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眩暈病64例的臨床效果分析

2022-04-11 11:51高春賢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2年5期
關鍵詞:半夏白術天麻湯臨床觀察

高春賢

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在眩暈病患者中使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方案進行治療的具體效果。方法 將在本院接受診斷和治療的64例眩暈病患者納入研究,有32例患者使用眩暈寧進行治療,為對照組,有32例患者采用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加減治療方案,為研究組,統計比較兩組的具體療效。結果 研究組患者中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88%,對照組的該指標為84.38%,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眩暈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辨證治療能夠收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半夏白術天麻湯;眩暈病;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 R282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5--01

眩暈病具有較高的臨床發生率,病因復雜,可導致患者出現耳聾、耳鳴、血壓變化、面色蒼白、視物模糊、肢體麻木、等多種表現,給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困擾[1]。因此對該疾病的治療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中醫學認為眩暈病的發生主要與血虛、髓海不足、痰飲、肝風等有關。本文主要觀察了半夏白術天麻湯、眩暈寧在眩暈病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共入選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眩暈病患者64例,均在本院接受藥物治療。其中男患者35例,女患者共有27例,年齡44-70歲,均值為(54.03±5.12)歲;病程介于1-12年,均值為(4.73±2.14)年。將這些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分別接受不同藥物治療方案。兩組患者的各項一般資料對比,均顯示P>0.05,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符合研究要求。

1.2方法

1.2.1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有頭暈目眩表現,同時還會伴有耳鳴、耳聾、惡心、嘔吐、面色蒼白等表現。疾病多為進行性發展,也有少數患者為急性起病。臨床檢查中,通過頭部影像學檢查明確是否有缺血性、出血性病變,是否有頭部占位性病變等,進行血常規、心電圖、生化檢查等,將顱內腫瘤、血液疾病等導致的眩暈癥排除。

中醫診斷標準:對患者實施中醫辨證分型,不同證型有不同表現,具體如下:(1)痰濁中阻型:惡心嘔吐,視物旋轉,食欲不佳,多夢,脈濡滑,苔白膩;(2)心脾兩虛型:頭暈目眩,懶言倦動,發膚無澤,面色暗沉,脈弱苔白;(3)風陽上擾型:眩暈如坐船,肢體麻木,心悸,耳鳴,觀舌象,苔黃質紅,脈弦細而數;(4)腎陰虛型:視力減退,口舌干燥,腰膝酸軟無力,情緒急躁,記憶力降低,舌苔薄白,脈搏弱而細。

1.2.2治療方法

對照組:該組患者治療中使用眩暈寧(生產廠商:桂林三金藥業,國藥準字:Z45020605),具體方法如下:口服用藥,1片/次,3次/d,每個療程30d。

研究組:本組患者的治療方案為半夏白術天麻湯辨證加減。方劑又如下藥物組成:半夏12g,白術12g,天麻12g,茯苓15g,生姜10g,陳皮10g,甘草 6g,大棗3枚。以上藥物以水共煎,取藥汁服用,每次煎制1劑,分成早晚2次溫服。該組每個療程10d。在以上基礎上隨癥加減,詳情如下:(1)氣傷血虛:此類患者的治療方劑中加入當歸、黨參、黃芪;(2)陰虛:給此類患者加用旱蓮草、女貞子;(3)氣虛:在藥物中加入人參;(4)血瘀:方劑中增加紅花、川芎、桃仁幾味中藥;(5)痰熱偏盛:方劑中去除生姜,加黃芩、膽南星、竹茹;(6)耳鳴重:加石菖蒲、郁金、蔥白;(7)濕重:在方劑中增加藿香、佩蘭;(8)肝陽上亢:方劑中將半夏、生姜去除,加入龍骨、珍珠母、石決明、鉤藤。

對患者治療期間的各類注意事項進行指導,告知患者保持飲食清淡,不要食用辛辣、寒涼等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另外,保持心情舒暢、規律作息對于提升療效也有益處。

1.3觀察指標

統計對比兩組的具體治療效果,其中眩暈以及其他一些伴隨癥狀、體征等均消失為治愈,癥狀、體征得到明顯改善,對工作、生活的影響較小為顯效;治療后癥狀有一定程度改善,影響工作生活,但尚可維持為有效;未達到以上標準為無效。

1.4統計學方法

用SPSS18.0軟件作為處理各項數據的統計學工具,計量類型數據、計數類型數據表現形式分別為(x±s)、(%),并分別接受t值、χ2檢驗,P<0.05代表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統計,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不良反應出現。詳見表1。

3討論

眩暈病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可由多種因素所引起,主要見于中老年人中。在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使得被該病癥困擾的患者不斷增多。另外,近年來,受到伏案工作、長時間看手機以及其他一些不良習慣的影響,年輕人中的眩暈癥發生率也有所升高。中醫學的主要致病原則為辨證施治,治療方案的靈活性強,更具有針對性。本研究將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療法用于眩暈病患者的治療中。方劑中的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天麻平肝益陽,息風止痙,茯苓寧心安神,生姜溫中止嘔,陳皮燥濕化痰,健脾開胃,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大棗保肝護肝。以上藥物聯合使用,能夠起到健脾燥濕、化痰降濁、平肝熄風的效果[2]?,F代醫學研究發現,該方劑有助于舒張血管,降血壓,讓眩暈癥患者的心血管功能以及嘔吐、頭痛等癥狀獲得較好的緩解[3]。本研究提示,半夏白術天麻湯在眩暈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任希. 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聯合暈痛定膠囊治療眩暈41例臨床觀察[J]. 中國民間療法,2019,27(08):35-36.

[2]張許鴿. 半夏白術天麻湯合澤瀉湯加味治療眩暈42例臨床觀察[J]. 湖南中醫雜志,2019,35(01):44-45.

[3]夏玉樹. 天麻鉤藤飲合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眩暈病的臨床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4):171-172.

猜你喜歡
半夏白術天麻湯臨床觀察
半夏白術天麻湯在高血壓病中的運用
半夏白術天麻湯合桃紅四物加減聯合西藥治療缺血性中風的效果
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性眩暈80例療效觀察
半夏白術天麻湯合甘麥大棗湯治療風痰阻絡型中風后抑郁50例臨床觀察
閆詠梅教授應用半夏白術天麻湯經驗
氨溴特羅治療兒童急性支氣管炎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