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全育人”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學習融合路徑研究

2022-04-10 00:56蔡敏燕
關鍵詞:三全育人專業課專業課程

蔡敏燕

(漳州衛生職業學院藥學系,福建 漳州 363000)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1]因此,在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這一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路徑,應在原有思政課的基礎上挖掘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政育人元素,探尋與專業課雙融合、雙促進的育人措施。這需要高校積極探索實踐,在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學習中強化價值引領,講好中國故事,用好中國故事處方,不斷拓寬育人工作渠道,推動“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

一、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1.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性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國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一直在摸索中不斷前進,但相較而言,我國大學思政教育起步較晚,思政教育的理念、方法、手段等都還相對較為落后,而當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邁入了新時代,“四個偉大”和“四個自信”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歷史使命和時代擔當,使思政教育的發展面臨著更高的新要求和新挑戰。在這一新的時代背景下,《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高?!罢n程思政”建設是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2]因此,本文以此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切入點,從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兩個維度雙管齊下對 “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進行研究,通過推進“三全育人”,充分發揮思政教育育人合力,進一步推動高校思政教育新發展,形成大學生思政工作體系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意義。

2.增強高校教育實效性和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內在要求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課程思政”強調發揮隱性思政作用,在專業課程教學與改革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補齊思政教育短板,打通育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罢n程思政”從人員、時間和范圍三個角度全面健全豐富了高校育人體系。從人員角度看,打破了思政教育只是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以及輔導員等學工隊伍分內工作的思維慣性,發動了高校全體教職工,尤其是將占據課程主體的專業課教師帶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來。從時間角度來看,思政教育并不是階段性的,而是全過程性、長遠性地貫穿于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要求學生不僅僅是在第一課堂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還需要通過社團活動等第二課堂培育團隊合作精神、助人為樂精神等,在實習、見習等專業實踐的第三課堂接受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等思想政治教育。從范圍角度看,思政教育強調的是實現學生的全面全方位發展。其教育理念是讓學生通過接受教育,不僅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更要加強思想引領,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因此,“課程思政”是開拓教育資源,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強化育人工作的有效性以及推動育人工作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內在要求。

3.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時代要求

可塑性強是大學生這一群體的重要特征,大學期間是其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其人格塑造需要特別全面且嚴謹。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大學文化隨之呈現出交融性、多變性等特點,大學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強烈沖擊,對于各種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也有了更加廣泛的認知,價值標準呈現出的多樣化選擇的現象,造成了部分大學生出現信仰危機以及思想上的不穩定性和復雜性。且“00 后”已然成為高校學生主體,其“個性化的追求、網絡化的娛樂生活、過度理性與務實”[3]的群體特性,也對新時代高校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讓育人工作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而“課程思政”理念以育人為核心促進了全方位、全覆蓋的思政教育模式的構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符合思政教育發展規律,在一定程度上為思政教育迎接現代化浪潮的沖擊和社會轉型變遷所帶來的挑戰帶來了新的應對策略。

二、藥學服務課程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實踐

高校課堂是“課程思政”實施的主要陣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盵4]這不僅對學校的課堂教學賦予了新的使命,也對各門課程尤其是專業課程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因此,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學習融合度?在專業課上如何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等成為了當前專業課教師亟需思考的問題,也給專業課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通過藥學服務課程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實踐為例,探析專業課程實現知識技能培養與育人相統一的共性路徑,對解決專業課重專業知識教育,輕思政育人,實現“課程思政”具有重要意義。

1.課程性質與課程作用

《藥學服務》作為一門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融合的課程,既要讓學生掌握處方的審核、調劑與發藥、藥歷的書寫、用藥咨詢、用藥指導、用藥監護、合理用藥、用藥評價等基本知識與技能,同時也要加強思想引領,培養學生藥學服務的能力。且藥學服務對象是受社會、心理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社會人”,這要求除了必須熟練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之外,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較高的人文素養也是培育學生的重要方面。此外,根據《藥師藥學服務勝任力評價標準(試行)》(見表1)可以看出,評價標準將職業素養作為評價的第一要素,充分強調了職業素養的重要性。因此,教育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求要做好專業知識的傳授,另一方面要求要強化學生的價值引領。通過在藥學服務課程教學中引入課程思政,進一步強化思政元素的挖掘,使專業教學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表1 藥學服務勝任力評價指標

2.藥學服務課程推進“課程思政”實踐的措施

(1)以教師作為育人主體,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主體,教師既是“課程思政”教學的實際執行人,也是做好教學各環節規劃的總設計師。因此,需要在課前結合課程以及各章節的特點充分挖掘本門課程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強化理論素材和實踐案例素材的挖掘、收集和提煉。以藥學服務課程為例,可以從以下兩方面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一是以講好新時代的故事為處方,深入學習習近平系列講話的重要精神,深入挖掘蘊含的“課程思政”元素。例如,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等,都可以作為提煉“課程思政”元素的主要來源,在課程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和愛國精神教育,融入中醫藥文化自信教育,融入愛崗敬業、醫者仁心教育。二是以講好專業故事為處方,從顯性和隱性兩方面挖掘思政元素。例如,在藥學服務課程中的處方調配能力訓練過程中,可以在訓練學生運用藥學知識進行四查十對,加強技能方面的訓練,同時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幫助學生養成細致嚴謹、負責擔當的工作態度。

(2)以“課程思政”建設為抓手,探索線上線下立體化教學模式

隨著當代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互聯網+教育”的教學模式成為了新的教學方式。特別是在后疫情時代,如何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實踐做好課程教學資源的優化整合,充分運用學習通等網絡教學平臺,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網絡線上教學等成為了上好專業課、推進“課程思政”的重要因素。以藥學服務課程為例,通過探索“線上+線下”的立體化教學模式,結合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Case Based Learing,CBL)基礎上,引入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Problem Based Learing,PBL)并與研討會(Seminar)相結合的CBL+PBL+seminar 立體教學模式(如圖1),實施藥學服務實踐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圖1 藥學服務課程立體教學模式

(3)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強化課程德育考核機制

思想政治教育引領與專業知識的授業解惑實現共融共通,推動立德樹人落實的潤物無聲是課程思政對授課老師的具體要求。因此,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學習的融合過程中,不僅需要強化課前課中等過程性的思政教育,還需強化課程的德育考核,以結果性為導向,確保德育效果。以藥學服務課程為例,在理論教學環節中重視學生思政元素學習的貫徹和落實情況,在課程考核中建立一定的考核標準,設置一定的分值比例。在實踐教學環節,重點考察學生根據項目分組分工團隊協作完成任務的情況,考察學生在項目完成過程中是否能保持良好的協作關系,善于分工和合作。在PBL 環節中,通過搜集德育相關案例,引入問題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思考并撰寫學習心得,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和獲得感與德育教育效果。

3.從藥學服務課程建設實踐看醫學院校開展“課程思政”問題現狀

(1)教師育人主體性作用發揮不足

“課程思政”的落實存在的重大誤區之一是單純地做加法,即僅僅將思政元素直接疊加到專業課程教學中,并未實現深入融合。因此,在專業課程推進“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過程中,仍然可以發現目前依舊存在部分專業教師并未在推進思政育人的過程中有效發揮自身的主體性作用。究其根源主要在于部分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的了解過于片面化,無法深刻領會實施“課程思政”的意義和必要性,未能準確掌握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的方式與方法。

(2)在專業課中挖掘“思政元素”深度不足

如何把“價值引領”充分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中,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實現專業技能傳授與立德樹人的同頻共振仍是當前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核心問題的重要環節。主要需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認知方面的問題——應該在專業課程中挖掘什么?二是具體操作方法的問題——應該如何挖掘?因此,對于多數專業課老師來說,不斷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仍是其面臨的重大挑戰。

(3)思政元素與專業學習融合度不足

“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是否能得到充分發揮,一方面取決于內在的因素,即專業課教師在“課程思政”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充分實現,另一方面也需要通過學校開展相關培訓等配套支持保障“課程思政”的貫徹落實。以課程實踐過程中使用的教材為例,作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之一,教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現有的教材中發現教學內容中的教學目標并未體現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相關的思政內容等也并未得到體現,教材未能實現與時俱進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價值引領與專業學習的有效融合。

三、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學習融合新路徑探析

1.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加強隊伍建設,貫徹落實“課程思政”的關鍵點在于人,即作為育人主體的教師隊伍是否具備自覺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和較強的“思想教育能力”是“課程思政”能否順利推進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在推進“課程思政”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內外聯動,一方面,教師本人應該明確自身定位,充分認識到作為教書育人實施的主體,要從思想上重視“課程思政”,行動上勇于承擔起“課程思政”建設的重任。另一方面,高校實施“課程思政”也必須整合各類資源、搭建發展平臺強化教師隊伍建設。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開展各類培訓,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藝術的熏陶與培養;通過強化黨建引領,加強全體教師政治理論學習教育,厚植理論根基;通過開展思政課教師與非思政課教師導師制活動、結對子活動、沙龍活動等,促進教師間的學習融合。

2.強化“思政元素”的挖掘

專業課開展“課程思政”并非是思政教學內容和專業課授課內容的簡單疊加,在專業上課對于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生搬硬套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思想和價值引領作用,甚至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排斥。因此如何找準思政元素和專業課教學內容的切入點和融合點對于推進“課程思政”至關重要。一方面需要強化通用育人元素的挖掘。結合專業課程相關的國家政策文件、法律法規、歷史重要事件、當下時事熱點等深入挖掘育人元素;另一方面強化專業特色育人元素的挖掘。結合學科特色,從科學家故事、行業最新進展、課程發展背景中充分挖掘育人元素。

3.強化多方力量的協同合作

系統化、組織化的體制機制是貫徹落實“課程思政”的重要保障,教育部門應該強化政策保障,通過設立專門的負責部門和監督機構強化“課程思政”的硬件軟件保障,以教材編寫為例,應統一組織教材編寫改革,將德育元素融入教學目標和各個章節內容中。此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學校管理者的作用,“各級黨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擺上重要議程,抓住制約思政課建設的突出問題,在工作格局、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盵5]高校應該扎實推進大思政育人格局,整合多方教學資源、組建教學團隊、強化評價機制和獎懲機制等制度保障。

四、小結

在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這一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路徑應得到足夠的重視。為此,本文對“三全育人”視角下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學習融合路徑進行研究,以期通過本文研究可以更好地發揮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最終推動“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

猜你喜歡
三全育人專業課專業課程
“導入課”在高校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思考
電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探討——以福建電大為例
基于“互聯網+”的應用經濟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高職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制約因素淺論
中美綜合大學在音樂專業課程上的比較與啟示
服務學習在高職社會工作專業課內實踐教學中的探索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專業優良學風途徑研究
“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教師課外育人長效機制探析
中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
研究生專業課學分制教學改革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