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2022-04-01 22:01陳慧
南方農業·中旬 2022年1期
關鍵詞:產業大豆發展現狀

陳慧

摘 要 大豆起源于中國,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費國,但由于耕地面積基本飽和,大豆供需矛盾短期內難以解決。如何提高國產大豆產量,降低大豆對外依存度,是當前階段的重要課題。分析我國大豆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包括加大政策的傾斜力度、加快大豆品種創新、拓寬大豆產業鏈。

關鍵詞 大豆;產業;發展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6.12;S565.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2.057

大豆是一種含有豐富蛋白質的豆科植物,起源于中國,是一種重要的糧油兼用農產品。隨著國內大豆加工業和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大豆消費量迅速增加。但是大豆種植成本高、收益低,多數豆農都放棄大豆轉而種植其他作物,加上城鎮化的加快促使農業向其他產業轉型等諸多因素,全國多地大豆種植產量出現下滑[1]。近年來,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國內大豆種植面積有所增長。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探討大豆發展對策。

1 大豆發展現狀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費國,現在每年的大豆消費量超過1億t,產需缺口約9 000萬t,缺口巨大,高度依賴進口。中國海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累計進口大豆10 033萬t,首次超過1億t,創歷史新高。如此巨大的市場,亟待國產大豆彌補[2]。雖然中國是大豆的起源地,但由于耕地面積基本飽和,大豆供需矛盾短期內難以解決。面對當前國內外大豆市場形勢,我國必須立足國內生產,提高國產大豆產量,提高國產大豆自給率,逐步降低對進口大豆的過度依賴,提升大豆產業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更好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近年來,為促進大豆行業的健康發展,我國積極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政府相繼發布一系列政策,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連續多年實現“雙增長”。2020年,全國大豆播種面積約0.099億hm2,總產量為1 960萬t,

同比增長8.35%,播種面積與產量再創歷史最高紀錄,超期完成大豆振興計劃2020年預期目標,有效地降低了大豆消費對外依存度。但是,結合目前的農業政策,我國在促進糧食增產方面還面臨著種植收益不足、規?;潭炔桓叩葐栴},在經濟發展轉向內外雙循環背景下,應系統地進行研究和規劃,做到未雨綢繆。2011—2020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及產量變化如表1所示,2014—2020年涉及我國大豆產業的有關政策如表2所示。

2 促進大豆發展的建議

調查發現,農戶在農業生產規劃中,由于大豆的種植效益比玉米等農作物低,且抗災能力弱,因此肥力高的地塊都是種植玉米、水稻等經濟效益好的作物,大豆一般種植在肥力中等偏下的地塊,不利于大豆產業發展。針對此問題,需要發揮政策宏觀調控的作用,加快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抓源頭,推動大豆品種創新;拓終端,助力豆企品牌建設;穩杠桿,優化大豆貿易流通,促進我國大豆產量、品質、話語權及競爭力穩步提升,促進大豆生產合理發展[3]。

2.1 加大政策的傾斜力度

大豆產業在美國等國家是優勢產業,但在我國屬于弱勢產業。因為大豆在產量和單價上均不如玉米,加上國外大豆補貼政策多、價格低,導致國產大豆在市場上無論價格還是質量都缺乏競爭力。近年來,我國出臺一系列大豆補貼政策,包括價格補貼、輪作補貼等,但政策不穩定、力度不夠,補貼后價格與玉米價格仍有一定差距,導致農戶的生產積極性不高,國內大豆產業長期處于萎縮狀態。因此,大豆產區的政府及種植戶要高度重視大豆產業的發展,推進品種區域化布局。1)突出地方特色和優勢,優化專用大豆區域布局,形成品種互補、區域協調發展的生產布局。2)制定合理、穩定的補貼政策,出臺長效補貼機制,不斷探索創新服務三農的模式,全方位保障農民的種植利益。3)加大對行業協會的扶持力度,加強對大豆生產的指導,及時解決大豆生產、銷售、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條,調動農戶種植大豆的積極性,促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實施[4]。

2.2 加快大豆品種創新

加快品種創新是大豆振興的關鍵。我國人均耕地種植面積并不占優勢,而適合大豆種植的區域就更加有限,因此國產大豆的種植面積已經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要想提高自給率,只能從提高單產上下手。目前,大豆平均每667 m2的產量不到150 kg,需要加快推廣新品種。大豆按照加工需求可以分為高蛋白類、高油類、豆漿類、芽豆類、納豆類、毛豆類、高異黃酮類及保健類等?;A研究支撐能力不足、種企競爭力不強、種子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等,是我國大豆種業發展的短板?!笆濉逼陂g,我國大力開展大豆遺傳改良、病蟲害防治、栽培、機械化及加工等方面的研究,2014年又啟動大豆良種聯合攻關,加快新品種審定和推廣。目前,我國已選育出齊黃34、黑科60、合農76、鄭1307、黑河43及中黃301等高油、高蛋白、高產的大豆新品種247個,但好多審定的品種并沒有得到推廣,品種“審而不推、推而不廣”等問題制約了大豆產業的發展,導致新品種沒有對產業的發展帶來變革。對標“卡脖子”的關鍵領域,要加快種質資源普查,做到應查盡查、應收盡收。加大農業科研的投入,加快大豆良種攻關,穩步推進生物育種產業發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強化高產、優質、抗逆、適宜機械化作業大豆新品種選育創新與技術推廣工作,強化大豆配套高產、綠色栽培技術體系的建立和推廣,提高標準的先進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5]。

2.3 拓寬大豆產業鏈

大豆經濟效益不高,但如果能提高大豆加工產業的附加值,大豆的潛力還是非??捎^的,因此要推動大豆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在產業鏈轉型升級中,國產大豆產業鏈上游存在生產成本高、單產低、加工效率低及運輸成本高等問題。同時,下游產業鏈較短,精深產業發展尚需擴展。因此,要拓寬加工領域,延長產業鏈,推動大豆產品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最大限度提升附加值。1)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樹立品牌意識,培育壯大龍頭企業。2)注重培育本地特色加工企業,支持其與產業鏈上下游各類市場主體結成產業聯盟,或對小、散、弱企業進行兼并,聯合和重組形成企業集團,積極引導現有中小微加工企業走專業化、特色化經營道路,改善生產工藝,提高產品供給能力,研發新品種,拓展鏈條,打造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專用大豆產品區域公用品牌。3)重點加快電商平臺建設,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及時發布市場供求、價格、貿易等信息,實現線上交易與線下交易融合互動,全面準確地釋放市場信號。4)扶持國產大豆行業協會的發展,推進產業融合,依托全國專用大豆產業聯盟,在政策公關、行業引導、產品銷售方面發揮引領作用[6]。

3 結語

提高大豆生產能力和競爭能力,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十四五”期間,我國將進入一個高質量發展新時期,種植大豆有著實現用地養地結合、優化種植結構等重要的現實意義。除了提高政府補貼標準,還應做強大豆產業,提高農民收入,真正調動起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真正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 許鑫怡,曹歷娟,李天祥.新冠疫情下的中巴大豆貿易:現狀、機遇與挑戰[J].大豆科學,2021,40(4):553-561.

[2] 司偉,韓天富.“十四五”時期中國大豆增產潛力與實現路徑[J].農業經濟問題,2021(7):17-24.

[3] 陳文杰,陳懷珠,覃夏燕,等.廣西大豆產業現狀分析及其發展建議[J].南方農業學報,2021,52(6):1450-1459.

[4] 宋海英,姜長云.中國拓展大豆進口來源的可能性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21(6):123-131.

[5] 王濟學,劉霓,郭軍平.我國大豆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考[J].中國油脂,2021,46(5):1-5.

[6] 張玉梅,盛芳芳,陳志鋼,等.中美經貿協議對世界大豆產業的潛在影響分析:基于雙邊貿易模塊的全球農產品局部均衡模型[J].農業技術經濟,2021(4):4-16.

(責任編輯:張春雨)

猜你喜歡
產業大豆發展現狀
中國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國大豆供需平衡表
揭陽市麻竹筍產業發展思路研究
美麗鄉村要靠富民產業支撐
天然氣儲運技術經濟分析
巨災債券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淺析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面臨困境—以麗江市為例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大豆農場
給小嘴安個開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