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鎮安油茶良種豐產栽培與低效林改造關鍵技術

2022-05-05 01:37
陜西林業科技 2022年1期
關鍵詞:油茶整地

石 梅

(鎮安縣林業綜合服務中心,陜西 鎮安 711500)

油茶(Camelliaoleifera)是山茶科山茶屬常綠小喬木或灌木,也是我國南方重要的油料經濟樹種[1]。發展油茶產業對保障國民糧油安全、促進林農穩定增收、調整山區產業結構、鞏固脫貧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陜西省鎮安縣油茶栽培歷史已有500余年,生長有樹齡500多年的“油茶王”,現有油茶林地約1 000 hm2,其中天然林70多公頃,天然林中有不少樹齡超過100年甚至200年者;人工林中20世紀70年代栽植者約7 hm2,其余約920多公頃皆為2009年后栽植?,F有油茶林不論是天然林還是人工林一般都管理粗放或極少管理、林相不整齊,產量低、效益差,為提高現有低產、低效油茶林經濟收益,我們在完成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項目過程中,對鎮安縣山地油茶豐產栽培及油茶低效林改造技術進行了總結。

1 鎮安縣自然資源條件和油茶林狀況

1.1 自然資源條件

鎮安縣地處秦嶺南麓中段,地理位置北緯33°8′34″~33°44′57″,東徑108°34′35″至109°36′51″,境內山巒起伏,群巒疊嶂,山川相間,谷峰相連,海拔344~2 610 m,垂直變化大,森林覆蓋率65%,土地資源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林地面積(280 667 hm2)約占國土總面積80%。氣候為北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區,地處南北氣溫0 ℃分界線和800 mm降水線上,南北氣候過渡特征明顯,年均氣溫12.2 ℃,境內氣候溫和,年均降水量800~1 000 mm,年均日照1 947.4 h,受地形垂直變化影響,氣候垂直變化突出,多樣性小區域氣候特征明顯。

地帶性植被為暖溫帶針闊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混交林,以天然次生林為主。主要樹種高山有鐵杉、冷杉、油松、華山松、櫟類等,低山有棕櫚、柑橘、茶葉、油茶、油桐、馬尾松、杉木等[2]。土壤成土過程短,石礫沙粒含量大;質地較粘重,結構差,耕地透性不良;土層較薄,水土流失嚴重;有機質含量少,速效養分含量低,氮磷鉀比例失調。土壤類型有石碴土、黃土、砂壤土等,土壤pH值6.0~7.0,多數區域屬酸性和微酸性土壤。

1.2 油茶林分布及生長狀況

鎮安縣現有約1 000 hm2油茶林主要分布在旬河流域的達仁、柴坪、木王、廟溝等鄉鎮。達仁鎮油茶面積530多公頃,分布在玉泉村、楓坪村、雙河村、麗光村,野生掛果油茶面積約66 hm2,2009年后新造面積467 hm2,樹齡最大者達到200多年;廟溝鎮油茶面積407 hm2,分布在中坪村、蒿坪村,野生掛果油茶面積7 hm2,2009以后新造400 hm2,“油茶王”生長在中坪村;柴坪鎮、月河鎮油茶面積53 hm2,分布在建國村、桃園村、益興村、先鋒村,屬于2009年以后的新建園;木王鎮油茶面積7 hm2,布在平安村、桃園湖陰坡等地,20世紀70年代栽植。

現有新建未掛果園870 hm2,掛果油茶園130多公頃(其中盛果期油茶園33 hm2、初果期油茶園100 hm2),年產茶籽75 t。油茶樹生長旺盛,枝繁葉茂;產量低(盛果期園平均單產450 kg·hm-2)、效益差。

2 豐產林營建與管理技術

2.1 地塊選擇

鎮安縣油茶栽植適宜選擇在縣域東南部、中低海拔(500~1 000 m)、土層深厚(超過1 m),排水良好、排水良好緩坡地中下部的陽坡、半陽坡,土壤酸性(pH值5~7)、與居民點較近的地塊,如達仁鎮的楓坪村、玉泉村、紅豐村等。

2.2 優良品種選擇

選用當地選育審定良種鎮油1號和鎮油33號。鎮油1號樹勢旺盛,樹冠開張,盛花期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果實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成熟;果實卵圓形、黃綠色,果臍凸出,每果含種子數2~8粒,每500克蒴果53.5個,鮮果出籽率46%,干仁出油率 42%,千粒重 1 420 g。

鎮油33號,盛花期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果實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果實圓球形、青紅色,果臍平或微凹,每果含種子數 2~8粒,每500克蒴果25.5個,株產果量25.5 kg,鮮果出籽率42%,平均單果重19.6 g,干仁出油率45.2%,千粒重1 360 g。

2.3 選用優質苗木

采用良種苗木,要求容器苗苗高大于10 cm,1 a優良家系苗高大于20 cm,2 a生嫁接苗高大于25 cm,基徑粗0.4 cm以上,生長正常,根系完整、無病蟲害。

2.4 整地與挖栽植穴

2.4.1 整地時間 選擇秋季整地,冬季造林;冬季整地,來春造林;夏伏整地,秋季造林。

2.4.2 整地方式 采取上挖下填,削高填低,大彎順勢,小彎取直的方式整地,小于15°緩坡全墾或帶狀整地,陡坡撩壕成梯或水保魚鱗坑整地方式,平山全墾間作物。

2.5 栽植

油茶栽植一年有兩季,春季為3-4月,秋季為10-11月。 適宜栽植株行距為2.0~3.0 m ×2.5~3.0 m ,密度1 050~1 800株·hm-2左右。

2.6 栽后管理

2.6.1 間作農作物 栽后前3年,為提高土地利用率,抑制雜草,改善土壤結構,可在油茶樹行間間作花生、大豆、紫云英、綠豆、芝麻、豌豆等豆科矮稈作物,以耕代撫,農作物與油茶行距50 cm以上,并及時施肥、種植。

2.6.2 中耕擴穴 造林后,每年撫育2~3次。第一次撫育在5-6月;第二次撫育一般在8-9月,冬季結合土壤改良進行深墾施肥。

2.6.3 施肥 幼林施肥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定植當年6-7月緩苗后,適當施薄肥,距離30 cm,一株25 g,避免肥害。第二年3月新梢萌動前施速效氮肥,每株100~500 g,12月上旬以每株5~10 kg土雜肥或糞肥為越冬肥,隨樹體增長,逐年遞增。盛果期施肥要氮磷鉀合理配合。3月施速效肥,每株1~2 kg;11月施土雜肥,每株15~20 kg。

2.6.4 整形修剪 新栽植的油茶園前3年需摘掉花蕾,加快樹冠成形。初次整形修剪在第三年冬季進行,首先定植后在50 cm處定干,樹形以開心形或圓球形為主,實施控形修剪,按照冬剪大枝夏摘梢,春秋兩季整側邊的方式進行,修剪時間以11月至次年2月為好;第二年在保留2~3個強壯分枝作為主枝;第3~4年,在繼續培養主枝的基礎上,將其上的強壯春梢培養為側枝群,均勻分布。

3 低產林改造技術

針對建園栽植不規范,現林地密度較大(3 000~4 500 株·hm-2)或過小(小于750株·hm-2),管理粗放,林內雜灌、雜草叢生,缺行少株,油茶樹藤蔓纏繞,樹勢衰弱,產量低,綜合效益差的低效林進行綜合改造,可取得較好成效(表1)。

表1 低效園改造修復效果

3.1 砍灌清坡

11-12月,砍除園內雜草雜灌、割除藤蔓,清除石塊、枯枝等雜物,沿等高線帶狀堆放,使園內油茶樹木錯落有致、通風透光,避免雜草、雜灌、藤蔓與油茶爭水、爭肥,為油茶生長創造適宜空間、光照條件和土壤養分環境,有利于油茶正常生長和產量提升。

3.2 合理密度

油茶密度是影響油茶光照條件的一項主要因素,密度越大,林內光線越暗,病蟲害發生越嚴重,只有林緣及樹梢結果。為改善油茶的光照條件,提高油茶的結果率,在規范化管理時對密度過大的進行疏伐,株行距控制在3 m×4 m,密度控制在750~830株·hm-2,對叢狀樹體進行大量疏除,每蔸保留2~3株(主枝),為實現油茶高產穩產提供基礎。

3.3 整形修剪和截干復壯

低產林改造園整形修剪不同于豐產林營建,中老齡林以改善樹冠內通風采光條件、培養結果枝組為主,修剪主要對象是枯死枝、病蟲枝、衰敗枝、徒長枝、細弱枝、過密枝、交叉枝和下垂枝。整形修剪主要以截干復壯為主,截干對象主要是樹勢弱、樹冠小、結果少、樹齡過老的油茶樹。方法是截干第一年11-12月,在油茶主桿地上0.8~1 m處橫截,涂抹封口漆;第二年,6-7月對新萌生的枝條只保留頂端3~4枝生長旺盛者,其余及時抹除;第三年春季再選留3~5個錯落有致、長勢健壯、分布均勻的枝條作為主枝培養,其他枝條全部疏除,重新培養樹形。

3.4 墾復施肥

11-12月砍灌清坡后,對樹干周圍一米范圍進行墾復,內低外高,活土層復墾深30 cm;結合墾復,在墾復區域上半部分挖深25~30 cm的環狀溝,施入磷酸二胺等高效化肥,每株1~2 kg,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增強蓄水保肥能力,促進油茶生長,復壯樹勢。

夏天結合除草淺墾培蔸以改善土壤質地條件,對坡度陡的林地,盡可能整土成梯,或者按環山水平開挖長1~1.5 m的竹節溝,蓄水保土;春季結合中耕施土雜肥,也可適當施以N、P為主的復合肥。對坡度大、土層薄等立地條件較差的林地,不宜全面墾復或大面積墾復。

3.5 病蟲害防治

目前,鎮安縣油茶林病蟲害較少,主要有油茶尺蠖和油茶毒蛾。防治方法分為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物理防治主要通過挖蛹、培土埋蛹、捕蛾刮卵、捕捉幼蟲等方式?;瘜W防治主要是在幼齡幼蟲期用阿維菌素、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

猜你喜歡
油茶整地
廣東省油茶種植技術與發展前景分析
油茶種植技術措施與油茶作物發展前景分析
油茶種植市場展望及營造林技術探究
小議農業機械化整地技術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補貼標準
淺談農業機械整地技術的優勢及實施方法
家鄉的油茶
簡析利用農業機械進行秋整地的技術
小議農業機械化整地技術
淺析機械秋整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