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風后偏癱康復護理中應用中醫特色護理的研究

2022-04-13 06:02黃莉
智慧健康 2022年36期
關鍵詞:偏癱中風量表

黃莉

開平市中醫院 康復科,廣東 開平 529300

0 引言

中風即腦卒中,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致殘率,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大部分中分患者治療后會出現運動功能、語言功能或吞咽功能等后遺癥,其中偏癱是最常見的中風后遺癥之一,可導致患者機體功能及生活質量均明顯下降,并增加家庭、社會等層面的經濟壓力和精神負擔[1]。根據以往的臨床護理經驗,中風患者發生偏癱后3個月屬于最佳恢復期,在該階段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復護理對其偏癱改善和生活質量提升具有重要意義。西醫常用的常規康復干預以肢體功能鍛煉為主,用于中風后偏癱患者的護理中有良好的近期效果,但對于遠期恢復的作用欠佳[2]。中醫特色護理可通過推拿按摩、低頻刺激、中藥熏洗等特色技術增強患者近期遠期肢體功能恢復效果。本文選取本院就診的中風后偏癱患者70例作為研究樣本,旨在分析中醫特色康復干預的臨床應用效果與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中風后偏癱患者中隨機抽取70例作為研究樣本,通過抽簽法分成對照組35例和觀察組3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2例,女13例;年齡55~75歲,平均(65.38±2.55)歲;病程7~87d,平均(43.6±2.4)d。觀察組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56~74歲,平均(65.41±2.63)歲;病程10~85d,平均(44.2±2.5)d。將不同組別一般資料輸入統計學軟件內進行對比研究,結果顯示P>0.05,即具有對照研究可行性。本研究已上報倫理委員會并獲得審批。

納入標準:患者入院后進行檢查確診為中風后偏癱;患者交流和認知功能正常;已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屬本次研究的方法、流程及注意事項,并獲得其同意。

排除標準:顱腦嚴重受損;原發性偏癱;精神障礙或意識障礙。

1.2 方法

對照組的護理方法為常規康復干預,包括良肢擺放,觀察和記錄患者皮膚溫度和顏色。實施康復訓練時盡早實施良肢擺放以及被動活動,幫助患者更換體位,指導患者進行肢體功能主動活動。開展床旁健康教育,加強患者和家屬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提升其護理依從性等。

觀察組的護理方法為中醫特色康復干預,具體如下:①推拿按摩,按照頭頸面、腰背和四肢的順序對患者進行按摩,力度從輕到重,以患者耐受度為標準,根據不同證型在對應穴位處實施揉、拿、捏和按等手法按摩。在患者涌泉、合谷、手三里以及足三里等處推拿。②拍打,指導患者應用健側上肢對患肢的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大腸經,或下肢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胃經等進行拍打,每次持續10~15min即可。③中藥熏洗,根據患者的病情配置不同中藥液,在熏洗機內加入適量中藥液,保證室內溫濕度適宜,將患者患肢浸泡在中藥液中熏蒸30min,每日熏洗2次。④耳穴壓豆,根據患者不同證型選擇穴位,通常選擇皮質下、耳大神經點以及枕小神經點處的主穴,在穴位上使用膠帶固定王不留行籽,持續按壓30s后暫停30s,然后繼續進行按壓,按照這種頻率在每個穴位都反復按壓5~6次。⑤低頻電療儀療法,在患肢上貼電極片,根據患者耐受度設定頻率,每次治療30min,每日治療1次。⑥情志護理,可通過移情法轉移患者注意力,可鼓勵患者參加一些簡單的娛樂活動,或者觀看歌舞、相聲及其他影視作品轉移其對疾病和康復的注意力,以減輕患者的焦慮,也可以聯系家屬使其陪伴患者進行社交緩解其抑郁情緒。也可以開展情志相勝干預,喜勝憂是情志相勝干預中的重要部分,護理人員應通過熱情親切、耐心的服務獲得患者的信任,鼓勵患者傾訴內心想法以評估其心理狀態,日常護理中可為患者講輕松的笑話,或引導其回憶過往愉悅的事件,體會當時的心情以緩解其憂慮。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評分、腦卒中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以及腦卒中生活質量量表(SIS)評分。

①FMA量表共100分,分為上肢功能評分和下肢功能評分,分別占66分和34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運動功能恢復效果越好[3]。②NIHSS量表總分0~42分,分數越低即神經功能缺損越輕微。③ADL量表總分0~100分,分數越高即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佳[4]。④SAS量表總分超過50分,則說明患者出現了焦慮情緒,因此評分越低則焦慮程度越輕;SDS量表總分超過53分,則說明患者出現了抑郁情緒,因此評分越低則抑郁程度越輕[5]。⑤SIS量表包括力量情況、手功能恢復、行動能力以及記憶交流能力4個維度評分,每個維度最高均為10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6]。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中的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均利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給予檢驗分析,計量資料的輸出形式為“均數±標準差”,檢驗形式為t值,計數資料的輸出形式為百分比,檢驗形式為卡方,當概率值P<0.05,則表明檢驗的數據之間存在明顯差異性。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FMA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FM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FMA評分相較于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FMA 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FMA 評分比較(±s)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NIHSS、ADL、SAS及SD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NIHSS、ADL、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ADL評分相較于對照組更高,NIHSS、SAS、SDS評分相較于對照組更低,統計學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NIHSS、ADL、SAS 及SDS 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NIHSS、ADL、SAS 及SDS 評分比較(±s)

2.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I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SI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IS評分相較于對照組更高,統計學差異明顯(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IS 評分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IS 評分比較(±s)

3 討論

中風即腦卒中,屬于常見的腦血管病變,近年來因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發生了較大的轉變,且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使得中風患者數量不斷增加。中風的主要病因是患者腦組織血供下降造成缺氧缺血,可嚴重損傷神經功能并導致肢體功能受限。偏癱是中風患者恢復期發生率較高的后遺癥,偏癱會導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活動能力不同程度下降,并出現言語不清、半身不遂以及口眼歪斜等多種不良情況,加之病情影響下患者存在不良情志,可影響康復效果,故需要采取高效的康復護理提升其康復效果[7]?,F階段臨床中主要通過康復護理干預對偏癱患者的肢體功能障礙進行改善,西醫方面的康復護理重點在于關節運動、體位運動的訓練減輕肌肉痙攣癥狀,從而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再次建立運動反射弧,以此改善和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雖然該種康復護理干預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這種單純的肢體功能鍛煉對患者后期精細運動恢復的促進效果有限,無法更好滿足中風后偏癱患者的護理需求,故需要選擇更為有效的康復護理干預提升效果[8]。

中醫特色護理操作簡單,易推廣,安全性高,遵循中醫學中的整體掛念以及辨證施護思想原則,因此該種護理模式的操作可以規避常規護理的盲目性。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經過中醫特色護理干預后FMA、ADL、SI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NIHSS、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經統計學比較組間差異有意義(P<0.05),即其偏癱所致肢體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神經功能缺損均能得到良好改善,同時患者不良心理改善優于對照組,生活質量提升優于對照組,提示該種護理模式在臨床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和價值。觀察組實施中醫特色護理中主要包括推拿按摩、中醫拍打、耳穴壓豆、中藥熏洗、低頻治療等,推拿按摩可以調節患者臟腑功能,活血化瘀,通經舒絡,消腫止痛,還可以活化關節以避免肌肉萎縮或關節麻痹。拍打能夠改善機體的陰陽失衡情況,可以通經導氣;中藥熏洗能夠對其患肢循環進行改善,發揮活血化瘀、祛濕散寒以及疏通經絡等多項功效;耳穴壓豆能夠調節穴位對應的臟腑功能,具有良好的寧心安神和滋陰潛陽的作用;低頻治療可以刺激肌肉神經組織,促進肌肉收縮以恢復其正常功能,改善患者異常的肢體運動功能[9]。此外情志護理通過移情法、情志相勝法等措施幫助患者轉移對偏癱康復效果產生的焦慮、憂慮等不良情緒,建立康復的信心,并聯系家屬給予患者鼓勵、安慰、陪伴和監督,促使患者以樂觀積極的狀態面對長期枯燥的康復鍛煉,這也有利于從心理層面對患者生理層面產生良性刺激,生理與心理相互影響,能夠有效提升患者康復護理效果,促進其偏癱癥狀盡快消失,恢復正常生活[10]。

綜上所述,中風后偏癱患者接受中醫特色康復護理可有效修復肢體功能,改善生活質量,促進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健康心態的恢復,故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偏癱中風量表
循經往返灸治療腦卒中痙攣性偏癱的臨床觀察
預防中風應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壓偏低也要警惕中風
回藥失荅剌知丸治療中風后癡呆的療效觀察
腦卒中偏癱早期運動康復
三種抑郁量表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分析
神經松動術對腦卒中偏癱肩痛的療效觀察
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編制
中學生智能手機依賴量表的初步編制
PM2.5健康風險度評估量表的初步編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