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2022-05-16 18:53沈沛
錦繡·上旬刊 2022年2期
關鍵詞:古詩詞高職院校

摘要: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而高素質的人才也才能促進社會的更快發展,所以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是當下教學工作的重點。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不僅僅包含專業技能,學校還要注重其文化素養的提高,而古詩詞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以在高職院校中開設“古詩詞鑒賞”課是非常必要的,教會學生讀懂詩詞的同時,還要幫助他們擁有鑒賞的能力,引導其對古詩詞產生興趣,從而能夠積極投入其中促進文化素養的提高。

關鍵詞:高職院校;古詩詞;提高鑒賞力

前言:在高職院?!肮旁娫~鑒賞”通常是作為一門選修課存在,開設這一門課的目的在于通過對于一些詩詞的賞析,使學生獲得文化素養以及鑒賞能力的提高。高職院校的初衷是理想的,但是在實際情況卻有些差強人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發現很多學生的鑒賞只能停留在所教授的詩詞中,出現新的詩詞還是讀不懂、賞析不了,這就是當下高職院校開設詩詞鑒賞課存在的問題,要想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從作者生平、成就著手

不論是歌賦還是詩詞,都是由作者創作,每一位作者生活的年代不同、所經歷的事兒不同,引發的感悟也會有所不同,融入詩詞中的呈現也會有所不同,所以要讀懂一首作品,要對寫作者有一定的了解。從作者生活的年代開始,了解他的生平簡歷,了解主要作品和風格,對于解讀該作者的作品會起到很大幫助。

比如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公元701年生于碎葉城,約在五歲時遷入蜀中,在二十五歲之前主要生活在蜀中地區,在這期間游覽四川的好山好水,初次接觸社會有著極強抱負心,這時期代表作為《早發白帝城》,通過夸張的手法,表現胸中的遠大抱負,以及不畏艱難險阻的氣魄。二十五歲之后的十六年,李白以安陸為中心漫游,這一階段的詩詞主要描寫所看到的山川美景以及感悟,如《望廬山瀑布》、《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風格自然、灑脫。而四十二歲后的三年,李白被召喚到長安并入職翰林院,他的作品有《南陵別兒童入京》,表現政治抱負將要實現的興奮,以及后來報國無門失望而歸的《行路難》,借用詩句表達內心的不甘的同時,還蘊藏著希望。之后李白的作品則以梁園為中心的游歷,在揭露社會黑暗的同時,還表現了極強的反抗精神,其作品主要有《夢游天姥吟留別》以及《將進酒》。

通過對于李白生活年代以及生平的了解后,再讀他的詩時,便對其詩歌的基調與風格有了大致的了解,再結合具體內容便可以更好的解讀詩詞。

二、通過詩詞的意象感受其所呈現的意境

詩詞是通過簡單的幾個字詞來表現無限含義的藝術表達形式,要想更好的理解詩詞,在高職學校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意象著手,仔細品讀詩句中個別字詞所蘊含的色彩以及所傳達的感情,比如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用“黃”“翠”“白”“青”這四種顏色來打造一幅讀之便能引發無限聯想的畫面,表現詩人積極向上的精神,以及樂觀的態度,對于生活是抱有希望的,閱讀時能感受到撲之而來的畫面感以及詩人喜悅的心情。而李賀《雁門太守行》“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通過“黑”“金”兩種顏色為我們展現當時情況的緊急與危險以及戰士們不畏生死勇往直前的精神,兩種濃烈的顏色更是融入濃厚的感情色彩。在古詩詞鑒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真感受不同意象所蘊含的深意,讓他們對于一些意象所飽含的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在以后的自我閱讀中可以根據已了解的知識開啟鑒賞。

三、了解詩詞寫作的方法與技巧

古代的詩詞一般來說篇幅較短,通常會用有限的文字來表達無限的意蘊。為了使得詩詞的內容更豐富,一些被賦予特殊含義的意象被大量應用,比如用蓮來表現潔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用竹表現文人氣節,梅花表現孤傲。周敦頤的《愛蓮說》則是用通篇的內容展現荷花的圣潔,也是展現自我身囫圇而精神依舊的思想。還會用到借景抒情的方式,如蘇軾的《題西林壁》借用廬山的風景來闡述人生哲理,簡練的文字,簡短的詩句不僅完美的展現廬山所獨具的美感,還會使人讀之難忘,引發深思。還有一種方式是借用人或事兒來表達豐富情感,這種寫作方式非常適合篇幅較小的詩詞,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便能帶出一個故事一種情感,如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用項羽烏江事件來隱射其對于靖康事件的態度,從而抒發一名深閨女子的愛國之情與報國思想,從而可以看出李清照這位女詞人,在國家遭受劫難時的思想活動,愛國精神充斥于文字間,讀之感動的同時還能感受到作者昂揚的激情,以及保衛家園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民族精神。

四、通過關鍵字的理解感悟所蘊含的寓意

不論是哪種文學形式都有表現的重點,現代文中一段有中心句,一篇又有中心段。古詩詞也不例外,雖然有字數限制,但還是有表達的重點,古人稱之為“詩眼”,它又是最能表達詩人情感或者所蘊藏深厚寓意的字詞。古詩分為絕句和律詩,首句被稱為首聯,接下來依次為頷聯、頸聯與尾聯,分別起著“起、承、轉、合”的作用,一般來說一首詩的亮點也就是所謂的“詩眼”往往在“合”也就是最后一句,前邊的幾句大多用來鋪墊或渲染,最后則是通過“點睛之筆”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目的。

比如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這是一首七言絕句,用詞簡單、場景簡單明了,首句用雨渲染清明的氛圍,接著描寫上墳人的對于亡者的思念,“轉”句則提出消除憂愁的辦法找路人尋問,引出最后一句“牧童遙指杏花村”看似只是簡單的回答,實則在有限的文字中蘊含濃厚的情思,起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作用。在詩詞鑒賞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對于關鍵字和句子的理解,對寥寥數語進行分析,感悟作者隱藏于文字下的深意。

結束語

總之,要想高職院校學生在取得專業素養的同時提高文化素養,古詩詞鑒賞課的開設是非常必要的。要想學好這門課,教師需要從學生的知識水平出發,傳授學生鑒賞詩詞的方法,可以從了解詩人的生平入手,感受不同年代不同作者的寫作風格,還需要從詩詞的意象和寫作手法進行講解,理解重點字詞所包含的深意,通過有限的文字了解所蘊含的濃情厚意。除此之外,還要引發學生對古詩詞產生興趣,在興趣的引導下自行展開對于詩詞的探索。

參考文獻

[1]葛俊如.培養古詩詞鑒賞能力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影響[J].時代報告(奔流),2021(02):104-105.

[2]馬翠娟.如何在古詩詞鑒賞中感悟傳統文化[J].散文百家(理論),2020(12):118.

[3]徐吉貴.高校古詩詞鑒賞教學的有效策略初探[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20,23(02):94-96.

作者簡介:沈沛,出生年月:1981.07,性別:女,籍貫:云南建水 民族:漢,學歷?:本科,職稱職務:講師,研究方向:高職語文。

猜你喜歡
古詩詞高職院校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古詩詞里的清明時節
踏青古詩詞
我愛古詩詞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