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湖南民歌的教育意蘊

2022-05-13 05:24陽賽玉
文化產業 2022年12期
關鍵詞:演唱者民歌湖南

陽賽玉

我國湖南省地域遼闊,民歌作品流傳廣泛。不同地區的人們從自身發展的文化環境出發,用極其質樸的語言,創作出一個個民歌故事,塑造了一個個經典的藝術形象,充分展現出具有當地特色和民族文化氣息的精神文化內容,這些民歌如同一盞盞明燈,為三湘四水的百姓帶來了前進的方向和動力,也成為他們表達情感的手段。這些作品內容對新時期的文化發展和人才的教育培養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需要我們每個人積極學習并不斷傳承弘揚。湖南民歌的歷史最初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楚國境內的群眾普遍崇拜和信仰鬼神,人們在演繹祭祀舞蹈的同時,同時也會進行歌唱,這也奠定了湖南民歌浪漫主義的風格,經過一代代人的演繹和傳承,湖南民歌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轉型和發展。

湖南民歌的藝術特色

具有多樣化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

首先,湖南民歌在傳承和發展中受當地地理環境的影響較深。我國湖南地區處于我國中南部,位于長江的中游部分,河網較為密集,并且山川和河流相互交錯,形成了非常復雜的地理環境,山川、丘陵、河流、湖泊等復雜的地貌成為湖南民歌文化素材的來源,錯綜復雜的地理環境也使人們的情感表達更加飽滿和豐富。

其次,自古湖南境內河運非常便利,因此商業文化的交流也非常繁榮,不同地區的人們在經濟交往過程中也將各地的民歌帶到了更廣闊的天地,這促使民歌進一步的融合和交流,擴大了湖南民歌的影響力。另外,湖南民歌受當地多元民族結構的影響也非常大。據相關統計資料,我國五十六個民族在湖南省境內均有分布,并且呈現出“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這些民族在當地的文化發展過程中相互交流融合、和諧共生,彰顯著不同的民族特色。例如,土家族有“哭嫁歌”的民歌形式,瑤族、苗族也有自己的民歌作品內容[ 1 ]。

具有多樣化的內容和形式

湖南民歌不僅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小調和山歌,還有勞動人民在勞動過程中所創作的勞動號子。山歌是人們在田野勞動為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即興創作演唱的歌曲。這些歌曲時而高亢粗獷、熱情奔放,時而聲音遼闊、婉轉悠揚又或者曲調柔和動聽,除了由成年男子所演唱的山野歌之外,還有少女、放牧孩童所演唱的特定內容[ 2 ]。根據音調不同,可將其分為高腔、平腔、低腔以及放牧山歌四種類型。小調與山歌相比,人們對其進行了更多的加工和創造,詞曲的創作也更加考究,一般在發達的城鎮和市集較為流行,例如有反映生活勞作的《洗菜心》《十月懷胎》等。小調大多是由廣大勞動人民演唱,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其被許多專業的歌唱藝人所推崇,這也將湖南民歌傳播到了更加廣闊的區域。

獨特的曲調和聲腔

湖南民歌的曲調有著非常明顯的特點,一般歌曲的調式變化較少,其中以徵調式和羽調式為主,并且這些固定調式在號子、山歌和小調中廣泛使用,因此這些民歌內容具有非常顯著的地域特色。另外,湖南民歌的曲子一般較短,一首曲子表現一個特定的主題,具有簡潔凝練的特點。這些曲子與不同地區的方言有機融合在一起,不僅增添了曲子的變化性和流動性,而且使當地人們更加容易接受。湖南民歌在發展中不斷變換和調整曲子,使民歌的內容能充分表達出豐富的情感,同時這些曲子還被廣泛應用于不同的場合,以發揮特定的功能[ 3 ]。在曲子的唱腔方面,湖南民歌一般都是高亢且嘹亮,這對演唱者的基本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演唱者要具備較好的嗓音和基本的演唱技巧,吐字要非常圓潤,在特定演唱內容中,還要加上形體的表演內容,尤其要注意獨特的真假聲轉換唱法。

湖南民歌的教育意義

有助于繼承和發揚湖南民歌的語言特點

湖南民歌留給人們最深的印象就是其獨特的語言特點。對于一些地域性特點較強的民歌,演唱者會采用方言的方式進行演唱。新時期的演唱者通過學習湖南民歌內容,有利于進一步傳承方言演唱的特色,感受湖南傳統的方言文化,掌握特定的方言演唱技巧。對于旋律性較強的民歌,演唱者可以采用漢語普通話的方式演唱。例如湖南民歌《瀏陽河》中大多數的歌詞都是普通話的發音,只是在某些字詞、曲調方面借鑒了湖南方言的發音特色[ 4 ]。例如在演唱“幾十里水路”的“路”時,演唱者會發成“樓”的音,在演唱“出了個什么人”時,“出”的音會發成“區”的音,“個”的音會發生“過”的音,這使廣大演唱者和聽眾感到非常親切,同時也有助于情感的表達。在一些旋律性較強的湖南民歌中,演唱者還會使用裝飾音來增加民歌的魅力。新時期的演唱者學習裝飾音演唱技巧,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自身演唱素養,同時也有利于傳承湖南民歌獨特的演唱技藝。

有助于傳承湖南民歌所蘊含的獨特文化內涵

湖南地區自古以來就深受楚文化和殷商文化的影響,之后不同時期的人們在與自然的斗爭中,將地域文化內容融入了歌曲演唱的形式中,創作出眾多精神文化產品。因此,湖南民歌文化也蘊含了豐富的原生文化和再生文化內容,這些文化內容歷久彌新,對新時期的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例如湖南的山歌、勞動歌、歷史歌、節氣歌、秧歌、兒歌等,這些歌曲即興色彩較強,創作者通過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了不同時期的人們對于社會發展、男女愛情、生活與勞作等的情感。另有很多民歌是用來表現傳統婦女和廣大勞動人民的苦難和抗爭精神的[ 5 ]。例如《罵媒歌》《苦九娘》等歌曲反映了古代婦女對封建禮法精神束縛的英勇抗爭,《長工歌》《逃荒調》等歌曲表達出了古代農民有苦無處訴的滿腔怒火。感受湖南民歌中的獨特文化內涵,有助于新時期的人們更加懂得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有利于新時期的人們凝聚前行的精神動力。

有助于實現湖南民歌的轉型和發展

湖南民歌是我國地方民歌的重要支流,有很多具有傳播影響力的作品。例如《劉??抽浴贰稙g陽河》等,這些內容扎根于深厚的湖南地域文化中,一代代的作曲家也在不斷挖掘傳統風俗文化中所蘊含的獨特文化元素,以創作出風格迥異的湖南民歌作品。但是隨著當前多元文化發展趨勢日益凸顯,傳統的、較為單一的湖南民歌發展模式越來越無法滿足當前人們個性化的文化需求,尤其是近些年來新民歌的不斷發展,湖南民歌也逐漸演變為藝術類和通俗類兩類[ 6 ]。在此背景下進行湖南民歌的教育創新,有助于促進更多的民族音樂愛好者參與其中,有利于將更多的現代化元素融入湖南民歌的轉型發展過程中,有利于更多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內容呈現在現代化、多元化的平臺上,從而為湖南民歌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新時期湖南民歌的教育傳承策略

向學生充分展現湖南民歌具有的浪漫主義特點

湖南民歌涉及多民族的文化內容,例如有侗族、土家族和苗族等,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歌作品在相互借鑒、相互影響的過程中,不斷展現著自身民族獨有的魅力。因此,新時期湖南民歌在教育傳承過程中,教育者要向學生充分展現民歌多元的民族文化特色。研究人員要對散落的民族民歌進行挖掘和整理,感受不同民族人們最直接的精神文化表達[ 7 ]。幾千年來,湖南地區的人們深受楚文化的影響,并對無拘無束、自由平等的生活充滿向往,這使得湖南民歌的詞匯和演唱語法都非常自由和靈活,也給新時期的演唱者帶來了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新時期的文藝工作者也要充分感受這種自由創作的魅力,要從高亢嘹亮的民歌唱腔中學習民歌文化的藝術性表達,從而提高自身對湖南民歌文化的了解以及學習的興趣。

在教育傳承過程中融合多元化的題材內容

湖南民歌小調的題材非常豐富,不僅有著名的歷史事件、社會熱點,還有許多與普通百姓息息相關的生活故事,并且在湖南民歌的傳承發展中,人們還吸收借鑒了很多其他藝術形式的內容,實現了融合性的發展。例如,部分湖南民歌借鑒了很多地方戲曲和地方歌舞的相關題材和元素。因此,在新時期的湖南民歌教育中,廣大教學參與者要積極引導學生群體不斷認識和了解傳統湖南民歌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使其不斷感受地方民歌具有的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習俗;同時要將更多具有風土人情、地理環境等元素內容融入民歌教育過程中,使更多的學生對特色歷史文化和音樂文化產生學習的興趣。此外,還要借助民歌文化中質樸的情感表達,提高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審美素養,從而塑造學生更加美好的內心世界,最終達到音樂育人的效果,以最大程度地發揮湖南民歌具有的文化教育功能[ 8 ]。

創新湖南民歌教育傳播的形式

湖南民歌和特定的生活生產活動以及地域文化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教師在進行民歌教育的過程中,也要不斷創新教學的方式和途徑。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中,可以鼓勵學生對湖南民歌的曲調填詞,進一步實現文化知識和藝術實踐內容的結合,提高學生對湖南民歌文化的深入性了解。在對學生進行湖南民歌教育的過程中,學校也可以通過創辦特定主題的文藝表演活動,利用學校課堂和校園文化環境,鼓勵學生進行歌曲創作和表演。通過參與民歌的編排和表演,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地方民歌音樂具有的獨特魅力,從而進一步提高高校音樂教育的育人效果[ 9 ]。

利用湖南民歌豐富高校美育形式

將湖南民歌中蘊藏的獨特文化內容融入高校美育培養過程中,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同時提高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效果。在湖南地方高校中,來自本省的學生占大多數,因此可以充分借鑒湖南民歌的教學內容,使更多的學生對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進行深入性了解,以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學??梢酝ㄟ^舉辦地方民歌的相關講座,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湖南民歌產生的背景和歷史演變故事,了解湖南民歌具有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還可以通過采風實踐活動,使學生深入農業生產的第一線,從而更加直觀地感受誕生湖南民歌的文化土壤[ 1 0 ]。此外,還要將更加現代化的傳播媒介融入湖南民歌的教育傳播過程中,例如中央電視臺曾利用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形式,錄制《中國民歌大會》節目,通過新媒體的途徑使更多年輕人不斷了解傳統民歌文化,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并傳承其中的寶貴精神。

湖南民歌是我國地方民歌的杰出代表,積極傳承湖南民歌的各種形式有助于新時期的青年更加堅定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對地方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同時也有助于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態性傳承。湖南民歌中直接真實地記錄了人們在時代變遷中的情感表達,它也在傳承和創新中彰顯了民族的時代性特征和獨特的文化魅力。

參考文獻

[1]鄭兆雨.湖南侗族民歌的藝術特征與文化內涵解析[J].黃河之聲,2020(04):12.

[2]陳世揚.湖南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與保護探究——以湖南民歌為例[J].音樂教育與創作,2015(07):51-55.

[3]于慧.文化生態視角下關于湖南民歌進課堂的思考[J].藝海,2013(12):224-226.

[4]曾文彬.多元文化語境下的湖南民歌現狀[J].黃河之聲,2016(17):98-98.

[5]程詩佳.淺論湖南民歌與花鼓戲的融合與發展[J].藝術評鑒,2019(15):134-135.

[6]孫波.湖南民歌的域外傳播研究[J].北方音樂,2020,40(12):28-29.

[7]范夏菲.談湖南民歌的文化價值[J].歌海,2016(06):65-67.

[8]胡茉莉.談湖南民歌《洗菜心》的文化探源與課堂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7(12):123-123.

[9]郭玲玲,劉國峰.網絡新媒體推動赫哲族民歌教育教學手段創新[J].中國報業,2018(12):43-44.

[10]徐晴.淺析“綜合音樂課程技能”在大學音樂教育中拓展學生理解與思維創造的發展途徑——以贛南民歌教育傳播為例[J].絲路視野,2018(26):78-79.

猜你喜歡
演唱者民歌湖南
如何調整聲樂演唱中的心理狀態
南閘民歌 留住鄉愁
為什么久坐久站腿會發麻?
論發聲練習與歌唱的關系
穿花衣 唱民歌
湖南童謠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衛
在湖南
unit?。保到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