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古人之心
——白云鄉山水畫解讀

2022-05-12 03:24杜瑞雪杜卓遠
散文百家 2022年1期
關鍵詞:太行山白云筆墨

杜瑞雪 杜卓遠

河北工程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學院

對于任何藝術門類,其如何學習繼承又如何創新和發展是困擾藝術家的永恒話題。社會發展到當今,對于傳統的中國畫,這個話題尤為突出。那么如何創新呢?白云鄉進行了較為成功的探索也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其畫筆下的太行大坡長空曠嶺、飛云疾風,幽深的萬壑,如錚錚鐵骨。白云鄉作品的筆墨勁健老辣,畫面上那飛揚激蕩、震撼人心的氣勢常令觀眾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這也是歷屆畫展上人們常常駐足其作品前不忍離去的緣由。有著獨特的藝術面貌和精神內涵的白云鄉山水彈奏出了時代的最強音。這種古樸神秘、沉郁大氣、磅礴壯美的云鄉山水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可以從如何認識傳統和白云鄉個人的積極探索兩個方面來解讀白云鄉及其畫作。

一、走出“古人之心”的囹圄

中國傳統繪畫以文人畫為代表,其發展到今天形式上已接近完美。傳統繪畫的筆墨技巧與獨特的審美氣韻在宋元時期就已經達到高峰。近代大師比如黃賓虹、張大千、齊白石等,更是集古人筆墨之大成者,加之古人十分注重筆墨的修煉,當代藝術家如果一味的從筆墨想超越古人,竊以為幾乎是不可能的。傳統的中國畫真的如李小山所言“窮途末路”嗎?非也!但如果重復傳統消極避世的文人價值觀,以這樣的價值觀去理解和發展中國繪畫,那么中國畫在當今可能真的應驗“走到了盡頭”。因為中國繪畫要發展創新,如果還是一味復制粘貼傳統(文人情懷)的話,免不了會走向另一個惡俗的境地(這有別于大眾的俗,是文化人的俗),這些問題至少也是當前一少部分中國畫作品所存在的。

傅抱石推崇:“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薄靶脑础笔侵府嫾一谒麑ξ矬w的重新理解,象征性地通過精神世界描繪物體。意圖集中在表現物像的神似,而非外觀,是要傳達內在精神的美。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完美體現,也是中國哲學最親切的風格”。他非常同意石濤所說的“師法古人之心,而不師古人之跡”的說法。然而,筆者以為,“古人之心”的危害與“古人之跡”并沒有什么區別,這也是不可取的。這是因為古人的“心”,也是古人的“意”,包含了古人觀察方法和對事物的理解。視覺、認知和繪畫概念的范圍不可避免地帶著古代的印記。比方說現在人們可以乘坐飛機或利用無人機拍攝,來真正做到鳥瞰大地,能夠觀察到廣闊的場景和震撼的畫面,古人最多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現代人們甚至可以進入太空“摘星辰”,這些都是“古人之心”無法企及的。傳統文人繪畫的形式感也是以這種所謂的“古人之心”為基礎,這對于當代中國畫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如果以這樣的審美取向來完成和發展中國畫,勢必會阻礙當代人們的創造力和創新思想的提升。傅抱石語:“有堅固的系統在束縛著,你若想摒棄現狀,努力沖破囹圄,可以肯定說當你剛剛努力之時,就有什么東西阻擋讓你失??!”著名山水畫家李可染學習傳統態度,認為“以最深的功夫打進去,還要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事實上,如果你真的以最大的努力進入這個傳統,深刻領悟了傳統,認同了傳統,人們往往很難再出去。這是由于傳統深刻的和強烈的慣性,它可以很容易地抓住你的心,魅惑你的心智。因為你一遍又一遍地欣賞和反復贊美前輩大師的作品,但也下意識地與古人交流,一次次無意識地被古人的“心”所虜獲,失去了自我的思考能力。這是人們在臨習古人的繪畫作品時很容易出現的問題。那么,我們如何從傳統中學習呢?傳統繪畫廣泛而深刻,并非一無是處,我們怎樣學習和對待傳統的精髓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其實,藝術的發展同樣也需要“與時俱進”。我們在學習傳統精髓的同時,我們必須融入時代的精神、個人自我和真實自我的意識,創造一種自我面貌,如石濤之“開生面”,不能受“古人的心”的囹圄。

傳統的文人畫是中國畫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她引領大量的“粉絲”去追隨它的榮耀。我們需要把這顆明珠放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以免讓后來者碰到“珊瑚礁”。對于傳統,我們注重理解,我們提倡傳統,而不是迷信傳統,學習,借用古代,學習古代出神入化的筆墨“痕跡”,也要從自己的“心”學習,師自己之“心”,找到自我真實的感覺,當然,我們應該盲目拋開自我表達,融入時代的精神。雖然提倡簡約、悠遠的文人繪畫的藝術理念非常優雅,但中國的文人繪畫需要沉郁大氣“元氣淋漓障猶濕”如杜甫這樣的文人氣質。對此我們來看看白云鄉是如何學習傳統推陳出新的。他用他雄壯神秘,沉郁渾厚,大氣磅礴的壯美太行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詮釋。

二、推古出新的探索與境界的蛻變

從白云鄉的藝術發展上來看,我們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筆墨技法嘗試。從80年到85年,這個階段白云鄉醉心于筆墨技巧表現。在這期間他不斷探索徘徊,漸漸蛻變。到1989年時,白云鄉基本已經轉向了第二個階段,即強調自我精神的表現階段。事實上,在這兩個階段,他畫了太行山——同一座山。由于白云鄉在河北師范大學任教,他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接近太行山,非常方便。同時,他也鐘情于這座山的活力和雄渾、博大的氣質。然而,業內人士不難看出,白云鄉所表現山的外觀到精神在這兩個階段是不同的。接下面我們來解讀白云鄉的蛻變過程。

早在大學階段,白云鄉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山水畫專業,因為那時他遇上了一位好老師--李明久老師。當時上課李老師講授傳統山水技法。然而,當李明久老師作畫的時候,那躍然紙上生動而新穎的畫作讓白云鄉激動不已——“山水畫原來可以這樣畫!”李老師的筆墨面貌跟傳統相比已經相去甚遠了。他的豬鬃長毫在畫面上飛速揮灑,墨跡纏繞翻滾,抑揚頓挫,勾皴點染,開合有致,沒有多余的動作,沒有無用的筆墨,一氣呵成,煥然一新的面貌讓人眼前一亮。傳統的樹法、水法、石法,這里他都找不到蹤跡,但又覺得筆墨老辣、元氣淋漓。通過對李老師課程的學習,白云鄉明確了兩點:一是筆墨形式多樣,“筆墨應順隨時代”。二是水墨山水畫到爐火純青時,充滿趣味,非常迷人,學起來讓人上癮。這讓白云鄉從那個時候就下定決心:終生選擇山水畫這條路走下去。白云鄉先從基本技法學起,古代的大師、當今的名家,博采眾長,由于興趣使然,常常畫至深夜,后來在很長的時間里,白云鄉都養成了凌晨一兩點才休息的習慣。當時的白云鄉也收獲了成功的驚喜,但更多的也充滿了失敗的痛苦和探索的艱辛。寒窗苦讀的本科四年,苦樂參半,偶爾柳暗花明,個中滋味,也只有白云鄉自己能夠體會的到。到他從大學畢業時,筆墨探索問題白云鄉已經完美化解。他的作品常常在一些全國性大展參展并獲獎。這使白云鄉對自己的筆墨能力獲取了很大自信,在山水畫技法的探索上樂此不彼?!躲~墻鐵壁》、《太行壯歌》等都是這一時期畫的代表作品。

大學畢業后白云鄉因成績優異而留校任教。由于毗鄰太行山,在教學過程中,白云鄉每年和學生都會去太行山采風。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太行山的解讀越來越深入,越是如此,對自己的繪畫作品就越不滿意。他認為,傳統的筆墨形成了固定的程式化的符號和特定語言,拿它來描繪和解讀太行山并不準確到位。雖然他覺得自己在畫山、水、樹、筆墨看起來也非常熟練,也以太行為刻畫對象完成了成功之作,但他還是感覺沒有真正表現出太行山的本質。為了讀懂太行真諦,這讓他有一段時間非??鄲?,如何對創作現狀有一個大的突破,如何畫出太行山的真諦成了白云鄉苦苦探索的目標。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他好幾年。接下來白云鄉通過對古代經典畫論和傳統繪畫作品的不斷探索和學習,一直到89年,他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思路:縱觀山水畫的發展史,許多藝術家生活在南方,展示了更多的南方景觀。雖然李成和關仝等畫的是北方的山水,但他們主要畫的是關中和陜西的風景。當代的賈又福倒是成功塑造了太行山的畫家,但他側重主觀性的表達,在逆光氣氛的營造下,一座座黑沉沉的大山遺世獨立,深沉的畫面所創造的是紀念碑式的精神家園。由于每個時代的畫家所描繪的畫面各不相同,這就給白云鄉自己留下了一個可以探索的空白,也就是說,沒有人用現實主義寫實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太行山,這足以讓白云鄉全力探索這一空白。同時,在古人創造出的許多皴法中,還沒有現成的皴法去寫實的展示太行山。經過多年的思考,通過對荊浩《筆記法》的研究,白云鄉通過反復實踐,終于總結了一種新的表達風格,即削弱傳統筆墨,加強山石塑造的方法。也就是說,“六法論”中提出的“文采自然,似非因筆”。

相比而言,在白云鄉眼里,到了深秋時節,太行山尤其令人激動萬分,巖石更嶙峋崎嶇,猩紅鵝黃的山林,疏林而寒山,秋風蕭瑟劃過山嶺掠過林梢。由于長年累月的雨蝕和風化,太行山的結構呈現出階梯式。山頂上沖刷下來的土壤緊接著形成一個大大斜坡,滿滿的衰草滿鋪斜坡之上,狂風匆匆吹過草地,突然象萬馬奔騰而去,偶一時又細如抽絲。仿佛有一種震顫,穿越歷史,穿越空間。拋棄了張揚,坦蕩而淡泊名利。通過這個深秋時節的太行山,此時此地傳遞出了攝人心魄的空曠與寧靜,飽含太行大山精神和內在張力。這種太行山的生命狀態正是白云鄉長期尋找的!此時此刻,白云鄉完成了自己的精神升華!后來人們看到被稱為“大坡系列”的作品,《野調無腔》、《靜山如太古》,等都是透過長長的山坡和巖石的相互對比襯托來表現太行山的千頃之勢。白云鄉往往用一種“滿構圖”,在筆墨語言上也跟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原來的勾、皴、擦、染、點,步驟更加清晰,此時是同時交替進行。創作時,時而用筆尖、時而用筆腹、時而用筆根。運筆中拖筆、逆筆、中鋒、側鋒、齊行,潑墨、色墨互破、積墨有條不紊。一筆之下,山石物象的形體結構、線條的虛實強弱、豐富的墨色層次,各種協調對比關系都有了。這是白云鄉基于對山石物象爛熟于心的理解和對筆墨技巧的掌握。下筆如山倒,借題發揮,因勢利導,筆筆生發。畫面上形成一種復雜中的統一,跌宕中的均衡,畫面渾然一體,較好的表現了雄渾、寬廣、孤獨、狂野、神秘的太行山。他展示了太行山的真實面貌。

太行山作為中華民族的脊梁,她是如此的樸實無華。她沒有泰山的名氣,華山的危險,黃山的秀美,她只有坦蕩質樸的胸襟,哺育了中華大地數千年。所有這些構成了太行山的質樸平凡,雄渾和崇高!白云鄉用質樸的現實主義手法去表來太行山。在審美形式上,云鄉山水的雄強壯美,沉郁大氣,悠遠神秘的格調正是“崇高美”的完美體現,其氣質恰如原始文化代表的“饕餮”紋。正如李澤厚寫到:“在那看來獰厲可畏的威嚇神秘中,積淀著一股深沉的歷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只是與這種無可阻擋的巨大歷史力量相結合,才成為美——崇高的”。云鄉山水的筆墨語言創造性的表現了“太行山真境”,以其壯美的氣勢、樸實自然的用筆、雄渾而神秘的氣息,與“青銅饕餮”是如此一致。白云鄉個人認為繪畫效果不一定追求唯美的風格面貌,唯美的繪畫風格只是繪畫藝術中一類較小的樣式。如果你能用筆墨和宣紙作為載體和媒介來表達你的內心感受,表達一種歷史上沉重的歷史使命感,那么它比追求唯美的繪畫風格更有價值!唯美的繪畫風格就像一個非常漂亮的花瓶。相比之下,這類追求沉重的歷史感的畫作就像傳國之重器。傳達出一種驚人的原始力量。楊慧東評白云鄉:“深切關注現實生活和全力追求陽剛大氣的觀念是中國畫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最顯著標志。這同時也是對萎靡不振的傳統文人山水的一種反動。在當代,巍巍太行成為眾多畫家的描繪對象,其中白云鄉取得了眾所矚目的成就”。

猜你喜歡
太行山白云筆墨
筆墨童年
太行山(外二首)
白云(外三首)
白云的來歷
太行山上憶當年
太行山下最可敬的人
為練筆墨才寫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