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視角觀照下的家庭教育

2022-04-29 05:05林靜
江蘇教育·心理健康 2022年4期
關鍵詞:生命孩子

林靜

家是孕育希望和滋養幸福的地方。但對于一些孩子來說,家也是人生不幸和破碎的起點。如何營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家庭氛圍,家庭教育中要蘊含怎樣的價值觀才能夠讓孩子體驗到家的溫暖和幸福,需要我們重新審視。

首先,要以生命的視角審視家庭教育。孩子與父母只是相對的名詞,孩子的出生才建構了父母的角色。但父母在照顧、撫養、教育、陪伴孩子的過程中,逐漸地固化了自身具有保護性和控制性的父母身份,忘卻了孩子首先是一個生命體。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父母將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附庸,或將自己的生命與孩子的生命牢牢捆綁,將自己未完成或無法實現的心愿和期待放到了孩子身上。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尊重孩子的生命本體。父母會以考試成績、是否滿足成人需要的表現作為對孩子價值的評判標準,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忘記自己降生的意義,否定自己的存在,覺得生活失去樂趣和希望。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鮮活的生命,帶著自己的天賦和使命而來,與父母共同經歷這個世界的美好。當父母用欣賞春天枝頭那一抹新綠的心情來看待孩子時,他們就找到了激活孩子成長的全部資源。

其次,要以向孩子學習的心態對待孩子。孩子在嬰幼兒時期需要父母照顧,但當孩子長大到一定程度,慢慢有了自我意識、有了自己的見識和觀點時,父母要敏銳地認識到,所謂的“后喻文化時代”已經到來。孩子雖然在人生經驗和情緒穩定上可能比不上成年人,但他們能用自己純真的心對世界進行觀察、理解與創新,這些是父母無法做到的。父母如果能用開放的眼光、謙虛的態度去觀察孩子,就會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這也是值得父母學習的地方。

最后,父母要保持不斷成長的心態。孩子給父母帶來了一次重新面對自己的機會。孩子的成長過程會映射父母童年時期的生命歷程,孩子的成長之路也多多少少有父母對自身期待的影子。很多父母對孩子不滿和抱怨的背后,其實是對自己的失望和憤怒。父母如果只盯著孩子的錯誤,就難以看見問題的本質。只有反思與成長,父母才能更好地將自己與孩子之間復雜的愛恨糾葛轉化為幫助孩子成長的責任。父母的心智如果不夠成熟,孩子往往會成為家庭關系中無辜的“替罪羔羊”,出現問題是遲早的事情。但是很多家長拒絕看到這一點,不斷地給孩子“治病”,但病根未能找到,孩子如何痊愈?所以,家長要靜下心來,轉換視角,這樣才能真正啟動改變與發展的歷程,讓孩子體驗家庭的美好與幸福。

(作者系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心理科研員)

猜你喜歡
生命孩子
生命之樹
從地里冒出來的生命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熊孩子爆笑來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