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廉吏徐士林的風范

2022-04-06 09:55馮珅珅
黨員文摘 2022年4期
關鍵詞:士林贈人文登

馮珅珅

清代京師賢良祠是朝廷祭祀王公重臣的專祠,清代官員以巡撫身份入賢良祠的,徐士林是第一人。徐士林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代有名的廉吏,被乾隆譽為“一代之完人”、“千秋之茂典”。

徐士林(1684—1741年),生于山東文登(今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一戶貧寒農家,自幼奮志勵學,29歲取得“進士及第”稱號,獲授內閣中書,為乾隆講課。雍正五年(1727年),徐士林出任安慶知府,后升任江蘇按察使、江蘇巡撫等職。他深知百姓疾苦,入仕為官后,始終廉潔自律,生活儉樸、反對奢靡?!段牡强h志》記載,徐士林“立身端方,歷宦途不為干謁。其任京師,非公務未遂與公卿接比;為道府與督蕃臬交,未嘗一饋送,其守身之嚴謹可知也”。

徐士林清廉自持,倡導節儉。他上任時,總是主仆三人,行李一肩。徐士林沿途熟悉民風,了解民情,把官吏的廉貪、年景的豐歉、災情的輕重、百姓的苦樂記錄在案,及時上奏朝廷。到任后,立即布衣私訪,處理積壓案件。當時江南地區縣令每年都要向上級交納“節禮”,用來彌補財政虧空。為交納“節禮”,縣令只能向民眾勒索攤派。而上面接受“節禮”既不做賬,也不開收條,為貪贓提供了方便。徐士林認為這是一項弊政,必須革除。于是,他不畏權貴,力排眾議,免除了上交“節禮”的舊俗,剎住了貪污腐敗之風,大大減輕了百姓負擔。

擔任江蘇布政使時,徐士林一再發布文告,力戒奢侈浪費陋習,提倡勤儉節約之風。他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衣不求華,食不厭蔬。他在滄浪亭設“五簋脫粟宴”,用以蘿卜白菜為主料的“四菜一湯”,宴請同僚、下屬和鄉紳。這種招待既不鋪張,又不失于禮數,被稱為“徐公宴”,從此江南開始盛行節儉之風。

一般來說,地方官對進京述職十分看重,都會想方設法獻上奇珍異寶取悅上司。徐士林每年有很多機會可以進京,但每次都兩手空空。有一次,他終于備了一份新年賀禮給乾隆,這份賀禮竟是他的讀書心得,名為《二典三謨要義》。乾隆看罷,用朱筆寫道:“語不云乎,‘贈人以物,不如贈人以言也’?!毙焓苛謱@條御批特別珍愛,遇到阿諛行賄之徒,他便拿出這條御批駁回。后來,徐士林將這道御批傳給了做知縣的兒子徐朝亮,徐朝亮也效仿父親用其拒絕禮品。

徐士林為勉勵自己、警醒屬下,在安慶譙樓親題楹聯:“供長生位,刊德政碑,莫非世俗虛文,試問哪件事轟轟烈烈,堪配龍山皖水;貼盟誓聯,掛回避牌,都是官場假象,只要這點心干干凈凈,無愧白日青天?!睂φ坦ふ?、擲地有聲的58字長聯,展示了他為官清正的風范。

徐士林還精于斷案,史書稱他“治獄如神”。徐士林斷案態度審慎,明察詳審,重調查、重證據,在任知府、按察使、巡撫期間,判明了很多疑案大案,平反了很多冤假錯案,“活人無數,而又無一幸免者”。徐士林把一生審理案件的記錄整理為72則,裝訂成冊。這批文獻現保存在文登區圖書館內,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貴的司法歷史資料。

徐士林為政極為勤勉,幾乎所有時間都花在公事上,處理公務常常達到忘我的程度。他每次吃飯只顧著快點吃完,好接著處理事務,有時就連吃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栋矐c市志》記載,徐士林曾因聽訟耽誤用餐,家人送來粽子,他邊判邊吃,筆和筷子交互使用,誤將朱砂當作紅糖,弄得胡須、雙唇盡為紅色。

乾隆六年(1741年)六月,徐士林病重。他想到自己為官多年只忙于公務,卻沒能好好侍奉母親,心中愧疚不已,于是告假返鄉探母,行至淮安不幸病逝。聞訊后,蘇州百姓自發穿上孝服,為其送行。乾隆破例將徐士林這個地方官祀于京師賢良祠,并將自己這位老師譽為“忠孝性成”的一代楷模。

(摘自七一網 七一客戶端/《學習時報》)

猜你喜歡
士林贈人文登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赴文登,靜享“陌上花開”
文登西洋參“紅”了!
“參”得人心的文登西洋參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文登:給我三天,還你千年
起士林百年老店的前世今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