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杜拉的道德推脫理論綜述

2022-04-13 02:21楊文登
心理研究 2022年2期
關鍵詞:個體制裁道德

楊文登 梁 爽

(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廣州 510006)

1 班杜拉道德推脫理論的思想由來

道德推脫理論的提出與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所處的時代背景、個人生活經歷與學術思想發展密不可分。

首先,道德推脫理論的提出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兩次世界大戰導致了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對西方國家等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人們在戰后開始積極尋求經濟發展的方略,新的全球性經濟系統迅速重建,經濟形勢不斷向好。但隨著物質供應不斷豐富,物質至上的消費主義、“去中心” 的后現代主義等思潮紛紛在現實生活和文化藝術中涌現,從1950 年代初期到1970 年代,部分社會大眾對生活失去了信念,渴望無序與狂歡的浪漫主義狀態,性解放運動興起,犯罪率不斷攀升,貧富分化嚴重,階級矛盾尖銳(朱靜雅,胡文遠,2017)。班杜拉一直試圖了解世界大戰中法西斯人性泯滅與戰后部分民眾道德墮落的原因,他所提出的道德推脫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對這些時代所蘊藏的問題進行的學術回應。

其次,道德推脫理論的提出與班杜拉的個人生活經歷密切相關。 班杜拉出生在加拿大離埃德蒙頓大約50 英里的一個小鎮,他在小鎮唯一的學校里進行了大學前的預科教育。該校只有兩名教師,教學資源貧瘠。班杜拉在很小的時候便較為自立,將學習當作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技能。 他在高中四年級的夏天,為了賺取大學的學費,直接參與了育空地區最北部苔原地區的阿拉斯加公路的修繕(這條公路每年都會因冰雪融化而遭到破壞)。 在那里,他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物,他們有曾經的官員、放貸人等,都是來自不同社會背景的難民。正是由于在社會中學習、經歷過的這些悲歡離合的故事,班杜拉對人類境況的理解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Zimmerman &Schunk,2003)。這些獨特的早期教育背景和生活經歷塑造了班杜拉后來的觀點,尤其在他成長的青少年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初期人們對法西斯的崇拜及后來納粹對人類的巨大傷害,使班杜拉對人性與道德的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最終提出了道德推脫理論。

最后,道德推脫理論是班杜拉個人學術思想發展合乎邏輯的結果。 1971 年,班杜拉提出了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既不是單向地受內在力量的驅使,也不是單向地受環境條件的控制,人的內部因素、行為和外部環境三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決定的。人的行為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或創造環境,而改變或創造的環境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的行為。 這正是班杜拉的交互決定論思想的核心。后來,班杜拉從社會學習交互論出發,把人的道德品性的形成與發展看作是個人在與環境相互作用中的社會化過程。 在研究個人內部因素對環境、 品德形成和發展的作用時,班杜拉發現自我譴責反應一般可以作為自我約束的條件而避免個體作出不道德行為,但個體有時會通過種種方法從應受譴責的結果中脫離出來,使自己免于受責。這表明人們即使形成了個性、處事的道德原則和自我評價系統,仍然會做出不道德行為并通過自我推脫而感覺良好。 這一具有重大社會意義的問題,開始被社會學習理論所關注 (沈莉萍,2001)。1986 年,班杜拉從社會認知理論的角度首先提出了道德推脫的概念,并試圖解釋這一潛在的心理過程。此后的幾十年里,班杜拉不斷對道德推脫機制進行整合與系統化,在2016 年出版了《道德推脫:人們如何會實施傷害并與之共存》(Bandura,2016)一書,對道德推脫的概念、作用機制以及在生活中的表現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闡述。

2 道德推脫理論的內涵

一個人道和自治的社會根植于道德自我制裁。人們持續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且必須承擔自己所做的事情和自我評價的后果。 道德自我制裁使大眾的行為符合道德標準。然而,道德自我制裁的力量也可以被“中性化”(neutralize)。 社會認知理論提到了實現這種“中性化”的心理社會機制。 道德自我制裁與有害行為的脫離使人們在做出有害的行為的同時,仍然可以與自己和平共處(Bandura,2016)。

大多數關于道德的理論和研究更關注道德標準和道德推理的獲得,通常不太關注道德行為。但道德標準的獲得只是行使道德責任的“前半截”。 道德標準,不管被描述為良心、道德規定抑或道德原則,都不能作為行為的內部調節者。 人們經常面臨從事有害活動的壓力,這些活動會提供預期的益處,但會違反自身的道德標準。 人們為了參與這些活動并說服自己,就必須從有害行為中剝離出道德,或者賦予有害行為其他有價值的目的。 脫離道德自我制裁能夠使人們與自身所持的道德標準進行妥協,同時仍保留自己完整的道德感(Bandura,2016)。

班杜拉在社會認知理論基礎上發展了道德推脫的概念,目的在于探討某些人能夠做出殘忍的行為卻沒有明顯痛苦的原因。班杜拉認為,道德推脫是個體存有的一套相互關聯的認知策略或機制,試圖將自身行為與內在價值觀分離開來,避免個體行為因違背價值標準而導致自我制裁 (Bandura,2014)。Moore(2008)在班杜拉提出的道德推脫概念基礎上,指出道德推脫是個體喚起認知的一種傾向,即重新理解自己的行為,使得行為看起來傷害更少,最小化個體對于行為責任的理解,或者降低自己行為可能引起他人痛苦的知覺,從而免除自我制裁。

此外,在班杜拉看來,道德并不完全是個體精神層面的事情,它還存在一定的社會性??紤]到個體有許多脫離道德自我制裁的手段,整個社會就不能僅僅依靠個體來維持道德。 無論人類的道德標準多么公正與合理,人們仍可能會在表現出殘忍行為的同時保持積極的自尊。 因此,為了社會能夠人道地運作,必須建立維護道德和遏制殘忍的社會制度。這樣無論主體的實踐是個人的還是社會的,人們都很難從自己的行為中刪除人性(Bandura,2016)。

3 道德推脫的八種作用機制

任何一個不道德的行為,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道德分析點所構成的行為系列: 在不同的道德分析點上可以產生不同的道德推脫機制。 所有這些道德推脫機制的激活都可能促使個體在道德的名義下執行不道德的行為。其中,行為主體可以從不道德的行為表現本身、該行為所導致的結果、行為所針對的對象等各個環節,為自己的行為找到不同的辯護理由,以避免遭受道德自我譴責的痛苦(高申春,2000)。

道德推脫作為個體存有的一套相互關聯的認知策略或機制(Bandura,Caprara,Barbaranelli,Pastorelli,& Regalia,2001; Bandura et al.,1996),一共包含八種成分,即:道德合理化(moral justification)、委婉化表達(euphemistic labeling)、有利對比(advantageous comparison)、 責任轉移(displacement of responsibility)、責任擴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結果曲解(distortion of consequences)、非人化(dehumanization)和過失歸因(attribution of blame)。這八種道德推脫機制都可以使道德自我調節過程失去調節和控制作用,使個體表現出更多的不道德行為而沒有伴隨內疚感。

圖1 顯示了在道德自我調節過程中的選擇性推脫機制。 必須明確的是,此圖僅僅是表示道德推脫的不同機制產生作用的示意圖,而非其產生作用的先 后 順 序 的 過 程 模 型 (Mcalister,Bandura,&Owen,2006)。

圖1 道德自我調節過程中的選擇性推脫機制

根據具體作用的不同,道德推脫的八種成分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使內部道德控制失效的機制,包括道德辯護、委婉標簽和有利比較。這類機制推動個體對自己的殘忍或傷害行為進行認知重構,使得行為對潛在對象的傷害看起來更小。 “道德辯護”是人們試圖改變自身對事件的解釋或評價,以便之后再為自己的有害行為作出辯護;“委婉標簽” 認為委婉的語言可以提供一種便利的方式,用以掩飾那些本該受斥責的行為,從而使行為看起來比較仁慈或可以接受(Bandura et al.,1996);“有利比較”就是通過與更有害的行為進行對比,使得自己的行為看似相對無害。

第二類是模糊或者最小化個體在殘忍行為中所產生作用的機制,包括責任轉移、責任分散以及忽視或者歪曲行為的結果。責任轉移或者責任分散的認知機制可以最小化個體在實施殘忍行為中應該承擔的責任。 責任轉移往往是將自己行為的責任歸因于權威人物或者外界的壓力; 責任分散往往是將責任歸因為整個群體的所有成員。

第三類是關注受害者的不好的、 令人討厭的行為或者特征的機制,包括非人性化和責備歸因。通過貶低受害者這一非人性化的思想來重構行為的結果,最小化行為的后果或者最小化這些行為可能引起他人痛苦的知覺,可以免除個體內在道德標準對自己的控制,使自己的標準與行為免除認知上的沖突 (Baker,Detert,& Trevino,2006; Bandura et al.,2001)。

4 道德推脫理論在六個領域中的應用

第一是娛樂行業。 人們把大部分空閑時間花在電視世界和網絡世界。在娛樂產品中,商業廣播行業大量使用無端暴力,讓觀眾相信暴力是可以出售的(Bandura,1973; Gerbner,Gross,Morgan,&Signorielli,1980)。 電視日復一日地為觀眾提供無限的機會,讓他們在舒適的家中了解所有的殺人行為。 這樣使人們越來越擔心電視暴力對觀眾產生可能有害的影響:引發人們對道德問題擔憂的,不是暴力本身,而是無端暴力的嚴重商業化,以及娛樂行業逃避責任的方式。 因此,這會產生四種媒體效果,分別是教學效果、動機和自我調節效應、脫敏和習慣化效應,以及現實的社會建構。

第二是槍支行業。 通過將持有槍支等同于言論自由,為槍支行業創造了一個道德合理化的借口。一句“槍不殺人,人殺人”的口號,將槍支從因果因素的混合中移除,可以免除槍支——及其制造商——在槍支暴力中的所有作用。 這種因果分離類似于聲稱“導致肺癌的決定因素是人,而不是香煙”。道德推脫在槍支行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提供了達到預期目的的致命手段。

第三是企業界。 班杜拉從兩大類活動的角度來論述企業界的道德推脫。 第一類活動涉及金融業的違規行為,主要是房屋抵押、商業貸款和股票交易等大規模金融活動。它們不僅包括私人交易,還包括機構和退休基金的投機性投資,這些活動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經濟。 第二類活動涉及損害人類健康的商業產品的開發和營銷,以及使用嚴重危害工人健康的生產方法。 對待違法活動一共有三種制裁類型——法律制裁、 社會制裁和植根于個人道德標準的自我評價制裁(Heffernan,1986)。 一個基于負面制裁的理論必須解釋這些影響模式在規范越權行為方面是如何協調一致的。 對不同類型的非法活動,其威懾力量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自我制裁在財產犯罪中的影響可能小于在人際犯罪中的影響,個人可能會因為傷害他人而譴責自己,但不會因為在所得稅上作弊而譴責自己。此外,隨著文化價值觀的改變,這些制裁的作用可能會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

第四是死刑。 謀殺等令人發指的罪行會激起公憤,并引發社會要求處死犯罪者。奪走人的生命是一個國家可以實施的最終懲罰。然而,制度化地殺害一個人會引發深刻的道德問題。 為了緩解這個道德問題,國家提供了宗教、哲學和功利主義的理由,使個人和社會可以接受死刑。但是,關于死刑的爭論再多也無法消除死刑涉及殺人的現實。 將一個人處死需要從執行過程的每個階段剝離道德。當執行死刑時,道德推脫會隨著個人在社會、 司法和執行層面的參與程度的增加而發揮作用。 道德推脫可以緩解公眾對國家實施死刑的疑慮,尤其是公眾以抽象的“死刑”標簽來看待罪犯的時候。

第五是恐怖主義和反恐。9·11 事件后,恐怖主義變得愈加普遍。 班杜拉分成兩部分內容來分析道德推脫在恐怖主義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側重于恐怖主義的性質以及恐怖分子如何使用恐怖暴力作為社會變革手段的道德; 第二部分探討了軍事反恐所帶來的道德困境,其采取的形式、理由的合法性以及執行所體現的道德。 恐怖分子面臨著一個特別棘手的道德悖論: 他們不分青紅皂白地以無辜者的生命作為實現其社會與政治目的的手段,但其行為又與他們所信奉的價值觀背道而馳(Haritos-Fatouros,2012)。很多理由都能成為恐怖分子參與恐怖活動的道德托辭。 持“神圣”理由的恐怖分子認為自己是在執行上帝的命令,愿意殺死他人并為來世的獎勵而殉道; 以世俗為導向的恐怖分子旨在驅逐壓迫性的社會習俗和推翻專制政權,從而改善人們的生活;支持功利主義的恐怖分子認為,恐怖行為造成的傷害,與他們給受害者帶來的廣泛社會福利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其次,反恐人員在設計和執行他們的活動時,極大地發揮了道德推脫的作用,比如,自衛時使用武力在道德上很容易被證明是正當的。

第六是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 本世紀人類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是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人們正在目睹危險的全球變化以及不斷惡化的生態系統,包括地球溫度升高、森林砍伐、荒漠化擴大、冰蓋和冰川融化、低洼沿海地區洪水泛濫、惡劣天氣事件、主要地區表土和含水層枯竭、糧食產區、海洋酸化、魚類資源枯竭、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以及地球生命支持系統的退化。簡而言之,人類正在破壞已經進化了億萬年并保持宜居的地球生態系統。 地球變得不適合未來的人居住會引發深刻的道德問題,其中關鍵的道德問題涉及我們是否愿意做出改變來減輕對未來造成的傷害。 由于我們的后代對我們來說似乎是遙遠的抽象概念,這很難引起大眾的同理心以及道德上的自我制裁。但是,作為對我們的子孫后代負責任的管理者,我們必須對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道德自我制裁,這樣才有利于人類和自然的和諧相處。

5 評價

人類如何在做出殘忍事情的同時,還能和自己和平相處? 班杜拉明確闡述了社會心理機制如何運作,通過該機制人們有選擇地將道德自我制裁與有害行為分開。比如,他們將自己的有害行為神圣化為有價值的事業; 他們通過責任轉移和分散來自我開脫; 他們盡量減少或否認自己的行為帶來的有害影響; 他們貶低所虐待的人,并責怪其給自己帶來痛苦。另外,班杜拉提出的社會認知理論不僅規定了道德推脫的八種形式,還規定了自我調節過程中破壞道德控制的四個位點。 這種概念上的特殊性指定了每個位點所需的心理社會措施的類型,以抵消道德自我制裁與有害行為的脫離。

道德理論通常只關注個人層面,而班杜拉的道德推脫理論的范圍是獨特的,他富有洞察力地將道德推脫延伸到了社會系統層面。在該層面,大規模的不人道行為得以實施。 班杜拉提出的理論講述了關于道德推脫如何在個人和社會系統層面削弱或消除道德自我制裁的不人道做法,討論了生活的主要領域以及選擇性脫離的社會后果,對自然環境中道德推脫的分析提供了豐富而細致入微的知識,說明人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面臨的道德困境中妥協自己的道德標準,并仍然保持對自己的積極看法。

此外,班杜拉對當前時代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具有啟發性的新觀點。他研究了道德推脫在娛樂業、槍支行業、煙草公司、企業界多個重要行業,以及在恐怖主義、死刑與生態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比如,班杜拉討論了軍事反恐帶來的道德困境以及社會在打擊恐怖主義根源方面所面臨的挑戰; 探討了道德推脫的各種機制如何使普通人在不痛苦的情況下將一個人處死; 闡述了道德推脫在阻礙環境可持續性發展方面的作用??傊?,道德推脫理論的獨特貢獻在于通過對道德自我調節功能失效的解釋,將這些認知機制組合成了一個清晰而連貫的理論(Detert,Trevi n?o,& Sweitzer,2008)。 精通各種道德推脫模式的人們可以看穿他人自我免責的方法,因此讓犯錯的人難以成功地運用該模式。最后,遏制道德推脫產生有害行為的策略必須適合道德控制脫離的軌跡,這是未來研究的一個有效途徑。

猜你喜歡
個體制裁道德
行為免疫系統對個體就醫行為傾向的影響*
制裁之痛
“道德即自然”新證——儒家生生倫理學對道德與自然關系的思考
中國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道德認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歐盟對白俄羅斯制裁延長一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