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散之草書風格的思想根源

2022-05-13 17:52梁治國
中國民族博覽 2022年4期
關鍵詞:林散之天機董其昌

【摘要】林散之是當代著名的詩人、書法家、畫家,尤以草書成就極高,被譽為“當代草圣”,是“20世紀十大杰出書家”之一。其草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對當代書法創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本文全面分析了林散之草書風格的思想根源,認為林散之草書能入化境,除了扎實的技法功底和詩文修養之外,道禪造詣實乃關鍵因素。

【關鍵詞】林散之;道禪造詣;墨法觀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號三癡、江上老人、左耳、聾叟等,江蘇江浦縣烏江人。詩、書、畫三絕,為趙樸初、啟功等稱頌,被譽為“當代草圣”,是“20世紀十大杰出書家”之一。

林散之草書宗古又破古,在注重傳統繼承的基礎上始終不忘變革創新,最終巧妙地以詩畫技法融入自己的草書創作之中,又以獨特的筆墨技巧探索出奇崛高古、剛柔相濟的書法風格。林散之一生主張“字為心畫”,治藝之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壯胸懷,闊眼界,重心性人品的修養,在精神境界的追求上超凡脫俗,他能巧妙的將“天人合一”、“陰陽互變”、“虛實相生”等傳統哲學思想一寓于書。同時,從書法史的角度看,林散之的草書是獨樹一幟的,他的草書在筆法、墨法等方面對傳統書法史中草書的創作和理解都有極大的創新。

一、林散之的道禪造詣

林散之草書能有如此成就,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深厚的書內功夫,即在書法技法方面的長期勤奮修習,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廣博的書外功夫,如詩書畫兼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前者是書法家成功的基礎,后者是書法家奠定個人審美取向,形成脫俗的格調與境界的決定性因素。林散之獨特草書風格的形成,主要來自其獨特的藝術審美思想,而其審美追求又深受道禪思想的浸潤。我們若是追尋林散之的行蹤,便會發現林散之與道禪緊密相聯;我們若是翻看林散之的《江上詩存》,其中談禪論道的詩篇俯仰皆是。

林散之的母親吳太夫人一生虔誠信佛,在母親影響下,林散之很小就與佛結緣。1943年,他在和縣觀音閣皈依佛門成了一名居士。從此就成為了該寺覺澄大師講經壇的???,經常跟大師探討佛理,在這里,他收獲了精深的佛法知識。1960年3月,已是廣州六榕寺住持的覺澄大師于北京開完政協會議,歸來時假道南京江浦獅子嶺,林散之曾執弟子禮陪從大師兩日,臨別時還賦詩五首以贈別,其中最后一首寫道“道存兩粵地,日暖六榕天。欲借上方力,來傳大乘禪。慈悲我佛愿,歡喜眾生緣。他日曹溪路,相依慰暮年?!碧聘呱婊勰茉诓芟獙毩炙轮v論佛法,林散之用此典故,表達了他的一心向佛。林散之也多次表露他“生天成佛”的思想,如詩句“生能成佛尤塵垢,死化為猿實散仙”,“壽民真宿世,謝客自生天。懷冷十年字,機忘一味禪?!睂β摗吧斐煞鹬x靈運,曠世知音鐘子期”。1989年,林散之謝世前留下的絕筆也是“生天成佛”四字。林散之的居士生活方式,影響了他的人生觀、藝術觀,正如他的女婿李秋水所指出的:“他的詩和藝術受佛學的影響,有佛學的哲理和禪的境界?!逼鋵嵅恢故欠饘W的影響,還有老莊道家思想的影響。

林散之對老莊思想頗有心得,常常以詩記錄,如“容世鷦鷯寄,全生麂鹿逃”,又常常以老莊思想來論書法,如“得了天機入了手,縱橫涂抹似嬰孩”。面對林散之的草書,我們很難分辨這一行受到禪宗思想影響,或者那一字受到老莊思想浸潤,因為在他的筆墨中,禪宗思想與老莊思想已經融合無間。道禪思想對林散之草書影響主要體現在境界與工夫二方面。

1.天然境界

方東美先生在論到中國的儒道佛各家哲學時,曾經說過:“各家之間,無論其心態氣質差異如何,其世界觀或宇宙觀莫不傾向于就理想層面而立論?!逼鋵嵵袊乃囆g,尤其是詩書畫印,也往往有一理想境界。藝術家的一生便寄托在這個對理想境界不斷追求與不斷接近的過程。受道禪思想影響至深的林散之,追求的是什么理想境界呢?是天然。

在林散之的論書詩中,我們發現林散之最喜歡用“天機”一詞來表述,如“天機流露出精神”,“天機透出即功夫”,“得了天機入了手,縱橫涂抹似孩嬰?!?“寫到靈魂最深處,不只有我更無人?”“天機”之外,林散之偶爾也用“天然”一詞,如“風林有力天然得”等。

天機與天然,表達的意思其實無異。都是說要去盡雕琢,歸于自然。林散之把前人論草書經常用的“屋漏痕”與他的“天機”觀貫通起來,他說“天機潑出一池水,點滴皆成屋漏痕”?!拔萋┖邸币辉~,若是從禪宗角度來看,它接近于“空山無人,水流花開”之境。林散之極為崇尚此境,如他論畫云:“人間無限生機在,草綠池塘花滿溪?!睂υ娋?,他也如此。據俞律《林散之文藝二題》記載,“先生又問宋詩佳句,我舉黃庭堅‘入鷗同一波,他笑笑說:‘苦練出來的,先生又問我讀清詩否,我便舉了幾句精彩的。先說:‘萬山青到馬蹄前。先生不語,我又舉‘黃葉聲多酒不辭,他仍不語。我想到龔合肥,又說:‘流水青山送六朝。他點頭說,這句才沒有火氣,算得上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了?!庇诖丝梢?,林散之的天機觀,貫通了其整個藝術生涯。天機,便是那自由自在、生機活潑的水自流花自開的天然之境。是故,他對刻意做作,缺乏天趣之書,往往持批評態度,如他論到北宋黃山谷的書法時說“山谷早年書近二王,中年之后漸變為自己風格,中宮緊抱,長撇捺向四周擴展,形成輻射般的力度。佛印和尚還說他的字俗,因為一心求好,處處取勢,風棱外露,在縱橫中失去天真爛漫之趣?!睆拇颂幜稚⒅畬S山谷書法的批評,我們可以更明確地見出林散之崇尚的是天真、天然。他的草書藝術自一開始就向著“天機”境界去努力,所以我們能清楚地看出其前后草書風格的一貫性,又因為其草書一直處在層層升進、不斷接近“天機”境界的過程中,所以我們又能在這個過程看出其前后草書在風格延續中的差別。這里,我們還會有一疑問:林散之何以能夠不斷接近這個理想境界?這就要論及他的工夫觀。

2.修與悟

林散之前輩的書畫家中,對修與悟有精深論述者,當推明代書家董其昌。林散之與董其昌在論述修與悟時的共同之處在于:二人對禪皆有自家深切體認,所以都以禪宗功夫論來說明書法工夫論。修與悟的問題是禪宗工夫論的核心,董其昌認為書法也是同理。董其昌年輕時曾經臨摹過王羲之的《官奴帖》。二十年后再度臨摹,自跋云:“(官奴帖)今為吳太學用卿所藏,頃于吳門出示余,快余二十余年積想,遂臨此本云。抑余二十余年時書此帖,茲對真跡,豁然有會。蓋漸修頓證,非一朝夕。假令當時力能致之,不經苦心懸念,未必契真。懷素有言:‘豁焉心胸,頓釋凝滯。今日之謂也?!倍昵?,董曾經臨過《官奴帖》;二十年后與此帖再次照面,此時此刻“豁然有會”,這就是悟。但是若是沒有這二十年的漸次修煉功夫,那就“未必契真”,何以能有今天的頓悟?書法雖然不離技法,但是畢竟是生命與心靈的藝術。古人說“書與道通”。欲達于道,修與悟是根本,在這一點上書法與禪宗的修道途徑一致。林散之對這個問題有比董其昌更加細微的析論:“藝貴參悟!參是走進去,知其堂奧;悟是創造出來,有我的面目。參是手段,悟是目的。參的過程中有漸悟,積少成多,有了飛躍,便是頓悟。悟之后還要繼續參,愈參愈悟,愈悟愈參,境界高出他人,是為妙悟。參悟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參是吃桑葉,悟是吐出好絲來。不參不悟,如腹中無葉而難吐絲?!?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2/05/13/qkimageszgzlzgzl202204zgzl20220403-5-l.jpg"/>

這是一段精彩的書法工夫論!林散之將書法工夫論歸結為:參與悟。參是進,走進古人的書法中,對古人的筆法,氣韻,意境有理解,這是入古。悟是出,從古人的書法中走出來,形成自己的面目,是出新,這與董其昌所說的“蓋書家妙在能合,神在能離。所欲離者,非歐、虞、褚、薛諸名家伎倆,直欲脫去右軍老子習氣,所以難耳?!币馑枷嘟?。入古已經不易,能在入古后還要脫去原先師法對象的一切形跡,成立自家面目,則更屬不易了。在此基礎上,林散之把參與悟二者的關系說得更加透徹,他認為在參之中伴隨著漸悟,點點滴滴的漸悟積少成多,有了一個飛躍,就有了一個頓悟。頓悟之后,是否就大功告成了呢?不是的,他認為還要繼續的修煉,“愈參愈悟,愈悟愈參”,境界上不斷攀升,以至于高出他人,這就達到了一種極高層次的悟——妙悟。所以在林散之看來,在書法道路的每一階段,悟與參二者“相輔相成,互為促進”,不可偏廢。我們看林散之的草書,一生都在踐履著這個參悟的過程,參悟的過程也就是境界愈加走向天然的過程。

二、林散之道禪思想在創作中的體現——以墨法觀為例

禪門有個常用語叫“心印”,宋釋睦庵善卿說:“心印者,達摩西來,不立文字,單傳心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币孕膫餍?,排斥解析,講究心靈之感應和頓悟,這就是禪學思想之核心,書法又與之何其相似,最高的書法創作境界是超脫技法條框之約束,人與自然完全的合而為一。林散之多年的參禪,善于自化覺悟,具有清靜虛寂的精神境界,所以領悟書法世界的真諦,也能將這種悟得的禪宗意識滲入到作品之中。下面將從他獨到的墨法為例試析之。

基于深厚的道禪修養,林散之深受董其昌參禪崇淡的影響。董其昌工詩善書,主張詩與書法都要以“淡”為宗,如他在表達其詩文觀時說:“昔劉邵《人物志》,以平淡為君德。擇述之家,有潛行眾妙之中,獨立萬物之表者,淡是也。世之作者,極其才情之變,可以無所不能。而大雅平淡,關乎神明。非名心薄而世味淺者,終莫能近焉,談何容易?出師二表,表里《伊訓》?!稓w去來辭》,羽翼《國風》。此皆無門無徑,質任自然,是之謂淡。乃武侯之明志,靖節之養真者何物,豈澄練之功乎?”

又如他在《容臺別集》中表達書法觀時指出:“作書與詩文同一關捩,大抵傳與不傳,在淡與不淡耳。極才人之致,可以無所不能;而淡之玄味,必由天骨,非鉆仰之力、澄練之功所可強入?!痹诙洳磥?,淡不是淺薄無味,淡是藝術上的一種境界?!百|任自然,是之謂淡”,董其昌是將“淡”與自然、天然聯系在一起的。董其昌早年就皈依佛門,精通禪理,深入老莊,他十分喜歡莊子中的兩句話:“虛室生白,吉祥止止”,這兩句話也基本表達了他渾然萬物,創作上不刻意求之,講究天真自然、自由的思想。同樣崇尚道禪思想的林散之,審美也頗受董其昌影響,他很推崇董其昌的書法,他說:“董其昌書不正為正。氣足,難學?!彪m然難學,但是并非不可學,林散之巧妙地借鑒與吸收了董其昌書法。

一方面,他把董其昌行草書中平淡天真而又禪意彌漫的整體書法的氣韻,化入自己的狂草創作之中,再溶以隸篆與魏碑意味,以彌補董氏大幅書法作品中氣勢筆力的略微欠弱的缺陷,從而形成了林散之他自己既古淡且峻厚的至境。

另一方面,林散之創造性地借鑒了董其昌的用墨法。董其昌對墨法極為講究,他說:“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然非多見古人真跡,不足與語此竅也?!?/p>

至于如何用墨,董其昌也曾說過:“用墨須使有潤,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秾肥,肥則大惡道矣?!?/p>

潤則需要水墨的配合,我們從董其昌遺留下來的墨跡《試筆帖》中可以看到,董書特別強調水墨的調和,墨色變化豐富,多為淡墨,自有一段清雅。

林散之善用淡墨,也與老師黃賓虹先生有關。黃先生是書畫大家,對筆、墨、水之間的感覺十分敏銳,有獨到理解與實踐。黃賓虹曾經說:“用水在墨,更在筆。筆含多水稱濕筆,含水少稱渴筆。濕筆、渴筆,作畫時都要用,都是在變化;先是濕筆,用到后來成渴筆。但濕筆不可成墨豬,渴筆不可成枯木。垢道人下筆潤含春雨,干裂秋風,非一時之功,要在運筆的徐疾、提按、頓挫、點垛、轉折上多練習?!?黃氏筆墨觀與實踐影響了弟子林散之。林散之曾說:“賓虹師以淡墨寫王鐸體,蘸點水題畫,風神瀟灑,義氣軒昂?!?/p>

林散之將淡墨的運用更往前推進了一步,將淡墨的變化層次豐富到了極致。我們來看他1974年創作的代表作《許瑤論懷素草書詩》,這是一件堪稱林散之草書用墨上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他在這幅作品中用了典型的“水破墨”手法,飽蘸濃墨的筆下總有淡墨的水漬向外漲出,一個筆畫、一個字內墨色層次都在不斷變化,特別是“無墨”二字濃墨中顯出干枯,與下面“醉”字的漲墨效果形成鮮明的焦潤對比。一件作品中干、濕、濃、淡的用墨方法運用得如此淋漓盡致,這在歷代草書大家中都是不多見的。

觀照林散之草書創作的數十年歷程,他用墨的大致走向是:濃墨——濃墨破水——淡墨。從表面上看,這個墨色的漸次轉變過程似乎只關乎技法問題,其實關乎林散之對書法理解的深入問題,也是道禪思想在草書中影響逐漸深刻的問題。

人生追求與審美思想在書法中滲透要比書法技法的熟習遠遠來得漫長,書法之玄妙非到一定年齡不能深悟,孫過庭就說過:“思則老而愈妙”,因為多年的人生積淀,人到老年在思悟認識問題方面占有年少之人不可替代的優勢,林散之晚年時曾說過:“少年愛工麗圓轉的字,青年愛劍拔弩張的字,中年愛富于內涵的字,老年愛平淡天真的字?!边@表示他體會到了書法的之美境界是“平淡天真”,這種認識正好是源自道禪的思想。林散之晚年極為重視淡墨的運用,是因為他認識到他所宗法的懷素、王鐸等草書大家都以氣勢雄強之風格出現,未免都有雕飾之痕跡,而書法之最高境界應是瀟灑簡遠、平淡天真。老子說的“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看林散之晚年的草書代表作品《自作詩三首》,筆畫老辣盤曲,變幻莫測,真正達到了他所說的“縱橫涂抹似嬰孩”之境界。

禪宗主張虛靈澄凈,空了無物,老莊講究澄心觀物,淡漠天真,這些都為林散之崇尚“淡”的書法美學觀提供了思想基礎。因此對林散之草書的墨色由“濃”漸漸入“淡”,我們完全可以認為,這是林散之道禪思想在草書中漸漸得到體現的結果。在林散之這里,墨色之淡,乃是其心靈之淡,心靈一淡若再是施以濃墨,便心手不一。所以非淡不能自然映照其心靈。心靈之淡,便不會拘泥于心外之物,乃能無牽無掛地書寫草書,縱橫涂抹,一任自然。

注釋:

1.林散之著,《林散之詩集·江上詩存增訂本》,文物出版社,2004年9月,第98頁。

2.同上,第80頁。

3.同上,第111頁。

4.林散之著,《林散之詩集·江上詩存增訂本》,文物出版社,2004年9月,第12頁。

5.同上,第175頁。

6.方東美著,《中國現代學術經典-方東美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8頁。

7.林散之著,《林散之詩集·江上詩存增訂本》,文物出版社,2004年9月,第173頁。

8.同上。

9.同上,第175頁。

10.同上,第162頁。

11.林散之著,《林散之詩集·江上詩存增訂本》,文物出版社,2004年9月,第173頁。

12.同上,第145頁。

13.同上,第128頁。

14.南京市書法家協會編,金陵書譚(內部交流刊物),1990年,第14頁。

15.林散之研究會主編,《林散之研究二·紀念林散之先生誕辰110周年文集》,作家出版社,2008年10,第60頁。

16.(明)董其昌著,《畫禪室隨筆》,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年8月。

17.林散之研究會主編,《林散之研究二·紀念林散之先生誕辰110周年文集》,作家出版社,2008年10月,第60頁。

18.《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第547頁。

19.(宋)釋睦庵善卿編,《祖庭事苑》卷八(卍續113·224上)。

20.(明)董其昌《詒美堂集序》

21.(明)董其昌《容臺別集》卷一,崇禎庚午(1630)本。

22.陸衡整理,《林散之筆談書法》,古吳軒出版社,1994年6月,第54頁。

23.《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第541頁。

24.(明)董其昌著,《畫禪室隨筆》,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年8月。

25.趙志鈞主編,《黃賓虹論畫錄》,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1993年1月,第171頁。

26.陸衡整理,《林散之筆談書法》,古吳軒出版社,1994年6月,第57頁。

27.《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29頁。

28.陸衡整理,《林散之筆談書法》,古吳軒出版社,1994年6月,第57頁。第71頁。

作者簡介:梁治國,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書法專業博士生。

猜你喜歡
林散之天機董其昌
近現代·林散之
Chapter 4 Discovering a great secret 第4章 發現“天機”
洞察天機
“書生”“草圣”之間
董其昌的面具
草圣和種瓜老人
“書生”“草圣”之間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臺北故宮猴年大展:董其昌書畫特展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