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專題片發展方向研究

2022-05-13 05:24徐寒冰
文化產業 2022年12期
關鍵詞:專題片電視新聞受眾

徐寒冰

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著新媒體時代的逐步到來,并對各行業各業造成了不小影響。其中傳統媒體行業受到的影響無疑是最大的,在新媒體沖擊下,傳統媒體亟須創新和變革。而電視新聞專題片作為傳統電視新聞體系中反映電視總體制作水平并提供全方位新聞報道以及輿論引導的一部分,更需要在創新與變革中堅守自身的特點與功用,才能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并為現代電視新聞產業的良好發展提供有力指引。

電視新聞專題片概述

電視新聞專題片是基于電視新聞發展而形成的特殊電視藝術形式,是圍繞熱點新聞、焦點事件等進行專題性報道并進行深入剖析和評論的電視節目。電視新聞專題片往往在故事性、剪輯節奏、視聽效果、解說評論等方面有較高要求。電視新聞專題片能夠綜合運用各種表現手段,發揮電視優勢,深入報道某一重大新聞事件或某些具有新聞價值又被廣大群眾所關注的典型人物事跡、經驗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電視新聞專題片具有鮮明的特色,其兼具新聞的性質,與評論類新聞有較多相似性,但往往在深度挖掘方面更具優勢,同時,其相較于消息性新聞節目具有信息量更大、報道更深入、更容易引起觀眾興趣與共鳴、更能彰顯新聞輿論引導與輿論監督功能的特點。電視新聞專題片具有真實性、時效性、思辨性、深度性等特征,這些特征正是其廣受觀眾歡迎并在整個新聞業界具有生產和傳播價值的基礎所在。專題片的結構可劃分為縱向、橫向以及復合式結構三類。在實際選擇制訂新聞專題片結構時,應當以保持新聞作品完整性、有利于表達思想主題、反映事實的內在聯系以及尊重觀眾的欣賞習慣作為基本要求。

新媒體時代對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影響

一方面,新媒體推動著整個新聞媒體行業的快速創新與發展,對新聞專題片的制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新媒體對傳統電視媒體的沖擊巨大,不少傳統電視新聞受眾逐漸開始通過新媒體渠道獲取新聞信息。與此同時,新媒體技術也為新聞專題片的制作和傳播提供了技術支持,有利于整個專題片的制作和傳播模式的創新與變革。從電視新聞的生產特性層面看,新媒體新聞尤其是自媒體新聞在生產、傳播速度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電視新聞則受限于制作流程與環節,需要經歷策、采、分、發等多個環節,相應地,其新聞生產速度明顯滯后,很容易陷入新聞信息滯后的窘境。不過相對來說,傳統媒體本身具有極強的權威性,再加上新媒體在新聞真實性、內容質量、新聞看法和觀點等方面的把控較差,電視新聞尤其是電視新聞專題片在新聞價值和真實性的把握、輿論引導等方面的優勢則會被無限放大,這對新聞專題片的發展而言并非完全是壞事。另外,電視新聞專題片在新媒體大力發展的背景下必然要充分考慮受眾需求,在改善受眾觀感的同時強化受眾參與度,形成更加符合受眾需求的發展模式。而從傳播渠道層面看,電視新聞專題片在新媒體時代必然不能局限于電視這一個媒介,而是要積極擁抱互聯網、新媒體,這樣才能快速適應新的時代發展趨勢并拓寬傳播渠道。

電視新聞專題片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腳本質量低

其一,邏輯性和結構性不強。部分新聞專題片腳本質量較低,甚至存在明顯的邏輯性、結構性問題。這導致時間較長的專題片難以通過合理、縝密的邏輯將新聞事件交代清楚,更遑論深挖新聞背后的信息與價值并強化輿論引導。其二,語言僵硬死板。語言表述是一門藝術,同樣的內容和含義,通過不同的腳本語言進行表述,其效果往往大不相同。部分電視新聞專題片的腳本語言存在明顯的套路化現象,缺乏表達特色和藝術性,不能對一些流行詞匯進行合理套用,甚至存在詞不達意、誤導觀眾的情況。

視聽效果有待改善

進入新媒體時代,觀眾對電視新聞專題片的要求有所提升,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對視聽效果的較高要求。觀眾不僅希望在專題片中獲取新聞信息,還希望在此過程中獲得良好的視聽享受。然而部分電視新聞專題片在制作時只考慮新聞的真實性、時效性、思辨性,卻忽視了畫面、聲音等方面的藝術追求和審美情趣。這必然難以滿足觀眾的觀看需求,相應的觀看體驗還有待提高,這一問題需要在實踐中解決。

對新聞內容深度挖掘不足,輿論引導性不強

在傳統電視媒體受到嚴重沖擊的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生產制作由于制作模式的限制不可能在新聞制作速度方面超過新媒體,自然需要憑借更扎實、更具深度以及輿論引導作用的新聞來凸顯自身優勢,同時強化自身在新聞方面的權威性。但是在“碎片化”愈發明顯的新媒體時代,部分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制作也朝著“短、平、快”方向發展,過分強調精簡內容、縮短時長、制造“爆點”。這無疑是舍本逐末,不但難以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還容易導致新聞內容深度不夠、輿論引導作用不強等問題。

受眾參與程度偏低

新媒體時代,受眾更希望主動參與到新聞傳播過程中,而非僅僅是被動接受,這正是視頻中的彈幕以及各種新聞信息的評論區廣受大家歡迎和青睞的原因。但是,電視新聞專題片從策劃、采編到分發的各個環節,均難以與觀眾進行有效互動,導致受眾參與程度偏低,自然很難在新媒體背景下長期、有效地吸引大量受眾。

傳播渠道具有局限性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大量受眾習慣于通過互聯網平臺獲取各種資訊、信息和內容,如論壇、客戶端等。然而不少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傳播都是以電視作為主要傳播渠道,即便通過網絡平臺傳播往往也缺乏足夠的宣傳作為鋪墊。這直接導致新聞專題片的傳播渠道具有局限性,難以滿足新媒體時代受眾通過網絡渠道獲取新聞信息的需求,使其傳播范圍較窄且傳播速度較慢。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專題片發展方向

編導全面強化專業意識

編導作為電視新聞專題片制作和傳播的重要引導者和實施者,其自身的專業意識直接決定了專題片制作水平的高低以及傳播效果。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專題片編導應當在專業意識方面實現良好發展。

其一,責任意識。編導作為專題片制作的“總舵手”,應當意識到自身擔負的重要責任。編導不僅僅要為新聞專題片的制作負責,更要為自身的媒體從業身份負責,專題片旨在傳遞黨的理論、方針與政策,同時關注民生問題和社會熱點新聞,編導要在新聞節目中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在記錄和反映真實社會事件的同時促進社會和諧建設與發展。在新媒體背景下,部分自媒體從業者為了吸引流量、爭搶新聞時效性,對新聞質量乃至新聞內容的真實性不夠重視,甚至存在誤導及夸大的情況,不利于整個新聞媒體行業的健康發展。在這一背景下,電視新聞專題片制作人更要強化自身責任意識,以真實的新聞內容、高質量的專題報道和正確的輿論導向為整個新聞行業、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負責。

其二,策劃意識。新媒體時代受眾對新聞的整體要求更高,廣泛體現在新聞題材、內容、畫面、聲音、剪輯、深度、輿論引導等各個方面。而要制作出完全滿足受眾需求的新聞專題片,自然需要編導具有良好的策劃意識,能夠在采集素材、制作新聞節目之前進行合理策劃,充分考慮新聞本身的價值以及受眾需要,策劃出高質量的優質專題片。

其三,新聞意識。新聞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實性。電視新聞專題片編導需要在新聞策劃、編輯、制作過程中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旨在還原新聞事件真相,指引受眾透過現象看到其中蘊含的本質。另外編導還應當保持良好的新聞敏感性,從海量的信息中準確抓取新聞線索并深挖其中的關鍵性內容,增強新聞節目對受眾的吸引力。

其四,品牌意識。新媒體時代整個新聞媒體行業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建立優質品牌無疑是持續吸引受眾并加強傳播效果的重要手段。編導應當具備良好的品牌意識,在策劃、制作電視新聞專題片時盡可能地凸顯風格與特色,同時以高質量的新聞節目強化品牌口碑,逐步打造具有鮮明辨識度與高質量的優秀品牌。

合理運用采訪技巧

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發掘新聞,對互聯網中存在的海量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同時嘗試借助大數據等技術實現對數據的深度挖掘及有效分析,找出更多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在新聞采訪方面,需要注重從細節層面挖掘新聞內容的信息與價值,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構建準確合適的溝通方式,盡量減少對被采訪對象的主觀引導,樹立正確采訪動機,搜尋獨特新聞視角,全方位保障采訪內容的質量。另外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采訪,如現場直播、在線采訪等。

提高腳本質量

在新媒體時代,文化“快餐化”趨勢愈發明顯,不少人習慣利用碎片化時間獲取新聞信息。而電視新聞專題片本身內容信息量較大、時間較長,明顯與“快餐化”趨勢相悖,導致不少受眾對其缺乏興趣。在這種情況下,電視新聞專題片的腳本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嚴謹而新鮮活潑的用詞和藝術性的語言吸引受眾,讓受眾無論在何時觀看專題片,在觀看專題片的哪一部分內容,都能被快速吸引并沉浸其中,也就自然能夠很好地改善受眾對專題片興趣不足的問題。一方面,腳本語言應當以良好的邏輯性、結構性為基礎,配合不同結構類型的專題片準確傳遞內容信息;另一方面,增強新聞專題片的語言藝術性,不僅要對文字本身進行合理設置,也要對主持人的語言提出要求,兼顧嚴謹與新鮮活潑的詞匯,保持語言風格和語言親和力,以增強新聞專題片的整體吸引力。

借助新媒體技術優化視聽效果

對視聽效果進行優化是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專題片發展的一大趨勢。鑒于廣大受眾對新聞節目要求的逐步提高,大眾審美情趣的逐步提升,相應的電視新聞專題片制作不能再簡單地以真實記錄事件真相、還原事件過程為要求,而是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追求畫面與聲音表達的藝術性,兼具新聞真實性與節目藝術性,使二者有機融合。在內容編排上,通過合理的編排強化整體內容的結構性以及聯系性;在畫面拍攝方面,既要強調紀實,也要強調拍攝風格、手法與審美追求;在后期制作方面,合理借助新媒體技術優化剪輯、錄音、畫面及配樂的制作,凸顯專題片風格并提高其藝術感。譬如河南廣播電視臺的新聞專題片《雄關》,在醫護人員劉海燕和女兒隔空相擁時,運用剪輯手法與優美的配樂,讓女兒喊出的“媽媽,我想你!”顯得十分真實動人,極具感染力。

深挖新聞內容并加強輿論引導

在新媒體新聞產品逐漸朝著“短、平、快”方向發展的當下,專題片對內容的深挖這一特點顯得難能可貴,這也是專題片新聞產品質量得以保障、吸引受眾的關鍵所在。在新聞策、采、分、發各個階段,都要以深挖新聞內容為基本要求,為觀眾全方位還原新聞事件真相,讓觀眾既能了解新聞事件的前因后果,也能了解更多與該新聞事件相關的背后的信息。另外,電視新聞專題片制作還應當以加強輿論引導為關鍵,強化輿論引導,帶領廣大受眾正確、理性看待新聞事件,從而充分凸顯傳統電視媒體的權威性和導向性。

基于受眾參與度考慮優化專題片制作與傳播

新媒體時代制作電視新聞專題片應充分考慮受眾的參與度,合理優化制作模式,增強受眾的參與感與互動感,制作更加契合新媒體時代發展趨勢與受眾需求的優質專題片。在策、采階段,可通過互聯網等渠道了解受眾需求,對受眾訴求進行理性分析,并適當調整專題片的制作策略。而在分集、分段播放的專題片中,更是可以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引導廣大受眾參與討論,使其能夠有效參與其中,進而促進專題片的有效傳播并吸引更多受眾。同時還需要在專題片傳播方面下一番功夫。在專題片分、發過程中高度重視策劃與包裝,適當迎合廣大受眾的口味與需求,圍繞受眾感興趣的方面進行宣傳,同時積極拓展傳播渠道和路徑,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新媒體平臺構建覆蓋面更廣的傳播網絡。

綜上,電視新聞專題片的發展在新媒體時代面臨著巨大挑戰,需要在契合時代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創新與變革。只有在準確把握新媒體時代新聞媒體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廣大受眾需求的前提下,更具針對性地對新聞專題片制作方向、策略、模式、要點等進行優化,才能真正制作出大量受大眾青睞、凸顯電視制作水平、能發揮新聞價值的優秀專題片,進而為電視新聞專題片的良好發展乃至整個新聞媒體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張盡染.新時期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制作方法分析[J].記者觀察,2021(32):157-159.

[2]孔兵.媒介融合時期新聞專題片的發展方向分析[J].傳媒論壇,2021,4(16):43-44.

[3]侯倫文.新形勢下制作電視新聞專題片編導應具備的意識[J].記者觀察,2021(17):80-81.

[4]于倩倩,李翠平.電視新聞專題片表達的多樣性研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1(07):100-101.

[5]李媛.新時期電視新聞專題片中的語言藝術芻議[J].西部廣播電視,2020,41(24):122-124.

[6]杜晶.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專題片的采訪技巧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0,41(23):161-163.

[7]康永春.電視新聞專題片創作貴在以“真”動人[J].記者搖籃,2020(01):90-91.

[8]王瑞.新媒體下電視新聞專題片的采訪技巧探析[J].國際公關,2020(01):34.

猜你喜歡
專題片電視新聞受眾
淺論電視專題片創作中的細節把握
媒體融合時代創作技術在電視專題片中的應用探究
從功能語用角度解析電視新聞采訪的提問策略
壯語電視新聞制作創新探析
淺析新媒體時代下受眾觀的演變
淺談新媒體環境下專題片的宣傳優化策略
淺談電視專題片的策劃與包裝
論網絡傳播中受眾的逆反心理
曲藝受眾分析
試論電視新聞的娛樂化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