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肺康復治療對冠心病患者的應用效果及生活質量評分影響評價

2022-04-13 06:02李晨剛
智慧健康 2022年36期
關鍵詞:心肺冠心病康復

李晨剛

張掖市第二人民醫院 心內科,甘肅 張掖 734000

0 引言

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不斷增多,致死率及致殘率也在不斷提升,已成為社會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心血管疾病人數已達2.9億,而冠心病患者達1100萬[1],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F代人生活節奏加快、精神壓力增加、運動量缺乏、脂肪酸飲食及不規律的作息,使得罹患冠心病的人群越來越年輕化,隨著現代人整體健康水平的下滑,當務之急是控制冠心病的發生,并降低其致死率及致殘率。疾病的治療方式較多,如藥物治療、PCI術治療、干細胞移植或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等,可使多數患者獲益,但也有并發癥多、技術復雜、費用高及效果有限等問題[2]。心臟康復治療是此類疾病良方,通過運動訓練、呼吸訓練及健康教育等經濟有效的輔助治療方式,使得患者的軀體、心理及社會功能得到綜合提升,隨著心臟康復治療理念的推廣及相關指南的推薦,此種治療方式獲得顯著效果,能切實改善患者現狀[3]。鑒于此,本次研究選取102例冠心病患者為主體,探討心肺康復治療對其產生的積極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以102例冠心病患者為主體展開,研究時間為2019年3月-2021年3月。納入標準:①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冠心??;②患者意識清楚,病情穩定;③既往無此運動習慣;④積極配合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運動障礙;②合并重要臟器功能不全;③合并嚴重心律失常;④3個月內接受過心臟手術或介入手術。將這些患者采用隨機抽簽的方式分成2組,即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8例,女23例;年齡40~81歲,平均(60.41±7.34)歲;病程1~15年,平均(5.56±1.12)年。觀察組患者中男30例,女21例;年齡為39~80歲,平均(60.78±7.28)歲;病程1~14年,平均(5.78±1.10)年,兩組患者以上基線資料的選取具有良好的協調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利尿、糾正電解質、控制感染、擴張血管等藥物治療。

觀察組采用心肺康復治療。①健康教育:結合患者的實際年齡及受教育程度,對其開展健康知識宣教,提升其對冠心病的認識,與其保持交流,耐心與患者溝通,講解心肺康復治療過程中的具體注意事項,提高其依從性,營造一個良好的治療氛圍。②加強呼吸訓練: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擴胸、彎腰、四肢活動等呼吸功能訓練,指導患者堅持腹式呼吸練習,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將其右手置于上腹部位置,手按壓腹部,腹部保持回縮,呼氣時將腹部鼓起,再通過鼻部吸氣;指導患者堅持縮唇呼吸操練習,緊閉嘴唇后吸氣,再通過鼻子吸氣,使得腹部得以鼓起,屏氣2s,呼氣時將氣體緩慢呼出,配合彎腰及擺手等動作,使得身體得以放松。③開展熱身運動:患者實施有氧運動前,先進行5~10min的熱身運動,以精力拉伸、低水平有氧運動為主,拉伸全身關節及肌肉,監測患者的心肺負荷情況,如心率及呼吸平穩,可適應熱身運動頻率,則縮短熱身運動在5min以內;如患者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則延長熱身運動時間,中間多間隔休息,確?;颊咴谄椒€狀態下熱身,全身肌肉關節得以激活。④加強運動訓練:根據患者機體狀況制定適宜的運動計劃,主要開展有氧運動、阻抗訓練、柔韌性訓練等,使得最大心率達到60%~70%,氧耗量達到最大攝氧量40%~70%。通過踏車、爬樓梯及快走等方式,進行有氧運動,根據患者體能逐漸增加運動強度,每次30min,每周3~5次,直至患者自感勞累;指導患者進行抗阻運動,通過彈力帶及啞鈴等方式,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宜;通過放松訓練,鍛煉患者的柔韌性,采用精力拉伸法,鍛煉其肩部、腰背部及腿部肌肉,每個部位拉伸10s,逐漸延長至90s,患者保持正常呼吸,以無牽拉感為宜,每個動作重復3次,每次持續10min。運動過程中了解患者有無不適現象,如出現則立刻停止運動,并提醒患者運動時注意調整呼吸,禁止憋氣。⑤同伴支持:向患者發放每日運動監測與評估日記,通過同伴教育支持的方式,讓患者獲得更多支持,從而對自身疾病的恢復抱有信心,提升其自我效能及依從性,自覺投入到每日的運動訓練中,提升其運動信念,進而獲得良好的康復效果。

1.3 觀察指標

(1)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及監測指標評估其康復情況,其中顯效表示患者胸痛及心悸等癥狀完全消退,心電圖恢復正常,心功能提升2級以上;有效表示患者胸痛及心悸等癥狀得以顯著緩解,且心電圖趨于正常,心功能提升1級以上;無效表示患者臨床癥狀及指標無變化,心電圖及心功能無明顯變化??祻涂傆行?(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生活質量評分:干預4周后,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QOLI-74)加以評估,共74個條目,19個因子,每個條目為1~5分,包含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物質生活狀態等4個維度,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越優。

(3)心肺功能指標:干預前和干預4周后,采用邁瑞醫療器械公司UME-C7型心電測試儀測定患者的心率及收縮壓,計算其收縮壓乘積(PRP),采用安徽安科智能裝備有限公司FGC-A型肺功能測定儀檢測患者肺活量,并記錄其無氧閥、峰值氧攝取量以及峰值氧脈搏。

(4)負面情緒:干預前和干預4周后,借助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焦慮情緒,總分以50分為臨界值,低于50分即正常,50分以上即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癥狀。借助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抑郁情緒,總分以53分為臨界值,低于53分即正常,53分以上即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狀。評分越高,患者負面情緒越嚴重。

(5)運動能力:干預前和干預4周后,通過CPET計算患者運動耐量(METs)。6分鐘步行距離(6MWT):30m開闊平坦的路面每間隔5m設置標記,指導患者在此路段折返行走6min,標記其最終位置。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系統,進行對比和檢驗值計算,生活質量評分、心肺功能檢測結果及負面情緒評分行t檢驗,康復效率行χ2檢驗,P<0.05表示研究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康復總有效率結果對比

觀察組康復總有效率96.08%,顯著高于對照組78.43%(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康復總有效率結果對比[n(%)]

2.2 兩組患者干預后GQOLI-74評分結果對比

觀察組干預后GQOLI-74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GQOLI-74 評分結果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GQOLI-74 評分結果對比(±s)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肺功能指標測量結果對比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標基本一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心肺功能指標存在較大差距,觀察組各項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肺功能指標測量結果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肺功能指標測量結果對比(±s)

2.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負性情緒評分情況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AS及SDS評分基本一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AS及SDS評分存在較大差距,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負面情緒評分結果(±s)

表4 對比兩組干預前后負面情緒評分結果(±s)

2.5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METs及6MWT情況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METs及6MWT基本一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METs及6MWT存在較大差距,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METs 及6MWT 情況(±s)

表5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METs 及6MWT 情況(±s)

3 討論

冠心病多由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及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引起,患者常見胸悶、胸痛等現象,使其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F階段臨床主要采取藥物治療,但不良反應嚴重,加重患者經濟負擔,對其心理產生較大影響,導致其出現負面情緒,影響其預后[4]。

康復醫學是一門綜合學科,其包含心理治療、作業治療及康復療法,為心臟功能的康復奠定基礎,使得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得以降低,減少反復住院率,使得患者盡快恢復最佳狀態,回歸到正常生活及崗位中[5-6]。應為患者尋找多種綜合治療的方法,減輕疾病對其造成的困擾,減輕其家庭經濟壓力??祻歪t學貫穿疾病治療始末,安全性也得到大量臨床試驗證實[7]。心肺康復治療作為一種無創的治療方式,其能對患者心理及行為進行有效干預,使其社會功能不斷提高,負面情緒得以改善,患者的運動耐力及心理狀態得以提高,其廣泛運用在心臟病學、呼吸病學領域,使得患者心肺功能得以改善[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康復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通過心肺康復治療,重視患者呼吸訓練,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增加冠狀動脈血流,使得患者的心肌缺血及缺氧狀態得以調整,心功能得以提升。而呼吸訓練可糾正患者錯誤的呼吸方式,指導其正確呼吸,運動時多攝入氧氣,滿足身體所需,減少機體缺氧對其產生的不利影響。同時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心肺功能改善優于對照組,GQOLI-74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METs及6MWT評分也顯著高于對照組,可見心肺康復治療后患者的心肺功能、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得以全面提高。心肺康復治療為患者制定科學的運動計劃,長期堅持可提高患者運動適應性,改善其肌肉代謝、肌肉纖維結構以及心肺功能,從而使得患者的有氧閾值得以提高,血液循環得以改善,穩定患者病情,減少心絞痛發作概率,使其運動耐力得以提升,軀體活動受限得以改善。

心理狀態是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體現,冠心病患者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郁、對疾病逃避等,心肺康復治療不僅注重患者身體機體方面的干預,也注重其心理方面的干預,將心理干預貫穿整個運動治療過程中,并通過同伴支持,讓患者獲得更多疾病恢復的信心。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負面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證實患者積極開展心肺康復治療后,其心理狀態得到調整,促進其身心健康,使其疾病向良好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采用心肺康復治療后不僅有助于提升其心肺功能,還能改善其運動耐量,提升其生活質量,改善其負面情緒,進而獲得良好的康復效果。

猜你喜歡
心肺冠心病康復
心肺康復“試金石”——心肺運動試驗
小象接受心肺復蘇
中醫急診醫學對心肺復蘇術的貢獻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義
茶、汁、飲治療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腦卒中患者康復之路
“心肺之患”標本兼治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醫治療探析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