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微探

2022-04-15 22:21侯瀟
課外語文·下 2022年3期
關鍵詞:群文閱讀古詩詞教學策略

【摘要】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高中語文教材中選錄了諸多優秀的古詩詞作品,并將這些古詩詞以單元模式進行排列,教師授課也多是按照順序進行單篇授課。筆者認為: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古詩詞教學應改變單篇精講的教學模式,以群文閱讀的方式開展教學,轉變應試初衷,增加學生閱讀量,培養其古詩詞鑒賞能力,提高語文核心素養?;诖?,本文主要探討高中語文古詩詞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古詩詞;群文閱讀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9-110-03

【本文著錄格式】侯瀟.高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微探[J].課外語文,2022,21(09):110-112.

對當下的語文教學來說,教學資源已經不只是一本本語文教材了,一本教科書、一篇單一的文本也早已不能適應甚至是限制了學生閱讀素養的發展,因此,群文閱讀教學法隨之興起。實際上,葉圣陶先生在1978年就提出了“語文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著名的教學論斷。一直以來,語文教學也的確是在向這個方向不斷地曲折探索前進。對高中生來說,經過小學、初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其閱讀水平已經得到很大的提升,如果還是以傳統的單篇精講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課堂教學單一,很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教師若要順利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就需要學生能夠自主積極地進行整合文本的閱讀,就目前來看,高中生學習任務重、壓力大,大部分學生學習自主性不高,很難認真地去閱讀文本,越是長篇文本,群文閱讀教學的難度越大。無論從傳統文化還是語文教學、考試大綱等方面來說,古詩詞都是極為重要的,再加上其內容簡短便于閱讀理解,更適合與群文閱讀這一教學形式相結合。

一、利用群文閱讀進行高中古詩詞教學的意義

(一)彌補語文必修教材中古詩詞篇目編排的不足

如必修三第二單元所選的“杜甫詩三首”,這三首詩皆選自于杜甫晚年在夔州飄零時的作品,學生通過學習,很容易對杜甫作品形成一個滿篇皆是沉郁愁苦的單一印象,而杜甫其人在他們的腦海里也就固定成了課本上那個滄桑皺眉的老者。但事實上,這并不是全部的杜甫。年輕時的杜甫也曾游覽祖國大好河山,抒發“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晚年歷經波折的杜甫安居在成都草堂時也曾愉快地漫步過錦江江畔,寫下“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這類清新明快的詩歌。因此,教師就可以選取杜甫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作品讓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一個完整全面的作者形象。

(二)彌補傳統單篇精講古詩詞教學模式中的缺陷

在當前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部分教師依然將“單篇精講”這一教學模式奉為圭臬,并且應試化講解嚴重。不論什么類型的古詩詞,都按照同樣的“四抓法”進行講解,一抓題目,二抓作者,三抓文本,四抓注釋,這樣既定的教學模式很容易使學生習慣于單向地接受教師講解而不是自主思考。對文本的解讀,也多是停留在以翻譯品情感的模式上,導致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不濃,甚至因為需要熟練背誦而使學生對古詩詞產生了厭煩心理,阻礙了學生深入理解、鑒賞古詩詞。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群文閱讀的文本因為具有多元性和開放性,首先就能夠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其次,群文閱讀轉變了以往教師為主體的講授模式,而是給予學生充分閱讀和解讀的時間,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闡發自己對詩詞的理解,充分發揮了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有效地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只聽教師講,參與少、思考少的缺陷。

(三)拓寬高中生古詩詞閱讀視野

古詩詞考查反映在高考中的主要有兩部分:名句默寫以及古詩詞鑒賞。其中,名句默寫基本屬于課內閱讀篇目,但古詩詞鑒賞選題則完全來源于課外篇目。因此,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就篇目講篇是不夠的,這既不適應考試大綱以及新課改的要求,也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目前,高中生課外古詩詞的了解多來源于試卷上的詩詞鑒賞題,教師依然多是單篇簡要講解,很難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也從不會將其與課內所學的古詩詞放在同等的地位上看待。學生在高中三年學習生活結束以后,僅僅只能掌握課內有限的幾篇古詩詞,難以達到一個理想閱讀積累狀態。因此,將古詩詞與群文閱讀相結合,能夠明顯地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并且這種以議題進行組合的古詩詞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在精讀、略讀、跳讀、瀏覽中進行聯想發散,在整合對比中更好地進行閱讀量的積累,從而幫助學生梳理完善高中古詩詞知識體系。

(四)學會遷移運用,提升閱讀鑒賞能力

“語文教材無非就是例子?!边@句著名的論斷是對傳統語文教學乃至教學觀念的沖擊和解放,教學的目的并不在教材所舉的例子本身,而是在于讓學生通過例子能夠舉一反三,筆者認為這種論斷在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體現得更為突出。群文閱讀教學的遷移性能夠充分地讓學生進行古詩詞文本之間的遷移與應用,進而鞏固、強化語文的相關知識點、方法與技能等。正如本文開頭所提到的,群文閱讀是教師以“議題”為中心,建立多個文本之間的連接,并且將它們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在自主分析與比較中發現詩詞之間的共性與差異性,學會群落文本中知識點、思維方法、鑒賞方法等的遷移與應用,真正做到舉一反三,反三歸一。如在學習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健康賞心亭》時,教師可以通過這一首登臨詞帶動其他一些登臨詞,從而讓學生掌握登臨詞鑒賞與分析的方法。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整合閱讀、比較閱讀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利用群文閱讀進行高中古詩詞教學的策略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古詩詞文本之間的遷移與應用,鞏固、強化了語文的相關知識點、方法與技能等,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進而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夠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利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是群文閱讀教學應達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如何有效地實施群文閱讀教學,避免其流于一種形式是教師應關注的重點。這就需要教師在完善、科學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文本特色以及學生心理特點選擇適當、高效的策略進行教學。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學生乃至不同的教學目標都需要教師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但是從整個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來說,筆者認為,若要有效地進行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需要教師關注到以下策略。

(一)明確議題,整合文本

1.議題的確定

教學是有目的性的,它始終圍繞著特定的教學目標展開,否則教學就沒有中心和重點。同樣,古詩詞群文閱讀也是如此,無論開展何種類型的群文閱讀教學,都始終要有明確特定的議題,這是后續教師萃取文本的前提條件,是學生開展文本閱讀的線索,也是師生之間進行討論交流的論點核心。因此,教師首先應明確議題,并且要注重議題的開放性與多元性,這樣才能提供給學生思考和討論的空間。目前,高中語文議題的選擇多是由必修教材的單篇文本進行拓展延伸,所以筆者認為,議題的確定主要可以從單篇文本的三方面入手,分別是內容、樣式、手法。內容方面即指教師挖掘文本內容,從作者、體裁、思想情感幾個點來選擇議題。如必修三杜甫詩三首,其思想情感主要為悲秋情懷,教師以此就可以確定古詩詞中悲秋情懷的議題。樣式方面則是指教師根據文本題材來確定議題,如以《詩經》為出發點,確定同類四言詩為探討議題,或是選取《楚辭》與其進行體裁上的對比閱讀。而手法方面則是指教師關注古詩詞的寫作手法,以手法為議題進行理解、討論。如必修四辛棄疾詞兩首,“用典”是辛詞極為普遍的一種寫作手法,教師可以將“用典”這一手法定為議題,選取相關運用典故的詩詞,引導學生在整合閱讀中學會分析“用典”這類手法。

2.合理萃取文本

文本的選擇是議題之外第二個需要教師重點關注的點。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是組織者和引導著,更是群文閱讀這一模式的“編寫者”,即教師要根據已經確定的議題合理地將一定數量的文本整合起來。文本的整合并不是根據議題隨意挑選的,因為對一個確定的議題來說,能夠與之對應的文本很多,文本的數量和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文本的挑選應建立在教師對每一首古詩詞理解的基礎上,并且確保選文貼切主題并具有深度,這樣才能使文本閱讀有意義。此外,教師在進行文本整合時也要注意文本來源的多元化。不能只將選文限于人教版必修教材,而是要將人教版必修、選修教材,其他版本的教材以及課外古詩詞都作為資料庫,合理地選擇群文閱讀的篇目,避免貪大求全或選擇了對學生幫助不大的古詩詞。

(二)重視自主閱讀,集體建構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十分關注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培養,主張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權利。在傳統古詩詞教學中,學生很難有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機會,往往是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閱讀以及獨立思考的時間,并尊重學生的表達權利,給學生發表自己對文章獨到見解的機會。這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培養了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當然,對習慣聽教師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會放棄獨立思考,十幾分鐘過去了,除了將文本來來回回閱讀了幾遍,基本不思考,走神、開小差。這時就需要教師通過設置問題、分派任務,或者單獨交流等方式引導這些學生進行思考,逐步養成他們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當學生開始自主學習、思考時,他們對文本就有了自己的看法,但教師也不能放任每一位同學都對文本有自己絕對個性而又獨特的看法,或是強加自己單一固定的想法給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群文閱讀教學的意義就在于學生與教師能夠通過溝通、交流、合作實現文本的集體建構,師生最終達成共識。因此,教師還應積極地構建小組合作討論的閱讀模式,班級探究研討、求同存異的交流模式,引導學生也善于聽取他人意見、汲取他人智慧,在集思廣益中提高文本的閱讀質量,在集體建構中達成共識,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古詩詞閱讀鑒賞水平,使學生在群體環境中發展能力。

(三)重視積累、提升素養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古詩詞閱讀量、古詩文的學習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古詩詞,并開展深層次的研讀活動,能夠獨立自主地分析、鑒賞古詩詞的內涵。結合新課程標準的實際情況,通過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加強古詩詞閱讀活動,符合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要求。但是,我國古詩詞文化從先秦到明清,源遠流長,要想讓學生通過古詩詞學習浸潤心靈,需要一個緩慢、長期的過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古詩詞群文閱讀,要讓學生多閱讀、多積累、多思考、多交流分享。

例如,在教學必修四的李清照詞兩首時,教師可以“怎一個愁字得了”為議題,讓學生以時間為線,選取李清照不同時期的詩詞與愁有關的作品,分析其心境和愁緒的不同,并借助一些素材,了解詩人的人生經歷,感受大環境對詩人詩詞創作的影響,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開闊學生的視野。為豐富學生的積累,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利用早讀時間背誦和默寫李清照的古詩詞,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古詩詞朗誦活動,讓學生在朗誦中感受詩詞的魅力,以活動為平臺鍛煉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與此同時,讓學生摘抄其詩詞名句,并引導學生將自己掌握的古詩詞名句用到寫作中去,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改變學生讀書少,寫作文缺少名句論證的現狀。

語文課堂不應是單一乏味的,它應在學生的思考與交流碰撞中生成;語文教學也不應是為了考試而進行的教學,它應注重學生能力與素養的培養,而作為高中語文教學中重點和難點的古詩詞教學更應受到教師的關注,它不應該被千篇一律的傳統教學模式與應試所限制。群文閱讀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改變傳統古詩詞教學的不足,幫助學生與教師雙向發展。然而,想要上好一堂真正的群文閱讀課,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高于普通課堂,群文閱讀的探索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因此,語文教師要不斷地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手段,以此探尋出合理有效的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 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超.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 [D]. 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8.

[3]蔣軍晶.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4]吳劍波.高中群文閱讀實現高效化的策略解讀[J].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2016.

[5]付艷枝.單元整合的群文閱讀課型設計及教學策略[J].教學實踐,2017(3).

作者簡介:侯瀟,女,1997年生,甘肅張掖人,本科,中學二級,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群文閱讀古詩詞教學策略
踏青古詩詞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巧用單元課文整合有效實施群文閱讀
享受群文閱讀 提升語文素養
古詩詞中的新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