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性輿論監督:媒體參與社會治理的實踐路向
——以第32屆中國新聞獎“輿論監督報道”獲獎作品為例

2022-05-05 08:35張凌微
中國廣播 2022年6期
關鍵詞:建設性新聞獎輿論監督

☉ 張凌微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①建設性輿論監督是主流媒體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途徑,體現了媒體服務及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責任擔當。2022年,第32 屆中國新聞獎首次單獨設立“輿論監督報道”獎項,釋放出鼓勵加強輿論監督報道的積極信號。本文選取該屆中國新聞獎“輿論監督報道”獲獎作品作為研究樣本,分析當前主流媒體開展建設性輿論監督的特點和趨向,進而探討建設性新聞未來的行動方向。

一、建設性輿論監督的內涵闡釋和實踐意義

建設性輿論監督在中國并非新近出現的概念,基于輿論監督概念業已形成的理論共識,建設性輿論監督研究側重于對“建設性”的界定??偟膩碚f,對“建設性”的理解主要包括三個層面:其一,“建設性”作為一種價值取向,是輿論監督的基本立場和工作原則。媒體開展輿論監督是黨的新聞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性建構體現在服務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上。其二,“建設性”強調的是輿論監督對社會建設的促進作用。傳播學理論認為,監測環境是大眾傳媒的重要社會功能,輿論監督是社會運行的控制機制之一。在社會治理語境下,輿論監督作為“發展目標的推進器、公共權力的制衡器、社會壓力的緩釋器”②,其目標是為社會穩定和發展創造條件。其三,“建設性”作為一種報道方法,需要持有積極態度、提出解決方案。輿論監督不僅要揭露社會存在的問題,也要指出解決問題的途徑。也就是說,“輿論監督不僅意味著批評,同時也包含著對事物的正確評價和建設性意見”③。

近幾年,聚焦解決社會問題的建設性新聞成為全球新聞實踐的一股潮流,也在我國業界和學界引發廣泛討論、形成共振,為中國媒體在轉型發展中重塑自身社會角色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輿論監督既是建設性新聞理論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踐的重要形式,尤為值得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輿論引導和輿論監督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兩大功能。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建設性新聞實踐正在成為媒體、政府、公眾共同參與的社會治理行動。在此背景下,提倡并加強建設性輿論監督,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然而,在技術發展、社會轉型、治理變革、媒體融合等背景疊加的環境中,建設性輿論監督在具體操作上還面臨諸多挑戰,需要主流媒體在參與治理的實踐中不斷探索。

二、建設性輿論監督的樣本分析

中國新聞獎是全國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每年評選一次。自1991年首屆評選以來,每年的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中都有一定數量的輿論監督報道。根據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簡稱中國記協)公布的信息,第32 屆中國新聞獎“輿論監督報道”獎項的參評作品共63 件,最終有16 件作品獲獎。作品自述中頻頻出現的“開展建設性輿論監督”“富于建設性”“建設性角度”等表述以及報道實際呈現的建設性特征,都反映了主流媒體開展輿論監督的理念更新和實踐創新。

表1:第32屆中國新聞獎“輿論監督報道”獲獎作品

(一)聚焦治理問題

建設性新聞的核心是著眼于解決社會問題。從內容題材來看,本屆中國新聞獎“輿論監督報道”獲獎作品涵蓋經濟、民生、農業、教育、醫療等多個領域。這些報道所關注的主要領域,既涵蓋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國之大者”,也涉及群眾普遍關注的衣食住行。比如,新華社《“東北黑土保護調查”系列報道》、江西日報《上饒市信州區沙溪鎮白石村百畝田撂荒——高標準農田竟種不了田》反映的糧食安全問題,事關“端牢14 億中國人的飯碗”的國家戰略;人民日報《“會后探落實·四問校外培訓”系列報道》關注的“雙減”政策落地,牽動著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聚仙飯店坍塌事故,調查出了什么問題?》、經濟參考報《敦煌防沙最后屏障幾近失守》所報道的環保、安全等問題,同樣與人民生活和公共利益息息相關??梢哉f,這些作品敏銳地抓住了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熱點難點,通過報道促進問題的解決和沖突的化解,高度契合建設性輿論監督所內含的價值理念。

(二)促進多方參與

參與性是建設性新聞的重要表征。建設性新聞倡導的參與,既指媒體自身從旁觀者到參與者的角色轉變,也指向媒體提供公共平臺和空間,促進公眾參與?!霸诮ㄔO性新聞的理念中,新聞的接受既是一個參與式的新聞循環傳播過程,也是一個對話式的意義協同生成過程?!?/p>

社會治理提倡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這與建設性新聞的參與理念相互呼應。媒體深度融合為“參與”的實現提供了基礎。本屆中國新聞獎“輿論監督報道”的大多數獲獎作品,從問題線索的發現、問題原因的調查、話題討論的展開到解決結果的跟進,報道全過程都是基于全媒體展開的。比如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揭露“抽血驗子”的黑色利益鏈》等多篇報道的線索來自網絡爆料,調查過程中也大量運用了微信群、QQ 等新媒體渠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多地清潔取暖被指“一刀切”:禁柴封灶致部分群眾挨凍》首期報道播出后,通過央廣新聞熱線繼續接收群眾反映的類似問題,記者持續跟進問題解決的進展。華西都市報《“店招用了‘青花椒’竟成被告”系列報道》采用立體化融媒傳播,在報紙及其新媒體客戶端推出20 余篇深度圖文、現場直播、短視頻等產品,全網閱讀量超2 億次。

(三)融入情感連接

建設性新聞主張在新聞生產中運用積極心理學策略,通過積極的報道視角和敘事手法激發受眾的正向情感體驗,以此彌合社會分歧、促進社會和諧。隨著新聞業的情感轉向,在新聞生產過程融入情感參與,與受眾建立情感聯系,日漸成為一種新的行動邏輯。本屆中國新聞獎“輿論監督報道”獲獎作品的脫穎而出,不僅源于對重大社會議題的關注和報道,也在于建設性新聞所倡導的情感元素的應用。比如,本屆獲獎的北京廣播電視臺《向前一步》欄目定位于媒體深度參與基層社會治理,跳出傳統意義上的觀察者角色定位,以監督者、解決者和服務者的身份全程介入。該欄目播出的《中軸旁的安居夢》這期節目在前期準備中,記者歷時一個多月與鐘鼓樓周邊居民多次深入溝通,直至居民把記者當成無話不說的鄰居。節目中,溝通過程雖然有質疑、爭論,但不以展示激烈的矛盾沖突吸引眼球,各方參與者始終以推動問題解決展開交流。欄目開播4年來,推動近200 個城市治理難題得到解決。在此過程中,媒體成為社會治理共同體中的重要參與者,以實際行動彰顯了“善治”價值。

(四)凸顯發展視野

未來導向也是建設性新聞的顯著特點。相對于傳統新聞將關注點放在當下,建設性新聞更傾向于面向未來,即在傳統新聞要素之外進一步追問“然后呢?”(What now),并提出如何達成這種未來的具體方案。即便是輿論監督報道,也僅僅是用簡單的事實性陳述進行揭露和批評,而最終是要提出有針對性和啟發意義的解決路徑。比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獲獎作品《聚仙飯店坍塌事故,調查出了什么問題?》,第一時間報道事故報告披露的調查結果,從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違建過程中的長期隱患、有關部門的監管責任、農村自建房的復雜背景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特別是針對此次事件的教訓和啟示展開討論,為如何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提供了深入思考和解決路徑。農村經營性住房如何實現規范管理,而又不“一刀切”進而卡死?現實中熟人社會與嚴格監管之間的矛盾怎么去解決?如何完善相關制度規定?節目中,主持人的層層追問從更深層面提出反思,展現了建設性輿論監督對“下一步要做什么”的關注。

三、建設性輿論監督的行動方向

建設性新聞的關鍵在于實踐。當前,以建設性理念開展輿論監督,已經在主流媒體中形成共識。在各媒體發布的2021年社會責任報告中,建設性輿論監督被廣泛提及。比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提出加強建設性輿論監督力度,人民日報社表示其刊發的深度調查報道發揮了建設性監督作用,新華社通過持續做好建設性輿論監督報道推動相關問題解決??梢?,建設性輿論監督已經成為主流媒體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指標,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建設性輿論監督仍面臨不少現實挑戰。在未來的實踐中,可著重考慮從以下三個維度尋求突破。

(一)治理與融合:明確善治目標

媒介化概念描述了媒介與社會各領域彼此交織形塑的過程。媒介化治理視域下,治理邏輯和媒介邏輯的雙重遵循是討論媒體參與治理的起點,為新時代的建設性輿論監督提供了一個具有啟發性的視角。一方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輿論監督作為黨和國家監督制度的組成部分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另一方面,作為國家頂層設計的媒體融合,從一開始就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總目標的有機組成部分?!凹訌娙襟w傳播體系建設”被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從這個意義上說,媒體融合不僅是一個傳播命題,更是一個治理命題?!耙孕侣剛鞑楹诵牡纳鐣畔鞑ンw系與以政務信息傳播為核心的國家與社會治理體系趨于一體同構”,是建設性輿論監督的現實背景。因此,把輿論監督置于中國治理語境與媒體融合發展中去思考,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發掘建設性新聞的本土化價值,認識新聞業在推動構建美好社會方面的積極作用。

具體而言,建設性輿論監督應當以“善治”為目標。媒介善治的“善”,既指向“公共善”的價值追求,也內含“善于治理”的能力要求。首先,要堅持建設性原則,推動社會向善向好發展。要把握輿論監督與正面宣傳的有機關系,充分認識到兩者雖然側重點不同,但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一致的。其次,要拓展邊界,以大融合思維在更廣泛的領域彰顯建設性作用。在國家戰略的引領之下,四級融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構筑起新的治理場景,成為連接線上線下的新型治理平臺。主流媒體應當突破傳統的信息傳播功能,不僅要通過新聞報道反映和揭露社會問題,更要成為數字化社會的連接者和服務者,為引導輿論共識、化解社會風險、提升治理能力提供平臺和支撐。此外,還要強化問題意識,致力于解決實際問題,將傳播效能轉化為治理效能是媒體參與治理的操作要點。建設性輿論監督應當重點關注社會治理中的熱點、難點,在傳遞信息、反映民意、促進協商過程中提供具有建設性意義的解決方案。

(二)積極與參與:強化治理行動者意識

在媒介化治理的新語境中,建設性新聞的核心議題是如何定位媒體的參與角色,即媒體在社會治理中所處的基本位置及參與社會治理的實現方式。從“管理”到“治理”的理論發展和政策導向,為媒體的參與主體身份提供了思想支撐。國家治理體系的構建,則為媒體參與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實踐場域。

為了更好發揮社會治理的主體性功能,助力社會良性運行、有序發展,主流媒體開展建設性輿論監督要做好認知調適,從三個維度認識自身的治理行動者角色。一是公共事務的參與者。作為參與主體之一的媒體要主動介入不同層面的治理過程,從旁觀的記錄者轉變為社會問題的發現者、公共議題的發起者、現實矛盾的協調者,推動社會問題最終得到解決。二是公共對話的組織者。社會治理必然涉及多主體之間圍繞公共議題展開溝通和交流,以求形成有效的社會對話,進而達成共識。三是協同共治的促進者。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是中國社會治理的鮮明特征。多元主體間協同性的建立,依托于信息傳播過程中話語權利資源配置的調適。其中,媒體是社會轉向多元治理的核心協調力量之一,可以通過技術賦能激發公眾參與,促進主體之間的聯動與合作,形成協同治理的動力。

(三)連接與協調:定位場景適配

穩定與發展是社會治理的主題。風險社會背景下各種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加之技術演進不斷變革現有秩序,互聯網成為影響社會發展的最大變量,諸多不確定因素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形成較大挑戰。建設性輿論監督如何依托媒體深度融合,準確對接和介入社會治理的具體場景,有效提升社會治理效能?這也是一個關系輿論監督實際效果的關鍵問題。

治理下沉與風險應對,為建設性輿論監督尋找新的發力點提供了思路。一是嵌入基層治理?;鶎由鐣卫淼囊囟嘣易兞繌碗s,存在不少現實難點,亟待通過重建技術框架、傳播秩序和溝通機制,強化系統連接??h級融媒體中心作為基層治理界面,通過“新聞+政務+服務”融合模式嵌入社會網絡,集黨政輿論陣地、社區信息樞紐、綜合服務平臺于一體,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在政策溝通、社會整合、民生服務、矛盾化解等場景中,建設性輿論監督都可以找到用武之地。二是應對重大風險。建設性新聞理念和實踐的介入,為媒體在重大突發事件中疏導公眾情緒、凝聚社會共識、防范群體極化行為提供了可行性。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報道中,主流媒體形成從問題揭露、督促反饋到公開整改情況的輿論監督“閉環”模式,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推動解決實際問題,有效增強社會團結抗疫的信心。在應對危機、化解沖突、服務公共安全治理方面,建設性輿論監督可以發揮作用的空間很大。

猜你喜歡
建設性新聞獎輿論監督
探索輿論監督報道的“破”“立”之道
輿論監督報道要注重“建設性”
輿論監督報道如何促成更多“解決”
建設性輿論監督:讓公共治理的“大樹”免遭“蟲蛀”
推進社會治理:建設性輿論監督新探索
河南10件作品獲第27屆中國人大新聞獎
河北省第二十五屆人大新聞獎獲獎篇目
“見怪要怪”:輿論監督報道的切入點
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選增設審核環節
俄羅斯政府抵御危機的建設性和破壞性政策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