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當前暢通雙循環的幾點認識

2022-04-13 23:13劉桂平
清華金融評論 2022年4期
關鍵詞:雙循環金融疫情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對于我國經濟行穩致遠意義重大,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未來一段時期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也是金融改革發展的著力點。本文分析了當前國內大循環面臨的宏觀形勢和值得關注的問題,以及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體系面臨的主要不確定因素,并對暢通雙循環提出了幾點思考。

當前國內大循環面臨的宏觀形勢和值得關注的問題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格局逐步形成,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從宏觀形勢看,我國宏觀經濟整體平穩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國是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經濟增長符合預期,成為世界經濟恢復發展的最大貢獻國,占世界經濟的比重進一步提升,彰顯了我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確定性和成長性。同時,我國通脹率較低、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都在合理區間,外匯儲備充足,宏觀調控仍有空間。加之近兩年啟動的一系列逆周期和跨周期改革舉措,既實現了精準直達,也保持了貨幣政策總體穩健,沒有“大水漫灌”,宏觀杠桿率穩中有降,促進經濟增長的積極性因素逐步顯現,這將進一步提升經濟增長的穩定性。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我國不僅有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也有全世界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勞動力群體長期穩定等明顯優勢,而且在較長時間內面臨潛在經濟增長率較高、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營商環境越來越好等諸多有利因素,經濟發展呈現韌性強、潛力大、前景廣闊等特點,這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與底氣所在。

但也要看到,受持續反復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等因素影響,近期我國經濟發展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需要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出口增長強勁勢頭趨緩,消費和投資增長乏力,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面臨挑戰。我國率先控制疫情,擁有產業鏈供應鏈優勢,帶動我國這兩年外需增長十分強勁。2021年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關口。但隨著2022年全球疫情管控逐步放松和復工復產,我國外貿高增長勢頭將面臨挑戰。同時,受疫情多點散發等因素影響,國內需求增長放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固定資產投資近兩年平均增長3.9%,仍在低位徘徊。

二是關鍵領域“卡脖子”問題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亟待提高。我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制造”種類豐富,韌性較強。但一些關鍵核心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仍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一些關鍵核心部件高度依賴進口,對產業升級形成掣肘。

三是中小微企業經營壓力加大,保持市場主體整體活力面臨挑戰。疫情肆虐以來,在保供穩價、減稅降費、融資支持等一系列助企紓困政策作用下,我國市場主體的運行狀況整體向好。但不容忽視的是,近期受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用工難用工貴、應收賬款回款慢、物流成本高以及部分地區拉閘限電等多重因素影響,部分中小微企業經營情況不容樂觀,就業市場面臨一定壓力。

四是農村發展仍是突出短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任重道遠。近年我國農村居民收入顯著增長,據統計,202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9萬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1:2.88縮小到2021年的1:2.5,但絕對數的差距在擴大。與此同時,農村產業發展依然存在諸多薄弱環節。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仍有壓力;種業研發、農業關鍵核心技術、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亟待提高;部分地區農業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仍待加強。

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體系面臨的主要不確定因素

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需要兩個循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復、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等因素影響,國際循環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

第一,全球疫情反彈帶來的不確定性。德爾塔、奧密克戎等新冠病毒變種不斷出現,傳播能力增強,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反彈。美國和歐洲多國在經歷單日新增病例激增之后,逐漸趨于平穩,一些經濟體意圖選擇與病毒共存的策略,開始放松防疫措施,對全球經濟增長帶來不確定性。世界銀行近期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4.1%,比此前下調了0.2個百分點。

第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帶來的不確定性。當前主要經濟體通脹水平不斷上升,貨幣政策轉向態勢明顯。美聯儲公布3月利率決議,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到0.25%至0.5%區間,這也是美聯儲2018年12月以來首次加息。英國、印度央行已于2021年12月啟動加息,歐央行也在考慮可能加息,這將推動美元、歐元等回流,可能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大幅波動。一些新興國家將面臨跨境資本大規模流出風險,我國這方面的風險整體可控,但也不能忽視國際金融市場風險向我國傳導的壓力。

第三,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帶來的不確定性。在疫情沖擊下,全球生產力布局加速調整,加之地緣政治角力的影響,我國產業面臨向東南亞“分流”和向發達國家“回流”的雙重壓力,部分產業“缺芯斷鏈”,產業安全和競爭力受到威脅。據世貿組織預測,2022年全球貨物貿易將增長4.7%,增長勢頭較2021年明顯減弱。

第四,逆全球化和民粹主義帶來的不確定性。近年來逆全球化趨勢明顯,主要發達經濟體民粹主義思潮蔓延,美國在經貿、金融等議題上對多邊合作態度消極,全球治理體系的有效性面臨嚴峻挑戰,多年來自由開放的國際貿易投資環境出現顯著變化,貿易保護主義在一些區域和領域盛行。

暢通雙循環的幾點思考

雙循環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動態優化的過程。要堅持問題導向,秉承開放理念,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創新能力,進一步拓展雙循環的廣度和深度。要發揮金融功能作用,優化金融政策、市場和產品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一,要充分展示開放姿態,更加積極主動融入世界。改革開放40多年的實踐表明,中國的發展必須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推動雙循環必須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并引領世界經濟全球化。只有當我們更加積極主動融入世界經濟,變成一個更加開放的經濟體時,我國的經濟總量才可能在現有基礎上再上新臺階。在這方面金融部門應該、能夠也必須有所作為,要抓好已有金融開放措施有序有效落實,穩步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扎實推動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拓展“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空間,不斷完善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努力構建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金融體系。

第二,要充分挖掘我國市場容量大的潛力,統籌謀劃內需牽引經濟發展這篇大文章。最終消費和有效投資是擴大內需、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基石,中國有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這是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的稀缺資源。要把擴大內需與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針對我國消費現狀和消費結構變化趨勢,以及“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各專項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以創新思維精準布局最終消費和有效投資,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要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為經濟發展提供有效資金供給,推動構建更有利于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消費升級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支持城鄉居民提高消費意愿,增強持續消費能力。

第三,要充分發揮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作用,持續夯實穩增長、保就業的基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22年經濟工作的主基調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國民經濟的生力軍,在穩增長、保就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金融活水與小微企業相伴相生,小微企業是金融機構的主要客群,金融系統肩負著托舉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有效發展的責任與使命。要充分發揮好接續轉換的市場化貨幣政策工具的撬動作用,深入實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進一步加大對首貸、續貸、信用貸款支持力度,持續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為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第四,要充分彰顯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全力推進科技創新。世界經濟發展史表明,在每一輪產業革命中,科技創新始終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我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要充分彰顯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用新型舉國體制聚力解決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已有的三次產業革命表明,每一次產業革命的實現都離不開金融創新的支撐。要緊緊圍繞“卡脖子”融資需求,推動完善金融創新體系,特別要發揮好資本市場推動科技創新的作用,支持健全科技、產業、金融良性互動的創新生態體系,盡快形成“科技驅動—現代金融—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第五,要充分認識農村發展在雙循環中的特殊地位,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叭r”是國民經濟的“壓艙石”,糧食等初級產品是暢通雙循環的基礎要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要精準把握農村地區特別是脫貧地區產業發展的金融需求,持續鞏固和完善支持鄉村振興的金融政策體系,扎實做好糧食安全、種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

第六,要充分激發有為政府的治理潛能,更好推進財政、金融、產業、就業等政策形成合力。長期的宏觀調控經驗積累,使我國政府的“有為政府”形象在當今世界日益凸顯。當前形勢下,尤須大力提高政府的治理效能,打好財政、金融、產業、就業政策組合拳,進一步提升有利于“六穩”“六?!闭叱雠_的質效和協同性,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設計和逆周期調節,加強預期管理。

中國經濟經過70多年的積累,已經具備雄厚的基礎,經濟總量穩居全球第二。40多年的改革開放為中國經濟注入了強大的活力。進入新時代,黨中央領導我們解決了許多過去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發展難題,正朝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我們相信,中國經濟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劉桂平為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本文編輯/秦婷)

猜你喜歡
雙循環金融疫情
中國削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實現“內外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戰疫情
雙循環需要怎樣的科技創新生態?
疫情中的我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疫情應對之爭撕裂巴西疫情應對之爭撕裂巴西
央企金融權力榜
民營金融權力榜
多元金融Ⅱ個股表現
五年制建筑裝飾專業“雙循環”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