶地納入林地管理后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推進“現代農業園區”“三產融合”等發展模式建設,逐步形成集團化、規?;?、集約化經營方式,引導金融、保險機構加大對古茶樹產業的支持,形成多渠道的投融資體系,確保古茶樹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49卷第3分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65.

[2]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8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80.

[3] 楊金玲.西雙版納地區古茶樹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分析[D].昆明:云南大學,2018.

[4] 曾煜,陳悅.云南古茶樹資源保護的地方立法與制度的完善[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4):18-23.

[5] 陳曉波.云南:全力保護古茶山古茶樹資源[N].云南日報,2019-07-29(5).

[6] 席倩,陳玉春,孫彬妹,等.廣東古茶樹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對策建議[J]中國茶葉,2020,42(10):58-62.

[7] 高應敏,蘇艷.普洱市古茶樹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J].云南農業科技,2019(5):25-28.

(責任編輯:張春雨)

猜你喜歡
調查資源發展
我給資源分分類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資源回收
區域發展篇
天臺縣城區有毒觀賞植物資源調查初報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激活村莊內部治理資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