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報刊發行事業的創新進路

2022-04-25 21:44吳鋒
編輯之友 2022年4期
關鍵詞:十九大媒體融合

【摘要】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從頂層設計的高度謀劃新時代發行事業的發展思路,形成新時代報刊發行工作的總體方略、行動指南和路線圖,初步建成智能媒體時代的報刊發行事業體系,其核心內容表現在六方面:強化政治引領,構建新時代報刊發行的領導機制;堅持固本培元,守住傳統紙媒發行基本盤;加快網絡再造,構筑新時代發行網絡新業態;助力技術賦能,搶占算法推薦分發新高地;推動融合裂變,構建全媒體融合發行新模式;加強風險應對,完善突發風險事件保障體系。五年來,我國報刊發行事業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推動多領域協同發展。

【關鍵詞】十九大 發行事業 報刊發行 算法推薦分發 媒體融合

【中圖分類號】G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687(2022)4-096-08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2.4.012

報刊的發行是一項關系廣大人民文化生活和國家文化建設的重要工作,也是黨的宣傳工作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發行系統承擔了報刊的推廣、流通、分配的任務,是出版生產鏈條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報刊實現傳播價值的主要手段,更是密切聯系讀者的紐帶和橋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報刊發行事業走過了70余年的輝煌歷程,基本建成了覆蓋全國的發行網絡,形成了充滿活力的出版發行市場,正日益走向世界報刊發行事業的舞臺中心。但近五年來,我國報刊發行事業面臨外部環境變化之巨大、經受市場沖擊之劇烈、發展模式轉變之頻繁,實屬罕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報刊發行事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謀劃新時代報刊發行工作的總體方略、行動指南和路線圖,構建智能媒體時代的報刊發行事業體系,為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仡欬h的十九大以來我國報刊發行事業的發展歷程,梳理過去五年來相關理論研究的主要進展,對更好推動發行事業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所謂報刊發行是指將報刊社生產的新聞信息產品送達讀者的過程及相關運營系統的總稱。進入智能媒體時代,雖然報刊發行的本質內涵并未發生變化,但其概念的外延得到拓展,它既包含傳統物流意義上的紙質報刊發行,又包含新興的數字報刊發行及智能算法推薦分發,還包含媒體融合背景下的融媒體發行業態。

一、頂層設計:謀定新時代發行事業的總體構架

智能媒體時代下,我國報刊發行事業遭遇嚴峻挑戰,發行工作面臨的環境之復雜、轉型任務之艱巨前所未有。在傳統媒體領域,紙媒發行市場連續多年下滑,報刊零售額呈斷崖式下跌,紙媒發行經營模式被徹底顛覆,一些報刊社裁撤自辦發行隊伍,報刊零售終端難以為繼,報刊發行網絡日益萎縮。在智能媒體領域,大數據和AI技術驅動的智能平臺型媒體發展日新月異,新聞信息自動化推送平臺逐步成為受眾信息接收的主渠道。傳統紙質媒體發行具有環節多、流程長、高成本、時效慢等特點,而智能媒體算法推薦分發技術具有自動化、個性化、精準化、零成本、實時性等優勢,因而新興的算法推薦系統不僅顛覆了傳統的發行模式,而且催生出新型的數字化發行生態系統,引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發行革命。理論上新技術擴散具有普惠性和公平性,但由于我國傳媒領域的二元化體制結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發行技術革新中的機會并不均等,報刊社屬于體制內媒體機構,雖占據歷史優勢、政治優勢和內容制作優勢,但缺乏新技術研發隊伍及運營人才,在新聞信息分發市場居于邊緣化地位;新媒體雖缺乏品牌和歷史積淀,但在資本市場的強力支撐下,引進和培育了一批高新技術專業人才,率先掌握了算法推薦技術,搶占了新聞信息分發市場,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了主導權。在此背景下,如何破解傳統媒體發行難題,如何化解傳統媒體發行與新媒體算法推薦分發技術之間的矛盾,成為黨和國家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重視報刊發行事業,注重將發行工作與思想建黨、制度建黨和組織建黨有機融合,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們黨在長期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經驗之一。那么,如何做好新時代的報刊發行工作?這不僅是黨和政府關注的重大現實問題,也是學界聚焦的熱點議題。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從頂層設計的高度謀劃新時代發行事業的發展思路,形成新時代報刊發行工作的總體方略、行動指南和路線圖,其核心內容表現在六方面:強化政治引領,構建新時代報刊發行的領導機制;堅持固本培元,守住傳統紙媒發行基本盤;加快網絡再造,構筑新時代發行網絡新業態;助力技術賦能,搶占算法推薦分發新高地;推動融合裂變,構建全媒體融合發行新模式;加強風險應對,完善突發風險事件保障體系。

二、政治引領:構建新時代報刊發行的領導機制

中國共產黨歷來主張從政治上、黨與群眾的關系上考量發行工作,將黨的報刊發行事業視為重要的政治任務,確立了黨領導發行工作的指導原則。黨對報刊事業的領導不僅體現在對內容采編的領導,還體現在對發行系統的領導。十九大以來,黨中央明確提出“報刊是治國理政的重要資源和重要手段”,旗幟鮮明地強調“黨報黨刊發行工作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

首先,確立為人民發行的總體導向,即新時代發行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做好發行工作的基本方針。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把課堂設在了人民日報社,強調黨的發行事業要在向基層拓展、向樓宇延伸、向群眾靠近上繼續下功夫,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和信息服務,讓《人民日報》離人民更近,做到《人民日報》為人民。[1]換言之,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發行事業擴大受眾覆蓋面的目標不能變,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文化信息服務的要求不能變,為人民做好發行工作的宗旨不能變,這就為新時代的報刊發行工作指明了政治方向。

其次,理順發行工作管理的領導體制。我國報刊發行管理體制歷經多次調整。延安時期黨中央設置中央出版發行部負責出版發行工作,新中國成立初設立國家新聞總署(后更名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1952年確立“郵發合一”體制后由郵電部負責報刊發行工作。[2]上述機構調整雖然在特定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存在管理分散、政出多門和統籌協調不力等弊端。為進一步加強黨對報刊發行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將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新聞出版管理職責劃歸中宣部,明確由中宣部統籌管理報刊發行工作,旨在加強黨對報刊發行工作的頂層設計與統籌管理,從確保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高度做好發行工作。

再次,加強理論學習和政策引導。2017年以來中央層面先后四次召開與報刊發行工作相關的重要會議,其中,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議兩次、中央深改委會議兩次,出臺了兩個綱領性文件,舉行專題會議頻次之密集、出臺文件之多、會議規格之高,在歷史上都極為罕見,也足見新時代報刊發行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通過中央層面的集體學習,引導全黨重視和研究新時代報刊發行工作,大興調研之風,為推進報刊發行事業提供理論支撐;通過出臺中央級文件,為全國報刊發行工作提供行動指南。

三、固本培元:堅守傳統紙媒發行基本盤

進入智能媒體時代,傳統紙媒發行面臨百年未有之挑戰。一是紙媒產品迭代危機。世界范圍內紙質報刊發行量出現巨幅下滑,國內都市報發行量經歷了發行史上最大幅度的下跌,自2017年起國內每年有30余家報刊社??蛐菘?,“報刊消亡論”再次甚囂塵上。盡管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我國紙質黨報黨刊發行量還維持在相對高位,但發行覆蓋范圍有限,發行效果不容樂觀,紙媒邊緣化的風險加大。二是讀者閱讀習慣變革危機。隨著智能算法推薦系統的普及,實現了信息供給與受眾需求之間的自動化匹配,讀者的閱讀習慣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信息閱讀碎片化、圈層化、對象化特征凸顯,但基層群眾、民營企業和青年群體紙媒閱讀積極性不高,紙質報刊閱讀率明顯下降。那么,新時代背景下紙質報刊還要不要發行、如何有效發行、如何應對傳統發行事業的發展危機等,成為亟須破解的難題。

面對百年未有之紙媒發行危機,黨中央從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大局出發,強調必須堅守紙媒發行基本盤,確保紙質黨媒發行穩定。在思想認知層面,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強調黨報黨刊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是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的同行者、見證者和書寫者,從賡續黨的紅色血脈、傳承黨的優秀文化的戰略高度,持之以恒抓好紙質黨報黨刊發行工作,確保紙質黨報黨刊發行量只增不減。在推進手段方面,中共中央辦公廳堅持每年下發推進重點黨報黨刊發行工作的專項文件,中宣部每年年底召開黨報黨刊發行工作動員會(見表1),明確重點黨報黨刊征訂范圍,加強經費保障,確保各級重點黨報黨刊發行數量穩定。在發行取向方面,將黨報黨刊發行與黨史學習教育、全民閱讀和農家書屋等工作有效銜接,注重培養青年干部的閱讀習慣,提高黨報黨刊閱讀率和使用率。在發行治理方面,常年開展報刊發行秩序專項治理,及時查處強制發行、攤派發行、搭車發行等違規行為,減輕農民和基層訂報負擔。

十九大以來,經過多方協同努力,我國紙質報刊發行的基本盤保持穩定,重點黨報黨刊發行量仍居于歷史高位。2020年全國出版發行報紙種數降至1 810 種,但仍有18種報紙平均期發行量超過100萬份,重點黨報發行量持續攀升。其中,《人民日報》發行量突破320萬份,發行規模位居全球前列;《光明日報》和《經濟日報》發行量均超100萬份;《南方日報》發行量超過98.6萬份,位居省級黨報之首;《無錫日報》發行量達20萬份,位居地市報前列;《都市快報》《半島都市報》《錢江晚報》等都市類報紙發行量仍超過百萬份。與此同時,2020年我國期刊發行種數突破1萬種,達10 192種,其中,學術類、英文類期刊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發行量達154萬份,廣東省委機關刊《南方》發行量達120萬份。此外,時事類、文摘類、教輔類和黨建類期刊在發行市場居于優勢地位,2020年《時事報告:大學生版》發行量突破600萬份,《讀者》《半月談》《特別關注》等八種期刊平均期發行量超100萬冊,《中國紀檢監察》和《黨風廉政建設》發行量位居全國前列。[3]

四、網絡再造:構筑新時代發行網絡新業態

傳統的紙媒發行網絡是承擔報刊物流分發的實體系統,也是報刊發行事業的寶貴資源。自1985年起,我國報刊社先后建立起規模龐大的自辦發行隊伍和渠道分發網點,這對擴大營銷力度、提高發行時效、提升服務質量起到重要作用。2020年,我國共有出版物發行網點18.4萬處,較2019年增長1.3%,居于全球首位。但是,傳統報刊發行機構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且創收來源少、經營業務單一,隨著紙媒發行量斷崖式下滑,如何對傳統媒體發行網絡進行改造提升、如何構建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新型經營結構成為發行事業轉型的關鍵。面對全新的嚴峻挑戰,報刊社有兩種應對取向。一種是休克療法,即解散報刊社所屬自辦發行隊伍,回歸郵政發行渠道,[4]如《北京青年報》曾是北京市首家、全國最具影響力的自辦發行報紙之一,但自2019年元旦起停止自辦發行,全部交郵政發行。與此類似,《安徽日報》《甘肅日報》等省級黨報和《本溪日報》等地市級黨報先后解散自辦發行隊伍,回歸郵政發行模式。另一種是再造網絡,即賡續黨媒的紅色基因和優良傳統,充分發揮黨報黨刊的政治優勢和品牌優勢,借鑒電商和物流企業的先進經驗,對發行隊伍進行培訓升級,實施發行經營業務重構,打造以報刊發行為基底的現代物流企業。

十九大以來,各地報刊發行部門致力于打造新型發行網絡,構筑新時代報刊發行經營業態,有兩種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電商模式,以洛陽日報社為典型?!堵尻柸請蟆酚?985年起脫離郵發渠道,是國內最早開啟自辦發行的報社。為應對智能媒體時代的發行網絡危機,發行公司利用報社品牌優勢、網絡優勢和讀者資源,自主研發綜合型網上商城——“購時惠商城”,為讀者提供生鮮糧油、地標特產、食品酒飲、洗化百貨等生活必需品物流配送服務。經過多年探索,報社建成大型物流倉庫1座、配送分撥中心10個,累計開發國內100余個特產直供基地,品牌合作商家500余個,注冊用戶30余萬,用戶訪問量超過5 000萬人次,電商銷售額累計近3億元,并向省內外多個城市拓展電商業務,實現了由報社業務部門到互聯網企業的轉型。[5]二是物流模式,以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發行公司為典型。在確保報刊發行服務業務穩健運行的基礎上,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發行公司全面引進新型物流配送項目,布局生鮮全產業鏈,先后承接100余家大型企事業單位的生鮮團餐配送業務,參與共建冷鏈物流園,為發行公司物流配送業務可持續發展奠定平臺基礎。截至2021年年底,該集團實現紙媒發行經營收入0.89億元,占發行公司總收入的13.61%;非報業發行經營收入5.65億元,同比增長2.82億元,同比增幅99.65%;發行公司非報業經營利潤達819.38萬元,同比增幅59.99%。該集團報刊發行網絡不僅成功實現扭虧為盈,而且成為報業集團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成為全國報刊發行網絡再造的典范。

五、技術賦能:搶占算法推薦分發新高地

十九大以來,人工智能技術與新聞傳媒業的耦合創新使得報刊發行業態發生巨變,算法推薦分發成為媒介發行新模式。在傳統媒體運營生態中,媒體機構、媒介信息產品與受眾在空間上處于分離狀態,發行工作的價值在于完成媒介信息載具的空間轉移,打通傳者與受眾之間的傳播通道。但智能媒體平臺集信息流、受眾流、現金流于一體,實現了出版機構、媒介產品和受眾群體的數字化聚合,媒介信息產品與受眾間的空間距離被壓縮為零,因而物流層面的媒介發行升級為基于算法技術的信息推薦,媒體信息分發方式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智能媒體構建了信息傳受主體匯聚的云端場景,推動發行網絡走向虛擬化;算法推薦技術助推發行推廣和服務走向自動化;利用讀者閱讀行為大數據(點贊、轉發、評論等)分析技術,使得發行效果監測更為精準化。從媒介發展史看,媒介發行智能化、自動化和數字化是大勢所趨,其占有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高。[6]因而,越來越多的媒體機構紛紛投入巨資,搶占智能分發新高地。

算法推薦系統就是用機器學習算法實現新聞信息產品與用戶之間精準匹配的一套技術系統。算法推薦系統最早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1994年明尼蘇達大學GroupLens研究團隊研發出全球首個以協同過濾技術為核心的自動化推薦系統。1998年亞馬遜首次將協同過濾算法應用于電商領域,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經過近30年的積淀,算法推薦系統技術不斷迭代,先后衍生出協同過濾推薦、關聯規則推薦、基于內容的推薦、混合推薦、基于知識的推薦、基于上下文的推薦、基于人口統計信息的推薦等信息分發方式。[7]十九大以來,我國成為全球算法推薦技術研發和應用的新中心。在商業資本推動下,我國算法技術研發實現了重要跨越,算法推薦分發系統已經從早期的文字內容推薦升級到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數據的個性化推薦,策略上也對協同過濾算法和關聯規則挖掘等進行了升級和改進。其中,由字節跳動等企業主導研發的基于數據分析的個性化信息推送服務技術、人工智能交互界面技術等已經居于全球領先地位。尤為要者,我國算法推薦技術的應用場景也日趨多樣化,在新聞聚合平臺、視頻娛樂平臺、電商平臺等領域的應用日趨成熟,如新聞資訊類客戶端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網易新聞、一點資訊、知乎,短視頻內容類客戶端抖音、快手、B站、美拍、火山小視頻等,成為新時期新聞信息分發的主流平臺。

毫無疑問,算法推薦技術是人類信息傳播史上的一場偉大革命。就生產方式而言,算法推薦系統依托人工智能技術以數字媒體形式進行分發,無須物理印刷,被視為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就發行形態而言,算法推薦系統能克服傳統媒體發行的“千報一面”問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對象化和精準化分發,甚至形成去中心化、去導航化、去版面化的推薦模式。就發行效能而言,算法推薦技術以智能機器人代替過去由發行員執行的推廣和配送任務,將其從繁重的發行勞作場景中解脫出來,解放了發行事業的生產力?;诖?,我國傳統主流媒體通過入駐智能媒體平臺或自建平臺等方式推動發行變革,極大地拓展了主流媒體信息傳播的覆蓋面。

六、融合裂變:構建全媒體融合發行新模式

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大力推動媒體融合戰略,旨在打通傳統紙媒發行與新媒體發行之間的藩籬,構建融媒體發行新場景。媒體融合理念旨在打破不同體制、不同媒體載具和不同發行渠道之間的障礙,整合多維度、多領域、多層級的媒體資源,進而構建跨媒介、全媒體的融合型發行新模式。媒體融合的概念最早發端于美國新聞界,2003年美國密蘇里大學最早開設了媒介融合課程,2005年率先開設媒介融合專業。[8]21世紀初該理念被引入我國學術界,并得到政界和業界的重視。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媒體融合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意在推動傳統紙媒發行事業向全媒體業態升級,是報刊發行史上的重大跨越。此后,全國各地以媒體融合為總抓手,在縱向層面上打通中央、省級和區縣各層級媒體資源,構建上下貫通的融媒體發行新格局;在橫向層面上打通“報、網、端、微、屏”之間的障礙,構建以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為核心的全媒體發行新景觀;在媒體內部層面通過流程優化和資源整合,實現信息內容、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打造數字化智能發行新模式。

在中央級媒體方面,充分發揮全國性媒體的政治優勢、技術優勢和人才優勢,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媒體品牌矩陣,在全國媒體深度融合建設中發揮排頭兵和領航者作用,形成平臺聚集和示范效應。人民日報社媒體融合建設取得積極成效,《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中央廚房”于2016年建成投用,截至2021年年底,《人民日報》微博粉絲數達9 300萬,《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粉絲數量超1 100萬,《人民日報》新聞客戶端下載量達1.85億,《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達2萬多屏,人民日報社所屬媒體覆蓋總用戶數達6.35億人。同時,《人民日報》擁有15種語言、16種版本,在全球100余個國家發行,發布了一批現象級融媒體爆款產品,實現了跨媒介的鏈式傳播,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在省級媒體方面,整合區域媒體傳播優勢資源,打造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區域融媒體平臺,形成區域帶動效應。上海報業集團對傳統媒體結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投入巨資打造的澎湃新聞客戶端影響迅速擴大。截至2021年5月,澎湃新聞客戶端下載量達1.86億,日活用戶超1 065萬,每日全網閱讀數超4.5億人次,成為我國省級融媒體建設的排頭兵。與此同時,南方日報傳媒集團充分發揮省級黨媒人才、智力和資訊優勢,將傳統的采訪升級為深度調研,將傳統的新聞報道升級為打造深度智庫爆款產品,先后建成覆蓋經濟、法治、城市、教育、黨建、數字政府、鄉村振興、大數據、輿情等十大領域的專業智庫型融媒體平臺,建成新時代的智慧型媒體集團,新型智庫成為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在縣級融媒體建設上,黨中央提出完善基層社會治理的總體部署,縣級融媒體是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關鍵環節??h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則因其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極端重要性,成為社會治理中最為關鍵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難以抵達的“最后一公里”。因而,推進縣級融媒體建設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但如何推進縣級融媒體建設是一大難點。實際上,我國縣級媒體發行事業歷史悠久,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全國各地創辦的縣級報就多達300余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支持浙江和江蘇等地區創辦發行了一批重點示范縣報,發行量約3萬份。改革開放后,我國啟動“四級辦臺”建設,各地區縣大多建成了電視臺和廣播臺(站),部分地區的縣級報也得到恢復和發展,到2000年年底全國縣級報紙有300余家。但2003年國務院牽頭對全國縣市報發行市場進行整頓,僅保留經營狀況較好的縣報30余家,以杜絕行政攤派發行,減輕基層群眾的經濟負擔。由此可見,縣級融媒體建設必須探索適合我國縣情的發展之路。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出臺《關于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意見》,為新時代縣級融媒體建設提供了總遵循。2019年年初,中宣部和國家廣電總局聯合發布《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規范》《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技術平臺規范要求》等指導性文件,為縣級融媒體中心提供了技術指導和建設規范。從建設成效上看,我國縣級融媒體建設主要形成了三大模式[9]:一是在東部發達地區,因縣級經濟、技術和人力資源富集,由縣級宣傳部門或媒體機構牽頭的縣級主導建設模式,以浙江長興縣級融媒體中心為典型,已經形成了可復制的示范樣板;二是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因區縣經濟、技術和人力有限,通常采取由省級單位主導、以全省融媒體集群帶動縣級融媒體發展的全省部署模式,以湖北、陜西等地最為典型;三是在邊疆地區,因地廣人稀、經濟基礎薄弱,依托地市融媒體平臺走簡易精干、經濟適用的簡易型縣級融媒體建設模式,以西藏、新疆等為代表。據初步統計,十九大以來各級黨委政府為融媒體中心建設投入的經費達100億元,為建立新發行模式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到2021年年底,我國第一輪縣級融媒體平臺建設已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了“政務+服務+商務”的信息傳播模式,打通了縣域信息分發的“最后一公里”,為基層社會治理做出了積極貢獻。

七、風險應對:完善突發風險事件保障體系

強化應急保障體系建設,應按照風險社會的發展要求,建立應急發行保障體系,從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為發行事業穩續提供重要支撐。在全球化時代,關注風險、應對風險已成為社會發展不可回避的現實。重大突發風險事件治理能力是衡量媒體成熟與否的關鍵指標,也是檢驗媒體風險應對能力的重要標準。媒體是突發事件預警的吹哨人、突發事件報道的先鋒隊、災難情緒的撫慰師,重大突發風險事件治理全過程都離不開媒介的深度嵌入和輿論引領,離不開發行工作者的擔當作為。2020年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傳播范圍最廣、社會影響最深刻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何應對和處置重大突發風險事件,并以此為契機建立長效處置機制,成為擺在報刊發行工作者面前的一大緊迫課題。

媒體應急反應能力是新聞媒體及其人員在面對重大突發事件時按既定應急預案迅速采取一系列有效行動以應對傳媒運行危機的能力,包括應急速度、應急效度、應急經營等關鍵指標。[10]在重大突發事件中,傳統紙媒發揮圖文閱讀優勢,堅守報道權威性,以詳盡報道回應公眾關切,不僅可以消除社會恐慌,還能夠彰顯主流媒體在輿論引領、心理疏導和情緒撫慰等方面的獨特優勢,但面對“封城”“封路”乃至“閉戶”等超常規防疫舉措,如何將報刊第一時間送達讀者受眾,對報刊發行工作而言是一項前所未有的考驗。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杭州日報報業集團發行公司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探索出一條疫情防控環境下的發行操作規范。報刊投遞按照“應送則送、能送則送”原則,第一時間將報紙送進報箱、送到小區、送達單位,以優質服務樹立黨報集團的發行品牌,體現黨媒發行的責任擔當。對于封閉式管理的小區,采用非接觸式投遞方式,與小區物業協商,將報紙送到物業保安室、傳達室或小區出入口管理點,同步提交訂戶清單(標注姓名、地址、聯系方式)。對于管控區小區,暫將報紙寄存站點,待疫情過后再一次性補送。在應急經營方面,傳統媒體發行部門通過拓展經營領域、創新經營模式,在服務疫情防控中尋找新商機。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地改變了傳統媒體的經營方式,催生了一批全新的經營業務,成為傳統發行隊伍轉型發展的重大契機。西安、武漢等地媒體發行隊伍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推出無接觸配送、無接觸安心送服務,主動承接政府抗疫物資運輸分發及居民日用品入戶配送任務,不僅滿足了被隔離群眾的生活物資需求,而且擴大了發行經營的范圍,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收益。

八、實踐啟示:五年來我國報刊發行事業的基本經驗

十九大以來,我國報刊發行事業在深化改革和創新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一條適應新時代報刊發行事業發展的道路,初步形成了新時代報刊發行工作的總體方略、行動指南和路線圖,并在六個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但也應看到,我國報刊發行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協調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傳統主流媒體發行轉型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傮w而言,五年來我國報刊發行事業探索的基本經驗是:以報刊發行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推動多領域報刊發行事業協同發展。

1. 持續推動報刊發行事業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報刊發行事業也不例外。其一,報刊發行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是持續推動科技創新,重視最新技術對報刊發行事業的引領作用。近現代以來的傳媒發展史表明,新技術迭代的速度越快,對媒體生產方式的影響越顯著,媒體產品的迭代也越快,媒介發行的樣態也更加多樣。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在新聞信息算法推薦技術應用的若干領域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為鞏固領先優勢,必須在智能媒體信息算法分發領域進一步加大投入。在世界范圍內,以文字信息分發為核心的第一代算法推薦技術已日趨成熟,以視頻分發為核心的第二代算法推薦技術已取得重大突破。在深入分析算法推薦技術演進規律的基礎上,集成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元宇宙等科技創新的最新成果,加快研發全媒體分發、跨語種推薦和多模態推薦等前瞻性技術,提前謀劃布局第三代智能分發推薦技術,力爭在全球算法推薦分發技術創新領域占據優勢地位。同時,引導傳統主流媒體加快研發黨媒信息推薦分發專屬算法系統,該系統強調主流價值觀賦能算法,其算法設計框架既要遵循常規的市場化信息傳播邏輯,又要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媒介信息推送要求。使用戶既可以根據偏好、興趣獲取信息,也可以獲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內容,強化主流價值觀在信息推送中的主導作用,依靠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凝聚社會共識,營造良好輿論傳播生態。

其二,報刊發行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確保發行質量,將主流媒體閱讀率、傳閱率等作為重要考量指標,不能盲目追求發行數量。蘇聯解體前有8 000余種報紙,其中《真理報》《消息報》《勞動報》等中央黨報日均發行超過千萬份,創下世界黨報發行的最高紀錄,但這大多數并非讀者的真實閱讀需求,而是強制攤派造成的虛假繁榮,1991年蘇聯解體后,蘇聯黨報報刊發行量銳減,一些黨報黨刊被迫???。因而,無論是黨報黨刊還是其他出版物,必須把有效發行等納入發行質量考核體系,杜絕無效發行。

2. 推動多領域報刊發行事業協同發展

一是推動線上分發與線下發行協同發展。進入智能媒體時代,如何正確處理線上分發與線下發行的關系,成為發行人不得不面對的一大難題。為了報刊發行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既要考量傳媒技術發展帶來的行業變革,又要充分考慮我國特殊的國情、黨情,進而統籌推進線上分發和線下發行的協同發展。一方面,必須從政治高度持續推動重點紙質黨報黨刊發行。對于一個擁有9 500萬黨員的百年大黨來說,保持重點黨報黨刊發行數量穩定,不僅是賡續紅色基因,更是傳承黨的優秀文化的客觀需要。實施黨媒閱讀習慣養成計劃,重點培養青年黨員、基層黨員和民族地區黨員群眾的閱讀習慣。同時持續開展報刊發行秩序專項治理,糾正強制發行、攤派發行、搭車發行等違規行為。此外,支持傳統主流媒體利用智能媒體、電商媒體和直播媒體大發展的契機,加快構建新型媒介發行網絡系統,提供更可靠、更便捷的物流服務,為傳統媒體物流發行網絡的轉型升級創造更大機遇。另一方面,積極拓展線上發行渠道。持續建設高質量智能媒體技術平臺,擴大黨媒內容信息分發范圍,使以學習強國為代表的黨媒數字化平臺成為人民群眾最喜愛、最信賴的信息渠道。以黨報黨刊為代表的新型主流媒體要科學運用先進傳播技術,增強信息生產和服務能力,從而更好地傳播黨和政府的聲音,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信息需求。

二是推動多領域媒體融合發展。就縱向層級而言,推動中央、省級、地市、縣級的四級融媒體協同發展。十九大以來,中央級、省級和區縣級的融媒體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地市級融媒體建設明顯滯后,成為縱向融媒體建設的一大短板。應當指出,地市級媒體是連接省級媒體和縣級媒體的重要節點,在人才隊伍建設上也有明顯優勢,但由于缺乏政策和資金支持,目前地級市融媒體建設遇到較多困難。就區域推進情況來看,目前我國東部地區融媒體建設成效顯著,中部地區融媒體建設也取得了重要進展,但西部邊疆地區的融媒體建設還較為滯后,在資金投入、人才支持等方面還存在明顯短板,民族地區信息分發還不夠充分。因而,必須加快出臺相關引導政策,推動多領域融媒體建設協同發展。

三是推動傳統主流媒體與商業化智能媒體平臺協同發展。我國傳統主流媒體大多擁有實體性的發行經營網絡和發行人才隊伍,但受體制機制的制約,資金投入有限,且缺乏技術研發實力,現有報刊發行網絡優勢難以轉變為市場優勢。與此同時,商業化智能媒體平臺體制機制靈活,擁有海量資本支持,技術創新能力強,已形成了較為明晰的商業模式,但大多缺乏實體性物流網絡。通過探索市場導向的混合所有制,推動這兩者之間深度合作和協同發展,實現物流配送與信息分發的有效銜接,進而打造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發行模式。

四是統籌推進國內發行與國際傳播協同發展。目前我國媒體發行網絡建設主要局限于國內,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發行網絡。隨著我國綜合影響力的快速提升,亟須構建自主可控且能覆蓋全球的發行網絡,搭建具有全球新聞信息推薦分發能力的系統平臺,以提升國際傳播能力??上驳氖?,以抖音海外版(TikTok)為代表的新興智能媒體已經在國際信息分發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到2021年年底,TikTok的全球月活躍用戶數達10億,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平臺。因此,黨和政府須積極支持國內媒體發行“走出去”,進一步加大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商業化智能媒體平臺的扶持,引導他們搶占更大份額的國際信息傳播市場,引導我國主流媒體運用全球性智能媒體平臺向國際受眾傳播中國聲音。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并發表重要講話[N]. 人民日報,2019-01-26(001).

[2] 吳鋒,屠忠俊. 我國新聞出版與廣電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回顧與前瞻——2013年“署局合并”之透視[J]. 現代傳播,2013(5): 1-6.

[3] 國家新聞出版署. 2020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EB/OL].[2021-12-09].https://www.nppa.gov.cn/nppa/upload/files/2021/12/910c52660b947756. pdf.

[4] 顧聯瑜. 中國郵政報刊發行業務的前世今生[J]. 中國郵政,2016(3):16-17.

[5] 張留東. 《洛陽日報》:報紙發行的困局與破局[J]. 中國記者,2015(10):14-16.

[6] 吳鋒. 智能時代傳統主流媒體發行規則危機及對策[J]. 青年記者,2021(23):68-71.

[7] 劉華玲,馬俊,張國祥. 基于深度學習的內容推薦算法研究綜述[J]. 計算機工程,2021,47(7):1-12.

[8] 蔡雯. 培養具有媒體融合技能的新聞人才——與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教授的對話[J]. 新聞戰線,2005(8):84-86.

[9] 田麗,石林,朱垚穎. 縣級融媒體中心“全省部署”和“縣級探索”建設模式對比——以A省Q縣和B省Y縣為例[J]. 出版發行研究,2018(12):12-17.

[10] 吳鋒,馬建森. 特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媒體應急反應能力表現及評估——以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媒體應對為例[J]. 福建江夏學院學報,2022,12 (1):70-79.

猜你喜歡
十九大媒體融合
決勝與追夢:十九大后的中國經濟三重奏
“十九大”的教育話題
“十九大”行情拉開序幕
為十九大召開 做好三個準備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點話題)
為“十九大”創造穩定的安全生產環境
“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融合發展路徑研究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淺談電視新聞的創新
新形勢下地市報如何運用新媒體走好群眾路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