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政背景下構成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

2022-04-15 16:11湛素丹
綠色包裝 2022年3期
關鍵詞:中國元素課程思政傳統文化

湛素丹

摘要:構成基礎課程是高校設計學院中開設的一門集元素形象、色彩應用、三維空間于一體的學科基礎必修課。該課程在倡導“課程思政”的今天,將區域文化中的非遺、民俗、嶺南優秀文化等文化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等融入,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課程思政結合在構成基礎課程中,能提升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達給學生。本課程將植入大量民俗藝術的例子,讓學生從文化、藝術、審美幾個方面了解到平面、色彩和立體三大構成的運用法則。引導學生重新構建新的設計語言,讓有中國特色的審美植入學生的創作中,從而激發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優化該課程的內容建設。

關鍵詞:課程思政;構成基礎;中國元素;傳統文化;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1;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400 (2022) 03-0035-04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Research of the Basic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ZHAN Su-dan(Guangzhou Huashang College, Guangzhou 511300, China)

Abstract: The basic course constitutes a basic compulsory course that integrates element image, color applica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space in the college of design. This course is advoc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today, and integrate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values and spiritual pursuits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clud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olk customs, and outstanding Lingnan culture in the regional culture. Have an impact on his ideology and behavior. The combin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basic curriculum can enhance teachers’ awareness and ability to carry ou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convey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al education to students. This course will implant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of Chinese folk art, so tha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of application of plane, color and three-dimensional composi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ure, art and aesthetics. Guide students to rebuild a new design language, let the aesthe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 implanted in students’ creations, so as to stimulate students’patriotic enthusiasm and optimize the content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orming basis; Chinese elements; traditional culture; integration

近年來,中國教育部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①中強調“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其根本的目的是希望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能相互融合,從而提高教師的育人意識和學生的愛國熱情。根據該綱要的指示,國內各院校都開始了熱火朝天的課程思政植入專業課堂的改革。讓思政教育植入專業教育中需要講求方式方法,既要保證課堂的專業性,還需要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當中潛移默化地認同該課程的內容,因此在課程的實踐當中并不能以生硬的填鴨方式進行授課,而是需要結合該課程的知識點和學生的興趣點對課程進行革新與改造,從而使課程得到內容的優化,學生得到更立體的教育。

本文以構成基礎課程為例,試圖探索出該課程與思政內容結合的最佳方式,再通過實踐教學得出符合國家政策推崇的,師生們都認可的設計基礎示范課程。

1 把思政內容導入構成基礎課程中的意義

縱觀“構成”課程的相關教學參考資料,大部分的內容、教學架構和審美形式都依然承襲著西方所構建的理論框架與知識體系,所列舉案例也多為國際知名設計作品或國外的經典設計案例。

構成基礎課程作為國內設計學院的基礎必修課已有多年,教師們都會按照構成的三大板塊對學生進行教學。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教研工作者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中做了不少調整,但是改革的方向和重點基本上都集中于授課方法或通過媒體輔助使教學更高效。如吳念姿(2021)在《藝術設計線上線下跨學科融合教學初探——以構成基礎與設計課程為例》[1]中強調了線上線下混合教育對該課程起了積極作用;陳彤(2020)提出了在構成基礎的課程中需要豐富教學實踐的內容,而且加強該課程與專業課之間的聯系[2]。僅有一小部分與之相關的文獻與課程內容的改革相關,其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工作者們認為該課程的內容已經符合設計基礎課的要求。在查閱文獻的過程中,僅有零星幾篇文章是介紹此課程的內容改革,如蔡春明(2020)在其文章中提到的把閩南民間藝術文化結合到構成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從而提升作品的藝術價格和文化價值[3]。

把思政思想結合至專業課程中,并非生搬硬套地把政治思想植入課程中,而是要通過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潤物細無聲地將其堅韌、正氣、有力量的思想和文化內核傳達給學生。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深厚的歷史底蘊為今天的飛速發展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隨著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我國意識到文化內核的輸出是極其重要的,而增強民族自豪感便是最基礎的一個環節。把思政思想融入專業課堂,可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深刻了解和認同中國傳統文化,同時也從民族藝術的角度思考專業問題。對設計學院的學生來說,從中國優秀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設計創作,是一個全新的學習方向。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中,學生們能輕而易舉地獲得來自全球各地的信息,反而容易忽略來自本國優秀的、婉約的文化,從而造成了審美和價值觀的偏移。因此,高校應乘著“思政課程”的東風,讓中華文化融入課堂,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 構成基礎課程的內容構建與思政元素的結合

2.1 思政融入構成基礎課程后的課程內容

構成設計的三大源頭分別是俄國的構成主義運動、荷蘭風格派和德國著名的包豪斯學院設計運動。構成在20世紀70年代初引進中國,為我國的設計提供了系統的設計理論知識,正因如此,“構成”這門課一直沿用的都是西方建立的理論體系。盡管如此,此課程仍然在我國設計院校的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國人的審美也發生了不小變化,同時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趁著國家推展課程思政的契機,本研究試圖將構建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構成元素植入至構成基礎課程中,讓該課程在科學分析元素構成的基礎上更具傳統民族美感。

構成基礎涵蓋三個板塊的內容: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在平面構成中,大部分例子都源自于國外的經典設計案例,其中被列舉最多的是日本知名設計師福田繁雄的平面設計作品和荷蘭版畫家埃舍爾的版畫作品,這些作品均被認為是平面構成里的經典之作。但是通過研究對比,我們也可以發現,平面構成中的“點線面”是有多種表達方式的。在中國的水墨畫中也存在大量的平面構成“設計”元素,比如國畫上的印章可以理解成是畫面中的“點”;工筆畫里用墨線勾勒出的祥云可作為畫面中的“線”;水墨畫中用大面積的墨表現出來的山體也成為了畫面中的“面”。我國水墨大師吳冠中的作品就充斥著大量明顯的“點線面”元素,而這些內容是可以在看似只能以西式方式呈現的構成設計當中成為優秀的參考例子的。

平面構成中有八個經典的構成法則:重復、特異、近似、漸變、發射、肌理、空間、錯視。在中國的傳統民族藝術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與之相關的例子:在刺繡作品中,“重復”此構成法則是常用的花紋刺繡表現方式;在著名瓷都景德鎮,陶瓷的花紋存在大量的“近似”、“漸變”、“發射”這幾種規律圖形元素;在傳統手工藝中,也不乏與“空間”和“錯視”構成方式相關的作品,如走馬燈、皮影戲等。

在色彩構成內容板塊中,教學內容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色彩類別、色彩屬性、色彩混合與色彩體系。查看近年來與色彩構成的相關教材,不少教材開始植入“民俗色彩欣賞”的板塊,盡管所占據篇幅不大,但仍然可以感覺到教育工作者也留意到結合民俗色彩的特點分析色彩的構成原理是可行的。關于思政融入色彩構成的內容,將在下面一小節舉例詳細說明。

立體構成主要是平面構成和色彩構成的立體綜合運用,講究造型元素和色彩搭配在立體空間的綜合表現。中國國家體育場“鳥巢”就是一個很好的立體構成例子,有規律的交錯排列的線條構造出新時代的時尚美感;唐代古建筑中規模宏大、榫卯結構排列嚴整的特點,也很好地展示了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構成美感;另外,具有宗教特色的祠堂和廟宇所遵循的色彩構成原理也能貼合立體構成內容分析里面的內容。

綜合以上的特點,把中國元素融入構成設計不僅能把課程思政以含蓄、婉約的方式滲透進該課程,還能通過此方式拓寬構成基礎課程內容的邊界,從而使該課程更具活力和意義。

2.2 以“色彩構成—色彩對比”章節內容為例,分析思政元素融合點

為了讓課程內容更加清晰,以構成基礎課程里色彩構成章節內的其中三小節為例子,用表格把課程思政融合點和授課內容展示出來,見下表。

在構建課程思政融合構成基礎的內容時,需要教育工作者認真發現課程內容特點,且時刻緊扣授課的主要內容,用具有激發學生興趣和啟發學生思維的方式進行授課。同時,還需要合理制定課程任務,從而讓教與學有更緊密的聯系,形成良好的教學閉環。

3 構成基礎課程結合思政的教學實踐探索

構成基礎發展到今天,課程的主要教授方式早已從傳遞設計基礎理論知識轉換成理論聯合實際操作的方式進行授課。針對“如何實踐”的問題,眾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各種方法,如傳統的手工繪制或使用電腦進行構思和繪圖;結合線上線下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驅動力;通過結合學科競賽促進學生通過該課程結合實踐設計進行學習等。

筆者在大量的一線教學實踐中得出了較為實用且效果良好的實踐方法——引導學生制作課程學習報告冊。構成基礎課程的內容繁多,某些知識點難以吃透,因此做好課堂筆記是必須的。然而對于設計學院的學生而言,筆記不僅僅只是文字的敘述,更多的是案例和資料圖片的收集和借鑒。在學習報告冊的制作中,學生需要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記錄好課程的所有內容和重點難點。課程思政融入到每個章節中的內容,都需要在報告冊上標注說明,此舉能讓學生在收集資料和記錄內容的過程中學會梳理學習的思路,同時為之后的專業學科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報告冊上記載的內容應該包括課程知識點、資料圖片、參考資料、思維導圖、設計創意點、作品草圖、作品完成圖和問題等。教師可階段性地翻閱學生報告冊,從而清楚地了解學生學習進度,及時為學生解惑,并且引導學生構建更有邏輯的設計思維。

4 總結

思政融入構成基礎課程中能豐富構成作品的元素和藝術語言,也促使師生通過大量優秀的傳統民族藝術作品,從本土文化的角度探索現代設計的全新可能。在中華文化再次崛起并風靡世界的今天,藝術設計課程的改革需要從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重塑價值等幾個方面進行探索,此舉不僅能有效響應“承傳優秀中華文化”的號召,還能通過了解中國的美學,重新構建新的設計語言,讓這樣的審美植入學生的創作中,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參考文獻:

[1] 吳念姿.藝術設計線上線下跨學科融合教學初探——以《構成基礎與設計》課程為例[J].大眾文藝,2021(04):213-214.

[2] 陳彤,騰飛,陳慶豐.構成基礎課程在當代大學中的教學反思[J].大觀(論壇),2020(12):148-149.

[3] 蔡春明.略論閩南民間藝術文化在構成基礎教學中的應用與創新[J].美術界,2020(10):94-95.

猜你喜歡
中國元素課程思政傳統文化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風”
服裝設計中的中國元素研究
中國元素在城市空間中的運用研究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