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慣成自然

2022-04-16 13:14葉圣陶
小學閱讀指南·高年級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道理走路公民

葉圣陶

“習慣成自然”,這句老話很有意思。

我們走路為什么總是左腳往前,右腳往前,兩只胳(ɡē)膊(bo)跟著動蕩,保持身體的均衡,不會跌倒在地上?我們說話,為什么總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連貫下來,把要說的都說明了?因為我們從小習慣了走路,習慣了說話,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費什么心,仿佛本來就像那樣子的意思。

以走路、說話為例,告訴我們: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們有了那種能力。

走路和說話是我們最需要的兩種基本能力。推廣開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們有了那種能力。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強強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如果連勉勉強強做一做都不干,當然更說不上我們有了那種能力了。

聽人家說對于樣樣事物要仔細觀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觀察的能力。聽人家說勞動是人人應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資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從勞動產生出來,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勞動的能力。聽人家說讀書是充實自己的一個重要法門,書本里包含著古人今人的經驗,讀書就是向許多古人今人學習,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讀書的能力。聽人家說必須做個好公民,現在是民主時代,個個公民盡責守分,才能有個好秩序,成個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這樣說下去是說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舉吧。

要有觀察的能力,必須真的用心去觀察。要有勞動的能力,必須真的動手去勞動。要有讀書的能力,必須真的去把書本打開。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須真的去做公民應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話很有道理的時候,只是個“知”罷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僅僅是“知”,實際上與“不知”并無兩樣。到了真的去觀察去勞動去讀書的時候,“知”才會漸漸化為我們的習慣,習慣成自然,才是我們的能力。

通常說某人能力不強,就是某人沒有養成多少習慣的意思。譬(pì)如(rú)說張三記憶力不強,就是張三沒有把看見的聽見的一些事物好好記住的習慣。譬如說李四發表力不強,就是李四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寫出來的習慣。

習慣養成得愈(yù)多,那個人的能力愈強。我們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以最要緊的是養成種種習慣。

養成習慣,換個說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學校,也不限于讀書。學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讀書這門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種種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還是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孔子一生“學而不倦(juàn)”,就是看透了這個道理。

小閱告訴你:學習的目的不僅在于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養成習慣、培養能力。比如:遵守作息時間的習慣,勤奮學習的習慣,愛思考,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創新能力等,這些好的習慣和能力是每一個用心的同學都能夠養成的。

猜你喜歡
道理走路公民
我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中國公民分批撤離烏克蘭
會走路的蛋
這只貓說得好有道理
寶寶學走路
道理
會走路的樹
智珠
喜歡你,有道理
公民并積極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