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初中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策略探究

2022-04-15 14:37黑龍江省嫩江市第一中學校黃久平
黑河教育 2022年12期
關鍵詞:微課信息技術作文

黑龍江省嫩江市第一中學校 黃久平

目前,在初中各學科教學中,信息化應用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一些學校沒有將信息技術應用作為教學管理的重要內容,組織開展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少,指導不到位;一些教師對于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在實踐中的運用能力較弱,還有一些教師年齡偏大,學習熱情不高,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或接受新事物較慢。那么,如何調動教師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呢?

一、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

(一)師徒互助法

針對老教師群體大、接受信息技術能力弱的狀況,可以制定師徒結對法,選拔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強的中青年教師與老教師結成師徒。師傅要對徒弟進行耐心細致的指導,使老教師具備信息技術整合的能力,能夠運用微信小程序提交作業、運用問卷星進行測試和測試成果分析。這樣“一對一”的輔導能迅速提高老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減少他們學習的畏難情緒。

(二)理論研培法

信息技術應用的理論知識是實踐操作的基礎。為了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要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的研培作用,多層次多角度地對教師進行培訓。在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的組織和引領下,每個教研組選取1~3 名信息技術水平較高的教師擔任本組培訓員,帶領大家進行組內培訓。

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專業、系統的指導和培訓。組織教師參加線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和希沃白板培訓,能夠進一步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三)交流促進法

開展經驗交流和示范課活動,能夠有效促進教師之間相互學習,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此,我校組織了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經驗交流會,由各教研組選拔和推薦優秀教師,組成交流團隊,為教師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搭建交流的平臺,促進了教師間的相互學習。大家認真聆聽講座,詳細記錄研修筆記,積極研討和交流,并付諸實踐。各教研組目標明確、分工合作、大膽嘗試,結合教學融合度高的微能力點進行實踐,并及時反饋,在教研會上針對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探討,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有效提升了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為了檢驗教師學習培訓的效果,促進教師之間相互學習,我校每學期舉辦一次“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展示課活動,以學科組為單位推薦優秀教師進行交流展示。

在本次活動中,最大的亮點是教師能夠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內容,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一位語文教師講授《曹劌論戰》一文,在學生初步閱讀和翻譯的基礎上播放動畫,按照戰前、戰中和戰后的情節先后順序進行播放,并讓學生復述內容。戰前內容,以對話為主,學生兩人一組進行對話表演;戰中內容,在觀看完動畫后,把動畫中的聲音去掉,選三名學生進行配音表演;戰后內容,播放動畫后在小組內選拔一名同學進行復述,然后參加班級展示。這樣學生學習的熱情就被調動起來,大家積極參與,躍躍欲試。動畫加復述的教學設計使課堂充滿了樂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鍛煉了能力,也增強了合作意識。

在“雙減”政策出臺后,我校還開展了“應用信息技術2.0 打造高效課堂,落實‘雙減’政策提升學習效率”展示課活動,以活動為支撐,促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

一位地理教師在教學《地球和地球儀》一課時,讓學生觀看紀錄片《地球的力量》。這部影片十分震撼,講述了45 億年地球的發展演變過程及其原因。影片中解說員的講解通俗易懂,讓學生了解到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的變遷。通過觀看紀錄片,學生對地球有了全面的認知,對學習地理知識充滿了興趣和期待。

在學完中國地理之后,一位教師播放了紀錄片《美麗的中國》。這部紀錄片中包含了我國的名山大川,既有西雙版納密林奇觀,也有珠穆朗瑪的雪域高峰;既有蜿蜒的長城,也有曲折的海岸線。學生在觀看后對我國廣袤的大地、雄奇的景觀有了更深刻的印象,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也被激發出來。

在學習基本的地理知識后,教師引導學生把相關知識進行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識脈絡,尤其讓學生了解現代科技的發展對于人文地理的影響,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地理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不僅體現在文本教學環節,也在拓展練習環節大放異彩。一位語文教師講授朱自清的《春》一課,在學習了聯想這一寫作手法后,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聯想練習:由明月可以聯想到什么、由蠟燭能聯想到什么、由荷花能聯想到什么等等。然后教師出示明月、荷花、蠟燭的圖片,并在學生反饋后補充一些聯想的畫面,拓寬學生的認知。還有位教師在講授完象征的寫作手法后,引導學生開展象征手法運用訓練。教師出示不同的花的圖片,如牡丹、菊花、荷花、蘭花等等,讓學生分析其分別象征什么。每一種花都有自己的花語,學生在感受圖畫美的同時,也感受到知識的魅力。

這些展示課中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增添了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學生學習的興趣被充分激發,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優化。

二、常用能力專項突破策略

(一)資源整合策略

豐富的信息技術資源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源泉。教師善于整合和利用各種資源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技術支持課堂導入法

技術支持課堂導入法,就是教師采用信息技術手段對相關資源進行整合,運用視頻、游戲等生動的形式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采用視頻播放、游戲競賽等方式導入新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學科可以利用影視和音樂作品導入,如在學習《劉姥姥進大觀園》時,播放八七版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的主題曲《枉凝眉》,凄美的音樂和唯美的畫面能夠把學生帶入情境,讓學生對《紅樓夢》這部巨著心生向往,進而帶著崇敬的心情去學習。

政治和歷史學科在導入新課時可以整合紀錄片的片段,由生活案例和歷史事件導入。如政治課教學《做知法守法的公民》一課時,教師可以從央視《今日說法》欄目中截取一段生活中違法的案例視頻,讓學生意識到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再由此引出新知識。

2.微課重點突破法

微課重點突破法是指在突破教學重點時,播放專家教學的微課,引導學生在觀看微課的基礎上進一步與教師和同學交流討論,從而突破教學重點。我校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積極踐行這一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對于物理和化學學科的仿真化學實驗課,采用觀看微課的效果比較好。每名學生都能看清演示的過程,掌握實驗步驟及實驗的注意事項。需要注意的是,網絡中的微課資源良莠不齊,教師要做好選擇并合理運用。

數學學科也經常利用微課視頻材料突破教學難點。如在學習《一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時,難點是理解正比例函數與一次函數的關系,教學時可以借助微課突破這一難點,也可以把微課發到學習群,利于學生回家后復習鞏固。

英語組教師對于微課的運用更加具體,形成了切實可行的學習策略:

策略一:習得語塊,打牢作文基礎。

在特定的主題下,教師運用PBL 教學法,結合問題導向,要求學生在學習單元內容時通過自主搜索有關資料解決寫作的問題,自主構建寫作知識,習得語塊。習得語塊要遵循從單詞到單句、句群再到篇章的先后順序,逐步積累。在積累語塊的過程中要先理解例子,再按要求自主積累,最后將語塊知識運用到寫作中。這樣根據寫作任務創設情境,將問題具體化,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習積累詞語和句子,學生更易于理解,而且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了寫作語言的知識建構,在頭腦中形成了寫作思路。這種積累詞語的方式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提高寫作水平,實現深度學習。

教師利用微課總結作文中需要使用的重點詞、句子和句群的用法,設置情境讓學生思考需要填寫的詞語,并練習擬寫句子,最后連成段落。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布置任務,讓學生自選練習內容,用恰當的詞語組成句子,再用這些邏輯準確、內容緊密聯系的句子組成段落和文章。

例如,教學七年級下冊UNIT 8 中作文《我的小區》時,需要學生掌握這一單元主要的詞語there be,理解它的本意和用法。在制作微課時,教師可以先播放動畫片,明確there be 的含義,然后播放圖片,結合具體的事件講解there be 的四個時態,學習相關聯的謂語動詞的用法,再創設應用知識的情境:我們今天到一個農場去參觀,請用there be 句型說說農場里都有哪些動物。為了鞏固知識,引導學生區分現在時和過去時,教師出示三個問題讓學生填空,再結合圖片說出上面三個問題中沒有出現的動物。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選取圖片,同桌互相介紹圖片中有哪些物品,注意介紹的順序,以此增加練習的難度。通過練習,學生鞏固了句型和語法,還自主習得了許多詞匯,此時再去完成作文《我的小區》,詞匯更豐富,語言更準確,也不會出現語法問題。

在上述微課教學中,教師善于選取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置情境,巧妙地將新知識融入到情境中。設計的問題有梯度,有助于在新舊知識之間搭建起橋梁,形成完整的知識鏈,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享受到思考的樂趣。教師的問題一環扣一環,環環緊扣學生的心弦,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策略二:自評互評,提升作文能力。

首先,在英語作文教學中,教師利用微課引導學生了解作文評改的要求,掌握具體的評改方法。先拋出問題:作文評改需要從哪幾方面入手?再播放微課,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然后出示有代表性的兩三篇作文,每一篇作文設置一個評改的專項講解。在此基礎上進行單項評改訓練,修改詞語、句子和片段等等。最后教師出示需要修改的整篇文章,供學生操練。

其次,讓學生自評作文。文章寫完了,學生自己先讀一遍,看看文章中有沒有單詞錯誤或者語法錯誤,自己審核,自己修定。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互評的要求:①語言準確,無單詞拼寫和語法等錯誤;②內容和審題準確;③文章的結構、立意和銜接準確,過渡銜接恰當?;ピu作文時,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交流,充分發揮小組長的管理作用。學生間互評盡量要面對面,直接交流探討。由于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有爭議的時候,組長要發揮仲裁作用,本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請教其他組,教師盡量不參與。

學生互評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對學生互評作文的要求不要過高,也不能不分難易、不分年級,要逐步要求,分階段進行。隨著學生年級升高、互評能力增強,教師還可以在上述訓練基礎上有選擇地進行一些獨立自評練習,以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

(二)線上作業與線下作業相結合策略

線上作業與線下作業相結合是指把開通問卷星鞏固小練習、視頻打卡和紙質作業相結合。教師結合本學科特點和學習內容,把選擇題制成微型試卷,借助plickers 軟件完成測試,并利用微信里“每日交作業”小程序完成其他類型的作業題目。

教師可以借助微信小程序視頻打卡來完成一些線上作業。如語文學科的詩詞背誦內容,可以讓學生錄制小視頻打卡,這種形式能夠激勵學生主動完成背誦任務,提高朗讀水平。政治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和生物實驗小操作也都可以通過錄視頻打卡來完成。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定期運用問卷星進行線上測試,科學分析學生的學情,有針對性地解決共性問題,發揮信息化檢測的作用,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猜你喜歡
微課信息技術作文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與“微課”的首次親密接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