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分子機制研究情況

2022-05-10 16:40銀波鄒立新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2年7期
關鍵詞:細胞生物學分子機制靶向治療

銀波 鄒立新

摘要:胃癌治療方案的制定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腫瘤TNM分期、患者一般狀況、腫瘤組織類型等,隨著臨床不斷研究與探索,高通量技術獲取的新興數據可為胃癌胞內信號通路提供依據,促進了胃癌治療的新進展。不過,惡性腫瘤的異質性及其高復發性所致化療耐藥性依舊是臨床重難點,這就需要尋求新的干預靶點,并做好正常細胞的保護。本文就胃癌分子機制的研究進行了綜述,以便為臨床診治提供依據。

關鍵詞:胃癌;分子機制;細胞生物學;靶向治療

【中圖分類號】 R573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7--01

胃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關于胃癌的發病機制有多種學說,而且證實其發生、發展和多個細胞因子、信號通路有關,比如炎癥因子(白介素家族、COX-2等)、生長因子及其受體家族(MAPK通路、VEGF、HER等)等。這些細胞因子或信號通路參與多個過程,包括抑制癌細胞凋亡、促進癌細胞增殖、調控周期、血管生成等,基于這些因子的特異性表達,可作為胃癌靶向治療的腫瘤標記物,且一些藥物經臨床驗證有不錯的價值[1]。為了進一步探究胃癌的分子機制情況,本文就其常見的幾種分子機制進行了如下分析。

1腫瘤新生血管因子

腫瘤細胞若無新生血管提供其代謝所需物質,單純依靠彌散作用供給難以滿足其需求,此時腫瘤細胞生長體積難以超過3mm3。但實際上新生血管的形成為腫瘤血供提供了新的灌注方式,最終導致腫瘤生長體積難以控制。新生血管除了對腫瘤營養有作用,還是腫瘤細胞侵襲或轉移的重要途徑,研究發現腫瘤血行轉移和新生血管呈正相關。從既往研究中看出,腫瘤新生血管因子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是最為主要的一種,VEGF家族含有7個成員,而且證實VEGF是已知細胞因子中對腫瘤血管生成作用最強的一類因子。通過對早期胃癌、進展期胃癌研究可知,VEGF陽性者與陰性者比較,腫瘤體積更大、浸潤程度更深、轉移程度更高,且生存期更短、臨床分期也更晚,同時VEGF表達水平也可作為胃癌預后及有無肝轉移的危險因素[2]。此外,胃癌患者體內,除了腫瘤局部有VEGF高表達,在其外周血也有高水平,說明其與淋巴結轉移水平、血管生成水平等也有關。

2表皮生長因子

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包括四種同源受體,研究最多的是HER1,即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EGFR在各類上皮細胞細胞膜上廣泛分布,而目前已知的EGFR配體也較多,比如雙調蛋白、表皮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α等。EGFR活化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首先是其配體和EGFR結合,形成二聚體;然后,激活酪氨酸激酶區,結合ATP分子,促進受體磷酸化;最后,識別SH2蛋白底物酶,促使信號進入細胞。研究發現,在胃癌組織中EGFR存在高表達水平,但在非癌變的胃黏膜組織中幾乎難以檢出。EGFR表達和胃癌預后及其臨床病理特征之間相關,比如有研究中發現,年齡、分化程度及分級可能是胃癌EGFR高表達的因素,且表達程度越高則預后可能越差。EGFR雖然是多條腫瘤通路共有的上游結點因子,但其在胃癌組織中的高表達現象比較明確,為此有大量學者針對其進行了EGFR靶向藥物的研發,包括EGFR單胞外區域競爭性抑制劑、小分子激酶活性抑制劑。比如西妥昔單抗為代表,可競爭性抑制EGFR與其天然配合的結合,從而抑制下游通路激活,誘發腫瘤細胞凋亡[3]。

3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作為一種胞內的蘇氨酸蛋白激酶,其激活途徑相對保守,經胞內細胞外刺激后,需三級酶聯級聯激活,其嚴格按照MAPK激酶激酶(MAPKKK)→MAPKK→MAPK順序磷酸化。MAPK通路可介導多種腫瘤生物學功能,比如細胞的分化、增殖、血管生成、凋亡抑制及其轉移等,而且通路中含有多種激酶表達異常。研究發現,在胃癌患者體內MAPK通路中可檢出Ras、Mek69等表達異常,其中Ras基因是常見的癌基因家族,能激活多條信號通路,比如MAPK通路。此外,隨著研究深入,發現MAPK還有調節細胞生長、分化及生存等多種生物學活性,可參與細胞周期調控。臨床實驗發現,通過抑制MAPK通路可減少腫瘤細胞的增值,促進細胞周期停滯于G1期而不僅進入S期,若過度活化該通路,可促進細胞分裂加速,最終強化其增殖,加速病情的惡化。

4間質表皮轉化因子

間質表皮轉化因子(MET)位于細胞膜,涉及三個功能區域,包括細胞內功能區域、跨膜區域及外信號區域,其蛋白含有和Src酪氨酸激酶家族相似的功能結構,而且其信號傳導通路也相似。有研究中指出胃癌體內MET陽性檢出率為20~70%,而消化道腫瘤中MET基因擴增在胃癌中多見,其擴增水平、蛋白高表達和胃癌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TNM分期等相關。不過,目前胃癌研究中MET是相對比較新穎的范疇,其相關的靶向藥物大多數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比如其單克隆抗體與小分子抑制劑,而且單克隆抗體進入Ⅲ期臨床試驗因未發現明顯的獲益,被迫中止。小分子抑制劑在Ⅰ期或Ⅱ期試驗中發現有一定的應用前景,但還需在以后的研究中進一步驗證。

5結語

胃癌在我國發病率較高,在男性全身惡性腫瘤中高居第二位,而女性中則第四位,而早期診斷與治療,除了可提高胃癌治療效果,還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胃癌發病機制并無統一定論,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但其發生、發展過程并非無跡可尋,往往涉及多種分子機制,比如主要信號通路的激活、相關基因突變或異常表達,以及microRNA異常調控等。通過研究胃癌分子機制,可為靶向藥物的研發提供新的思路,從而為臨床治療胃癌提供新的方向。雖然目前關于胃癌分子機制的研究較多,且相應的靶向藥物也不斷出現,但其探索永無止境,還需不斷拓展,才能為進一步治療胃癌提供更廣闊的的前景。

參考文獻:

[1]張穎,邱漢波,侯恩存,等.基于網絡藥理學-分子對接研究益氣逐淤湯針對胃癌的作用機制[J].世界中醫藥,2021,16(23):3484-3490.

[2]劉艷鳳,苗夢媛,毛偉征.胃癌發病分子機制及靶向治療研究新進展[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9,37(4):189-190.

[3]馬海軍,國麟祺,何其勇.胃癌的分子機制及靶向診斷的最新研究進展[J].現代養生(下半月版),2019(3):43-44.

通訊作者:鄒立新。

猜你喜歡
細胞生物學分子機制靶向治療
自噬調控腎臟衰老的分子機制及中藥的干預作用
臨床醫學專業國際班《細胞生物學》教學模式改革初探
以科學方法教育為導向的細胞生物學實驗改革
CT引導下射頻消融聯合靶向治療對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靶向治療對復發性耐藥性卵巢癌的治療價值分析
轉移性結直腸癌二線治療的研究進展
縮泉丸補腎縮尿的分子機制探討
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的護理分析
細胞生物學課程考試方法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運用智能手機實現細胞生物學實驗顯微成像互動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