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鄉村教育振興困境破解與現實路徑研究

2022-04-29 22:16彭博
國際商業技術 2022年5期
關鍵詞:現實路徑問題研究鄉村振興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各項事業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教育事業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在剛剛過去的“十三五”中,我國農村的教育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到2020年十三五收官之年為止,教育均衡化、信息化、現代化、國際化程度顯著提升,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基本構建各級各類教育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現代開放的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但是,城鄉教育之間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關鍵詞:鄉村振興;問題研究;現實路徑

發展有農村特點的高水平和先進性的優質教育是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村教育現代化的本質和目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一塊短板,農村教育在日益發展的今天也遭遇了許多的問題,深入農村實地了解如今農村所面臨的問題,探究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充分發揮農村教育在實現鄉村振興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打下基礎,迫在眉睫。

一、研究鄉村教育現在所面臨的困境 ——基于江蘇、河南部分農村的實證研究。

本文在河南信陽、江蘇蘇州等地的農村就鄉村教育中的教育師資力量、教學設施、教學資金、農村適齡兒童入學情況、相關政策落實情況等通過問卷進行調查,該問卷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從調查對象的性格入手,采用分支化的調查問題,以謀求最大化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進行相關的問卷調查以及實地訪談農村的學生、教師以及學生家長,然后綜合問卷以及訪談的結果,通過SPASS對結果進行科學的統計分析生成指標解讀報告并制成直觀的餅狀圖和柱狀圖,問卷共發放120份,回收120份,其中18-30歲最多占80%,40歲以上和0-18歲相近分別有8.89%和7.78%,30-40歲最少占3.33%,其中大學及以上占85.56%,高中、初中及小學分別有8.89%、3.33%、2.22%,主要集中在大學及以上學歷,大學以下學歷較少,120份有效問卷涉及河南、江蘇等地。通過分析得出鄉村教育落后主要又以下原因:文化程度低、思想觀念落后;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資金不足;農村仍然存在缺少老師的情況。

二、解讀鄉村教育振興困境產生的外在因素和內在根源。

首先,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是鄉村教育振興主要的外在因素,是導致農村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短板。最重要的教育資源非鄉村教師莫屬,鄉村教師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農村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范先佐提出農村義務教育面臨的首要難點問題,是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然后就是教學設施的分配不均問題,農村與城市的教學設施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村教學成績、學生的素質整體上落后于城市學生。其次,經濟因素是造成鄉村教育困境的內在根源,一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農村生產力和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農民群體的整體思想、知識水平和素質不高,民智開化程度也略低,因此,農民家長對待孩子教育問題的態度、觀念及教育方式也相對落后,一些人仍信奉“讀書無用論”,讓孩子過早輟學,主動放棄接受教育的機會;二是農村經濟發展落后,城市快速發展與農村發展速度慢形成的城鄉發展結構二元化,以至于地方財政不足,無更多財力投入教育,直接導致農村教育基礎設施陳舊、配備不全,教學環境惡劣,教育手段落后,客觀上無法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校條件。

三、分析新時代鄉村教育振興所具備的內在動力。

首先,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農業農村農民一直是我國黨和政府關注的重中之重,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8年聚焦三農,為農村的發展提供了許多可行的政策,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再一次體現了農村的重要地位,決戰脫貧攻堅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鄉村經濟的發展,也為鄉村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其次,系列化農村教育政策的推動,二十一世紀以來國家先后發布《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2001)、《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200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決議為鄉村教育的發展保駕護航。凡勇昆提出在農村教育布局調整過程中,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充分考慮農村教育對于整個農村社會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意義,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發揮農村教育對于內外環境的各種功能,讓農村學校真正成為農村社區的文化中心。最后,農村人民的強烈要求,經過多年的發展,農村人的思想已經擺脫了以前讀書無用論的思想,人們更多地想要自己的子女多讀書,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農村人民有強烈的接受教育的需求。因此,鄉村教育振興有強大的內在動力。

四、解讀新時代鄉村教育振興所具備的外在機遇。

城鄉一體化要求農村教育進行全方位綜合改革。首先,外出返鄉人員的支持,在改革開放之初許多人離開農村來到城市發展,在經過多年的打拼現在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他們中的許多在返鄉之后支持鄉村教育的發展,增加了鄉村教育振興的外在動力。其次,許多公司企業的建設,在相關的政策扶持下許多企業開發了相關的農村產業項目,促進了農村的開發,為了配套設施的完善,增加了對教育的投入,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鄉村教育的發展。最后,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的融合。在城市化日益發展的情況下,鄉村越來越受到城市的影響,城市與鄉村的分界線越來越模糊,鄉村也在城市化的過程中越來越融入城市,受城市發展的影響,鄉村教育也理所應當地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因此,鄉村教育振興同樣具有強大的外在動力。

五、探究新時代鄉村教育振興中的現實路徑。

(1)加大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始終站在科教興農的戰略高度,重視教育工作,“教育興,百業興”。當地政府應該把對教育的投入當作一種戰略性的投入看待,并給予足夠的重視;同時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 增強經費保障能力。要明確各級政府保障農村教育投入的責任,針對實行稅費免除后農村教育面臨的新問題, 提出新辦法, 努力理順農村教育投入的體制問題。

(2)推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大力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素質。要通過公開競爭、擇優錄取的方式, 逐漸形成學歷較高、能力較強的專家型領導干部隊伍;按照中央的有關要求,實行全員聘任和教師資格認證制度,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公平競爭、擇優聘任、科學考核、合同管理, 以強化教師的責任感,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改革利益分配制度,將教師的工作與收入掛鉤,激發廣大農村教師的內在工作動力;提高工資待遇, 實行邊遠地區教師特殊津貼制度。

(3)及時識別這些問題并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是農村學校和教師維護留守兒童身心健康,促進其學業質量提升的緊迫任務。通過開辦家長學校,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進行定期教育培訓,教給其教育的科學觀念和方法。同時學校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配備心理輔導和咨詢服務,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針對心理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進行疏導和幫助。最后,建立教育監護體系。由學校牽頭,工會、村委會、派出所等共同構建農村“留守兒童”健康發展的教育和監護體系。

參考文獻:

[1]郝文武.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村教育現代化的本質和目標[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4):31-39.

[2]范先佐.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與農村教育難點問題的破解[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52(02):148-157.

[3]凡勇昆,鄔志輝.論我國新農村建設與農村教育布局調整[J].教育研究,2013,34(07):28-36.

[4]張天雪,黃丹.農村教育“內卷化”的兩種形態及破解路徑[J].教育發展研究,2014,34(11):30-35.

[5]鄧媛媛,田瀾.農村留守兒童的主要學習心理問題及其教育對策[J].教育觀察,2021,10(47):17-19+61.

作者簡介:

彭博(1999-),男,漢族,河南信陽人,江蘇大學本科在讀,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基金項目:

江蘇大學2021年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 項目編號:2021102991097X。

猜你喜歡
現實路徑問題研究鄉村振興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互聯網+出版”的現實路徑及發展前景研究
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狀況與培育路徑研究
陽光體育背景下中學武術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國家審計職業化的現實路徑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